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如何指导孩子描写秋天的作文

教师总结指导在小组批阅的同时,老师就可以深入各组,在进行修改指导的同时并从中发现问题,尤其小组批阅完以后,老师也需要进一步对所批阅作文进行检查梳理,从中发现每一篇文章中的共性或典型问题,以备进一步做修改指导总结。一是给定题材,以下划线重点标示出关键的句子,要求围绕关键句进行作文;二是给定题材,提取一个关键词进行作文;三是给定题材,自拟题目或补充完整题目进行作文。

1、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

“三分写,七分改”可见修改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即使一些大文豪,他们的作品也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临终曹雪芹才完成了对《红楼梦》的修改。但如果是已经具备一定写作和鉴赏能力的成年作者,一篇文章写好后,由自己独立修改即可完成,而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却感觉总也无从下手。

类似的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由老师指导,然后学生互改,同桌互改由于写作及鉴赏能力的限制,以及思维惯性等原因,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对于自己文章中的一些问题往往无法察觉,而通过互改则可能发现彼此的问题。同桌互改主要针对作文中一些最基本的错误,如是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准确以及语句是否通顺等,当然也要鼓励他们顺便发现并提出其它的问题或修改建议,

这是一篇文章修改的基础,主要解决彼此写作中最基本的一些问题,还可以为下一步小组批阅扫清障碍,节约时间。小组批阅有了前面同桌互批的过程,每一位学生就自己文章中出现问题也做了修改,接下来小组批阅就进入了作文修改的主程序,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习作审题是否准确,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典型,内容是否具体,层次是否清楚等。

小组一般四—六人为宜,尤其成员搭配要优、中、差相对平衡,这样有利于彼此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且人数少,大家也可以就文章中一些细节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并最终通过小组全体同学审议,用书面的方式给每一篇作文指出问题并修改意见。教师总结指导在小组批阅的同时,老师就可以深入各组,在进行修改指导的同时并从中发现问题,尤其小组批阅完以后,老师也需要进一步对所批阅作文进行检查梳理,从中发现每一篇文章中的共性或典型问题,以备进一步做修改指导总结,

2、如何指导孩子描写秋天的作文?

秋天真的很美,如何才能用文字再现美丽的秋呢?首先要抓住秋天的特征。要想写出本真,就去好好观察,不只用眼还要用心去观察,秋色缤纷,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纤尘不染,轻飘的白云千姿百态如诗如画。最美是秋叶,层林尽染,让孩子们自己去找找有几种颜色,黄的红的白的黄绿的红绿的。再仔细瞧瞧有几种形状,枫的杨的柳的槐的各不相同,

秋声瑟瑟,一声风过,叶簌簌而下,那哗哗飘落之声可曾入耳。黄叶遍地,漫步其上,那阵阵清脆的音乐可曾动心,南飞的雁阵掠过,成群的天鹅逗留,它们鸣叫又是如何的雄壮。去听萧萧风声绵绵雨声唧唧虫声,去听田野里丰收的歌声,其次要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要让孩子们把自己热爱喜欢之情渗透进去,以求达到身临其境,而不是冷眼旁观,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就需要孩子们在描写时置身其中,让自己的心灵为笔下之景泛起情感的涟漪,也许红叶飘零会引起你一声轻轻的叹息,也许大雁南飞带去你声声问候,也许那秋天傲然的菊令你肃然起敬,也许那残荷枯枝里有你最美的希望。秋雨的清凉令思绪翻飞,秋阳的柔和令心神沉静,秋风的絮语或是诗,秋云的飘逸更是画,

只有醉于其中才能感受到那份美,也才能抒写那份情。再次让孩子们在秋光里留下他们最美的身影,其实秋天有好多好玩的,采集落叶做书签,拣拾叶茎比试“拔牛筋”,去看看大山里秋的壮丽,徒步丈量秋的美。或者是在秋天的田野里集体烧土豆烧玉米吃,或趁水还不太凉去河边钓钓鱼亦或看夕阳晚霞,只有让他们走进秋光里,才更能写出最感人的细节。

3、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

小学生作文的审题,主要涉及“关键词”和“关键句”这两个问题,首先谈一下“关键词”。顾名思义,即是围绕给定关键词进行写作,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面对的大多是此类作文题材,给定“关键词”一般为身边的“人”“事”“景”,如家人朋友外貌性格描写,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一年四季的风景等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经过一定训练,遇到这类题材的作文时,细心审题后一般很轻易就能把握住关键词后,

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描景状物是重点练习的基本功,其主要要求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叙事完整,达到了这个要求,就算实现了此类作文题材的训练目的。其次谈一下“关键句”,这类作文题目在小学高年级较为常见,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给定题材,以下划线重点标示出关键的句子,要求围绕关键句进行作文;二是给定题材,提取一个关键词进行作文;三是给定题材,自拟题目或补充完整题目进行作文。

根据实践经验,较为常考的是第一、二两种题型的“关键句”作文,第三种因为要求较高,较为少见,这种题型的作文考察的就是学生概括归纳能力,也就是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给定句子的含义,然后再进行写作。应对此类作文,可以按照先段落大意概括,再全文中心思想提炼两个步骤,分层训练的方法进行审题的练习,在训练的过程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依次打牢孩子对词语、句意、段落、全文的感知、分析、概括能力。

4、景物描写类的作文指导重点是什么?

