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收官之战,就是滴滴哈啰开局之战2014年,无桩式共享单车开始在国内出现,时间到了2019年5月,如今的共享单车处在什么发展阶段呢。滴滴对共享单车的渴望是很大的,这是因为想要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必须要把共享单车业务做起来,因为只有共享单车才是所有出行产品中最为高频,共享单车用户包含了绝大多数打车、租车、顺风车等用户。
1、你们对共享单车有什么体验?
感谢邀请。首先说明一下,作者提问的题目和内容有所差别,题目是说说对单车的体验,而内容则是在问摩拜的核心价值是不是其过高的产品造价,以下就简单说一下本人对上述两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共享单车被造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们最后出行的问题,从目前的效果来看的确也有不错的效果,再加上如今的共享单车属于竞争期,所以各共享单车平台都对其使用者有不等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和留住用户。
作为使用者而言有不错的体验感觉和较多的优惠,因此可以说如今的体验是不错的,摩拜单车的核心价值就是它的科技性,包括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内部结构,而制造价格是其科技性的另一种体现,因此可以说过高的价格是其核心价值(科技性)的另一种体现。喜欢本人回答的麻烦点个赞,不喜欢的欢迎评论告知,本人开通了个人头条号,如果喜欢本人书写风格和想法的麻烦点个赞,谢谢。
2、怎么看待共享单车的蹬车体验?
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你说的不错,共享单车就是平坦公路城市共享自行车,共享单车的作用就是市区代步,它是没有什么运动能力的,所以它自然无法和那些几千元的运动自行车相比,无论是价格还是定位方面都是无法比较的。对于没有骑过专业运动自行车的人来说,共享单车和自己平时骑的普通自行车,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普通人也并不会觉得共享单车特别的难骑,
3、共享单车的前景怎么样?
共享单车收官之战,就是滴滴哈啰开局之战2014年,无桩式共享单车开始在国内出现,时间到了2019年5月,如今的共享单车处在什么发展阶段呢?最近,我不止一次看到有关“一地鸡毛、一堆废铁、无人问津、彻底凉凉”等总结关键词来总结繁华之后归于沉寂的共享单车行业。根据这些观点,共享单车现在已经到最危险时刻,分分钟纷纷倒闭了,
是的,共享单车的确经历过属于他的凤凰涅槃。关于共享单车上述问题,我之前也做过多多篇分析评论:2016年12月:赵宏民:共享单车90天内不可能结束战斗2016年12月:共享单车全国开花:Hellobike要独霸二线城市2017年7月:深度体验Electra单车:轻奢城市自行车生活2017年9月:共享单车的春夏秋冬2018年5月:共享单车风口已封口2018年9月:从共享单车到哈啰出行,名次什么真的已不重要了赵宏民,公众号:赵宏民共享单车风口已封口狂妄一点的说,我不需要查看任何数据就坚信,从2014年到今天,除了季节性的波动,(冬天的骑行数据一定比夏秋差),共享单车的综合数据一定是不断增长的,包含用户总数、日活、骑行时长、单车总数等,
理由很简单,共享单车这个模式是整体向上的趋势,短期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纯属正常,最终会势必得到妥帖的解决,这个基调不能变,违背这个基调的论调,可嗤之。共享单车的收官之战其实,在美团收了摩拜单车、滴滴收购小蓝单车、ofo退押金排到1400万人、哈啰杨磊低调说“共享单车NO.1”等这一系列事件发生之后,共享单车的收官之战就已经基本结束了,谁是第一,谁屈居第二,谁毫无翻身之力,基本明晰,
但是既然是收官之战,就是要圆圆满满,剩下的一些扫尾工作,我觉得也有必要谈谈清楚。所以本文希望围绕共享单车为核心为第一话题,兼谈未来互联网出行领域的看法一二,不足之处欢迎指正,我们来看目前的共享单车格局,哈啰出行是绝对优势的第一,至于第二名是谁,我不知道,但是看综合实力来看,应该在美团单车和滴滴两者之中选择一个。
第三名之后的,很危险了,共享单车收官之战如何演绎,行业格局如何尘埃落定,我觉得ofo的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ofo的归属将直接决定共享单车的格局。ofo何去何从?接下来无非三个可能性方案,第一种可能性,全线收缩,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ofo目前竭尽全力维持,减少员工、办公室,公众号接广告,等等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活着,哪怕再小也要活着,
似乎,戴维也想这样做。这个方案在我看来,维持短时间还行,但是如果时间长了,1400万用户的押金,粗略估计有15亿元,如果拖太久不还,有关部门势必要介入,到那时,押金问题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ofo想依靠自力更生的能力活下去,继而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肯定是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性,ofo拿投资机构的钱。按照ofo的现状,仅仅是需要退的押金就有15多亿元之多,这1400万用户可以分两类人,有一些用户是彻底对ofo寒心了,无论ofo如何规劝也会坚持退押金的,
