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培训机构教孩子的是速成作文,套路作文,应考作文。小学生真没必要参加作文培训,小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作文培训就是空中楼阁,理由三、小学生作文培训会把作文学死、僵化,切忌为了应付考试,让孩子抄作文、背作文,作文很重要,小学生学写作的几个误区,我们要警惕。
1、小学生抄作文好吗?
这个问题题主没有说清楚,是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孩子,还是五、六年级的孩子?如果是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孩子,抄作文也不算错。因为初学作文,模仿也很重要,我们每天让孩子看课外书,其实就是让他们去学习、积累、感悟,就是培养他们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果是三年级孩子,看作文本不如让他们抄作文书,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孩子通过抄作文,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抄得多了,自己在习作时,会知道描写动物该怎么描写,写人物又该从哪些方面写,曾经抄过的哪个词语用在这里正合适,更能表现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这时,别人的东西已经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不知不觉间,孩子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当然,抄作文会给孩子加大作业量,老师在布置这个作业时,可以和练字结合起来。可以要求孩子两天抄一篇作文,而且长年累月坚持下去,
这样到高年级,孩子脑海中积累了很多写作方法,好词佳句。再不会为作文发愁,老师布置了题目,孩子略一思索,就知道写什么,而且洋洋洒洒,没有什么口水话,切忌为了应付考试,让孩子抄作文、背作文。那样的抄作文没有一点价值,表面看起来,孩子们的作文分数都高,实际上孩子的写作能力并没有提高。总结: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抄作文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他人写作方法,积累好词好句,
2、现在的小学生为什么不会写作文?
作文很重要,小学生学写作的几个误区,我们要警惕。误区一:重技巧,不储备,我们知道小学生从二年级就会有看图写话的要求,到了三年级不少于200字的小作文要求。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作文跟不上,于是就给孩子报了看图写话作文班,大家都觉得作文班就能解决作文的问题,这就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我发现大部分三四年级同学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并不是没有写作技巧,而是没有阅读的储备,
没有阅读的底子,再高明的技巧其实也很难发挥作用。杜甫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储备,经过老师技巧点拨才会见效果,而没有阅读的储备,上完作文班也能写出作文,但是大家写得一模一样,这不叫作文,这叫八股文,应付考试还行,遇到灵活的作文题,还是不知所措,这怎么能说会写作呢?误区二:只是抄,不理解。
我们学校老师经常布置摘抄的任务,摘抄的目的希望孩子们理解词语意思,掌握句子的用法,可是很多孩子并没有理解老师的用意,只是抄了一遍。这个词句好在什么地方,他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因此孩子抄了一本又一本的好词好句,写作文时却用不上。摘抄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情,既然摘抄了,没有用上,实为可惜,如果换成写批注或是词语造句或仿写,让孩子真正理解词语的用法,效果显然不一样。
所以摘抄不求多,理解用法是前提,理解了词句用法,我们才能在作文中反馈出来,误区三:只是读,没引导。刚才我们已经说到读的重要性,爱上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但是我们很多同学喜欢读,却不会读,因此想写出好作文依然有困难,有的家长让孩子挑喜欢的书读,因此孩子往往挑选漫画和搞笑的书,这类书只能算消遣,读得再多,也改变不了作文的现状。
很多家长重视孩子阅读,只是把课外书给了孩子,却没有和孩子交流书本内容,告诉孩子一些精读的方法,如批注阅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没有引导,孩子显然以看故事为主,没有深度思考,以为故事看完了,书就读好了。一天能看好几本名著,孩子看得虽多,可遇到作文依然会发愁,就是缺乏引导,缺乏精读造成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精读的重要性,没有精读就没有作文。
误区四:喜欢读,不愿写,要想写好作文,不动笔肯定不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就说过写作的奥秘:“无它法,唯勤读书,多作自工,”对于喜欢读书的孩子说,读的过程是轻松愉悦的,而写并非如此。写作需要调动你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再创造,写显然比读难得多,因此很多同学喜欢读,不愿写。其实写并没有那么难,刚起步时可以教孩子写批注,学会分析名著中好词好句,可以从名著中挑选一些好句或好段让孩子模仿,这两种方式,显然比自己创作要简单,
孩子也能接受,非常适合起步的孩子。等到孩子已经具备一定写作能力后,可以让孩子每天写一段话,记录当天见闻或感悟,题材不限,可以写天气,如:《冬天来了》《冷》;可以写事,写今天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考了100分》;可以写自己感受:《我今天生气了》等,字数不限,目的是培养观察能力和构思能力。坚持这样的小练笔,考场就能轻松写出好作文,
