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为何如此关注作文题目

分析一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会是什么。虽然今年高考改革,山东省从以前的全国1卷被“转移”到新高考全国卷,但这3张全国试卷,依然涵盖了全国25个省(或直辖市),我做题有一毛病,试卷发下来先看作文题目,想着一边写前面的一边想主题,每年高考,全国卷3套试卷,历来是关注的重点,其中原因,自然是因为这个三套题使用的地区,涵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

1、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你还记得你高考那年的作文题目吗?

我是16届河北的考生,做的是全国一卷。当时的高考题目是什么?看图写作题,就是下面这张图片,看到的第一眼,心里冒出一个想法“完了,怎么办,议论文,书信体都练了,偏偏没有练看图写作题,这可怎么办啊”大当时真的是吓坏了,那是高考啊,怎么能允许自己出错呢?我做题有一毛病,试卷发下来先看作文题目,想着一边写前面的一边想主题。

这下子可好,一下子吓懵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前面那些题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做完的,前面写完只剩作文的时候我就拼命的看图,恕我理解能力有限,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我让自己冷静下来,对自己说,没事,反正都不会,大家都是第一次写这种作文。最后我也忘记了自己立了个什么意,总之尽量符合图片的意思,因为是瞎想的,所以印象并不深刻,我就记得当时我想要把作文的整体过渡写好,然后字写好,文笔尽量优美,希望从这些方面多得分,

说实话,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作文是什么意思。看看大家们的说法,点评人:著名作家迟子建这个作文很有意思,难度倒是不大,一般考生都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发挥。但这个题目,可发挥的空间,可展现个人想象力的空间不大,从立意来说,题目不算新颖,不过作为考题来说,考生应该比较喜欢,很好答,很贴近考生的真实生活,也有对应试教育的反思,体现出了积极的一面。

考题定位也很准,考生不容易走偏,当年我高考作文就是写跑题了,如果有这个题目,或许就不会跑题了。我认为,考察一个考生,考察他的作文、思辨能力,一个有无限可能性的题目,让大家有多重写法的题目,会更容易发挥考生的个人才能,点评人:著名作家冯骥才今年的考题挺有新意的,作文题目的创造性会比作文的创造性强。

因为现在是读图时代,大量图片给人以愉悦和快感,适合年轻人;题目本身孩子们也有得谈,因为这是他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大人对孩子考分的在乎,孩子们对分数的反应,这个感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过这样的作文题比较难促使孩子挖掘更深一层含义的东西。因为读图都是快餐时代,都是表层反应,往往深一层的感受和想法没有,这是视觉时代和网络时代的问题,

没法挖掘深一层的东西,学生另外一种能力很难体现。总的来说,这个题目很好,很有创意,但希望明年不要全国各地作文题都是漫画,希望还有别的新意,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往深一层思考点评人: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这个题出得不错,是开放性的,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发挥,比如奖励和惩罚比较,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写,但是这个题如果要写得好,就不能太拘泥,不要只一味批判家长的做法,家长是不是做的不对,对在哪,错在哪,可以怎么改善,考生要打开思路,

2、2019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出炉,还记得你当年高考时的作文题目和你的写作内容吗?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1999年的山东考生,不知道我们用的是不是全国通用的语文考卷,但我对当时的作文考题记忆犹新。那年我的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记得当我把试卷从前翻看到后面作文题目时,我看到考题暗暗庆幸,这是个新鲜的好题目,可以让大家都有发挥的空间,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前面题目好好做,多留些时间给作文,好好发挥。

我当时是用散文体来完成这篇作文的,因为散文是我擅长的,而且我觉得这个题目用散文体写也适合。我从记忆移植写起,展开想象,写了记忆移植后的几个情境,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有描写,有议论,有理性思考,也有情感关怀,后来这篇作文也成就了我当年高考语文的好分数。我记得当年语文考分是700多分,大概相当于真实考分130分左右,因为那年山东考分是采用实际分数与省内排名相结合的评分形式,所以我不清楚真实分数,但名次是知道的,是当年文科全校第一名,因为之前高三摸底考我考过一次年级第二和文科第一,所以我也就很认可这名次,

细想起来这个成绩不仅是我努力的结果,也有我幸运的成分,我遇到了能让考生完全发挥出真实水平的考题。那年月克隆技术成功推出并公开发布不久,社会上、学术界对克隆技术多有关注,也多有争议,考题中的记忆移植让人觉得既清新又不陌生,是一个能让大多数人都有话说有的写的好题目,能让人展开想象,又能让人显现出各自的思维特点和个性来。

这样的一个题目,难道不是一个亲善、智慧的好题目吗?因为这个题目我发挥出了自已的真实水平,甚至可以说还有点超常发挥,我记得试卷要求不少于800字,我写了1100多字还意犹未尽,考虑到是考场作文才适时收住,这个语文考分给我带来的自信使我在以后的大学语文考试和职业技能竞赛中一直保持着信心。感谢那些年我的努力,感谢爸爸从小学起,每个假期督促我抄写字词,给我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今我也把这方法用在了辅导孩子学习上;感谢我不曾间断的文学阅读,即使在高三的紧张复习中仍未中断;感谢命题组的老师设计的好题目,让我们能考出真实的水平;感谢高考让后来的人生有一个好的起点,

3、高考,为何如此关注作文题目?