更多的用户是观望态度的,如果ofo的运营层面能出一个很好用户新政策,他们估计也就不退款了。我觉得,如果ofo要拿纯投资机构的钱,金额要能要满足退3成左右的退押金申请,也就是5亿元左右,如果说一个投资标的金额是6亿元,有5亿元要用来偿还欠款,只有1亿用来经营公司,相信一大半的投资机构都会望而却步,因为投资机构的盈利要求比企业更甚。
而且,5-15亿这个金额,说实话也没几家基金能投的起,第三种可能性,战略投资或合并ofo就是和ofo业务强相关的企业战略投资或合并ofo,虽然目前ofo面临巨大的财务和经营危机。但是ofo的品牌价值和在共享单车市场的占有率,对于一些出行类企业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是一家共享单车企业,花几个亿和ofo合并,将会直接省去1.5到2年的时间成本,
我认为这里的潜在参与对象有三个:1,像美团一样的行业鳗鱼。未来,也许收购和投资ofo的不是一家单车企业,而是百度、携程、苏宁、车好多集团、北汽、比亚迪等传统巨头企业,他们急需像ofo这样的独角兽,去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以完善自己的商业生态系统,据说,在美团收购摩拜的员工会议上,王兴指出,摩拜的主要竞争对手已经不是ofo,而是哈啰。
2,滴滴,目前ofo最大的外部股东就是滴滴,达到25%,也有人说实际超过30%,滴滴对共享单车的渴望是很大的,这是因为想要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必须要把共享单车业务做起来,因为只有共享单车才是所有出行产品中最为高频,共享单车用户包含了绝大多数打车、租车、顺风车等用户。所以滴滴对ofo不仅投入了巨额资金,当发现戴维“不听话”之后,滴滴还派出了高管团队,曾经一度架空戴维,后来滴滴希望全资收购ofo,被ofo创始人戴威直接拒绝,并和滴滴彻底决裂了,
天下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ofo?收购ofo不成,滴滴在2018年1月,滴滴完成收购了小蓝单车,并整合成滴滴自有的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我最近深入了解了滴滴单车的布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目前滴滴已经在中国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的单车平台,有自有品牌青桔单车,也有合作和托管的品牌,加起来覆盖了全国数十个城市。
去过北京的小伙伴应该深有体会,随处可见的是小蓝单车,还有,滴滴在一站式出行方面做的是最好的,用户基数也是最大的,出租车、快车专车、私家车、巴士、单车、代驾、租车、二手车等10多种产品,用户达到5.5亿,而且这10多种产品在滴滴APP内无缝协同。纵观行业格局,这种行业纵深能力是王者必备气质,所以如果在此时ofo能加入滴滴,对滴滴、对ofo,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归宿。
2,哈啰出行,目前哈啰出行已经是共享单车领域第一名,依托于共享单车海量的用户基数和行业大数据,哈啰正在积极向互联网 出行领域进攻,如果哈啰出行能投资或者合并ofo,更加坐实在共享单车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目前的哈啰出行也已经是囊括哈啰单车、哈啰助力车、顺风车和连接公共交通等综合业务的移动出行平台,关于打车,虽然哈啰没有自营,但是接入首汽约车、嘀嗒出租车等。
我觉得哈啰出行虽然是共享单车领域第一名,但是有2个软肋,第一软肋就是在一线城市单车牌照份额较少,早在摩拜和ofo激战的时候,一线城市的单车牌照份额就被瓜分殆尽了。哈啰单车此时杀入一线城市,除了要和滴滴单车激战,还要和每个城市的主管部门沟通争取,第二个软肋,据QuestMobile研究院2019年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2018年度大报告》显示:哈啰出行也有近6成的流量来自支付宝小程序。
也就是说,多数使用哈啰的用户并没有安装哈啰出行APP(当然如果哪天支付宝全资并购哈啰,这就是一个优势了),这正是哈啰迫在眉睫急需改善的,而哈啰推出顺风车就是第一步,可以提高用户手机里哈啰APP的装机量,将ofo拿下,可以加速提高哈啰出行的自有流量和一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共享单车收官之战,就是滴滴哈啰开局之战2018年2月22日,哈啰顺风车业务正式在全国上线,
截至3月中旬,哈啰顺风车车主注册人数已超过200万人,总发单量突破700万大关。哈啰顺风车的推出,可以理解为哈啰出行正式杀入滴滴领地的第一枪,而这一枪很精准,顺风车正是滴滴最为脆弱的一环,其实,尝试分析哈啰出行并购ofo的可能性,我是很心虚的,因为哈啰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逆势成长起来的品牌,也许在哈啰“开城作战”团队的基因里,去攻占一个城市比直接买下一个城市更好玩更刺激。
比如在2018年10月,就ofo小黄车与哈啰出行合并传闻,哈啰出行方面向记者回应表示,的确曾受到ofo董事会邀约,但哈啰方面已经予以拒绝,任性吧,居然直接拒绝了!其实,哈啰和ofo合并,除了哈啰“不想要”,最大的阻力应该就是滴滴,一方面,降价合并,滴滴之前的巨额投资,可能连一半都收不回来。另外一方面,把ofo让给哈啰,而哈啰正在成为滴滴的强劲竞争对手,滴滴很难下这个决定,
4、共享单车哪个最好骑?