总之,作文很重要,切忌病急乱投医。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当我们了解了正确的写作方法,从阅读开始,从会读开始,把基础打牢,再辅之技巧,孩子一定能写出高分作文。您有作文方面的困惑吗,说说您的看法,您听说过三大精读法吗?为什么孩子看了很多书还是不会写作文,问题出在哪里?1、作文是贯穿整个小学到高中。语文考试中,作文占分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都希望孩子作文拿高分,我们都相信孩子想要写好作文,喜欢看书是前提。2、常用的读书方法有两种:略读和精读,何为略读,以追求好看的故事为目标,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不去细嚼慢咽的读书方式,我们都可称为略读。略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略读的好处是让我们再短时间内吸收到很多信息,略读的缺点也很明显,只是囫囵吞枣的读书,只是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把书当做消遣和娱乐,汲取的营养有限。
3、我们也给孩子们买了很多课外书,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依然不会写作文,或者说遇到作文就发愁,和孩子没有精读有很大的关系,略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提升孩子的阅读速度,从而促进阅读人能力提升。但是读书不关注细节,不去分析人物、故事情节、精彩的语段,孩子的作文进步必然缓慢,因为好的作文必须有精彩的细节。会读是写作的前提,而只有读到细节,关注细节,才可能写出细节,
4、学校的语文课,其实就是精读课,但是很多孩子只是听,并没有把老师讲的方法运用到自己读书中去,的确有些遗憾。如果老师把精读作为一种任务布置给孩子完成,或许效果就不同,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我发现这三种精读法是最好操作的。这就是:批注阅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5、“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就是读书要做批注。
批注的时候,我们才会深入思考,而思维导图,更多是整体把握书中的内容,如果说批注是从微观的角度看问题,思维导图,更强调宏观的角度看问题。而读后感综合了二者的优点,6、小学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期,孩子好奇心强,课余时间多。如果我们的家长既关注孩子阅读的量,也关注阅读的质;孩子既会略读,也会精读,相信孩子们写出好作文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3、小学生该不该去上写作培训课?
语文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哈。目前,多数小学生确实不喜欢写作文,而写作对于未来职场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小学生真没必要参加作文培训!理由一、小学生训练写作没用。小学生一二三年级是掌握基础,完成字词句的积累,一般四年级才开始写简单记叙文,写人记事。要求并不难:能够清晰、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写作的难点在于词汇量和写作内容。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词汇量严重不足,学生对很多词语不了解,不会运用。老师通常要学生写日记周记,来搜集和积累写作素材,而孩子们生活简单,又缺少发现生活亮点的眼光。因此,很多孩子写日记,就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生编硬造,词汇量和素材都没有,那怎么写作呢?这就是孩子害怕作文的根本原因。问题来了,参加作文培训,是否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呢?不能!就比如,你没有劳动工具,没有钢筋水泥的材料,
即使你请个世界顶尖的建筑师,教你建房子。他教你如何新颖设计,如何精妙画图,如何科学施工,你可以造出房子吗?小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作文培训就是空中楼阁,理由二、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老师可以教出来的。伟大作家鲁迅在《作文秘诀》写道:“做医生的有秘方,做厨子的有秘法,开点心铺子的有秘传,但是,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
自然,作家的孩子们,从小看惯书籍纸笔,眼格也许比较的可以大一点罢,不过不见得就会做,”鲁迅还多次说,他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写作文确实有规则,但并不是掌握了规则就可以写好作文,老师的作用,就是指出学生作文不合规则之处,并提出建议。理由三、小学生作文培训会把作文学死、僵化,作文培训机构教孩子的是速成作文,套路作文,应考作文。
孩子学过以后,看似作文能力提高了,但小学生过早给条条框框套住了,就很难走出来。孩子的思维、眼界被定死了,这是贻害无穷的,以后,孩子写东西会失去自我,没有真情实感,只会写一些华而不实的“假大空”的文章。理由四、提高作文能力的唯一途径是:多读多写,鲁迅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应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
”大文豪欧阳修认为,作文的诀窍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一是多读书,二是多动笔,写作的诀窍就是要勤奋。写作之道,除了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下一番功夫,是并无其它捷径的!所以,作文培训机构只是盯着家长口袋的钱,家长不要被忽悠了,家长宁可给学生多买书,让孩子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孩子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别再花冤枉钱做无用功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