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没内容可写,小学生抄作文好吗

切忌为了应付考试,让孩子抄作文、背作文。作文很重要,小学生学写作的几个误区,我们要警惕,自古中国就不缺神童,如果说小学生写的作文,能够让大学生看了自愧不如的,我觉得称他为神童不过分吧,如果是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孩子,抄作文也不算错,长期这样的作文训练,能够打动人心的作文真的是越来越少。

1、小学生抄作文好吗?

这个问题题主没有说清楚,是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孩子,还是五、六年级的孩子?如果是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孩子,抄作文也不算错。因为初学作文,模仿也很重要,我们每天让孩子看课外书,其实就是让他们去学习、积累、感悟,就是培养他们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果是三年级孩子,看作文本不如让他们抄作文书,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孩子通过抄作文,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抄得多了,自己在习作时,会知道描写动物该怎么描写,写人物又该从哪些方面写,曾经抄过的哪个词语用在这里正合适,更能表现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这时,别人的东西已经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不知不觉间,孩子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当然,抄作文会给孩子加大作业量,老师在布置这个作业时,可以和练字结合起来。可以要求孩子两天抄一篇作文,而且长年累月坚持下去,

这样到高年级,孩子脑海中积累了很多写作方法,好词佳句。再不会为作文发愁,老师布置了题目,孩子略一思索,就知道写什么,而且洋洋洒洒,没有什么口水话,切忌为了应付考试,让孩子抄作文、背作文。那样的抄作文没有一点价值,表面看起来,孩子们的作文分数都高,实际上孩子的写作能力并没有提高。总结: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抄作文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他人写作方法,积累好词好句,

2、小学生作文没内容可写,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爱好,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他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写作,孔圣人再世也无法让他写好作文,这个爱好如何培养呢?就是让他写日记,二句话也好三句话也罢,坚持每天写,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作为写日记动力。通过写日记,可以让他学会组词造句,能够把语句写通顺,能够把心里的东西用笔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能力,

3、小学生的作文写的这么有才情,你作何感想?

既3月6日发布了一篇小六作文《沙漏》引爆网络之后,7日,知名博主王老师继续分享了一篇该同学的作文《第一次奋进》。你仔细读这两篇文章,倒不会觉得思想有多么深刻而严谨,而是会有一种和大多数学生作文不一样的味道,我们的标准式作文太多了,大家都是按照差不多的模版,统一的标准路数来写作文。结果就是大家的作文都只能当作“考试作文”,而平时看了就会厌倦的那种类型,

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太难了,大家都是装腔作势,胡乱拼凑一些背诵来的句子,故事,名言。长期这样的作文训练,能够打动人心的作文真的是越来越少,昨天一个小女孩说:“我有一次写作业不认真,妈妈把我的作业撕了,用力的撕得粉碎。可是过两天她又给我买新的,我就问妈妈:你这样不是浪费么?”孩子们的内心想法,原本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作文套路磨灭了丰富的想象力,

4、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长期以来,“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教师、学生、家长,作文真的很难吗?每当看到一些小学生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皱着眉头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就想到写作文很难。但是,还有一些小学生却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信手拈来,妙笔生花,一气呵成,写出了成功的作文,又想到写作文不是很难,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用心观察,每天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只是我们有的时候熟视无睹,这也是一部分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之一。

还有,需要大量的阅读,这是缺一不可的,不知朋友们注意到没有,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阅读量都大得惊人。有人说,小学时期,没有海量的阅读支撑,只会饿死天赋,制造无效高分,这话并不夸张,各类书籍,浩如烟海,一个人一生能读遍所有书籍,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有一个选择阅读书籍的问题需要面对。有的家长做得很好,每当给孩子推荐读一部书之前,家长事先读一遍,这样,既能知道这部书是否适合孩子阅读,还能对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亲子阅读”,这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好办法,特别是孩子在小学读书时,尤为重要,

另外,亲子阅读,还有提高家长的文学修养,提升人生境界,实现“双赢”之功效,值得效仿。观察多彩生活,阅读中外书籍,还远远不够,应“用心观察”“感悟阅读”,“用心”需要方法,需要调动多种感官,“感悟”就是读出味道,进入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解决学生们无话可写的问题,我们提倡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写什么,

开始写的时候,只要能让读者明白,就算成功。然后,再用平时老师讲过的方法进行修改,天长日久,就一定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我们经常讲,要写绿色作文,也就是原创作文,从小学生们平时写的作文来看,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有的是东拼西凑的,还有的是家长帮助写的这些,都是误区,不宜提倡。作文,虽无捷径可走,但也有规律可寻,只要在多观察、多读书的基础上,理解领悟、学会应用作文开头、中间、结尾的一般写法,掌握一些作文技巧,再加上平时的刻苦练笔,无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记实等文体,都会得心应手,

5、你见过哪些小学生写的作文,让大学生看了自愧不如的?

