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撒谎作文,真的是撒谎吗

从后来流传出来的“满分作文”或“高分作文”来看,几乎都是词藻华丽却又废话满篇的撒谎作文。这也许就是题主所说的撒谎作文吧,03.处理撒谎行为一提到“撒谎”,肯定有不少家长都会生气,认为孩子不应该撒谎,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能写好一篇“撒谎作文”,他更能写出带着自己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来。

1、如何看待撒谎作文?

题主的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很乐意借答题机会谈些自己的看法,看到题主的问题,我想起我读小学时候,每逢写作文,开篇不是“今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无云”就是“锣鼓咚咚敲,红旗哗哗飘,我们兴高采烈地扫墓去了”等等自以为文采过人的语句。要不就是“他跳上摩托车,一踩油门,飞也似的追了出去”,根本不知道摩托车的油门是在手把上的事实,

至于写的内容,那是挖空心思地编,最著名的就是帮老奶奶过马路。这也许就是题主所说的撒谎作文吧?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我读书的时候对语文还是相当有兴趣的,我认为,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必须搞清楚下面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学写作?一份语文试卷其实就四个字:阅读写作。我们非常强调写作的重要性,那是因为无论是我们的法律法规、合同契约、报告文案,甚至表白情书,都离不开写作,

可以这么说,生活无处不写作。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学习写作就是为了应用,每次高考结束后,作文题目经常会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然而,从后来流传出来的“满分作文”或“高分作文”来看,几乎都是词藻华丽却又废话满篇的撒谎作文,这又不得不让人怀疑我们是否真正明了学习写作的目的。这就引出了下一个思考:学习写作究竟应该是以人文本还是以文为本我们作为一个人,身上起码存在三种属性:一是作为生命体的生物属性;二是作为具有思想性生物特有的精神属性;三是作为社会一分子的社会属性,

精神属性是我们每个人独享的,但我们的社会属性是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我们学习写作是为了应用,做什么用呢?用来抒发自己的心声。如果说讲话是“言为心声”,那么作文就该是“文为心声”,我觉得一开始我们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强调这一点,不能“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有点偏离学习写作的初衷,怎样更好地做到“文为心声”?社会有多复杂,作文就有多少样。

如同生活中我们不能看见啥就说啥一样,写作同样需要精巧的构思、华丽的语言、独特的手法等写作技巧,方便我们更好的抒发胸臆,表达情感,体现价值,所以,必要的模仿乃至词藻堆砌而成的“撒谎作文”也是应该包容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能写好一篇“撒谎作文”,他更能写出带着自己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引导他们多描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

2、孩子撒谎了,真的是撒谎吗?

关注飞鱼,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可以明确的是:孩子撒的“谎”是假的,但是“撒谎行为”是真的,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意识得到了不断发展。于是,我们会惊讶发现,孩子什么时候竟然学会了“说谎”!其实,每个人可能都有过撒谎的经历,撒谎也是人生成长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孩子“说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的,一种是无意的。

01.无意的撒谎无意的说谎是非常正常的,比如孩子自信心膨胀,会向父母或老师“夸下海口”,说自己会做什么什么,这种情况叫做“善意的谎言”,不必过于担心,02.有意的撒谎而作为父母和老师,最应该关注的则是“有意说谎”,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撒谎”。孩子为什么会“撒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值得重视:第一,为了取悦家长,虚夸或伪造成绩;第二,谎造优越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第三,为自己开脱责任,希望逃避惩罚;第四,成人的随意撒谎行为,殃及孩子,

03.处理撒谎行为一提到“撒谎”,肯定有不少家长都会生气,认为孩子不应该撒谎。处理时,可能就比较冲动、鲁莽,面对孩子的撒谎行为,我们要仔细弄清他是什么原因撒谎,如上文所述的四个方面的原因,每一种撒谎行为都有对应的解决方式:一是加强和孩子之间的心灵交流,要求孩子有实事求是的生活态度;二是给孩子明确获得优越感的正确方式,不是幻想式的说谎,也不是打击他人,是从集体活动中取得,靠自己的实力才取得;三是家长处理孩子撒谎时不要过于冲动鲁莽,更不要采取极端的惩罚措施,那样反而会加剧孩子的说谎行为,要及时引导,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四是在孩子面前,成年人要尤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孩子起到正面的榜样作用。

3、孩子总是撒谎是正常的吗?怎样改掉宝宝爱撒谎的毛病?