倍受关注的是每年的高考作文原因,是多方面的。语文是第一场考试,150分,作文是六十分,作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以后各科考试时的心情,直接决定考生的成败,决定着考生命运,作文命题多关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关注千百年来祖先留下的品德精神,关注母语特色和传统文化。作文命题还关注新近发生的大事,关注着人们都关注的事情,有着文化引领作用,

4、2020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你怎么看?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保持了命题一贯的稳定性,依然采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选取了史料:古圣先贤作为讨论的对象,充分体现了坚持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图来源于网络这道题目应该紧扣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补好精神′钙’,坚定文化自信这精神力量,关注和思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品评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个人思想品德和修炼自已的政治素质,健全人格等,

在材料的选择思考:选取了史料:对后来的影响春秋五霸中有几个人的地位一直飘忽不定,但是位于首位的齐桓公则是让人心服口服,在管仲和鲍叔牙的管理下,齐国一举成为了当时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并且为后来成为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三位选择对象分别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让考生权衡与思考,并选择回答“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一主题(核心),其实,作为命题者,对齐桓公(材料中后人称颂齐桓公的话是对齐桓公的肯定)、管仲和鲍叔(孔子与司马迁的话分别是对管仲与鲍叔的赞赏),

文体:读书讨论会的发言稿↑图来源于网络从三位人物共同点分析:展现独特的人格魅力(即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即发挥个人自我发展及社会对于个人发展的贡献),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在历史上建立了伟大的功绩(丰功伟业),因此考生可以任选一位人物做文章。从学生写作层面而言①审题立意:核心任务为从三个人物中选一个感触最深的;②应该写发言稿;③读书讨论会的情境、重点:感受和思考;考生必须把准发言稿的基本格式包括标题、称呼语、问候语、开场白、正文、结束语这几部分,

5、今年高考数学全国3张试卷,难度排名如何?

我是燕园终身学习,我来回答。每年高考,全国卷3套试卷,历来是关注的重点,其中原因,自然是因为这个三套题使用的地区,涵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虽然今年高考改革,山东省从以前的全国1卷被“转移”到新高考全国卷,但这3张全国试卷,依然涵盖了全国25个省(或直辖市)。对于全国三套试卷的难度,历来争议不少,总体看,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全国1卷最难,3卷次之,2卷最简单,尤其是最能体现难度差异的高考数学卷及理科综合卷,这个排序是比较明显的;当然,实际上,不同的年份,试卷难度情况往往有波动,排名也未必固定,因为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不一样,考生整体水平有差异,因而,每年都会引起不少争议,

每年的高考数学试卷都能引发大面积的关注,这自然是因为数学这个学科的特点,以及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决定。通常,高考数学是最能体现考生的实际水平,最能拉开不同层次的考生分数差距的科目,所以,每年关于数学试卷难度的讨论,考生对数学试卷难度的吐槽,都会发生,简直已经到了司空见惯的程度,今年的全国3套数学试卷,同样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不但通常被认为难度最大的全国1卷上了热搜,今年的全国2卷同样上了热搜,倒是去年难度不小的全国3卷,今年似乎没有引发太多关注,“遗憾”地没有登上热搜榜。

从今年的三套数学试卷本身看,总体难度延续了去年的趋势,并没有明显超过去年,但因为去年高考数学的难度本来就不小,所以今年的数学试卷难度实际上也是比较大的,其中,数学1卷难度明显比较大,这是不出意料的,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的1卷又出现了“神题”,就是“金字塔比例”计算的那个题目,题目并不难,按道理很多考生都能做出,但由于比较灵活,与去年的那个“断臂维纳斯”题目有交相辉映的势头。

但今年数学2卷的难度,则似乎较去年有所增加,这也是为什么这套试卷有些出人意料地登上了热搜的重要原因,今年的数学3卷,虽然没有上热搜榜,但难度总体并不小,只是因为去年的3卷难度不小,因而,今年的难度情况并不出乎意料,应该说,这是,这是它没有进入热搜榜的重要原因。总体来看,今年3套全国试卷,1卷依然是难度最大的,但2卷和3卷的难度比较,则很难分出高下,只能根据阅卷后的考生实际考试情况来判定,

6、分析一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会是什么?大家都来分析分析?

分析一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会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押作文题”呗。一.所谓押题,是要有时间节点的内行的人都知道,高考命题一般是在五月上旬完成,在命题过程中,反押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之一,每一个题组,在试题初步确定之时,都会由专门的秘书组进行反押题测试,如果搜索出有与命题相似度比较高的试题,这就意味着需要重新命题了。

也就是说,在五月之前进行押题,属于做无用功,即使你水平很高,押中了,也可能因为换了试题而成了镜花水月,所以,经验丰富的老师,五一前会把精力放在对考纲和对近几年高考题型的研究上,把脉命题趋势,进行到三轮复习时才会进行尝试性命题形式和命题范围的押题。二.揣测高考作文题目,其实是很不靠谱的,靠谱的是对命题形式和命题内容范围的预测看看教辅资料研究机构宣称的押中的题目,尤其是作文题目,你会发现,其实都是有一定相似度的题目,一模一样的题目是不可能押中的,

所以,靠谱的是对作文可能的命题形式和命题内容范围的预测。三.基于对高考作文考纲的的分析,预测可能的作文内容范围把作文考纲内容做一个通俗的归纳:1.高考作文命题原则——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2.高考作文命题取材范围——新变革、新时代、新形势;3.高考作文命题思想高度——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4.高考作文命题写作方向——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生活演变、时事等;5.高考作文命题内容范围——历史担当、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奋斗意识等,

那么,结合2019年的社会实际,与以上五个方面都有“交集”的命题内容,或者说,需要考生关注的几个“节点”是:1.新文化运动100周年(五四青年节);2.建国70周年;3.改革开放40周年;4.端午节(高考第一天考语文,这一天恰恰是端午节,传统文化、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是完美主题)。对比考纲内容,这四个节点可以说完全涵盖了作文考核的思想要求,无论立德树人,还是历史担当,无论是红色文化,还是传统文化等等方面,都可以完美切入。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