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是学好作文的基本功。要写好这类作文家长可以这样做~首先,❤❤❤另外,要写好写景物还要走出三个误区,中小学生写观察作文,多是对某一具体事物进行观察,那么就要真正去近距离接触这一事物,细细研究这一物品,例如写《豆芽成长记》就要真正的去泡一次豆芽,把它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的每一个细节变化都要看清楚才能做到有话可写,再利用上述观察和写作的手法多角度用文字展现出来才有可能写好一篇观察作文。
1、如何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切文章都源自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联想和想象也就学会了写作。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是学好作文的基本功,方法如下:一、观察要有层次感,按一定顺序来进行,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由上到下,从点到面或者由内向外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例如景物描写,要先远看写整体印象,再近看,点面结合突出景物特点,
如图所示,写《大峡谷游记》,来到景点要有一个由远及近、从高到低、由上到下的整体景色的观察。对人物的观察也是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由外表到内在等顺序进行观察描写,例如鲁迅笔下的杨二嫂是从局部到整体刻画——“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还有对阿累《一面》中对鲁迅的观察和描写,采用由远及近,突出性格特点的描写。如下图所示:对小动物的观察也是这样:二、观察描写要多角度进行,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调动感官和联想、想象,才能对人、事、物具体细致的描写,1、景、物观察常用的是动静结合,动静结合的写法也是写景和状物作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例如朱自清先生写《荷塘月色》中对月色下的荷塘进行的经典描写,就运用了静动结合的写法:一静一动,写出了荷塘月色的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同学们在写景时也要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观察描写景或物。2、虚实相生,也是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是由眼前景或物,联想到相关的人、事、物的一种写法,常用来表达作者的一种希望或向往,起到情感升华的作用,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由眼前的桃花、杏花、梨花想到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另外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由眼前景联想到具有相似点的事物上去的一种写法,
因此观察描写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插上联想和丰富的翅膀,文字表达才会更具神彩,情感也会更加饱满。3、运用“五觉”法,充分调动自身感官,多角度观察、感受、体味、描写某一景、物,“五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其实写任何人、事、物都离不开人类的感官感受、体味,即使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同样需要“五觉”传达情感,在同学们常写情感类记叙文中,经常缺乏肢体触摸,即使是写自己生病,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医院去看病,也很少写到“妈妈轻轻地摸摩着我被输液地针扎得青紫的手背,心疼地看着我”或者“我妹妹一见我,就张开双臂,飞奔着扑过来抱着我的大腿,直到我把她抱起,在她那满是奶香味的、胖乎乎的小脸上亲一口,她才甜甜地、满足地笑起来,
”而这样充分调到感官的句子描写,才更见真情实感。而作为对景、物的观察描写,更离不开感官的调动,否则写出来的景物一定是立体感不强的,不够细致生动的,4、对人物的观察描写,除了调动感官,多角度全方面感受一个人外,还要注重侧面观察描写,利用他人的感官对此人进行描述,同样可以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三、要想写出观察作文,最关键一点还在于要安排好详略,既要学会“泼墨如水”又要学会“惜墨如金”,有主次、有详略的表现所观察事物的特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写成“流水账”无论是观察人、还是观察景、物,都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角度全开,全面细致的精雕细琢,
另外,中小学生写观察作文,多是对某一具体事物进行观察,那么就要真正去近距离接触这一事物,细细研究这一物品,例如写《豆芽成长记》就要真正的去泡一次豆芽,把它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的每一个细节变化都要看清楚才能做到有话可写,再利用上述观察和写作的手法多角度用文字展现出来才有可能写好一篇观察作文。以上由指尖教育帝国小徐老师原创,禁止抄袭,希望小徐老师的解析能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更期待大家的关注,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的动力,
2、孩子写动物的作文总也写不好,有什么好训练办法和写作技巧吗?
