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中考的满分作文,其要求是应该低于高考的满分作分。根据高考试卷出题的原则和保密制度,李胜宏教授在高考数学试卷方面的影响力应该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如果浙大教授李胜宏在他参与浙江数学高考试卷出卷的三年之内利用高考出卷人的身份培训高考数学,如举报中所说的“高考冲刺”,或者借用出卷人的身份参与商业宣传,或者利用出卷人的身份为培训机构宣传招生,或者利用出卷人的身份办班,那么他确实是涉嫌违规,而且嫌疑还很大,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1、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出自一个高中生之手是否合理?
奇葩提问。高考所有作文都是出自高中生手里,故其中的满分作文也必定出自高中生手里,层次不同的作文,有层次不同的给分要求。比如,中考的满分作文,其要求是应该低于高考的满分作分,所以,高中生的满分作文只是用高中生应有的水平未衡量的,并不是用一位大作家的要求来要求的。也就是说,尽管是高考满分作分,也不是说此作文就十分完美,亳无瑕疵,
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你会建议你孩子或学生高考这样写作吗?
首先,我觉得这篇作文不值满分。一方面作文立意不算高远;第二方面生僻词语堆砌令文辞生涩;第三方面为什么引用的全是外国文学的人物角色,是想模糊谁的眼睛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当然不会建议我的孩子或学生在高考中这么去写作,一个翩翩少年,对生活、对未来看似有些消极,比如首段一句“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的天空?”对于一个阳光少年来说,生活在和平时代,生活在和谐的、安全的社会,为什么在写作上还要在“无垠的未来的天空”前加上“看似”二字?这不是怀疑未来的意思么?再看“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振#”,作者是有崇拜树上的男爵早期的迷茫和叛逆吗?总体来说,让人感觉不到积极向上的因素,多少有些卡尔维诺式的半消极成分。
3、浙江高考生的满文作文,你觉得写得好吗?
无法读懂的文章,怎能对之评说好与不好呢?还有那篇评卷老师的点评,竟然也只是大赞其好,而通篇未见好在哪里的蛛丝马迹,若按常理,既是满分作文,应当能至少看出一丁点“好“来,点评中也能至少看出一丁点“好“来,然而并没有看出来,只能百感交集,特别是感到自己浅薄,一文不名。对于“名师“与“高徒“之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限感佩五体投地之外,决定去查询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原材料,并去借到至少文中提到的外国名家名著,以及《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等大部头工具书,寻章摘句,逐字推敲,“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4、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通报高考满分作文评卷情况,评卷组作文组组长严重违反评卷纪律,你有什么想说的?
我想谈谈看法:一、经过三人阅卷,有给35分的,有给55分的,最后陈建新给满分,一锤定音。难道因为陈建新是组长?难道该文章真值得给满分?前者印证了权力的力量,权力代表规则,权力可一锤定音,这是否符合高考阅卷评分规则?我不相信,如果是这样,还要前两个老师阅什么卷?前两位岂不成了摆设?二、陈建新利用其资源优势,办班开讲座,出书卖高价,看来陈建新发了不少财,这种行为是否符合教育部之规定有待考证,
办班明显不符,出书可以,卖高价是否经相关部门核准?三、陈建新利用高考阅卷组组长之身份大势炒作,其目的: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借炒作以谋取利益。身份是党和人民给的,利由其个人独享,难怪现在有那么多人削尖脑袋钻权,不择手段弄权,权与利相连,权与名相随,建议:一是今后参与高考阅卷者要德才兼备,德为先。否则,则影响考试公平;二是参与高考阅卷者不能年年是同一人,特别作为阅卷组长,命题、阅卷是保密工作,包括命题人、阅卷人也得保密,
5、如何看待浙江高考出题人浙大教授李胜宏被举报违规办班?
