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平安长期投资可以吗,中国平安怎么样

中国平安的股价并不高,我选择买入了中国平安。中国平安是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保险公司,没有之一,最早的产寿分离的时候,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成了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而中国平安没有分家,只是成立集团公司,将产险和寿险业务分开,但是还是归母公司中国平安管理。

1、中国平安怎么样?

作者:HI木易子杨做了近半年的保险行业调研,我不想发布太多的数据,像你所知,很多数据是给市场,给股东看的,有很多数据充斥着泡沫和水分。今天,单就谈谈公司经营管理,就不得不感叹,平安确实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一、企业发展理念超前平安人寿的保险理念深得人心,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了发展的命脉,保险公司从洪荒时代走入了高速发展时代,又逐步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中国市场和中国老百姓是出题者,保险公司是答题人,如果说前20年,中国保险市场及大众的保险观念是由保险公司引领着成长发展。那么,当下的市场和客户,已然成为主力核心因素去引领了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方向,客户变得越来越挑剔,信息变得越来越畅通,购买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以前客户要的是性价比,既便宜又价实,主要信任代理人,

现在客户越来越了解保险,很多层次较低的代理人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甚至都回答不了客户的问题。代理人转型的速度远远低于客户成长的速度,绝大多数保险公司转型的速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PPT工作汇报上,基层代理人的经营管理还停留在相对粗暴的发展模式。但是,平安人寿“执善心筑大业”、“NPS服务提升”、“智慧门店打造”、“回归寿险真谛”、“精细化管理”、“早会标准化”、“追求核心价值”等理念,逐步让平安走上了世界保险公司的第一梯队,

在国内保险市场,平安超前的不是保费高、人数多(国寿都双第一),而是经营管理理念已经远远超前行业竞争对手。二、公司管理经营理念及动作超前过去的五年,为什么平安发展这么快,成绩不仅满足于中国大陆,放眼全球,中国平安都是屈指可数的卓越公司,这是为什么呢?平安是一家综合金融集团,有保险、银行、投资三大板块,但支撑平安大厦的恰恰是保险,而保险的核心支柱是平安人寿。

源源不断的寿险保费,就像造血机器为平安金融帝国输送着快速成长急需的营养,在高增长的大背景下,国内上市的六家大型保险公司应接不暇,为了拼市场占有率,一味追求人力快速增长,进而推动保费快速增长。反观平安,却在闷头做基础经营建设的事情,10年前的平安,就是现在的平安以外的保险公司经营状况。而5年前,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寿险经营革命,

内勤管理经营革命,提升服务满意度,从对外勤的压榨要求,到真正朝着专业性服务外勤的角度改变。外勤管理经营革命,提升外勤团队自主经营能力,五大系统的植入,特别是标准化早会经营,持续多年的保额销售理念,同时,不仅植入理念和管理方式,还帮助外勤建立管理机制,那就是五大系统的功能组建设。将原来集内勤组训为一身的工作职能,逐步嫁接到外勤身上,让外勤走上真正的规模化标准化创业的发展道路,

三、平安的口碑品牌超前一家公司口碑品牌好不好,不光是人们赚钱多不多,还有对企业文化及经营管理的认同度高不高。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在平安工作的内外勤,对平安公司的企业管理经营及文化建设都是赞不绝口,高度认同,除了对薪酬和直接领导可能有意见以外。我们听不到太多的关于公司不好的负面评价,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平安的品牌价值一直稳居保险行业第一的核心原因。

平安内外勤的企业归属感太强了,对比其他保险公司,员工更多是因为收入而留下来。对企业评价负面,也并不看好,可想而知,同是保险公司,内外勤自主工作创造的价值有多大差距。四、平安的技术超前近五年,平安花了大量的财力开发自己的信息技术,从云计算到AI人工智能,再到人脸识别,到内外勤日常工作使用的各种数据系统,APP软件。