只有被你看到,我才存在!这是我想替那些说谎的孩子告诉他们父母的,当你发现孩子第一次向你撒谎时,请问:你什么感受?;当你发现孩子多次撒谎时,你是什么感受;当你的孩子撒谎已成了习惯,你的感受又如何?我更想知道:当你的孩子第一次撒谎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处理的;当他多次撒谎时,每次都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处理的;当他撒谎成了习惯,你是否思考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你还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你,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母。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7-----13岁,在这个年龄段,孩子需要发展的主要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的品质!他们的思维也由形象思维向罗辑思维转化,可以由此及彼的思考问题了,咱还回到孩子撒谎成为习惯这个问题上来。请你回忆一下,你最近撒谎时的事件,(1)是什么让你不能说真话?(2)说了真话会有什么后果?(3)撒了谎又有什么后果?(4)如果撒谎被拆穿,后果是什么?(5)有说真话的后果严重吗?(6)如果撒谎被发现比说真话承担的后果严重,下次你还撒谎吗?(7)如果撒谎被发现比说真话承担的后果轻,下次你还选择说谎吗?如果你能认真思考并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孩子撒谎的历程你就会了解:他需要被看见!需要被理解!需要你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小学期儿童,从幼儿园的无忧无虑到小学,开始有很多规矩和作业,有的孩子适应快,有的孩子适应慢,这很正常,

适应快的儿童遵守纪律,作业完成的好,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他们就会有成就感,所以更加勤奋,内心的满足让他们克服了自卑感,能力会进一步提升,这是良性循环,他在自己心理内化了一个强大的自我,也为长大后对遇到困难挫折有积极力量,打下了好的基础。所以,有句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非没有道理。一般,这类型的孩子撒谎成习惯的不太多,

对小学生活适应慢的那些儿童呢,有的就没那么幸运了。举个例子:你的孩子因和别的小朋友打架而被叫了家长,当你接到老师电话的那一刻,你的想法决定了你对待孩子的方式,两种想法(1)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2)我的孩子经历了什么?是什么让他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你是第二种想法,恭喜你,你的孩子很幸运。

假设,两个打架的孩子的爸爸都来到了学校,老师对孩子各“五十大板”的方式教育一番,再让爸爸们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第一个爸爸的做法对孩子吼到:你就是不听话,在学校不好好学习,除了给我找麻烦你还会干嘛?这里,他传递给孩子的信息:(1)我就是不行。这是对孩子整个“人”的否定,

(2)我是个麻烦(3)爸爸不爱我(4)爸爸会不会不要我当然,这只是从孩子打架这一件事上我们看到的,如果下次是孩子的作业没完成;孩子拿了同学的一块橡皮呢?可想而知,这位爸会怎么处理。这类孩子的发展趋势:为了讨好爸爸,为了不被抛弃,做了错事就不敢对家长说,报喜不报忧,因为说了谎话就不会被批评,自认为不被批评就不会被抛弃,

孩子对被抛弃的恐惧,和成人对死亡的恐惧差不多,如果你不能同理孩子的感受,你就感受下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吧。这个孩子说谎越来越多,即使家长发现,严重的也就是揍他一顿,对他来说,揍一顿也比和父母没有连接要好,久了,这个孩子会把说谎当成和父母连接的方式,他内心的自我是不稳定的,就像盖一座大楼,地基没打牢,大楼能牢固吗?这个孩子长大后幸福的能力是不足的。

小时候,家长没帮孩子做好这方面的功课,长大了孩子自己就要去补上,那是非常艰难的,咱们再看看第二位爸爸的做法:爸爸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温柔的盯着孩子的眼睛说:宝贝,现在是不是还很生气?爸爸知道你不会无缘无故和小朋友打架,能告诉爸爸为什么吗?爸爸相信你,你说出来我们共同解决。这位爸爸传递给孩子的信息:(1)爸爸理解我(2)爸爸爱我(3)爸爸是我的靠山,有爸爸在,我不怕!这位的爸爸表达(1)看见了孩子的情绪(2)对孩子的信任(3)培养孩子正确面对问题的能力这类孩子的发展趋:能很好的和父母沟通,他能说真话,说了真话父母也会无条件的爱他,他不用担心会被抛弃,说真话的结果就是能从父母那儿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为什么还要说假话呢?他们内化了好的父母和好的自己,将来的人生路上就会无所畏惧,因为,当他回头看,父母永远站在那儿支持他,爱他!即使真的父母不在了,他心理的那个父母也会时刻鼓励着他,

4、对于孩子撒谎的问题,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孩子撒谎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担心按真实情况说出来的结果会让自己很难受,我经历过这么一件事:有一同事的孩子,那个时候他7-8岁吧,他下午放学后从家里到我们办公室去玩,同事问他关院门了吗,他嬉皮笑脸的回答:关了。同事不太相信,继续大声一遍一遍的问:你说到底关了没有?她孩子每一次都是这么回答:嘿嘿,关了,

我能感觉到:这孩子绝对没有关。但他为什么说关了呢?只有一点:他不知道如果说没有关,他从妈妈那里得到的不知道会是什么让他难受的结果,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对同事说:我问吧,她停止了大声喊叫,我摸着孩子的头,温和的和他说:宝贝,门关和没有关都没有什么的,关了咱就在这里好好玩,没关,妈妈回家关上就可以了,但咱要说实话噢,宝贝回答阿姨:门关了吗?孩子依然是先嘿嘿,但肯定的回答:嘿嘿,没有关。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