除了永安行、Hellobike等,基本上所有主流共享单车都骑过,我来回答一下。在我看来,其他的回答和测评都太泛泛,比如说不少人都不将摩拜lite和轴传动版摩拜区别开来回答,即使是区别开了,也没有将4代lite版本分开说明,既然题目是“好骑”,那么我就不分析价格、押金等因素,只讨论好不好骑。1:摩拜,
轴传动的摩拜就不说了,公认最难骑的,通过支撑架的颜色可以分清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最新投放的还带有太阳能板的车筐。lite第一代是最常见的litemobike,比轴传动摩拜轻,但用的是橙色实心胎,并不好骑,第二代也是如此,前两者可以通过车身橙色面积占比来区分,而第三代lite用上了充气轮胎,舒适性非常强,第四代lite还加了避震,但价格也提升到了跟轴传动版本一样的“一元”。
(图为轴传动摩拜和第四代lite)在摩拜里面,自认为第三代lite版最好骑,2:ofo太多人不分版本的就说小黄车好骑,实际上,小黄车也分很多种,不考虑锁的区别和最新的电子锁版本,大致可以分为大轮大黄车、小轮小黄车以及700bike版。大轮的大黄车最早基本上都是在校园投放,我所在的广州大学城现在还有不少,车的损坏比较严重,但确实大轮又轻非常好骑;小轮就不用说了,无论轻重,就这轮子也骑不快;700bike版处于中间,但车非常非常少,
不过值得说的是,经常找到小黄车后发现二维码和号码被涂抹没法解锁,这种体验也是要扣分的。在ofo里面,最原始的校园大轮版最好骑,3:bluegogo对这款车评价比较高,充气轮胎,把手舒服,体验非常好。恐怕唯一的缺点就是车比较少自己骑起来慢了,期待新推出的电子助力版。(细心的网友会发现,小蓝单车现在也出了跟第一代ofo一样的不带定位锁“低配版”,很明显是为了提升市场占有率,现在果然也成了小学生专属)4:小鸣单车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这个,很简单,没人骑,
你说既不免费,车又没啥特色,谁骑你?这车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我基本上找不到缺点,但也没啥优点,要开蓝牙扣分。5:优拜单车也分不同的版本,以我在深圳科技园骑的来说,这种版本的难骑程度仅次于轴传动摩拜,中间的蜜汁踏板和反人类的停车设计让人很无语,优点就是可以用芝麻信用积分免押金,但所有要开蓝牙的单车我都不看好。
5、共享单车造成了哪些社会问题?
共享单车就是个骗局,快速集资谋利的骗局,交200-300拿张卡,用不了几天就不能用了,办卡时承诺的退款无门,公司卷款出逃已经不是一家两家了。一辆自行车全新的成本一二十块,坑害老百姓啊!乱停乱放,造成城市交通障碍,原本没有车位的地方乱停自行车,随手乱扔,不文明行为给城市交通和秩序带来极大压力。自行车没有足够好的管理机制,废弃的共享单车堆积成山,无处停放人去楼空的共享单车公司是个骗局,那么,怎样才能遏制这一现象?顾名思义,应当加大政府管控力度,共享单车是公共服务设施,政府要监控,不能成为谋取暴利的手段,
6、有了方便的共享单车,你还会买自行车吗?