无一不超前于同业竞争对手,五、平安危机意识超前平安自上而下的危机意识,充斥着平安人的血液。无论经营数据多么亮眼,我们会发现,平安的老一辈高管们都会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我们从未感到平安这家金融巨无霸有在经营管理上有多么霸道。所有的强势动作都执着推进,不张扬,不外漏,不邀功,平安早早就知道,走综合金融发展之路,不局限于只是保险领域,借助外勤团队深挖客户价值,平安的野心不仅限于保险,是客户生活的全部,东方不亮西方亮,平安危机意识可见一斑!平安核心管理层做到了管理上学西方,做事上走东方。

所谓的中西合璧,平安确实做得非常好,也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近半年的综合调研对比,我们不去贬低中国的其他保险公司。但中国平安绝对是一家引领中国甚至世界保险行业得航母旗舰,难怪,所有遇到的平安人无一不自豪的说“中国只有两家保险公司,一家是平安,另一家是其他”。尽管平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当前平安人寿遭遇的最大问题恰恰来自于平安内部,

30年的发展,让平安积累了一批资深的行业管理干部,内勤团队有,外勤团队也有,这些干部开始有了固化思维,有了惰性思维,很多人已经没有了当年创业的激情和勇气。人才危机将会是中国平安最大的经营隐患,而动辄几万人,甚至数十万的内外勤管理干部的持续改造,将会是摆在平安公司面前最大的问题。远远超过保费收入,但,这也正是平安另一个伟大的地方,源源不断为同行业输入各类人才。

2、在中国平安长期投资可以吗?

可以!理由有三一,大局上讲,中国平安是一个金融集团公司,虽然目前不是金融全牌照企业,但是大部分拍牌照比较重要的牌照都已经拿到。比如,平安银行,平安证券,平安保险,平安基金等业务广范围大国内国外都有!敲黑板,重点,重点是中国平安是上证指数的主要成分票之一!是郭嘉对护盘利器!二,从技术面的角度讲,上楼有一高手分析的比较好这里不垒叙!三,基本面角度讲,中国平安目前市盈率10左右,净资产收益率20%左右,连续三年走高,净利润增长率过去三年保持20%的复利增长,上叙可知!这是个长期产品!适合作为资产配置标的,

3、中国平安、万科以及招行,三傻的投资价值在哪里?

我满仓投资的是三傻中的大傻:中国平安,也算是一个笨人。投资中国平安是一个意外,源于我的一次神操作(操作内容见文章最后),这个投资使我整整一年跑输大盘,到今天为止也没有浮盈,但是作为股东,还是容我吹一下票(咱不是专业人士,就不说财务方面了):1.、中国平安的基因是优秀的,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蛇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其思想最为解放,务实,这些年从蛇口走出的公司还有招商银行,美的集团等等优秀的公司,他们骨子里就有一种改革创新,竞争发展的基因。

中国平安成立之初就开始和国内唯一的一家国有保险公司竞争深圳市场,并逐步的发展到全国范围,30年后成了中国保险业的龙头公司,现在的中国平安,不仅是金融公司,也是科技公司;2、中国平安是平台类公司,他的价值不可估量,像腾讯,他创造了一个沟通平台,还有阿里巴巴集团公司,他创造了一个交易,支付平台,还有现如今的头条公司,同样创造了一个创造,分享平台,人人参与,人人建设是这些平台的特点,这样的平台只有在拓荒期就进入才有可能出现,一旦形成了护城河,其他人再想进入难如登天。

这些平台及其衍生出来的公司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生态圈,生态圈内的公司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平台公司的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中国平安也是如此,在他的旗下有平安银行,平安保险公司,陆金所,汽车之家,智慧城市,壹帐通,平安好医生等等,已经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能把这些完全整合,那么他的获客成本将无人能及;3、中国平安总是有一种危机感,总是内部开始改革创新。

包括1.引入外资股东,从引进汇丰,到汇丰退出,现在成了汇丰的股东;2.花钱请麦肯锡咨询公司革自己的命,现在可以分享先进的平安经验给麦肯锡公司;3.投巨资建立全国第一个后援管理中心,服务标准化,客户资源共享,后台服务统一标准等4.启动科技创新,包括有大数据,智慧城市等等;2019年至今,平安股价一直没有增长,投资者们对平安没有信心,主要是因为:1、平安的投资端一直被人诟病,包括投资汇丰(2020年汇丰暂停派发股息),投资华夏幸福(华夏幸福股价都跌成狗了),认为这是极大的败笔;2、平安正在进行的寿险改革,至今为止没有见到具体的效果,