自古中国就不缺神童,如果说小学生写的作文,能够让大学生看了自愧不如的,我觉得称他为神童不过分吧。说到神童,我首先想到的是甘罗,司马迁《史记》中这样介绍甘罗:“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後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甘罗之所以被后世铭记,就是因为他小小年纪却能凭借自己的智谋,让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十几座城池,出使过后又被封为丞相,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话说回来,小学生一般都是6到10岁左右的年纪,要想写出让成年人自愧不如的文章来,还真是不容易,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词汇量的掌握包括思维方式和成年人还有巨大的差距,如果真的能写出来的话,那恐怕真的是一个奇迹了。东汉末年,曹植算是一位才子了,从小就受到曹操的喜爱,才刚刚十岁的年纪,就能脱口成章,加上他熟读《诗经》《论语》、楚辞汉赋,在写文章上的造诣已经很高了,偶尔曹操给曹植出题考验,曹植都能够很好的应对,这在当时也算是让很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吧,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从小聪明好学,才智出众,6岁之时便能写文作诗,而且所写内容非常流畅,文笔极好,据说当时的皇家都知道有这个神童,相传在王勃在十三四的年纪写出了流传至今的名篇《滕王阁序》,我特别喜欢王勃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回味无穷啊。南朝梁官员萧修仪容风度严肃端正,固守正道,九岁通《论语》,十一岁能写文章,按照现在的年龄算,也应该是小学生,虽然我没有读过他的文章,但是既然资料上有记载,想必多少也是有些本事的,

写文章对一个人要求非常高,往往越短的文章要想写的好越难,从文章的构思,到内容的填写,直到最后的成文,这期间需要写作者不断的修改,一篇好的文章往往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社会,愿意静下心来写作的人太少了。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韩寒也是在17岁的时候才凭借《杯中窥人》获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韩寒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展现了文学天赋,但是那个时候只是积累阶段,并没有正式发表文章,一直到他15岁的时候,才陆续开始在杂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记得去年看了一位小学生写的文章《危机》,当时我就觉得非常厉害,其中有一段文字描述写的非常好。村中小巷交错,如米字形纵横,狭窄处,只够一辆车行进,每逢汽车喇叭响起,村人们总需要侧身贴于墙根,让车身堪堪地贴着溜过去。这位学生对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不仅贴近生活,并且写的也很精彩,读完整篇文章,你会发现知识点爆棚,并且埋下多处伏笔,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篇文章绝对被老师修改过,这篇作文获得了全国消防绘画作文一等奖,作者当时也已经12岁了,这个年纪已经算是初中了其实,

再比如,这位小学生写给爷爷的一首现代诗也获奖了,同样让人自愧不如啊,我们可以看一下他的诗,虽然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是让人读过却满满的画面感,让人心酸感动,写出了爷爷在他心中的重量。“爷爷还活着的时候,这个世界的风雨都绕过我,向他一个人倾斜”,想必爷爷在世的时候一定对他很好,下雨的时候为他挡雨,刮风的时候为他挡风,其实爷爷就是这样无私奉献的一个人,他们希望的只有自己的孙子孙女健康的长大,

在我们国家一直有句老话,叫做自古英雄出少年,有一些人或许是天才,从小就与众不同,但是更多的人还是普通人,想要从小变得非常优秀,一定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培养。一、首先要培养孩子对于文学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会很快乐,更容易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二、其次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平时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课外书籍,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最后要注意日常积累,生活中有很多写作的素材,要引导孩子学会将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当做素材融入自己的写作当中,注重平时积累,多加练习,写作能力会逐步提高。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也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时间的积累和自己的努力,小学生也是有可能写出让大学生自愧佛如的文章来的,我是@可爱的菲姑娘,一位热爱教育的普通老师,每天分享教育知识、教育新鲜事,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6、小学生不爱写作文怎么办?

