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上小学了,读书的乐趣是什么

观察身边上小学前一年的孩子,大多数都离开幼儿园,去外面上幼小衔接班,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学更多的东西,让孩子在上了小学后不那么吃力。我有许多古代的书,这是我的精神食粮,只要我的手还能动,只要我的眼睛还能看得清,我会努力学习的,退伍时,老乡们都是买穿的吃的,可我就是二个箱子的书。

1、读书的乐趣是什么?

记得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这样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书对我来说,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尽管自己已年过五旬毫无建树,但对书的喜爱有增无减。记得当年在广州当兵时,每个月才十五元的津贴,但我每个月都要买自己喜欢的书,当然那个时候的书也不贵,《现代汉语词典》才七元五角,我都舍得买。人家借我的书是一定要还的,如果他丟了我不会再理他,

退伍时,老乡们都是买穿的吃的,可我就是二个箱子的书。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有时宁愿饿着肚子,也要买几本书的,我看书我快乐,我学习我快乐。我并不奢望书会给我带来什么飞黄腾达,但书给我思想,给我愉悦,我与书结缘了,我会珍惜这种缘的。对我来讲,除书之外都是身外之物,我有许多古代的书,这是我的精神食粮,只要我的手还能动,只要我的眼睛还能看得清,我会努力学习的。

2、逼孩子读书和让孩子快乐成长,小学期间,你怎么选择?

认真阅读问题描述,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是逼着孩子成为一个“小书呆子”,还是任由孩子顺其自然、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人们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怪圈,从而产生选择困难症;实际上,很多问题的答案并就是二选一的,我们应该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余地!笔者的儿子,在小时候由于家庭照顾不善,导致本来虎头虎脑、生龙活虎般的小家伙一下子变得病恹恹的,常常为毛支肺炎缠身,

每次病魔缠身都非常难以治愈,差不多需要住院一个多月,几乎成了规律似的,从2岁至8岁的6年间,每年总要住上2次医院。这个状况,弄得我们两口子精疲力竭,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思虑孩子这样的身体健康状况,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什么学习不学习的,顺其自然就好;但是老婆并不这么认为,她喜欢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攀比,当儿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她情绪上也会变得歇斯底里,诅咒、谩骂、甚至动手殴打孩子,

我们之间当时的主要矛盾都是由于对孩子的态度不同产生的,我一直竭力护着孩子,没有原则和底线!在儿子每年住院治疗时,我从不让她陪护,衣不解带,一个大男人一陪就是一个多月。尽管做妈妈的脾气暴躁,但是幼童期的儿子还是会经常想妈妈,她都是每周能够来医院看望儿子一次(医院离家有50多公里,她是高三班主任老师,还要上班);每周一次给我们爷俩送来换洗衣服和一些吃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心地吃顿饭,儿子都特别兴奋,病情似乎也好了不少,

在儿子不发病的健康期,学习上越来越吃力,妈妈依然是脾气火爆,作为爸爸的我总是义无反顾站在儿子一边,坚持自己的无底线和无节操呵护;一家人就这么吵吵闹闹的,儿子长到了8岁,已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了,也许是抵抗力增强了,也许是中医“冬病夏治”发挥了功效,总之在儿子8岁的时候,他的那个特别难缠的毛支肺炎突然除根,完全好了!随着儿子身体健康的完全好转,一家人的一块大心病也就随之了却,我们开始更加注重儿子的学习成绩。

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儿子落下了太多的功课,虽然在陪护时,我也不时给儿子补课,但是由于儿子精神状态不好,能够学到的东西实在太少了;在升三年级的期末考试中,儿子是班级倒数第二个,学习成绩可谓一塌糊涂了,我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爸爸,也特别有耐心,知道儿子学习基础差,也知道老婆有点虚荣还脾气暴躁,所以在辅导孩子学习方面,我独挡一面,不允许老婆插手;每天接送儿子上学和放学,每晚陪伴儿子复习与做作业,在我慢条斯理的精心呵护下,儿子学习成绩一点点开始进步,三年级上学期末,他已经进步到了班级中游水平,升四年级时已经是班级前10名!再后来,儿子学习开始顺风顺水一路凯歌,中学一直都是学霸,高考直接考入本省仅有的两所985大学之一,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孩子童年到底快乐不快乐、和爱不爱学习,关键在于家长,尤其是做父亲的够不够资格!不是要自夸,我的儿子大学即将毕业,但是我在他的心目中,我一直都是最崇拜的偶像,没有之一!。

3、孩子快上小学了,快乐童年和上学的压力之间该怎么权衡呢?

快乐的童年和上学压力之间要如何取舍呢?这二者似乎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观察身边上小学前一年的孩子,大多数都离开幼儿园,去外面上幼小衔接班,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学更多的东西,让孩子在上了小学后不那么吃力。就是题主说的一样,有了学业的压力,孩子还没有达到年龄,如果有厌烦心理,那无益于揠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反过来说,如果让孩子快乐玩耍,不顾学业,静待花开,孩子暂时是快乐了,那上小学后呢,那时压力说不定要加倍还回来。所以,这中间就需要家长来做一个权衡,比如在家里做一些幼小衔接的内容,或者在即将上小学的前一两个月上一个短期的班,稍微过渡一下,让孩子有个适应,说说我家的情况,当时到了大班后,几乎一半的学生都出去上幼小衔接班,但还有很多同学没去,这些孩子的情况基本相似,有比较好的阅读习惯,在家里家长会对孩子进行一些知识层面的启蒙,不用担心上了小学跟不上,所以就一直在幼儿园上到毕业。

当然,除了学习外,还有很多兴趣可以培养的,这主要看自己孩子的兴趣了,当孩子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这件事就不再是压力,而是让他愉悦的事情,所以,我给你一些建议:1.进行家庭启蒙有很多东西可以在家里教的,比如20以内加减法、拼音,这些都不是什么难事。2.可以上一些短期有效衔接班如果家庭启蒙效果不好,可以上一个短期的班,帮助孩子在学业上为小学打一个基础。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