日前,浙江高考出题人,浙大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李胜宏被举报违规办班,目前,调查结果还未出来,我们也不能断言其有无违规行为。对待李胜宏大教授被举报违规办班一事,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家的高考出卷制度每年大概四月份左右,国家负责高考的考试中心会随机抽选高考出卷人,抽选的随机性非常大,有高中老师,也有大学老师。
有的老师是一连几年抽到,有的是隔一两年才被抽中,如浙大李胜宏教授参与数学浙江卷出卷的时间是2009年、2010年、2011年、2018年。又如南京师大的葛军教授参与数学江苏卷出卷的时间是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等,如果被抽中的老师同意参与出卷,他们就会在四月底的样子被考试中心集中起来,不能和外界联系,一直到高考结束。
我有个同事也曾经参与过高考语文出卷,从四月份开始就被关起来了,高考结束以后才被放出来,家里的人只知道他去出高考试卷了,中间将近三个月音讯全无,被抽中的老师出的不是一套试卷,而是一道题,有可能是一道选择题,有可能是一道大题。这些题目出了以后,还要让学生试做,考察题目的信度和有效度,当然还有难度系数,如果不合规定,最后不会被采用,
如此,高考出题人在整套试卷中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除此之外,高考试卷出题人必须与国家签订保密协议,不得将所出的试题外泄,三年之内也不得以出题人的身份进行商业宣传、招生,否则,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李胜宏教授和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建新的身份不一样,李胜宏教授参与浙江数学卷出卷是随机的,据悉,浙大教授陈建新担任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将近二十年,长期担任此职,他的一言一行尤其是涉及高考作文的言论、课程、讲座、著作很容易成为高考作文的风向标。
但是,浙大教授李胜宏的情况和陈建新的情况显然是不一样的,如前所说,浙大教授李胜宏参与浙江数学高考试卷出题的时间是不定的,据悉,李胜宏教授参与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8年的浙江数学卷出卷。而且,根据高考试卷出题的原则和保密制度,李胜宏教授在高考数学试卷方面的影响力应该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教育部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但其中并不包括大学老师。从2018年开始,教育部明确规定,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现在,补课的“重灾区”主要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所以,教育部禁止补课的对象主要在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其中并不包括大学老师,想一想也是,几乎百分百的大学生不会去补课,至于小学、初中、高中要补课,也不会去找隔行“千万里”的大学老师。
比如如果我的孩子读高中要补课,我肯定会去找有经验的高中老师,而不会去找大学老师,因为大学老师学的专业都太专,这是其一,其二,术业有专攻,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高中、初中、小学老师。况且,很多大学老师的教学思想不太适合应试教育,所以,在我的周围,除非是学艺术,小初高的语数外基本没有看到找大学老师补课的。
教育部规定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其中也不包括大学老师,虽然这样会让某些大学老师有机可趁,比如浙大教授李胜宏,他重点参与的培训机构“浙江奥林教育”,培训的对象就是初中、高中生。关于浙大教授李胜宏的培训机构“浙江奥林教育”和他参与的数学讲座据悉,浙大教授李胜宏重点参与的培训机构“浙江奥林教育”的培训内容主要中等数学,都是关于数学联赛的内容,
如果浙大教授李胜宏在他参与浙江数学高考试卷出卷的三年之内利用高考出卷人的身份培训高考数学,如举报中所说的“高考冲刺”,或者借用出卷人的身份参与商业宣传,或者利用出卷人的身份为培训机构宣传招生,或者利用出卷人的身份办班,那么他确实是涉嫌违规,而且嫌疑还很大,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如果不是,那么,浙大教授李胜宏利用大学数学教授的身份办班,并不涉嫌违规,
6、如何评价浙江省写作协会发表的《关于这次高考作文“满分风暴”的几点说明》?
这个夏天有点忙,先是一篇低得没有底线的《平安经》问世,满书的“XXX平安”连文盲几乎都能懂,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这种数羊头的文章平淡无味,侮辱人民智商。可有的专家却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大家欣赏水平不高,对这种大智若愚大音希声的经文欣赏不来,没几天,一篇高出天际线的神作文又石破天惊地出世了。一个神经兮兮的高考作文题目《生活在树上》,叫一般人真是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且不说高中生,就是大学中文系的硕士博士拉来溜溜,十有八九估计都要铩羽而归。可是高考场上,出现了一个不世之才,不但洋洋洒洒,而且光引用外国哲学家的名言都多达四五处,而且“嚆矢,滥觞”之类的词语比比皆是,阅卷组长陈建新大赞特赞,捧为神文,给予满分。这篇作文与平安经不同,平安经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一旦戳破就迅速沦为笑柄,而这篇作文是“有料”的,有的字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再要说此文不好就容易被叫好者回怼,
不过以老夫的浅陋之经验,这种看起来很唬人的文章,其实空无一物,就是假大空的纸老虎。事出反常必有妖,果然!有人在网上实名举报,陈建新长期开办作文辅导班,并且兜售自己编的作文辅导书籍,那篇满分作文就是他的辅导班学生把他的辅导书籍上的某篇文章改了一些词句写成的。这样一来,这种作文无非就是土胎上贴金装成的神像,所有的“料”就是外面那层金光闪闪的东西,揭开来看里面就是一堆土坯稻草,
据网友贴图,陈建新的书中还有数篇这类范文,以名人名言开始演绎成一篇假大空的文章,这种文风极不老实,有哗众取宠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文风极坏,真是教坏了学生。当然,对学生来说,无论是本身腹有诗书临场挥就,还是押题成功背诵默写,只要没有违反考试规则,给予相应的高分也说得过去,我们似乎不应太多苛责,但有了陈建新的考前考后的操作,那这事情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陈教授这种做法往轻里说就是利用自己阅卷组长的权利以自己的好恶来左右评分,往重里说就是从例文写作到高考出题再到评判都是他一手策划的,远不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那么简单,很可能涉及犯罪,(他的学生比一般意义上押题又有很大的不同。)现在,浙江省写作协会所谓的说明其实并并不能打消大家的疑问,有一丘之貉的嫌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