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2018年的河北省考也没有考大作文,于是就有很多人认为不考大作文了。各省份很可能逐渐取消最后一题的大作文,省考,不可能全国各地的省考都取消大作文,都说国考是省考命题的风向标,2020年国考就把大作文剔除了,只要官方没有明确说明“不考作文”,就不能完全放弃作文的学习。
1、申论大作文以后还会考吗?
都说国考是省考命题的风向标,2020年国考就把大作文剔除了。但是从2019年各省考申论命题的情况看,分类分级命题成为普遍情况,不少省市的乡镇基层岗位的申论命题较大范围“取消了传统的申论大作文”,普遍选择从应用文的角度来命题,只要官方没有明确说明“不考作文”,就不能完全放弃作文的学习。且从已经结束了的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的2020年省考笔试来看,普遍都考察到了大作文,
2、申论今年省考还会有大作文么?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这个只能进行趋势判断,目前的公务员招录考试笔试逐渐呈现反套路化的趋势。2020年的公务员考试国考就没有考大作文,最后一题改为了公文类综合题,这并不代表以后就不会考,我们看到2018年的河北省考也没有考大作文,于是就有很多人认为不考大作文了。没有去复习和准备,结果呢?2019年又考了大作文,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只能说有可能不考大作文的几率较高。我们从2020年国考来看省考,这是有根据的,一般情况下是省考以国考为主体,国考作为标杆,各省份的申论考试命题,都要向国考看齐,省考,不可能全国各地的省考都取消大作文。各省份很可能逐渐取消最后一题的大作文,为此,申老师建议:不要抱侥幸心理,提前准备,作文还是大概率会考的,大家要多留心一下,记忆一下相关素材。
3、如何反驳《去他妈的分数,请还我青春》这篇作文?
这篇文章2016年刚出时就看过,写的还不错,表达出了中国循规蹈矩苦苦挣扎的几亿学生之夙怨。不过有些过于偏激和孩子气,细细想来,不过歪理邪说罢,其实看作者表达,教育环境的恶劣是导致作者疾呼的很大原因。我的父母从未体罚于我,也没有变态先生肆意侮辱,所以我压力较小,成绩一直波动很大,有幸高考那年稳中求进,考取了一本,
所以实在与作者难感同身受,不好评说笔者。不过,全中国所有少年都要用这十二年换一个分数,那些为了青春不留遗憾辍学的人,往往徒留遗憾,再去鞭挞子女,告诉他们“好好学习!”。作者怒斥分数,呼吁青春,不过无赖之词,为自己找个台阶下罢了,我相信任何一个对高考信心十足的孩子,也不会为了一吐心中不快而舍弃十二年的光阴。
这样做,你确是为你失去的少年锦时鸣了不平,那你有没有想过,那因为你一时执笔而化为云烟的一循时光?所以大胆猜测,作者已经看透自己高考无望,所以索性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和我身边因为终日游玩耽误考研复习就在最后放言“考研无用,不如早就业。”的人大同小异,而且,中国有十四亿人,单青少年就七八亿之巨。想要在如此多的人口中选出人才,大量的知识堆叠和近乎绝情,近乎无理的以分数取才等手段,是最合适的了,
作者说瑞士学生轻松,那也是国情所致。中国若像瑞士那般,作者之流倒是乐的自在,享受了青春,怕是国将不国矣,反观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他们的学生比中国压力还要大很多。因为中国和美国类似,国家艰难维持,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所以要求全部青少年都向文武全才发展,那样即使有缺陷,也能在某领域有所贡献,而人口大国的人才储备,只能通过绝情的教育。
你要青春无悔,那国家怎么办?可能有人说,我没体会过作者的感受,那抱歉,我还真没体会过。我的高中在山东省负有盛名的“第二监狱”,知道那所学校的人都会听过它的美称,“第二监狱”,那里军事化管理,关起门来搞教育,济南市要求极端天气放假,我们就在别人放假时改停课自习。济南市要求晚自习不能上课,我们就改成任课老师入班级盯自习,
我们在那里苦不堪言,不过,我们却没有任何人因为成绩问题自杀,而走出校门,我们却都无比怀念。请作者想想清楚,那种从无知少年,慢慢认识世界,拥有个性,融入社会的过程,那十几年充实,丰富的苦学生活,那才是我们真正的青春,青春是什么?是打架,恋爱,堕胎,上网蝇营狗苟吗?不是!中国青少年的青春,是你切实长在身上的那几斤几两肉!是你认真记住的那唐诗宋词和理化原理!是你从懵懂儿郎变为国之柱石,家之栋梁的成长!作者想要的青春,恰恰是你这一提笔就负之一文的那十二年!你还哭,你有什么资格哭?!应该会有很多人批评我,在下都受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