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令狐楚这个六十多岁的长者的关怀下,李商隐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此外,李商隐还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好文章,对李商隐的另一次重大打击,是他心爱的妻子在婚后十三年,即李商隐三十八岁时去世,由于忘不了她,李商隐再也没有结婚,当这个祖叔有余力且耐心的教导李商隐时,少年李商隐是感激且珍惜的。
1、李商隐的生平是怎样的?
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生于八一三年,逝于八五八年,唐文宗开成二年登进士第,青年时期即已显露出文学才能,十七岁时受到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教会他写给皇帝上奏章的骈文。不久,李商隐到径源节度使王茂元的部下当幕僚,并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氏聪慧美丽,并通诗文,李商隐对这个婚姻非常满意,可这却带来了严重后果。
当时正是两大官僚集团,即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孺等为首的牛党尖锐对立,进行着剧烈的争权奇利的时代,李商隐早年受到令狐楚父子的栽培,令狐楚父子是牛党,因此按习惯李高隐也应该属于牛党。可王茂元却是李党,李高隐做了他的女婿,在当时看来是背叛牛党投向李党,因此深为牛党中人所痛恨,在李党得势几年中,李商隐因母亲去世,按当时习俗在家守丧三年,他复出后几个月,唐武宗死,唐宣宗即位,牛党开始得势。
后来,今狐绹当了宰相,他认为李商隐辜负了他的家恩,因此有意压抑他,对诗人请求邦助的书信,诗文置之不理,这样李商隐一生只当个校书郎、县尉之类的小官,或在大官的幕府中邦忙,长期飘泊在外,穷困潦倒。对李商隐的另一次重大打击,是他心爱的妻子在婚后十三年,即李商隐三十八岁时去世,由于忘不了她,李商隐再也没有结婚,
2、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商隐究竟有一个怎样的人生呢?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呢?请看下文:(一)单亲家庭,从小需要跟着母亲忙于生计李商隐出生于郑州荥阳一个小官家中,他的曾祖,祖父都早夭,十岁左右,父亲在浙江任上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开始接受生活的历练。在别人还在享受童年快乐时,他要帮着别人抄书舂米,挣钱贴补家用,帮助母亲分担生活压力,
长此以往,导致心理受到伤害,内心极度内向敏感。他的母亲也无暇给予他更多的关照,导致李商隐的内心充满胆怯,也不愿与人交往,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他喜欢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做事,但与此同时又极度渴望被人认可。(二)年少求学,幸遇恩师,广交人脉首先是一位满腹经纶却隐居在野的祖叔,精通五经,在古文、书法上都有颇高的造诣,
当这个祖叔有余力且耐心的教导李商隐时,少年李商隐是感激且珍惜的。在学习上,他勤勉又聪慧,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李商隐还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好文章。但唐朝科举考试以考进士为荣耀,表现在写作体裁上则为诗歌,或者说骈文,而十六岁的李商隐,却抱着一摞不合时宜的古文四处拜谒。终于,一个历仕六朝的元老重臣,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将身无功名的李商隐招至自己幕下做幕僚,并且对他未来的考试学习进行指导,
要知道,令狐楚的骈文,杜甫的诗歌,韩愈的古文并称为当时的三绝。很快,李商隐厚积薄发,骈文这一“软肋”变成了“强项”,令狐楚不仅教他文章,还带着他结交人脉,夸耀他的才学,俨然把他当作自己家孩子,处处照料并且以之为耀。在令狐楚这个六十多岁的长者的关怀下,李商隐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慰,终于,这一年进士及第,但令狐楚老爷子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虽然学业有成,事业有发展,但从小缺乏安全感的心态却很难改变,对于从小缺少父爱的恐惧,一直存在,我认为这也是后期仕途坎坷的重要性格缺陷。三,陷于“牛李”党派之争,仕途坎坷取得进士资格但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吏部举办的考试,李商隐落榜了,一次打击就让他消沉好久。这时,李商隐收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向他抛来的橄榄枝,去泾州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对李商隐非常欣赏,不嫌他穷也不嫌他临时工,还将女儿嫁给了他,可见这次遇到的除了伯乐更有真爱。虽然寄住在老丈人家,但总算有了一个温暖的归属地,以后岳父多多提拔举荐,自己总会有机会出人头地的,李商隐的安全感指数短期内急速上升。但现实是残酷的,在朝中的站队上,自己的恩师令狐家属于以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一派,而岳父王茂元则属于以李德裕为领袖“李党”一派,
牛李党争,互相倾轧,是你死我活的水火不相容。离开恩师令狐家,娶妻王茂元女儿,悲催的李商隐明明白白地将自己卷入到党争的旋涡中,令狐家说他“忘家恩,放利偷合”。故交们讽刺他,背义负恩,脚踏两只船,开成三年,他再次参加授官考试,因品行不好被除名。延迟一年终于通过考试,分配来的首都公务员校书郎职位,被改派为偏远地区县尉但是李商隐没有想到,没有最差,只有更差,荆天棘地的路看不到尽头,
随着,在岳父家所属“李党”势力上升的关键期,母亲去世,李商隐要回去丁忧。为母亲丁忧尚未结束,岳父王茂元突然病故,而自己的前途尚未有着落,丁忧结束回归朝堂时,自己支持的势力遭清洗,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四)夹缝中生存,短暂安稳后离世夹在两派中间,不管李商隐做什么都被攻击,不管他说什么,迎来的是全民骂怼,
李商隐越来越沉默,沉沦到谷底,以至于朝堂上不屑于再践踏他。随后,一个叫郑亚的“李党”骨干被贬官,邀请李商隐做自己的判官,他便奔赴到千里以外的桂林,远离朝廷漩涡,努力工作,心境刚要平静下来,上司再次被贬,李商隐捧着失落的心无处安放。归来到处投简历,到处碰壁,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邀请,去徐州作判官。
李商隐以为终于找到一棵能依靠的大树,岁月安稳的时候,幕主卢弘正病死,失业还没赶回家,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逝去。之后,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他发出邀请,李商隐便到西南的四川做判官,在这里将近五年,远离是非,宁静安稳,疲惫的心灵终于找到一个停歇的港湾。之后柳仲郢任满入京,李商隐追随左右,被安排盐铁推官,品级虽低但待遇丰厚还远离朝堂是非,
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继曾祖,祖父,父亲之后也早早夭亡了,享年仅45岁。(五)少年缺爱,一生缺安全感,寄深情于诗词李商隐的一生很都严重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忽略和抛弃,只能不断追逐温暖,寻找依赖,但命运好像就是,你怕什么就会来什么,总是不顺,却又不能面对,我认为这也是他不得志的内在原因。
3、李商隐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婉转的爱情诗?他的情感生活是不是很精彩?
