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沟通中,以下三个关键问题不容忽视。使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沟通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你讲的话,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不是有效的,父母要使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例如,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亲子沟通也是一个让我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育儿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困惑,也会有一些收获,刚好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看法。
1、如何促进亲子沟通?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亲子沟通也是一个让我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育儿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困惑,也会有一些收获,刚好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看法。一、接受孩子的情绪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情绪的控制能力是非常弱的,有什么感受就会不受抑制的宣泄出来,不会去克制自己,其实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是非常健康的,但是,我们作为父母,往往会忽略了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弱的现实,总是用我们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控制情绪,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孩子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尤其不敢将自己的情绪、想法表现在父母面前,形成了事实的沟通障碍,
以前我们家姐姐哭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跟孩子说“哭有什么用?”、“哭又不能解决问题?”、“别哭啦!”,这种做法当时可能能够压制住孩子的情绪,但实际上没有解决问题,孩子到了有情绪的时候,照样会发泄出来。所以,现在不论是姐姐,还是元宝弟弟,哭闹有情绪的时候,我们都会让自己尽量接受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宣泄一下,有时候也会抱着孩子安慰,传递共情的情绪,让孩子意识到我们是理解孩子的,通过这样的一种变化,慢慢的会感觉到姐姐越来越愿意跟我们谈很多事情了,
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尤其不要迁怒成年人往往会因为很多不顺心的事情,憋在心里行程一股怨愤的能量,一旦找到发泄的窗口和机会,很容易不经过大脑的思考就一股脑的宣泄出来,尤其是面对弱小的孩子的时候,那种居高临下的控制意愿、长辈作风和地位,更容易让父母对孩子进行迁怒,对孩子造成情感的伤害,这种伤害的积累,会造成孩子内心的反感和排斥,不愿意跟父母进行沟通。
我其实是一个比较暴脾气的人,有时候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火气,不过在带元宝的过程中,慢慢的体会到发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会让孩子心生恐惧、胆怯的情绪,更容易传染脾气火爆的性格,所以,现在遇到孩子让我烦心的事情,我都会让自己停下来,冷静一下,告诫自己“发脾气没有用”、“发火只会让问题更糟糕”,冷静两分钟,喝口水,再进行处理,
三、多和孩子聊天,谈心孩子的对情感、情绪的敏感度往往比成年人更细腻,也更需要父母的关怀,这种关怀不仅仅是陪伴着看书、写作业,更需要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多跟孩子聊天,讨论各自在学校、工作中的趣事和遇到的问题,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在这种过程中建立相互的信任,习惯这种沟通方式,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打开心扉。
我们家一般都是在晚餐、水果时间会一起聊聊天,互相说一些自己的情况和想法,孩子也会一起听,甚至提出疑问和意见,逐渐培养这种融洽的沟通氛围,四、用心倾听,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我们小的时候,多半有这样的经历,父母总是习惯训斥我们“小孩子懂什么?”、“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管”,这种态度的实质是否认孩子的想法,也确实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不愿意跟父母谈心和沟通,宁可找要好的同学、朋友去聊。
所以,我们这一辈人为人父母了,应该吸取这种教训,对于孩子的想法和诉求,放低身段,耐心、用心的倾听,无论孩子的想法在你看来多么的幼稚,都应该意识到,这是孩子的心智发展阶段的必然经历,孩子需要的是认同,而不是粗暴的否定,这对孩子是否能够建立对父母的足够信赖,至关重要。五、充分的利用共情的情绪,表达你的观点共情并不是说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说话,而是让孩子理解你的想法,在你接受孩子的情绪的同时,让孩子也接受你的情绪、看法和态度,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处理事情的原则问题、早恋问题、学习态度的问题等等,这种时候,共情的情绪更有助于让孩子接受你的感受和建议,让孩子能够更理智客观的思考你的建议。说到最后的话:我自己的遗憾正如前面说的,我的幼年也是有遗憾的,一方面父母的强势和粗暴的沟通方式,让我会选择对他们封闭自己的内心,另一方面,父母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外出经商,常年没有陪伴在自己身边,直到自己考上大学离开了家乡,他们才回来,这样的经历,导致我和父母之间缺乏足够的共处时间和沟通的积累,直到现在,都很难在很多深入的问题上能够主动的敞开心扉来进行沟通,更多的养成了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亲子沟通中的哪些问题是不可忽视?
在亲子沟通中,以下三个关键问题不容忽视:1、使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沟通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你讲的话,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不是有效的。父母要使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例如:孩子玩泡泡,一般如果孩子在家里面玩泡泡,家长一定会阻止,因为泡泡会要弄脏地毯、家私、食物以及孩子的手,
这时候,父母直接喝止孩子不要玩泡泡的话,一来不会有效果,孩子下次往往会再犯;二来孩子心里认为,在幼儿园老师都会让我们玩,这是可以玩的,爸爸妈妈不给玩是不对的。这就是孩子还没理解父母的意思,所以,对于同样的情况,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不能在室内玩泡泡,因为会弄脏饭桌上的食物,如果其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吃下了这些食物就容易闹肚子了;如果要玩泡泡,那么爸爸妈妈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院子外面或者公园玩;最后,还要告诉孩子,因为玩泡泡时手和脸蛋都会弄脏,所以玩完泡泡后必须要用水将手和脸蛋洗干净,要讲究卫生才能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
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尽量采用情理兼用地去与孩子沟通,不要简单粗暴地阻止,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行,要怎样做才行?”2、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场景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喜欢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父母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孩子喜欢听故事,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领悟道理,这比简单说教要好得多,
孩子喜欢有互动的游戏,父母可以是在游戏过程中与孩子沟通,因为孩子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3、给予孩子及时的回应和充分的尊重任何的沟通,都需要在善于倾听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孩子,善于倾听的父母,可以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信任感,这样的孩子才敢于敞开心扉与父母进行沟通互动。
3、如何与孩子正确的沟通?
谢谢邀请,和孩子沟通交流,首先得分年龄段,在孩子没到成年时都是孩子。当孩子刚出生后,主要是哄,哄孩子一般是女人的事了,陪孩子玩,喂孩子吃,哄孩子乐,孩子不能和你语言交流时,但你得用语言和他交流,你说他听,你的脸部表情小孩子也会懂的,他听到了看到了他就会哭或者笑的。语言的交流和表情的交流是不能少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周以后,就开始学说话了,你就得连哄带教了。
陪他玩的同时交他说话交他玩复杂点玩具,这时段的交流主要是陪孩子玩和一些语言的交流。在大一点孩子上幼儿园了,幼儿园会交给他一些东西他会回家和你显摆,比如得了几朵小红花,他会叫你看,你就要夸夸他,语言表扬和物质的奖励,都可使他高兴,等在大点就得加上管了,孩了在处学的东西多了,有好的,也有坏的,好的表扬奖励,坏的批评加治止,在去引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