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需要素材来支撑,一个好的作文素材,不仅能提升作文档次,还能提高作文分数。不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关于抗击疫情的素材一定可以写进高考或者中考的作文里,那么,如何高效地积累作文素材呢,三、从学校方面积累作文素材同学友谊、师生情谊、课堂之事、课间事件、学校活动四、从社会方面积累作文素材小区保安、卖煎饼大妈、烤红薯大叔、清洁工、面馆老大爷等五、从大自然中寻找作文素材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例如。
1、有没有很实用,提高b格的中考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现在就要积累了。不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关于抗击疫情的素材一定可以写进高考或者中考的作文里,所以,逆行的英雄人物,你要记下几个;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领导、医务人员,也要记几个;在疫情中出现的气壮山河的标语、口号,也要记几条。到时候,就可以直接用上,也可以在网上搜一下疫情作文,挑选几篇背下来,到时候改头换面,就是不错的作文。
相信:高分作文不是在考场上写出来的,而是在考前准备出来的,满分作文更是这样。考前准备了几篇作文,正好适合考试的作文要求,稍微改动一下,甚至一个字不改,也是高分作文,所以说,考前准备尤为重要。谁想在考场上就写出文质兼美的高分作文,真的是太难了,除非你才华横溢,像曹植一样七步成诗,否则,必须踏踏实实地准备考前作文,
2、山西2020中考一模420,如何提升?
这和我儿子去年的分数好像啊!给你分享一下儿子两个月如何提升成绩【490到560】今年高一的儿子,三个月成绩增加73分,最后考到了市重点高中(满分730),希望可以帮助到迷茫的你。怎么逆袭,我从初三需要怎样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逆袭,以及每一门如何提高?三个方面来说,首先要知道初三学生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中考是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点,你面临着中考的重大挑战,加上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来自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压力都会增加,你可能会心理负担加重。
但是你必须让自己保持平和、自然的心态,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和信心,经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对待学习需要做到持之以恒,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上常常进行小结:哪些方法对自己的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是否可以继续优化,还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成功的例子可以告诉你,你一定可以中考一模总分325(考试总分550)后,这个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得出结论:拼了,大不了鱼死网破!一个月的努力,中考二模385(考试总分550),
中考成绩分数线总分501分(考试总分600)。前后就是两个月,所以我觉得你肯定可以的,关键是相信自己,有了良好的心态,有人逆袭成功的例子,如果指导自己问题在哪里,就离成功不远了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所以,建议你拿一份你做过的各门的考试卷,一道题一道题,一份卷子一份卷子的分析,全对的,说明知识点你掌握了,不对的,拿出书来,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画,标记!并且分析自己错误原因,都记在错题本上。
整理完知识漏洞,就剩下开始逆袭之路了【英语】分析问题(1)定语从句掌握的不好,丢了一分,(2)完型填空动词短语辨析错了两个。(3)阅读理解d就出现了大问题,对于词性的变化还是没有掌握,阅读理解e是因为回答问题答案不完整!总共扣了10分,(4)词语运用词性的变化规律没有掌握造成了知道填写哪个词,就是不知道怎么变化,
(5)作文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是内容太空洞,所以得高分是不可能得-针对以上问题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初中出现所有动词短语全部总结出来,每天抽空读。第二补充词性变化词性的用法,第三,结合五年太原市中考作文,进行万能句的整合,同时提高同一句话多种方式表达的训练,每天一句话训练!有针对性的练习作文!时间都是儿子自己抽空,学校家里,路上都是他学习记忆单词短语的好时候,语法知识一边复习,一边针对性的练习中考题,为了减轻儿子书写辅导,我们采用说答案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多练习题目!儿子还没有负担,他特别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成绩很快的就提高了,105-108!【化学】47分化学到62分析问题(1)单选题最后两道题错,(2)填空题也是这方面!尤其是实验,儿子几乎不得分!综合起来看一下,其实就是酸碱盐知识没有学懂。
知道了哪里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学习!首先孩子和老师沟通得知孩子的情况,老师说每天中午可以抽出15分钟给儿子讲这个知识点,但是需要晚上回来加半个小时复习巩固,我说没有问题!儿子也积极配合!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化学知识的填补!儿子比较聪明!学的也快,半个月过去了,老师告诉我讲完了!第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个时候第二次模拟来了,儿子满怀希望走进考场,又以55分进步的成绩出来!回家他告诉我,这一次自己知道怎么学习了,推断题还是不会,总共10分的题,不拿满分也要拿到8分,
