毕竟作文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的学生作文当面批改要放在课后进行。把学生的作文本先发给本人,用异色笔先自行批改,然后收回,小组交换批改,批改的字色与签名字色一致,以示负责并有利于追责和评比,自评是指在课堂上学生就自己的作文进行批改,学生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批改要点、标准,然后让学生自己对照,自己批改,最后教师作抽样检查。
1、初中语文如何更有效的批改学生作文?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初中生的作文,以老师的学识,阅读它们并不是很费时,麻烦的是需要批改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因为他们不成熟的语言,我们总会觉得短短几段就错误百出,最近看到一个学者的论著,他说老师不应该把批改作文的精力放在纠正错字和病句上面,因为过分地强调语言规范会使得学生在写作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不犯错误上面,而不是尽可能地发挥想象调动情感。
其实,随着阅历的增长,他们用词会越来越准确,说话也会越来越有条理,可是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谁也说不清究竟是增加了还是衰退了,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清楚情感、创造、想象简直就是作文的生命啊。具体操作可以这样:一、开学首篇作文用全批全改法全批全改法,是教师对学生的每本作文全批全改,因为每学期第一次作文,新本新内容,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总想写一篇让老师认可的文章,下功夫就多,大多学生还是想看到老师对他们地评价。
我们就对学生作文的中心、段落结构、选材、事件、人物、情感、哲理、语言、立意、字体、书面等方面,进行细致地点评,既可以鼓励学生,又为后面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做了很好的示范和铺垫。所以每学期第一篇作文由老师先改,再找一节辅导课,找出范文让学生朗读,学生点评,老师指导,找出几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作文,在学生通读全文地基础上,再由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集中找出优劣,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
最后由教师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处和最佳修改方案,此法以讨论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学期中间选取几次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自评是指在课堂上学生就自己的作文进行批改,学生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批改要点、标准,然后让学生自己对照,自己批改,最后教师作抽样检查,
自评后四人小组交换,阅读同学文章和自评内容。然后就一个同学的作文,找到不合适地方做修改并补充漏评的内容,避开同学写过的内容,老师这次作文评改,就可以轻松了很多。但是仍要给文章、学生的自评、互评进行全面的评定,让学生知道自己那些是老师认可的,那些仍需要改正,这种批改方式自始至终把学生置于主人翁地位,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双向传递的信息量,加速了信息反馈,缩短了反馈周期,提高了信息即时反馈效应。
这样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认真写作、认真评改作文的责任心,三、学期中教师滚动抽查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毕竟作文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的学生作文当面批改要放在课后进行,作文课后的当面批改,一般来讲,是采用语文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方式,也可以是语文老师对一组学生(存在同样问题的学生),但学生不能太多,否则就会影响到当面批改作文的效果。
教师在作文课后的当面批改,首先要做好准备,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留给学生表达和申述的权利,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为什么这样做,通过教师的指点,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意识到自己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加之老师的提前准备或者三言两语的技巧点拨,学生能够受益即可,采用老师对一组学生的面批方式,需要老师充分调动起这一组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先让这一组学生相互阅读彼此的作文,进行互评,老师通过提醒学生让学生找出作文中存在的明显问题,从而督促学生不再犯类似错误。
2、孩子上初一了,作文不好,现在还来得及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提高写作能力,从这几点开始,第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亲子共读,亲子共写,这样孩子就会进步很快,无论家长多忙,每天都要抽一个小时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亲子共写,一起讨论人物,分析人物,习惯养成至少需要21天,家长做好了表率,孩子不成功都难。第二,家长领着孩子去体验生活,做一些体育活动,家务劳动,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和孩子在活动中解决问题,一起分享快乐,让孩子在体验中拿主意,让孩子当家,家长只是建议,激发孩子的独立意识,决断意识和合作意思。
天天日记,让孩子我手写我心,有了生命体验,有了活动,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美文来。第三,任何大人经历的事情,让孩子知道和他一起商量,让他提出意见,然后写出他的想法,让孩子写文章,不是写迎合考试之类的文章,而是从小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把大人经历的和他一起分享,自然而然就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就形成独特的思考能力,
3、中学语文老师大都担任2个班,每班60人左右,老师是怎样批改每周的作文的?
高考语文斋感谢您邀请回答问题。根据您提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师大都担两个班,每班60人,每周是怎样批改作文的?如果我没有考虑错的话,您是奇怪:这么大的工作量是如何完成的?我们知道作文是语文的重中之重,而作文的评改又是作文的重要环节,评改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多少与快慢,前些年我教高考复习班,一个班人数多达120人左右,两个班240人左右,只是批改作文一项就让人喘不过气来,还有备课、组织试卷、批阅试卷呢!按理说,作文因材施教、当面点批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有的放矢、效果较好的,但是由于人多而采取量批、类批的效果也是不错的,我是这样做的:把全班分成十个小组,每组由前一次语文考试成绩在本组最好的一位学生担任作文批改小组长。
前一次语文考试成绩班级前五名学生组成全班作文批改组,由我担任组长,具体操作过程:把学生的作文本先发给本人,用异色笔先自行批改,然后收回,小组交换批改,批改的字色与签名字色一致,以示负责并有利于追责和评比。每个小组由小组长推出一好一差两篇作文以及自批和互批最好的两份交给班级批改组,班级批改组每人批荐出一好一差以及自批、互批较好的四篇文章,交给我,
其余的发给学生,有疑问的待评讲后课下找我讨论。交到我手里就只有20本了,一类五本,我通览之后,找到大家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批改的优点和不足,各印发一篇发给学生,好的供学生发扬优点之借鉴,不足的供学生研习如何提升改进之使用,好的表扬鼓励,号召大家向好的看齐学习!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参与度,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作文评改中认识到自己要避免别人常犯的毛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了学生及家长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如何对初中生进行语文作文的讲评?
写作文是很多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所以平时在给学生讲评作文时,最大限度去挖掘这些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初中学生的作文以记叙为主,除了常规的一些知识应用,比如记叙一件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以及开头、结尾的技巧等等之外,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文字表达所需要的素材不够,学生感觉作文难,就是难在一件事情心里知道,但不知道怎么用文字表达出来。
字词句段的运用可以有技巧,但原材料是必须靠日常积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针对这一点,讲评的时候可以在备课时挑选学生的作文中有代表性的内容,比如一个词的运用,一句话的表达,一个段落的层次,一篇作文的结构等,哪些是写的好的,为什么好?哪些是写的不好的,为什么不好?做一些对比讲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在运用语言素材方面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平时的积累,有了足够的积累,在运用的时候才能够有所选择。
积累语言文字的素材,最有效的方式是阅读,拓展阅读,学生的作文是感觉难,第二个原因是观察力不足。记叙文写作一定要有描写,比如描写一个事物,描写一个景物,描写一个动作,一个人等等,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捕捉人物事件的特征。讲评作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或者在家里写作文时及时验证,比如,我的教室里有盆栽,不是花,是树。
我会让学生当堂用口头来描述它,形状颜色等,然后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呢?我会让他们上来走近这棵树,仔细看每一片叶子上的纹路,看树皮的纹理,然后再用手摸,用鼻子闻,甚至用舌头去舔,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然后让他们再来描述一遍,结果会怎么样呢?学生的两次描述,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方式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进一步引申,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是看,而是走近、再走近,感受、再感受,用心、再用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