其实共享单车之所以快速兴起,除了摩拜、OFO等公司的巨大投入之外,也和我们国家老百姓日常出行习惯有关。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就是自行车大国,记得父辈们结婚的时候,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就被共称作是“结婚三大件”,可见当时人们对自行车的重视程度。即使是在90年代之后,自行车也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交体系的完善,私家车的不断增多。马路上自行车的路权开始不断降低,一些新兴的城市甚至连自行车道也没有规划,再加上普通自行车非常容易被盗窃,很多人买一辆自行车还没有骑两三个月就被偷了。所以自行车在近一二十年来逐渐倍更加方便、且不易被偷到的电动自行车所取代,尽管如此,很多人依然保持着骑行自行车的习惯。
比如说从家中到地铁、公交站这一段距离说远不远,走路太慢,专门买一台电动自行车又显得不划算,骑自行车是最优选的方式,可前面也说了,私人自行车非常容易被偷盗,停在小区或者地铁、公交车站都不算安全。一辆自行车虽然不贵,但也要三五百块钱,被偷了肯定会很心疼,所以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自行车虽然有较大的需求,但真正骑自行车的人并不多。
而共享单车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用担心被偷盗,在缴付了押金之后,同一家公司的所有共享单车都可以为你所用,就算车子丢了,损失也是摩拜或者OFO的,不需要由个人来承担,这就最大程度的解决了骑车人的后顾之忧。另外,私人的自行车只能够解决从家中到地铁、公交车站这一段距离,而无法解决从车站到工作单位的第二段距离,而共享单车从家到车站再到工作单位的无缝衔接,所付出的无非是两块钱的换车费用而已,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出勤效率,而且非常的便宜。
而且类似摩拜、OFO这样的企业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经营,有时候出差或者旅游去另外一座城市,同样也可以使用当地的共享单车出行,这样的便利是私有自行车无法提供的,所以如果不是专业骑行爱好者,每天只有在上下班时才会骑车出行的话,共享单车是比自己购买自行车更好的一种选择。但是共享单车也有一些非常明显的不足,首先就是每家公司提供的自行车型号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无法达到定制化,
尤其是第一代摩拜单车运动版无法调整座椅,没有链条,连轮胎都是实心的。虽然这样做可以减少单车的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但却损失了使用时的舒适性,现在摩拜单车用户最大的烦恼就是车子骑着不舒服,很容易感到疲劳。虽然OFO小黄车和普通的自行车基本相同,第二代摩拜单车轻骑版有一些改进,加入了链条和置物筐,但这些共享单车的整体体验肯定还是赶不上自家的自行车。
共享单车的投放区域不均匀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小区门口,上班高峰期就很难觅到共享单车的身影,因为小区附近的单车已经被早起的上班族骑走了,而在密集的写字楼区域,下班高峰期同样很难找到单车。但如果共享单车加大投放密度的话,又很容易造成在非高峰时期资源浪费的问题,就我平时的观察,一些写字楼下的共享单车一停就是一整天,平时根本就没有人骑,但是到了下班时就很快被一抢而空。
这些共享单车算下来一天也就被用了两次而已,十分的浪费,使用者自身的素质也是对共享单车行业的一个考验。现在已经流行一个说法:共享单车就是城市人口素质的照妖镜,很多用户在骑行共享单车之后随意停放,不仅占据了人行道、盲道、非机动车道,甚至有人把共享单车停在了机动车道乃至高架上。而有的用户为了方便,私自将共享单车停到封闭小区的内部,让附近有需求的用户找不到车用,
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一些城市的市容,因此出现了数千共享单车被集体收缴的新闻。还有一点需要提到的是,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至今尚不清晰,虽然摩拜、OFO的共享单车抢占了全国各大城市的市场,但目前仍然处于烧钱阶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很多网友都担心共享单车到最后会变成滴滴打车一样,原本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应用,竞争到最后只剩下一家独大的时候,就会价格高车难打的问题,降低使用体验,
而平时选择使用共享单车的本就是城市里的“草根阶级”,对交通工具的费用价格十分敏感。共享单车如果在后期为了盈利而上调收费标准,可能就会导致一大批用户放弃这种新兴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作为一种全新的事物,虽然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至于,也存在这一些隐忧,所以共享单车的经营者和城市的管理者以及用户们,非常有必要坐下来仔细思考,究竟应该用怎样的一种方式,来保证共享单车的健康发展,最终让三者共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