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诗歌,就要说说诗歌的起源了。首先诗歌的复兴跟高考能否使用诗歌体裁没有任何关系,阅读和理解诗歌时也是如此,会很自然的进入诗歌一种意境里,并陶醉其中,考场作文不让写诗,读诗还有用吗,先得弄明白考场作文为什么不让写诗,估计也不会有啥标准答案,仅就我自己的看法而言,诗歌,特别是好的诗歌,还是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
1、如果高考作文允许用诗歌写作,中国诗歌会复兴吗?
谢邀!首先诗歌的复兴跟高考能否使用诗歌体裁没有任何关系。先说高考,从历史上的的开科取士到如今的高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选拔人才,所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开科取士跟如今的高考比,仅仅是知识面涉猎度不同而已。但为什么都没优先采用并鼓励诗歌这种体裁呢?因为不论古今,大多出的题目多为论述题材,这种题材,除易于接受无异议外,在选拔人才方面,更有优势,
任何只要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都可以落笔,不同之处也就是立意高下、观点不一、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等等。再说诗歌,就要说说诗歌的起源了,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跟吟唱有关。这种体裁,跟论述类比,是有难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驾驭,新诗也一样,不说对于高考的学子,就是那些文学硕士研究生也不一定能写出好的诗歌。
很多人都写不出,开科取士、高考就失却了意义!最后再说说诗人的努力是否有用的问题,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估计也不会有啥标准答案,仅就我自己的看法而言,诗歌,特别是好的诗歌,还是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如今已经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诗歌早已不是那种高躺在象牙塔里面孤芳玩味,大浪淘沙,“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的时代,
2、你为什么喜欢诗歌?
诗歌是浓缩了的语言精华。诗歌可以借助某一客体传情达意,发挥自由想象,传形象之神,写人物之心,幷抒写和溶进自己的思想感情,她更能突出传神写心,抒情言志,做到形存诗中;神余象外。她更能动人以情,使人浮想联翩,她更能传神写意,提高其艺术创作的表现力。她更能突出创作的自由想象和心灵活动,当你进入写作状态时,什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通通九霄云外,此时内心宁静,波澜不惊,真正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非常美妙。
阅读和理解诗歌时也是如此,会很自然的进入诗歌一种意境里,并陶醉其中,。,这就是我喜欢诗歌的原因。那什么是好诗?一我认为一首好诗必须要有诗眼,即诗的眼目,是一首诗中最精警传神的地方,是与全诗主旨有内在联系的关键所在,如旧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便是诗眼;(形容词作动词用),“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也是诗眼,动词。
一个字便境界全出,是由视觉转变成听觉的典型。二诗歌的特点:记得诗人藏克家说:“我坚决地认为,以经济的字句去表现容量较大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很精辟!三诗歌的生命是什么:著名诗人邵燕祥说:“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这是诗歌的生命之所在。”我倒是认为看看是否首先能打动你自己,看是否是好诗,有此三点足矣。
3、关于“茶”的诗歌有哪些?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在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饮茶是文人之间的一种雅事。文人与茶之间,就如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当然更是留下了很多品茶颂茶的诗词。据统计,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历代的诗词名家更是少不了名篇佳作。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山泉煎茶有怀》中写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这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大诗人苏东坡也多有咏茶佳句,如“且将新火试新茶”。高产的诗人陆游茶诗也不少,他的“晴窗细乳戏分茶”是广被称引的名句,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诗句实在是数不胜数。
比如“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比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比如:“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比欲仙,”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说到茶诗,当然少不了禅茶,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因此茶诗中往往有禅味。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就是极好的例子:“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写茶的诗词实在是太多了,今天就写道这里,希望大家喜欢,
4、考场作文不让写诗,读诗还有用吗?
问题:考场作文不让写诗,读诗还有用吗?先得弄明白考场作文为什么不让写诗?考场既声明了考的是作文,文与诗分属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用诗去代替文,显然是用驴唇对了马嘴,不倒楣才怪。除了这点,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理由呢?当然有!古代科举考试都是要考诗的,因此对诗制定了严格的艺术规范,格律诗的规矩也因此越来越严苛,什么平仄失替、孤平拗救、四声八病、起承转合、有无出韵、有无典故、对仗是否工整等等,其实也只有这样,才能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进行客观评价,
但这样一来,诗就成了呆板的应试体,严重地禁锢了思想,没有了自由发挥,应试诗因此也进入了死胡同。新时期讲究的是要思想解放,自由发挥,这种形式肯定不符合时代要求,被摒弃也是十分自然的事,那用自由诗代替行不行?肯定也不行。自由诗没有标准,也没有规范,你写四句,他作十行,你有韵,他只分行码长城,哪个好,哪个孬,怎么评判?怎么打分?一切就乱套了,
白话文经过了百年发展,早已有了较成熟的评判标准,也容易操作,更重要的是文是能致用的,只考文不考诗也是理所当然。那不考诗,读诗还有用吗?当然是有用的!诗歌是更精炼的语言,多读诗更能增强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能让你文章有更多的文采,更强的可读性,更高的感染力,何乐而不为?更为重要的是,多读诗能使人受到更多的潜移默化,让人的举止言谈更加文雅,让人的思想和灵魂得到净化,让理想和追求更加远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