感恩的官方邀请,我是教大育小。我们都知道,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孩子的作文同样也是,对于这类作文,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体验,那么写起来就会比较空洞,自然,也不会写出好文章来。要写好这类作文家长可以这样做~首先:每次作文远取的对象上,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孩子喜欢的,熟悉的,切记选择孩子陌生,或者说是遥远的,孩子压根没有见过的,
有的孩子特别随性,经常选择的都是看过图片,很喜欢,却什么都不了解,天天给自己设置障碍。最终一遇到这类作文就发怵,自然别指望孩子会写好,其次:多带孩子参观,观察小动物。海洋馆等等,动物园或者一些场所。当然,每一次去不是走马观花似的去看看,然后就回来?整个参观过程中,家长学会陪着孩子静下来安静的观察,如果孩子缺乏思路,家长可以有趣的且耐心的引导,
例如:我们看看这只小兔子什么特别的地方?它的尾巴是怎样的啊?他的耳朵是什么样子,毛色,还有,我们拿什么喂养这只兔子。兔子是怎么吃东西的,在平时的生活里,走在路上,陪孩子多互动。路上看到的小狗,可以照着这个思路和别人闲聊,第三:有了观察,那就是写下来。如果孩子不爱写,家长可以引导说,然后写下来,帮孩子整理成素材存档,
需要的时候及时的调出来。第四:要写好作文,少不了借鉴范文,有优秀的作文,家长可以整理出来,平时做知识的迁移。1.先读,平时抽点时间朗读,形成语感。2.进行原文复述迁移,家长抽点一些关键,让孩子来按原文填空。进一步加上记忆,3.采用这个模式,让孩子照范文的模式换一种动物开始练习书写。这样的过程,让孩子开始对书写动物熟悉,
3、景物描写类的作文指导重点是什么?
景物描写类作文是通过描写景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记叙文,指导学生写作这类文章,要重点把握三个“一”和走出三个“误区。”❤❤❤把握三个“一”:一种顺序;一片美景;一种感情,下面做简要说明。❤一、细致观察,确定一种顺序,写景的顺序往往取决于观察的顺序(观察点),所以要想写好景物,必须先做认真细致的观察。观察景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定点观察,
如站在景物的某一角,对景物进行由远及近地观察。再如,观察一条河,站在桥上由近及远地观察,二是移动观察,就是我们说的移步换景。这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一个角度一个角度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也就确定了写景的顺序。写景的顺序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二、抓住特征,描写一片美景。
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呢?1.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气味、数量方面的特征,2.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里的特征。怎么描写呢?1.安排合理的顺序,比如空间顺序,你可以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写,也可以按从近到远的顺序写等等。2.写景时要调动多种感官,使所描写的景物丰满、真实,比如你可以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几个感官进行描写,就可以把景物的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
3.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增添景物的情趣,比如你看到景物,可以想象到以后的情景,这就可以增添情趣。4.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这种写法往往能使景物描写妙趣横生,充满生机。这种写法有先动后静、先静后动、以动衬静等,写作时根据情况安排,5.描写景物更需要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为了描写景物的特征,运用修辞手法极其重要,像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引用等等都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一种感情。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写好景物的关键是要倾注自己的感情。面对美景,心有所感,行诸笔端,定要物中有我,景中含情,不仅要写出景物的勃勃生机、无限妙趣,还能意味隽永,表达理想,追求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
主要有两种方法:1.写景的同时也写感受,就是边写景边写情,即所谓借景抒情,2.把情感、情思融入景物描写中,表面上看好像是客观地写景,实际上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就是寓情于景。以上三点是最关键的,一定要重视,运用到写作中,❤❤❤另外,要写好写景物还要走出三个误区:1.景物并不是单指山啊、水啊、花啊什么的,城市、村庄也是景,有时候人也是景,都可以写。
有一首诗不是这样说嘛: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2.景物也不单指名胜古迹,不出名的地方也有好风景,一样可以写,3.写景也不是单纯地写所见、所闻、所感,也应该穿插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东西,像景物的名称的由来、传说、文化、历史等,这样既有知识性、趣味性,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