景物描写类作文是通过描写景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记叙文,指导学生写作这类文章,要重点把握三个“一”和走出三个“误区,”❤❤❤把握三个“一”:一种顺序;一片美景;一种感情。下面做简要说明,❤一、细致观察,确定一种顺序。写景的顺序往往取决于观察的顺序(观察点),所以要想写好景物,必须先做认真细致的观察,观察景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定点观察。

如站在景物的某一角,对景物进行由远及近地观察,再如,观察一条河,站在桥上由近及远地观察。二是移动观察,就是我们说的移步换景,这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一个角度一个角度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也就确定了写景的顺序,写景的顺序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二、抓住特征,描写一片美景,

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呢?1.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气味、数量方面的特征。2.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里的特征,怎么描写呢?1.安排合理的顺序。比如空间顺序,你可以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写,也可以按从近到远的顺序写等等,2.写景时要调动多种感官,使所描写的景物丰满、真实。比如你可以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几个感官进行描写,就可以把景物的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

3.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增添景物的情趣。比如你看到景物,可以想象到以后的情景,这就可以增添情趣,4.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这种写法往往能使景物描写妙趣横生,充满生机,这种写法有先动后静、先静后动、以动衬静等,写作时根据情况安排。5.描写景物更需要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为了描写景物的特征,运用修辞手法极其重要,像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引用等等都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一种感情,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写好景物的关键是要倾注自己的感情,面对美景,心有所感,行诸笔端,定要物中有我,景中含情,不仅要写出景物的勃勃生机、无限妙趣,还能意味隽永,表达理想,追求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

主要有两种方法:1.写景的同时也写感受,就是边写景边写情,即所谓借景抒情。2.把情感、情思融入景物描写中,表面上看好像是客观地写景,实际上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就是寓情于景,以上三点是最关键的,一定要重视,运用到写作中。❤❤❤另外,要写好写景物还要走出三个误区:1.景物并不是单指山啊、水啊、花啊什么的,城市、村庄也是景,有时候人也是景,都可以写,

有一首诗不是这样说嘛: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2.景物也不单指名胜古迹,不出名的地方也有好风景,一样可以写。3.写景也不是单纯地写所见、所闻、所感,也应该穿插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东西,像景物的名称的由来、传说、文化、历史等,这样既有知识性、趣味性,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了,

5、2022广东省考申论话题作文指导:如何确定立意?

所谓话题作文,即题干给出一个或多个主题,要求围绕主题进行写作,如:请围绕“拜群众为师、重调查研究、做群众工作,促问题解决”这一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请围绕着“不争”这一主题,写一篇议论文。可见,主题作文存在多主题和单一主题的区别,多主题碰见题干给定两个或两个以上主题的时候,多数情况只需判断主题词之间的关系即可直接确定文章的核心思想。

例如我们在上面举的例子中,题干有四个关键词“拜群众为师、重调查研究、做群众工作,促问题解决”,前三个都是做法、方式、手段,且通过标点符号我们也可判断出前三个词为并列关系,最后一个词则是我们追求的结果、目标,因此前三个词和最后一个词的关系为因果关系,即通过前三个方式,实现最后的结果,最直观的中心思想直接确定:我们要拜群众为师、重调查研究、做群众工作,从而解决现实问题。

这里不再一一例举,直接给同学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即通过A实现B,A导致B,如:群众路线和美好生活。中心思想为践行群众路线,铸就美好生活,并列关系,即AB同等重要,需要兼顾,要A也要B,如:基层干部的智商与情商。中心思想为基层干部要双商兼具,递进关系,即要A更要B,如:显绩与潜绩。中心思想为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显绩更要潜绩,

正反关系,即意义相反的两个词,要A不要B,如:理性与任性,中心思想为抛掉任性,回归理性。单一主题当主题为单个的时候,往往难以直接确定中心思想,如“不争”,不争什么?为什么不争?怎么不争?都是值得我们围绕题干主题词思考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抓住主题词,然后结合材料进行进一步分析,阅读材料的时候,重点关注题干关键词出处段、首尾则材料、材料反复出现的词语、权威观点中的核心词等内容,建立起材料和题干的联系,中心思想自然会明确起来。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