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从全运会本身来看,肯定是赚不回2000亿的。原因无他,看待全运会带来的收益,不能用简单的加减法来计算,这个不光西安举办的全运会是如此,甚至全球瞩目的奥运会也做不到,摘自大神仰平在后疫情时代办这一场开幕式,它的难度应该超越以往任何一届全运会。
1、西安全运会投资了多少钱,全运会能赚2000亿吗?
仅从全运会本身来看,肯定是赚不回2000亿的。这个不光西安举办的全运会是如此,甚至全球瞩目的奥运会也做不到,原因无他,看待全运会带来的收益,不能用简单的加减法来计算。而是应该从综合角度着眼,自从西安全运会提上日程以来,西安为此投入的资金绝大多数都用于了新场馆建设和翻新改造道路等城市综合项目上。如果在西安生活的人,应该能明显感受到,西安这几年的断头路打通了不少,新修的交通道路也增加了,
这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交通改善带来的收益,是看不见但切实有用的。而这种收益会持续很多年,是没有办法拿金钱衡量的,另外,西安整个城市的公共设施配套的完善,也让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漂亮,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是另一种无形的收益,同样也是无法准确衡量的一种效益,更不用说因为全运会带动的房地产、建筑施工、解决就业等,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和产出,也给一部分人带来了切实的收益。
未来全运会开完后,这些场馆肯定会再次利用,而这些再次利用的场馆设施等,也会间接带动旅游、观光以及文化建设,譬如鸟巢和水立方一样,成为很多外地人光顾游览的对象。所以说,虽然全运会看似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如果能全运会举办这样的机会,以后西安能承揽更多国内国际赛事,绝对是利民的一件大好事,我举双手赞成!。
2、今年的全运会怎么突然就火了?
摘自大神仰平在后疫情时代办这一场开幕式,它的难度应该超越以往任何一届全运会,举几个细节:1.光是组织1.2万演职人员,3万余名观众每48小时一次的核酸检测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疫情防控在观众甄选、封闭管理、人员运输、后勤保障和现场调动等众多方面都对开幕式背后的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中间花费的巨大人力、物力都是无法想象的,
2.开幕式结束后整个奥体下起了蒙蒙细雨,除了天佑长安,更重要的是气象部门神来之笔。3.开幕式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采取隔一坐一的方式就坐,仅这一项改变我与我的小伙伴们就拿着建造图纸对着现场六万个座位一遍一遍数,看到底能够容纳多少观众,有小伙伴不禁要问了,图纸不是一目了然么为什么还要数,那是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许多座椅,部分开幕式设备可能导致某些座位无法入座,某些帷幕导致观影角度不适宜坐,火炬塔周边多少米内不建议坐,种种因素都要求在座位数的核定上需要人工一个一个去数你能想到炎炎夏日无数工作人员一层一层的走,一个一个数的是多么不容易吗。
4.以往开幕式演职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可选性很强,在观影性和整体性上确实可以做得更好,但由于疫情的影响这次开幕式演员基本上来自于陕西省内高校的大学生,而且排练时间也很有限,以第一个击鼓节目为例,都是三个高校的大一大二男学生,这些小可爱牺牲了暑假在闷热的体院馆里一练就是一天,从最初的抗拒到最后的凝聚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些孩子的成长和蜕变,也不禁勾起了我对大学生活的怀念。
5.每个座位上都放了一个包裹,里面有疫情防控需要的酒精、口罩等物资,有餐包、饮用水,有国旗和雨衣,还有个不起眼的小玩意,那就是手电筒,你可知道这些手电筒是临时加的创意,开幕式前2天由浙江义乌采购发货,整整150箱,然而当天浙江有台风天气,很多航班被迫取消,最终经过多方协调由顺丰安排专机拉往西安,在开幕式前一天由无数工作人员装包放好。
无数人的付出体现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牺牲和不计回报的奉献精神,关于几个问题我想再讨论下:一.人工催雨运动会必下雨仿佛成了所有人的共识,运动会往往在910月份,一般都是雨季,学校的运动会都没有因为下雨而推迟,全国的运动会岂能因下雨而推迟。开幕式当天到今天西安有场范围广、持续久的大雨,既然必下不可为了保证开幕式那几个小时奥体上空没雨,那只能让雨周围地区下、提前下,所以就需要对周边进行紧急催雨,从时间把控上来说气象部分这次确实给力,
补一个小细节,气象同志们当时表情凝重仰望天空的样子颇有诸葛亮当年借东风的感觉,哈哈。二.运动会的意义要不是手机码字我可能写篇小议论文来说这事,简单来讲三层意义:(一)国际层面大国之间热战已经没有可能了,但舆论之战始终没停止,伟人说过不是东风胜西风,就是西风胜东风,舆论的阵地你不抢别人自然就会抢,想当年富饶的伊拉克也因舆论顷刻土崩瓦解。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国家奥运会办成东京那样,西方国家会怎样开展舆论攻势,既然对方都给我们留了把柄,我们开一场万人聚集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展不行吗,舆论优势的建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二)国家层面有人说形式主义,我想说如果有一种形式主义可以凝聚一个国家,振奋一个民族,哪有何尝不可,我记得观众席上现场香港代表团小旗挥舞的可带劲了,合影起来也是不亦乐乎,我觉得挺好。
(三)普通人视角全运会对西安市整个基础设施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一年前朱宏路高架未通车前我上班大概要花一个小时左右,通车后我每天通勤时间缩短20分钟,周末,和媳妇去了一趟奥体看了场灯光秀,走了走新修的河堤路。对于一个普通市民的我而言,全运会带给我的就是每天和家人多了40分钟的相处时间,多了一个免费的休闲去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