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育好这样的孩子就要按照孩子心理、智力,意志等水平,根据孩子已有的学业水平制定科学的方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早期的教育,不在于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在于孩子能否逐渐适应自己独立承当一些自己的事情,在没有大人的协助下能否有自我负责的习惯,要更好的搞好高中教育必须了解高中孩子的特点。
1、怎样教育高中的孩子?
感谢邀请,这个话题我也很关心,孩子上了高中如何教育才更好,我想说说自己的观点。要更好的搞好高中教育必须了解高中孩子的特点,具体有:1、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2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各种心境,3、意志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增强,能掌握自己的行为。4、兴趣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性格特征趋向稳定、成熟,外显与内向可性格的可塑性仍较大,旧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被改塑,新的不良性格特征有可能形成,
5、动机层次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取向。但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的义务、责任,6、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比初中充实、客观,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学生自尊心过强,7、交友热情高,迫切需要情感力量和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随着不同群体性质的影响。
8、对异性性关注上升,在公开场合转向文饰、内隐,但又有显示欲,希望引起异性好感,少数学生出现对异性较为隐定的情感,进而发展到恋爱。如处理不好,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情感发展,9、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初中增强,但由于社会结验和认识的局限,辨别力不强。10、对职业的选择出现较为理性的思考,由幻想期进入预备期,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具体职业和层次,并对毕业前夕的学习动机、态度进行调整,
总之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尊与自立,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他们的感情变得丰富与内敛,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缺乏稳定性,要教育好这样的孩子就要按照孩子心理、智力,意志等水平,根据孩子已有的学业水平制定科学的方案。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孩子早晚都要走向独立,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也格外的变强烈,要求别人尊重他,如果家长还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不放手,管东管西,孩子会很反感,甚至产生反抗心理,萌生对立意识,家长必须转变教育方式,和孩子学会平等交流,建立亲密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成长,支持他们独立自主,有了困难给与及时帮助。
但也不能过分迁就孩子,必要的人生支点还是要潜移默化的教育他们,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观,交友观,恋爱观,人生观,二、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高中学生自尊心强,一时的失败与挫折容易引起孩子情感的波动,甚至导致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所以当孩子遇到了挫折和失败,和孩子有好的分析归因,到底是由于基础不好还是不够勤奋造成的,切不可过分的谴责批评,反而不好让孩子关闭和我们交流的大门,
归因分析也不要归因到孩子笨这一点上,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告诉孩子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谁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挫折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放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勇敢面对挫折与失败,三、正确面对情感与恋爱高中孩子的恋爱处于好感逐步发展为喜欢和彼此欣赏,孩子喜欢一个异性很正常,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粗暴干涉,可以和他谈谈人生,谈谈未来,只有学习好,更好的发展才会遇到更好的另一半,才会个另一半带来幸福的基础。
激励孩子从情感的漩涡中脱离开来,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中去,人生何处无花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前路风景一片好,在远方的路上有更好的风景在等待着他。四、培养特长,发展兴趣爱好高中教育是为大学教育做准备的,学好知识,也要发展兴趣爱好,最好是与将来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以利于将来更好地发展,五、搞好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从老师身上多发现优点,少在孩子面前否定老师,为老师树立良好形象。
孩子喜欢老师,这门课程学的会更好,相信这一点没错,另外也要搞好同学关系,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接近优秀的孩子,你就会成为优秀的孩子,接近问题孩子你的孩子就会问题丛生。六、学习上争分夺秒,讲究效率高中学习课业多,压力大,不讲究学习效率,学习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习惯一定要改,养成事毕的好习惯。
建立错题簿,查漏补缺学的才更好,最有价值的题目就是错题,发现了错题一定眼研究透彻,这样才算学得有价值。七、好学生要积极参加课外竞赛活动,争取自主招生降分的优势,高中学习过程中有各种竞赛活动,特别是与自主招生相关的竞赛,学有余力的同学一定要去试试,认真准备争取拿到省级以上的比赛成绩,对于自主招生有很大帮助。
2、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心得有哪些?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是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你以下几个建议:1、给孩子制定一个规矩这一点,是大部分家庭都没有做好的。所谓的规矩,是我们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给孩子制定的行为准则,很多时候,我们大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情绪来和孩子沟通,这很容易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经常被批评得毫无理由,我们应该提前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
而且,这个标准的把握,也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必须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举个例子:9点钟上床睡觉,如果家里面很闹,那么这个标准可能就要适当的修改。做作业不能乱动,如果孩子平时好动,可能你把它修改成20分钟不能动,可能会更好些,2、每天尽量和孩子谈十分钟的话所谓的谈话,是轻松的,愉快的聊天型。不是问学习,就是跟孩子贴心的交谈,这一点同样非常少的家庭在做,
如果想有一个好的亲子关系,我建议尽量要保持这个习惯。3、不要轻易地用物质奖励孩子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让孩子听话,为了让孩子学习,过多的使用物质奖励,这有个非常不好的影响,就是给孩子造成一个错觉,就是他的行为改变和物质是挂钩的。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养成用行为来勒索父母的习惯,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早期的教育,不在于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在于孩子能否逐渐适应自己独立承当一些自己的事情,在没有大人的协助下能否有自我负责的习惯。
这个问题,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没有,因为父母已经习惯为了省去麻烦而包办过多。我们在孩子低年级时,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那么到了3年级之后,就能够高效的吸收知识,这一点,也同样非常重要,5、鼓励孩子探索,对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考试的缘故,很多家长非常看中标准答案,从我自己的角度,我是不大看中标准答案的。孩子的思维的形成,一定是需要通过不断的试错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