3、眼花缭乱的高层变动那么票也吹了,缺点也说了,中国平安还值不值得投资。答案是:值,原因如下: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一部分股权。中国平安是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保险公司,没有之一,他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现在的磕磕碰碰只是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买股票可以买不被市场看好的大公司。因为市场的不看好,目前平安的股价并不高,可能还有下跌的空间,但中国平安有强大的护城河,也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并不断的创造利润,可以长期持有;3.就是个人爱好了,除了喜欢平台类公司,还偏爱有改革创新,研发血液的公司,世界上没有几个贵州茅台,更多的还是改革创新为内核,增强自身竞争力,不断打败竞争对手获得市场的公司,

我作为中国平安的股东,虽然傻,但睡得着觉,能休息的好很重要!!神操作:在2020年年初的时候,刚刚开市,千股跌停,我选择对我持有的潍柴动力(股价12.18,成本9.5元)进行一个波段操作,结果完美踏空。然后中国平安的股价并不高,我选择买入了中国平安,一年后的今天,潍柴动力的股价在21块,损失了将近一倍的收益。

4、价值504亿美元,全球保险品牌第一名的中国平安,大家怎么看?

平安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为自己曾经在这样的一家公司效力而感到光荣,因为我所有的关于保险的认知都是在这家公司学习到的,关于平安的全球品牌,我是这么看的。第一、平安是一家集团化的公司中国平安于1988年,在深圳蛇口成立,当初是以产险起家的,主营产险业务,直到九几年才开始涉足寿险业务,并一发不可收,很快的将业务规模做到很大。

现在的平安的业务涉及到银行、保险、证券业务,我国金融的三驾马车,他几乎都涉猎,业务范围很广,最早的产寿分离的时候,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成了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而中国平安没有分家,只是成立集团公司,将产险和寿险业务分开,但是还是归母公司中国平安管理。后来国家又倡导集团化经营,平安借政策东风,迅速的将金融集团的平台搭建完毕,

第二、平安不仅仅是一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现在是一家非常庞大的金融公司,甚至于更像一家数据科技公司,通过庞大的寿险队伍和客户基础群,将各种科技产品安装在用户的手机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据了解,现在平安的业务不仅仅涉及保险,还涉及到租赁,房产、医疗、小额信贷、银行业务、理财等等,现在的平安正在打造自己的金融生态圈,给客户的感觉就是只要进了平安大门,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通过平安这个平台来解决,什么平安好房,平安好医生等等。

第三、关于保险产品平安的一些保险产品确实在市场中有一定的领先地位,但是现在这种领先几乎不存在了,尤其是费率市场化以后,因为平安已经过了那个通过费率来占领市场的年代了,现在他更看重的是品牌效应,关于产品理赔,也并没有看到因为品牌价值全球第一而理赔速度第一,或者是理赔金额高于其他公司。平安的产品性价比一直在业界都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这里不便多说,如果说的多了会被人围攻的,

第四、关于平安的一些趣事龙腾计划曾经的平安管理团队有过多次更迭,刚开始发展寿险业的时候,管理团队是来自台湾的,一个叫龙腾计划的将台湾的一大批寿险人引入到中国大陆,这些人带来了相对先进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方式,为平安的寿险业务打开局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麦肯锡合作了解平安的发展史,就要了解一个人“张子欣”,他的到来,为平安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通过张子欣先生的运作,中国平安和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合作,对平安的未来发展,和当时存在的问题做了客观分析,让平安迅速的走入正规化的发展步骤,

投联风暴平安保险敢为天下先,率先推出了著名的“投资连结保险”,由于产品的复杂性,队伍的误导问题,导致在第二年的时候,发生了大规模的退保风潮,将平安几乎推入绝境。问问曾经在平安供职过得老人都知道,现在也心有余悸,培养人才平安最早的管理团队几乎都是海外团队在做,包括台湾团队,香港团队,新加坡团队,经过近20年的发展,平安才逐步培养出一批自己的管理团队。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