最后的冲刺他让我买了好几份中考题,每天中午回来不睡觉了,做一道推断题,不会的去了问老师,自己也做题型的总结!积累!就这样,在最后一次做定心卷时候,他全做对了!得了67分!【数学】问题(1)审题不认真从选择填空中难度的题大题,每天回来三道题,自己读题,自己讲题,培养仔细审题的习惯(2)抓基础,他的数学一直都不好,我们就白天复习知识点,晚上回来进行实战演习。
每天增加半个小时的数学基础训练,从单选题前八道!填空题前四道,计算题两题,大题的倒数第四,第五题,做完就对答案,错了就分析原因,是知识不牢固就复习知识,是审题问题就再做一种类型的题,直到这个问题都解决了!就这样,一周我们进行一次综合测试,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儿子也学会了自己总结。(3)二模考完后调整方案进攻难题打印出十年的中考难题,分析类型,解题思路,然后找到相对应的题,儿子就说思路,不解答,一周一次综合练习!不会就问老师!或者线上学习更好的解题思路!儿子把每一种类型题的最新解题思路都总结出来!【语文】(一)分析问题:基础知识:古诗词有错字微作文:抓不住重点,作文素材准备不充分阅读理解:文言文错的多(二)解决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三个问题,对症解决,
基础知识:继续背诵,背写。微作文:先看五年的微作文,分析踩分点,自己观点,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分类积累,每天一篇练习文言文:把要背的实词虚词总结出来背会。翻译一些课外文言文,锻炼理解能力,作文素材就准备一篇写得比较好的文章,从不同的题目,锻炼开头和结尾。【物理】是孩子最不擅长的,我就找了一对一的有经验的老师,把孩子学不懂的知识给讲会,然后有针对的多练习,
【历史政治】是两门需要背诵的科目,过了基础关,然后网络寻找做题技巧,一天单选,一天材料题,材料题不做,就说答案,看准确答案,找到自己和答案的差距,及时补上。最后阶段进行中考正式模式练习,看自己考场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考场心里状态是否平稳,如果出现分配不合理,就再进行练习,心态及时调节,达到最佳状态。总述:有一个好的心态,多看中考逆袭经验,鼓励自己更好的寻找到科目存在的问题,然后逐个攻破,
3、孩子上初中,一心想写好作文,却苦于无作文素材,该如何高效积累作文素材呢?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老穆解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初中生而言,写作文离不开素材!不论你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需要素材来支撑,一个好的作文素材,不仅能提升作文档次,还能提高作文分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有很多,不论哪一种途径,穆老师都建议你用“记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那么,如何高效地积累作文素材呢?穆老师给出如下建议:一、准备好一个小的作文素材笔记本,便于随身携带,当有灵感时,就随时记录在本子上,
二、从家庭方面积累作文素材爸爸妈妈关爱与教诲;爷爷奶奶疼爱及经验智慧;厨房、餐桌、客厅发生的事情;家里的绿植、盆摘、宠物等;书桌前的关爱,家庭活动等。三、从学校方面积累作文素材同学友谊、师生情谊、课堂之事、课间事件、学校活动四、从社会方面积累作文素材小区保安、卖煎饼大妈、烤红薯大叔、清洁工、面馆老大爷等五、从大自然中寻找作文素材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例如:蜜蜂六、从阅读中寻找作文素材读透一本书,摘抄好词佳句,提炼观点态度七、素材记在本子上,要有条理性,最好按主题进行归类八、记录素材时,最好附上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万不可只摘抄,没有思考附:议论文素材积累方法同学们,让我们留心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吧!你对生活用心,生活同样会回馈你!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4、初中作文常见素材有哪几类?该如何积累相关素材?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老穆解析初中作文常见的素材有哪几类?又该如何积累?穆老师认为,分类标准不同,内容也就不同。穆老师就从“素材获取的范围”角度出发,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一、环境类〖1〗自然环境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霜雨雪、电闪雷鸣〖2〗社会环境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旅游观光〔积累方法〕观察、游历、记录二、家庭生活类〖1〗父爱与母爱〖2〗祖孙之情〖3〗家庭陈设厨房、餐桌、书桌〖4〗家里宠物〖5〗家庭活动〔积累方法〕用眼睛去看、用心去观察、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体悟、用巧手去记录三、学校生活类〖1〗师生情谊〖2〗同学友谊〖3〗课堂趣事〖4〗课间乐闻〖5〗班级活动〖6〗学校活动〔积累方法〕用眼睛去看、用心去观察、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体悟、用巧手去记录四、社会生活类〖1〗小区生活保洁员、保安、超市趣事〖2〗商场趣事〖3〗吃货乐园烤红薯老大爷、烤羊肉串大叔、卖早点大妈、小饭馆老大爷〖4〗交通出行公交车见闻、地铁爱心之事、出租车司机〔积累方法〕用眼睛去看、用心去观察、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体悟、用巧手去记录五、阅读感悟类〖1〗阅读经典著作,并做好摘抄〖2〗提炼作者或作品的情感态度〖3〗学会联系实际生活〖4〗了解作者信息,感悟作品艺术特色〔积累方法〕阅读、提炼、摘抄、感悟、想象亲爱的同学们,初中作文,大都写青春感悟类的记叙文,其中以“情”写的最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