谢谢邀请!早在中学时代,垂钓客对李商隐李义山诗歌就非常喜爱与欣赏!对于“李商隐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么多婉转的爱情诗?他的情感生活是不是很精彩?”等问题也很感兴趣,现在分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作答,一丶李商隐有才,是能够写出这么多婉转的爱情诗重要基础与保证。
李商隐生平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因受牛李党争影响,一生屡遭排抑,屈沉下僚。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盐铁推官,东川节度史史史判官等职,他擅长诗歌写作,诗名卓著,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富有文采丶构思新奇丶风格秾丽丶喜用典故,词记精准,尤其是善于运用象征丶暗示丶比喻丶衬托等手法,形成一种深邃迷离丶婉曲朦胧的特色。许多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李商隐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据史料所载:李商隐十岁丧父,家境贫寒。
少年时期曾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遐迩闻名。二丶李商隐入仕后因受牛李党争的影响,一生不得志,故寄情丶寓情于诗书中,所以李商隐有许多不朽的《无题》诗与爱情诗传诵不衰!李商隐的一生,都处于政治漩涡之中。
他早年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可却在阴差阳错之下娶了令狐楚对头王茂元的女儿,这样的婚姻,就意味着李商隐背叛了牛党而投靠了李党。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官运亨通,而李党的势力每况愈下直至崩溃,李党势力崩溃之后,李商隐回到郑州老家,不久就病故了。三丶李商隐是一个至情至性丶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品格与操守俱佳!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的轻薄小人!李商隐虽然生活在晚唐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本人又命运多舛,但他并没有沉沦,
他的精美绝伦的诗文便是抗争与控诉的记录。据史料记载,李商隐在就婚王氏之前确实有过恋爱经历,他与柳枝、宋华阳都相恋过,而且恋得非常痴情。但当他与王氏结婚之后,对爱情却颇为专一执着,未有窃玉偷香之事,他与妻子的感情很深笃。王氏死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府主同情他鳏居清苦,要把才貌双佳的年轻乐伎张懿仙赐配给他,
4、说说你眼中的李商隐?
一个字评价:诡。二个字评价:无行(没有德行),这当然不是我的评价,而是古人抛开诗才对他的评价。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对李商隐人品的评价都不高,旧唐书直接说他“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注,诡激,指性情怪异偏激,异于常理,当涂者,指执政的人或掌权的人。薄,即轻视,看不起之意,)《新唐书》稍显厚道,说李商隐“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笮之…綯以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谢不通。
”(注,綯,李商隐恩人令孤楚之子令孤綯,蚩谪,谴责之意。诡薄无行,指虚伪浮滑没有德行,排笮,排挤之意,放利偷合,为了利益而迎合别人。谢不通,拒绝与之往来,)历史资料中对他的评价无一例外全是负面词汇。但对他的创作才华却是清一色的认同,也就是说古人对他的评价是有才无行!实际上呢,恐怕还真是这样!和女道士宋华阳玩情欲游戏,致使对方怀孕(孩子未必是他的),后他被赶下山,然后他竟然真的没有然后了,没有尽一个男人的担当。
之后和少女柳枝陷入热恋,因为失约,柳枝嫁给一商人做妾,李商隐除了写几首诗间接地挑拔人家夫妾关系以外,好像也什么都没做。再之后是和一对卢姓姐妹花玩3P,结果那对姐妹花为了保护李商隐,双双跳进自杀,他也是只写了几首诗。他除了写诗,似乎什么也做不好!爱他的人没有善终,他爱的人也没有善果,这注定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
他的悲剧在于他太恃才,以为所有人都可以原谅他,都可以理解他,都可以宽容他。可是他没有想到,一个连小鸡鸡都控制不住人,哪里值得别人原谅和宽容,唐朝性观念是开放的,按当时的观点,宋华阳,柳枝,鸾凤姐妹的故事并不稀奇,后人更没有必要义愤填膺地指手划脚,但是他在事业上的那一步失足,却让他成就了千古之恨!这是连不识字的匹夫都做不出来的事情,硬是被他读过那么多经史子集的人做得简单粗暴,无以复加。
他的行为打了恩人一个耳光,打了恩师一个耳光,打了所有当年对他提携之人的耳光,很响!很脆!很肿!哪怕是放在如今开放式的社会,尽管跳槽已经非常普遍,但基本上都是跨行业跳槽,从来没有听说过支付宝的高管跳到微信去当副总,即便是有,也是正常的选择,但如果这个高管是支付宝从无到有培训出来的高管呢?背叛!而且是两次!天下已无他立足之地!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对妻子王氏的深情始终没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