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集新鲜的作文素材,小学生该怎么积累作文素材

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用到作文里,都是作文的备用材料。没有足够的材料写不出丰满的作文,那作文的材料从何而来呢,只要留心,身边到处都是作文的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很多素材在一些平时看似胡诌,闲聊中就累积下来了,”倘若你用的仅仅是那种市面上所谓的《高考素材集》中的大众例子,大众想法,是很难真正让你的作文提升层次和深度的。

1、小学生该怎么积累作文素材?

作文是用一些语言材料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做法和情感体验,正如盖房子那样,用砖、瓦、钢筋、水泥等材料盖出一座自己想盖的房子。没有足够的材料写不出丰满的作文,那作文的材料从何而来呢?只要留心,身边到处都是作文的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第一类是听到的。比如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家长、老师、同学等说过的有意思的话语,从游戏、动画、电视里听到的精妙句子等,

第二类是看到的。比如从书报杂志上看到的,从电视电脑上看到的,从家里、街道、学校、郊外等地方看到的,凡是能引起注意和思考的,都有可能用到以后的作文里,第三类是做到的。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用到作文里,都是作文的备用材料,第四类是想到的。比如看了一篇童话,想到了什么,看了一集动画片,又想到了什么等等,

2、高三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水平,如何收集新鲜的作文素材?

转载一篇我学生之前所写的学习经验。如下,========================================作为一个刚脱离苦海的高三生,高中三年经历分班,但庆幸我的语文老师与我甚是有缘,在她的春风化雨下学习了三年意义非凡的语文。相信每个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做摘抄,写随笔,同样我们的老师从高一就一直督促着我们做这件事,

她要求我们本子折三分之一的边用来写自己的感想,但不强迫,用她的原话就是“你们所摘抄的句子有时就能表达想法了。”所以,在日积月累和逐渐养成的好习惯下,我开始从被动的应试的摘抄到主动去找美句、哲理句去体会其中的韵味,每次摘抄的时间就成了特别享受的时段,下图是我在高二暑假里每日积累的句子,请忽略略显拙劣的感想和曲曲折折的字。

下面是高三摘抄的,记得高三刚刚开始,老师让我们给摘抄本起名字并写在扉页上,我起的为“永续集”意为“阅读无止境,思想得以延续”并附上周国平的一个“丰盛的安静”这一人生观点,确实,高三生活学习非常忙碌,不太可能能够完完整整看完几本书,但是在阅读一些碎片、句子、段落时,我却清楚的感受到那种内心丰盛却无比恬淡之感。

所以我认为,真正能在考场上运用自如的素材、句子,都是真正给你启迪、让你产生思考和自己见解的,正如同老师所一再强调的“你写了一个例子素材,就必须在后面对它加以阐述,”倘若你用的仅仅是那种市面上所谓的《高考素材集》中的大众例子,大众想法,是很难真正让你的作文提升层次和深度的。这也可能是题主认为low的原因,

下面,我来说说平时的素材来源。这些是伴我高三的新闻、文艺类app,申明:本人并没有任何打广告的心态,没有收取任何金钱,所推荐的人或事物都与我无半点关系,只是单纯的推荐~~首先来说说“MONO”,是我想极力推荐的一个,内容超级充实丰富,画风也很精致。我主要摘抄其中的“mono诗 歌”一栏的内容,说实话有些句子我真心领略不透,但是下面也会有他人的评论,这时候汲取汲取他人思维也是很好的,

其次是“片刻”,如果大家用的话,可以关注一位叫做北渺的用户,她经常会分享自己阅读后所积累的喜爱的句子,收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知乎不必多说,大家都懂,“鲜果”我觉得是比较零碎的app,结合各种文艺类,新闻类,科技类的文章,缺点是部分订阅号更新较慢,但一些科技人文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豆瓣”相信大家也不陌生,我主要用来看看影评等,

“南方人物周刊”画风简洁,做工用心。学生的话,看其中对于人物的访谈是对于素材积累很有益处的,“澎湃新闻”是语文老师推荐的,作为高中生。了解时事也相当相当重要!澎湃新闻据老师所言是她在同类新闻app中认为最有深度的一款了,最后是“喜马拉雅”曾经一度疯狂订阅栏目,洗澡的时候,上学放学路上的时候都能听听名人演讲之类的,当然,希望你们不要订阅那种灌鸡汤式的栏目,有很多人文类、访谈类的节目如“开讲啦”“遇见大咖”“超级演说家”“锵锵三人行”“金星秀”都是很好的选择。

可以让你在聆听之中收获颇多有深度有内涵的想法和名人轶事,关于手机app推荐就到这里。下面说说对于课本和纸质书的把握,语文老师告诉我们,其实许多阅卷老师对能够巧妙作用课内素材的学生作文会有很大的好感,(语文书中的所选文章真的都是来头不小的,大家不要看轻忽视)老师可能会对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有所赞同。所以啊,多多用书本上的素材是很吃香的~纸质书的话,我习惯用铅笔划下喜欢的话,喜欢的观点,

推荐书目有老师给我们的《精神明亮的人》《病隙碎笔》《人类群星闪耀时》《瓦尔登湖》《一次作文,一个生日》《文化苦旅》《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等等等等,列出来的多少有过一点点的阅读。另外呢,如果你有个上课有时会分享感想,分析时事的语文老师的话,请务必记得,——认真听讲!其实很多素材在一些平时看似胡诌,闲聊中就累积下来了。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