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写作的体验,我认为看金奖作文和满分作文是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应试作文有一定帮助,但是想通过这个来真正提高写作水平,收效甚微。有次参加书展,听了曹文轩的一次讲座,我和孩子读过曹文轩的一些作品,包括《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火印》等。
1、孩子不会写作文,看金奖作文和满分作文有用吗?
虽然我是一名英语老师,但我最喜欢的是语文,平时喜欢以文字形式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向自己倾诉或分享与他人。根据对写作的体验,我认为看金奖作文和满分作文是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应试作文有一定帮助,但是想通过这个来真正提高写作水平,收效甚微,俗话说的好,“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好,“抄”得妙,就是好文章。意思就是说,多看一些金奖作文或满分范文,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学习并背诵一些好的开篇,结尾,好的观点表述、妙语以及文章结构,然后在考试中借鉴并运用,
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阅卷老师不可能一字一句的阅读,所以除了把心思花在开篇结尾上,结构也要求清晰。一般来讲,议论文开篇、结尾各一段,中间论点论据要分2—3段;记叙文以顺叙为主,也可以倒叙插叙,表述一定要清晰,但除非文笔绝佳,否则不建议使用开门见山等常用方法,如果你能坚持这么做,我相信在考试中你的作文会有不错的得分。
但是,真正想写好作文或是想在写作道路上走得更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观察生活就是一本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都将会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灵感。二、积累有了好的素材和灵感,没有好的词语来表达也不行,这时候我们需要积累好词佳句,并培养自己熟练驾驭词语的能力,而满分作文毕竟出自学生之手,与中外大家的经典著作相去甚远,所以我们需要多读像巴金、老舍这些语言大师的经典著作,从中汲取营养。
三、写实有些语文老师主张学生虚构写作,我比较反对这种做法,真正的写作必须从写实开始,正所谓“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当自己有了一定的语言功底时,要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敢于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提高写作能力是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祝你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将让我加倍努力,
2、曹文轩的书怎么样?
有次参加书展,听了曹文轩的一次讲座。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听起来有些费力,不过,听到他慢慢地阐述自己的创作灵感,看到一根羽毛飘落,如何在脑海中演化成一个故事,还是挺动人的。我和孩子读过曹文轩的一些作品,包括《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火印》等,总体感觉,小说里往往都有些悲伤的基调,这使得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会读来有些沉重,或是不能理解;但文笔真的是很棒,故事情节、场景营造都很好,所以即便不能完全理解小说内涵,也不影响其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
像《草房子》中,油麻地小学的孩子们,通常一年只有两身衣服,夏下是单衬衫,冬天是棉服,村子里有个“富人家”,其标志之一便是这家孩子杜小康能有四身衣服,春秋时会穿毛衣之类的过渡一下。现在的孩子读到这里可能不会有什么感触,甚至可能以为这是夸张的写法,或许得是我这个年龄的人,才会想起当年每次学校举办活动,要求穿白衬衫、蓝裤子,有的同学都得去借。
作为《草房子》的主人公,桑桑成长也是充满了挫折,他曾经受同学排挤,生过重病,经历过身边人的生老病死,当然,《草房子》依然是温暖的。倔强的秦大奶奶,因为学校占了她家的地而对孩子们怒目而视,后来却舍身救了落水的小女孩,桑桑生病时,同学纸月给他家送新鲜蔬菜,温老师帮他煎药。《草房子》也是坚韧的,杜小康家道中落,他没有抱怨。
一向成绩很好的的他毅然辍学跟着爸爸去河里养鸭子,希望能还上欠债,爸爸发生意外后,他又去学校附近摆小摊,坦然地面对昔日同学和老师,撑起了这个家。《山羊不吃天堂草》中,主角明子是从乡下去城里打工的一个少年,可以想象,他会有很多迷茫,遇到诱惑和陷阱,有自卑也有傲气。结尾时,明子从木匠师傅那里出师,尝试独自去揽活,
未来是光明的,但依旧会有坎坷和磨难。《火印》一书的背景是抗日战争,坡娃放羊时偶然救下了一匹小马驹,这个故事要更加复杂曹文轩作品中角色的慷慨、坚强、勇敢、富有同情心等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小读者。而在上述那些难免有点儿沉重的背景、情节中,曹文轩的叙述却富有美感,或是充满活泼,说到天热,“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
”介绍秃鹤的光头,“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讲一只有些调皮却又很护主的小狗,“跑到一旁去玩耍的黑狗,立即收回心思,快速跑到羊群的后面,熟练地配合着主人,
它‘汪汪’叫了两声,将几只散漫的羊赶回羊群。又沿着羊群的边缘催赶一阵之后,它跑到了羊群的前面,做出一副要率领羊群快点儿回家的样子,”写秋风和落叶,“秋风摇着梧桐树,于是大街上就有斑驳的影子在晃动,像是一个灰色的梦。偶尔有几片枯叶离了偎依了好几个月的枝头,很惶惑地在灯光下晃动着,其情形,像一片薄玻璃片扔进水中,在水中忽左忽右地飘忽着下沉,不时地闪出一道微弱的亮光。
3、郑渊洁批曹文轩不该进校园售书,你支持谁?
谢谢邀请!我坚决站在郑渊洁这一边,态度鲜明!这样的事情,大概学生家长都经历过,我记得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就有一位本地的所谓学者到学校讲学,他讲的课题是关于“赏识教育”的,讲课内容大概半小时不到,在那半个小时里,他一直在说我们的家长是如何不懂得欣赏孩子,如何在过度严厉中让孩子丧失了个性,让本来一个好好的孩子,走向了大人不想看到了反面。
我本也算得上慈母,平时对孩子根本谈不上严厉,但是,听了那位“专家”的话,感觉自己仿佛哪里哪里都做错了,而在座的另外一些本来对孩子要求就特别严的家长,听了“专家”的话以后,感觉自己简直是在对孩子犯罪,觉得自己就是辣手摧花,把自家好好的小树苗给彻底摧毁了,半个小时不到,讲座结束,主持人说某老师出了一本书,是关于赏识教育的。
今天这么短的时间内肯定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过没关系,大家可以回去后细看书中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说完后,家长们蜂拥而上,抢购书并请“专家”签名,最后带来的书不够卖,没买到的家长们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找个时间另外再进校园给大家补上这一遗憾。现在回想起来,大概那位“专家”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那本书在他和主办方巧舌如簧的宣传之下,居然一下子变得这么热,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书带少了,
说实话,我是现场买到了那本书,但是,回家以后翻翻,觉得真的没有任何指导价值,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去养孩子更好。再后来,那本花了几十块钱买来的书,就这样进了废纸堆,所以,这些年屡屡上儿童书畅销榜的诸如杨红缨、曹文轩,他们真的是因为书那么受孩子们的欢迎吗?或者说他们的书真的那么有阅读价值吗?上榜的原因更多的在于推销的手段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