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复兴传统文化,如何复兴传统文化

复兴传统文化与两个文明是辩证的统一。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非常的广博,历史也非常悠久,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每个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的美丽永恒幸福故乡,“德文化”和“礼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具体表现又是什么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历史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现在,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幸福未来。

1、所谓复兴传统文化,复兴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收藏夹里放了三天了,觉得必须要表达一下,但又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今天才鼓起勇气试着回答一下。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答什么是传统文化?华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产生至今从未中断的文化,华夏文化就像我们的黄河、长江,从源头开始一往无前,途中虽有各种支流汇入,有过兴衰,但都从未被覆灭,相反在一次一次的深重灾难中奋发图强,越挫越勇,

它博大精深、绚烂辉煌。所以,笔者认为这就应该是渗透在我们骨髓中的传统文化,那么,我们要传承什么?复兴什么?掌握了水利技术的“大禹”族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的殷人建立了富丽堂皇的“商”,掌握了农耕技术的姬姓部落取代了殷商,开创了800年的“周”。从周公姬丹开始,以“群体可持续发展为本”形成了华夏文化的内核,依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德文化”和“礼文化”就成为两千多年来华夏名族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核心旋律,

这就应该我们需要传承和复兴的核心内容。“德文化”和“礼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具体表现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无论如何回答都会挂一漏万,但是回答尽管一定会有偏颇,能讲出来至少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因此,先请大家原谅我的浅薄。春秋时期的齐大夫管仲提出四维:“礼、义、廉、耻”,以这四维来强调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宋代大儒们将四维延展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虽然历经千年,也在近代被不少激进人士视为封建糟粕,但是这恰恰是当今的年轻人需要学习、修为并传承的文化精神,“孝“的人一定不会“啃老”,一定会奋发图强,做到将父母“不择地而安之”的至孝。“悌”的人士不会为了拆迁分房、父母过世后为了遗产跟自己的兄弟姐们大打出手,

“忠”也许是现在社会最难求的精神,师父传给徒弟本领,企业培养了员工的能力未必有好结果,疫情期间那些“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送毒你最快”的诸君的字典里是否还有“忠”这个字。“信”这个都不需要讲了,欠钱的是大爷、招标成为骗方案、拖欠农民工工钱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如果有“信”字当头,还会发生吗?契约精神在我们面前显得多么的苍白,

“礼”的核心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地位次序关系的处理方式,《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这是礼最基本也是最具体的行为表现。小时候学过三句话至今没有忘记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个人认为这是华夏文化关于“义”的最高度的浓缩,“廉”就是“有界限、有节制”。

2、如何复兴传统文化?

复兴传统文化是关系祖国前途命运之大计,具有战略意义!传统文化应包括两点:一,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二,革命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与两个文明是辩证的统一,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精神文明还差什么?就应该用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行!如组织公检法干部学学“包青天”,让官兵学学岳飞“精忠报国”,对党员干部可学学焦裕禄,全民可学学雷锋同时要抵制西方朽文化!。

3、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个人以为,一个国家要想永远真正强大,首先就要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文化,就像一片广阔的美丽大海。而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非常的广博,历史也非常悠久,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每个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的美丽永恒幸福故乡,所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历史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现在,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幸福未来。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