小学生不爱写作文原因在于:一想像力不够,无法拓展想像空间,写几句就没下文了;二表达能力较差,语言积累不够,不知道什么说,要让小学生能轻松地写好作文,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加强孩子的语言积累,提高表达能力。可以订阅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报纸杂志,如《读者》、《少年文摘》等,让她经常看一看,学一学,每月举行一次家庭读书分享会,发表读书心得,

还可以写写日记和周记。刚开始写时不要苛求质量与篇幅,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写出心里话,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又增加了孩子的语言积累。第二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不会写作文是孩子不爱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所以想要孩子爱上写作,先得让她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可以把不同文体的要素混在一起,由家长说出文体,孩子根据要求找出相应的要素,这个小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让孩子看到写作题目时就知道自己需要写哪些内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流畅、更出色,

第三要培养孩子的想像力。不妨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爬山、旅游等,开阔视野,让他们仔细地观察生活,除了用眼睛去观察之外,还可以用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心觉,发动全身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这样的观察才是立体的、全面的。写出的作文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可以在节假日带他一起去看儿童电影,然后分别写观后感,一起讨论分享各自对电影的感受和看法。

7、现在的小学生为什么不会写作文?

作文很重要,小学生学写作的几个误区,我们要警惕,误区一:重技巧,不储备。我们知道小学生从二年级就会有看图写话的要求,到了三年级不少于200字的小作文要求,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作文跟不上,于是就给孩子报了看图写话作文班。大家都觉得作文班就能解决作文的问题,这就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我发现大部分三四年级同学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并不是没有写作技巧,而是没有阅读的储备。

没有阅读的底子,再高明的技巧其实也很难发挥作用,杜甫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储备,经过老师技巧点拨才会见效果。而没有阅读的储备,上完作文班也能写出作文,但是大家写得一模一样,这不叫作文,这叫八股文,应付考试还行,遇到灵活的作文题,还是不知所措,这怎么能说会写作呢?误区二:只是抄,不理解,

我们学校老师经常布置摘抄的任务,摘抄的目的希望孩子们理解词语意思,掌握句子的用法。可是很多孩子并没有理解老师的用意,只是抄了一遍,这个词句好在什么地方,他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因此孩子抄了一本又一本的好词好句,写作文时却用不上,摘抄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情,既然摘抄了,没有用上,实为可惜。如果换成写批注或是词语造句或仿写,让孩子真正理解词语的用法,效果显然不一样,

所以摘抄不求多,理解用法是前提,理解了词句用法,我们才能在作文中反馈出来。误区三:只是读,没引导,刚才我们已经说到读的重要性,爱上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但是我们很多同学喜欢读,却不会读,因此想写出好作文依然有困难。有的家长让孩子挑喜欢的书读,因此孩子往往挑选漫画和搞笑的书,这类书只能算消遣,读得再多,也改变不了作文的现状,

很多家长重视孩子阅读,只是把课外书给了孩子,却没有和孩子交流书本内容,告诉孩子一些精读的方法,如批注阅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没有引导,孩子显然以看故事为主,没有深度思考,以为故事看完了,书就读好了,一天能看好几本名著,孩子看得虽多,可遇到作文依然会发愁,就是缺乏引导,缺乏精读造成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精读的重要性,没有精读就没有作文,

误区四:喜欢读,不愿写。要想写好作文,不动笔肯定不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就说过写作的奥秘:“无它法,唯勤读书,多作自工。”对于喜欢读书的孩子说,读的过程是轻松愉悦的,而写并非如此,写作需要调动你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再创造。写显然比读难得多,因此很多同学喜欢读,不愿写,其实写并没有那么难,刚起步时可以教孩子写批注,学会分析名著中好词好句,可以从名著中挑选一些好句或好段让孩子模仿,这两种方式,显然比自己创作要简单。

孩子也能接受,非常适合起步的孩子,等到孩子已经具备一定写作能力后,可以让孩子每天写一段话,记录当天见闻或感悟。题材不限,可以写天气,如:《冬天来了》《冷》;可以写事,写今天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考了100分》;可以写自己感受:《我今天生气了》等,字数不限。目的是培养观察能力和构思能力,坚持这样的小练笔,考场就能轻松写出好作文。

总之,作文很重要,切忌病急乱投医,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当我们了解了正确的写作方法。从阅读开始,从会读开始,把基础打牢,再辅之技巧,孩子一定能写出高分作文,您有作文方面的困惑吗,说说您的看法。您听说过三大精读法吗?为什么孩子看了很多书还是不会写作文,问题出在哪里?1、作文是贯穿整个小学到高中,语文考试中,作文占分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都希望孩子作文拿高分,我们都相信孩子想要写好作文,喜欢看书是前提,2、常用的读书方法有两种:略读和精读。何为略读,以追求好看的故事为目标,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不去细嚼慢咽的读书方式,我们都可称为略读,略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略读的好处是让我们再短时间内吸收到很多信息。略读的缺点也很明显,只是囫囵吞枣的读书,只是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把书当做消遣和娱乐,汲取的营养有限,

