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高考作文,会怎么写这篇作文

这也是最后一届江苏卷了,明年江苏就改用全国卷了。作为江苏人,表示这样的题目很难写,面对这个题目,不知道如何入手,想了想,最后以《语言的温度》为名写了一篇作文,我的感觉,这篇作文是不及格的,在我看来,只要联系到2020年江苏苏州出了个给江苏抹黑,给苏州抹黑的许某某,就不难理解此题的真正意思了,回答起来也是小菜一碟。

1、2020江苏高考作文,你怎么看?

2020年的高考在今天开始了。江苏卷的高考作文又喜提热搜,对比其他高考作文题目,网友纷纷调侃“你考你的家国情怀,我考我的风花雪月”。不过,这也是最后一届江苏卷了,明年江苏就改用全国卷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智能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精准推送让人们被自己喜欢的人和事所包围,久而久之,人们沉溺于同类信息的温床,形成了信息茧房。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电影楚门的世界,楚门在某种程度上和我们一样。他生活在导演给他创造的一个世界,看似真实,实则虚假且诡异,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是有限的,是不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呢?那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现状呢?楚门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跳出舒适区。人不能一味得活在自己熟知的世界里,怀着一颗好奇心,接触新的事物,打破信息壁垒,你的世界和生活才会更加多彩,

2、2020江苏高考作文题被评地狱难度,你怎么看?

2020江苏高考作文,难不难咱先不说,个人是真佩服出题人。这道作文题出的有文艺气息,有时代特色,有思想境界,有现实意义,考生不仅需要有较强的语文积累,还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某种程度来说,这道题,农村孩子是吃亏的。当然,题目有很多个角度,农村孩子也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角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字面意思是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用来隐喻同类相吸。

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就是观念的强化,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同样一件事情,几乎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人们往往会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个信息,而这些外部信息又会对内在观点产生强化,久而久之,这种观点就变得根深蒂固。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苟晶事件,有关部门已经公布了处理结果,

从结果来看,苟晶夸大其词,原本上专科都困难的人,生生被她描绘成一个将来上博士当教授的学霸。然而,结果出来后,仍然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苟晶就是学霸,是调查组篡改了苟晶的成绩,是想息事宁人,甚至故意黑苟晶,这类人,内心往往对官家非常不信任,什么事都认为是假的,糊弄人的。这样的人也很难被说服,因为他们只愿意听自己想听的,

还有特别经典的一种情况,即韭菜们炒股。这里特指那些对股票规律稀里糊涂的人,他们喜欢上网上找股评,特别是那种预测涨跌的,而实际上,他们找这些信息,并非是为了搞清楚第二天应该怎么操作,而是在验证自己内心的判断。比如他们认为股票会涨,就会找大量会涨的证据,比如股票市盈率很低,公司业绩好或者专家说会涨等等,实际上,这些证据,不过是他们对已有观点的强化罢了,他们仍然没法正确判断未来的涨跌。

这个道理应用在教育领域是非常有用的,学生们,特别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们,会经常自己去网上寻找相关信息。他们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而找到的信息,也大多是契合自己心理的,比如,前段时间,豆瓣新出现了一个小组,叫“985废物引进计划”,里面全都是抱怨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艰辛和挫折,情绪是比较丧的。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可能对此没有兴趣,但一个本身就消极的人,可能对于这些内容就特别感兴趣,

因为这些信息,可以照出他自己的影子。所以,我们在做思想教育时,必须注意用正面的,学生又能够接受的观念,一点一点地把部分学生的观点扭转过来,不断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善,同时也要对学生接触的媒体保持警惕,避免学生接触到低俗、暴力、反社会等内容,将学生内心的坏念头,慢慢清除掉。以上是真经站在自己角度来考虑这个话题,里面带有真经20多年来的经验和价值导向,

3、怎么看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如果你是今年的江苏考生,会怎么写这篇作文?

作为江苏人,表示这样的题目很难写。可能是离开学校太久,距离我的高考已有十五年之久,虽然有写作的习惯,可是要我写一篇作文出来,太难为人,我认为这是一个发散性思维的作文题,记叙文也好,散文也好,议论文也好,抓住一个点,能把它展开,并且做到不跑题,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用我们沙地作家群的作家们的话来说,说容易很容易,平平淡淡也可以不偏题,说难,是很难,要出彩,必须立意独特,江苏问答群的一位答主更是一针见血指出:这是教育强省的傲慢,教材自己编,题目难度高,作文玩玄学,

我的看法是这个题目要写好,不仅要有深厚的写作功底,还要有相当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藏。面对这个题目,不知道如何入手,想了想,最后以《语言的温度》为名写了一篇作文,我的感觉,这篇作文是不及格的,语言的温度文:又见叶飘零根据德国1980年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所述,世界上查明的语言有5651种,经确认的独立语言有2790种,其中70%没有相应的文字。

又据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濒危语言图谱》所述,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2500种语言面临灭绝,178种语言的使用人数在10-150之间,全球80%的人讲83种主要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在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如果再加上动物语言,世界上至少有一万种语言,无论是哪一种语言,都有它的温度。

语言之所以有温度,在于情感,所以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可以找到一种相互都能懂的方式,所以人与动物之间,都能有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只要有情感在,就能感受到这种温度。在很久以前,我是一个不善言语不善交流的人,很多心里的话习惯在纸上用文字叙述,却很难面对面用言语表达,因为做公益活动的关系,接触到那些无法开口说话或者很难说话的残障儿童,那个时候,只能用心才能感受到他们要表达的内容。

嘟嘟是一个可爱又美丽的小女孩,如果不是天生的疾病和缺陷,她现在应该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嬉笑一起玩耍,这个世界没有如果,有的只有赤裸裸的现实,现实是因为重度脑瘫而无法开口说话,但是她能用微笑跟你进行对话,微笑是她唯一能够跟人交流的方式,我认为,这世上至少有两种语言是全人类都能听懂的,微笑与哭泣,包含着很多的信息和情感,它是有温度的。

宇杰也是一个脑瘫患者,说话不利索,大多数新来的志愿者无法听懂他说的话,所以很难跟他交流,这个时候通过我可以了解一个大致,这看起来很奇妙,事实上,是因为一次深度的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熟悉他的说话方式,自然而然就能理解,他的记忆力惊人,喜欢体育,也喜欢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他就像百度百科一样,你跟他说过一次的比赛结果,他能记得很牢,他甚至知道志愿者是申花球迷还是上港球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神奇?我认为这是某些特定语言给他带来的心灵慰藉,让他刻骨铭心,

4、2020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何与全国格格不入?谁能看明白?

在我看来,只要联系到2020年江苏苏州出了个给江苏抹黑,给苏州抹黑的许某某,就不难理解此题的真正意思了,回答起来也是小菜一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看起来很高深,其实稍微动动脑筋,真的不难,先从字面理解,就是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延伸开来,就是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结合在一起,

换句话说,类似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有点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似一次无意的浏览、点赞、分享、感动,其实都是个人内心的投射,个人喜好的外露,个人价值观的反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相由心生,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行动是思考的注脚,只不过,后面的解释主要是从正面的角度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解释。与此同理,反过来也一样,

心理灰暗的,内心不健康的,怨天尤人的,也会选择同样的人物或者事件为伍。总而言之,就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举动,有什么样的喜好,就会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有什么样的三观,就会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比如,三番五次,污言秽语的许可馨,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可是还有些执迷不悟、负隅顽抗的人为其充当走卒,摇旗呐喊,着实让人无语。

如此好坏不分,是非不明,确实奇葩,这道题是想告诉考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健康三观,分清是非,分清对错,分清美丑,分清善恶,不要被人蒙蔽,为其摇旗呐喊,耽误个人前途,给家庭蒙羞,给社会添乱。解答到此,也就不难理解江苏出题者的良苦用心和谆谆告诫,那就是希望广大学子:加强主观世界的学习和改造,培养健康三观,积聚正能量,自觉抵制许可馨这样的负面典型,时刻心怀感恩、爱党爱国、顽强拼搏!,

5、高考语文作文题出炉,对于江苏考卷的命题,你怎么看?

物各有性,首先进行了总括。接着,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以水和盐两物为例,对水和盐的\

江苏是文化大省,自古以来一直重视文化教育,文人骚客居多。这样的主题完全符合江苏的特质,下面简单来分析一下,今年的高考作文依旧是材料作文,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内容简洁明了,不多一字也不少一字,短短数语中,主题就立体化起来,且立意深远,真正的体现了大道至简的道理。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