3、我们也给孩子们买了很多课外书,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依然不会写作文,或者说遇到作文就发愁,和孩子没有精读有很大的关系。略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提升孩子的阅读速度,从而促进阅读人能力提升,但是读书不关注细节,不去分析人物、故事情节、精彩的语段。孩子的作文进步必然缓慢,因为好的作文必须有精彩的细节,会读是写作的前提,而只有读到细节,关注细节,才可能写出细节。

4、学校的语文课,其实就是精读课,但是很多孩子只是听,并没有把老师讲的方法运用到自己读书中去,的确有些遗憾,如果老师把精读作为一种任务布置给孩子完成,或许效果就不同。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我发现这三种精读法是最好操作的,这就是:批注阅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5、“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就是读书要做批注,

批注的时候,我们才会深入思考。而思维导图,更多是整体把握书中的内容,如果说批注是从微观的角度看问题,思维导图,更强调宏观的角度看问题,而读后感综合了二者的优点。6、小学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期,孩子好奇心强,课余时间多,如果我们的家长既关注孩子阅读的量,也关注阅读的质;孩子既会略读,也会精读。相信孩子们写出好作文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8、关于小学生写作文的书,有什么推荐?

你好,我是菊乡的小会,以下是我作为一个小学生家长的体会,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我家今年孩子上四年级了,三年级四年级开始每次语文成绩都是前三名,特别是作文基本就是扣一分二分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和作文水平就像毛毛虫的蜕变一样,一只毛毛虫,它若想插上翅膀飞翔,就一定要经过漫长的蜕变过程。我家孩子从一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引导孩子多读书,写日记,刚开始不会写基本就是流水账,我今天几点起床,做了什么,

虽然每天都千篇一律,但是一直坚持,只要每天有一句话与另的不同就是收获。后来我也给她买了几本一年级的日记起步和优秀作文,但是她不太喜欢看,因为那里面所写的都是书面化的、纯标准的东西,后来我就想着引导她写日记的兴趣,一方面买了一套《米小圈上学记》系列的书,这套书介绍了米小圈既快乐又烦恼的学习和家庭生活,严厉的老师、家长的管教、刁蛮的同桌和一必调皮捣蛋的同学都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引导让孩子可以像米小圈一样把自己的心事写在日记里,后来我家孩子的日记内容就开始丰富起来,语言也变得调皮了。

但是孩子每天记日记特别是一段时间没有遇到新奇或者记忆深刻的事孩子也会觉得很枯燥时,家长也要给孩子的生活增加一些新鲜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看场所电影,去公园转转,和孩子进行一场羽毛球比赛都是不错的选择,都能丰富孩子的写作灵感,

如果孩子在一年级二年级能坚持写日记中,应该算是感知了作文,到了三年级,作文的起步阶段,语文老师会讲一些写作技巧,但是孩子似懂非懂,理解的还是不太好,遇到写作文冥思苦想就是写不出来,这种情况并不是孩子不会写,实在是孩子的阅读量少,脑子空空如也,?巧妇不也难为无米之炊吗?因此,我以为:要想让孩子喜欢写作,首要任务是引导孩子热爱书、多读书、多交流。

国学巨匠季羡林就明确说: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需多读课外书.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阅读不是走马观花,要边看边记,我家孩子三年级开始我要求她看书必须写阅读记录表,记录下一本书一篇文章她的收获。从木偶奇遇记到三国演义,水浒传到现在她看的中国历史,中国地理,无论哪种类型的书都进行了摘抄记录,优秀作文书里面的范文优美生动,而且有好多学生也背了不少优秀作文的好词好句但仍然写不出来,这是因为优秀作文都是别写的,很多很多内容并没有引发我们个人的感觉体验,但是写作文,写得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写自己的时候,发现内容写不完;但当我们一旦写别人的感觉时,就非常困难,感觉无从下笔,所以,我不建议孩子过多的去看优秀作文,写作的技巧平时语文老师讲解的都很详细,关键是让孩子增加阅读量,最好是一些首先名著,所谓名著就是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但一说到名著好多人都觉得名著太枯燥了,其实这是对名著的误解,从幼儿园孩子们喜欢的《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到小学生们喜欢的《安徒生童话》、《小王子》、《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西游记》等不仅能帮孩子积累文学、历史知识,还能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自身修养,在心中树立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人生观。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