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且每个老师都应该从一年经开始就要重视作文教学,教会学生有条理的描述人、事、物,教会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有一个绕不开话题,总之,小徐老师多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深知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启发的过程,是一个和语文教学密不可分的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外省加内化后再输出的过程,一个讲内容、讲结构也讲技巧、更讲个人创作的过程。

1、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思维方法的训练,一是思维品质的训练。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以这样去做:1.结合审题立意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这里所说的抽象思维主要指思维的概括性和深刻性。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教师出题,学生写,这一点,在考试作文的写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作文教学的这么一个特点,从学生的角度看,写作时总是存在着一个审题立意的环节。

这个环节做得好,作文就有可能进入优秀作文的行列;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作文就有可能被判死刑,所以,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有一个绕不开话题:审题立意。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学生在审题立意时,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审题立意呢?答案是抽象思维,学生必须运用这种思维方法,从给定的题目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发现现象的本质、发现事情的起因,只有这样,审题立意方能做到准确、深刻、有创意。

2.结合布局谋篇训练学生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文章的结构从大的方面看,无非两种:一种是横向的,一种是纵向的;横向的一般是扇形展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属发散思维;纵向的一般是层层挖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属递进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结构文章的过程中,如能将这两种思维方法的训练有机地融进去,则不仅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得到提高,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3.结合遣词造句训练学生的审美思维。审美思维说穿了就是看人看事看物都能从美的角度去审视,在作文教学中,训练这种思维的途径比较多,但从实际效果上看,结合遣词造句来训练学生的这种思维,效果最好。思维品质的训练可以这样去做:1.结合审题立意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一点在谈抽象思维训练的时候已谈到,这里不在啰嗦。

2.结合句间、段间关系的安排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中小学的思维有一个显著的薄弱点,就是在作文时,对句间、段间关系把握不准、把握不清,以致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前段不管后段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强化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使其说话、作文有条理、有层次、有主次,3.结合遣词造句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用词准确与否,与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密不可分,因此,要让学生作文时遣词造句准确传神,就必须把功夫下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作文时,自会锤炼出精准传神的字词句来,当然,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不止笔者谈的这些内容,笔者这里所谈,一是择要,一是举例,如果你真想在这个方面一心一意的钻研一番,不妨顺着笔者这里理的路子走下去,则无限风光自能尽收你的眼底。

2、怎样快速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

一个明确,四种假设,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意识,说说我的做法,但愿能给阅读者一点借鉴。1.明确学生作文的读者——阅卷老师我们的作文教学,说到底是要对学生的高考负责的,所以,第一步就要让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读者是固定的,就是阅卷老师。换言之,不是广泛意义上的读者,不是文学作品,高考时有着特定规律的考试,考场作文也有其特点,有人说,高考作文是“新八股文”,是有一定道理的,

带着镣铐跳舞,形容高考作文很形象。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不会很浪漫地认为,高考作文可以天马行空地去写了,2.第一种假设:假设阅卷老师不了解你的观点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都知道,一篇大众化的作文的分数“出炉”,大概不会超过30秒,一位阅卷老师一天大概要批阅6、700份作文,他是没有时间看你娓娓道来的。那么怎么应对?快速亮出你的观点是不二法门,

像初中教材中的马南邨的《事事关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提出观点,考场作文是行不通的。一般都是引述材料,亮出观点,或者先阐明观点,在引述材料,当然,在观点后面要加上一句实质分析,比如:我要为小张的举报行为点赞,因为,他的行为看似无情,实则注满深情,3.第二种假设:假设阅卷老师反对你的观点别人反对你的观点,你会怎么办?讲道理、摆事实啊。

那就引用成功人士的名言,实在不行,杜撰一句对称的,寓意深刻的整句,就说是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举例子也要会阐述,段落中心句 阐释句 陈述句 分析句(因果分析、假设分析) 结构结论句,妥妥滴,小200字,还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4.第三种假设:假设阅卷老师累得老眼昏花了,喜欢一目了然那就给他一个相当清晰的结构模式:层进式,核心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并列式,从类、因、果、法四个角度设置三个分论点;正反对比式,两个正面的例子 过渡句 一个反面的例子;依事设问式,围绕材料,自行设计几个问题,依次回答完了,主题也就鲜明了;先破后立式,先预设一个反方,予以驳斥,再正面阐述,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且每个老师都应该从一年经开始就要重视作文教学,教会学生有条理的描述人、事、物,教会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怎么教孩子写作文呢,从何教起呢?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呢?且听小徐老师分析一二:一、一二年级看图写话是奠定作文基础最有效的方法,此阶段要掌握的内容有:1、要教会学生写作文的段落、句子、标点符号等格式。

2、教会小朋友按一定顺序观察并将事件叙述完整用文字表达出来,3、教会小学生通过一个画面或几个画面加以合理联想和想象,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补充完整。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实现组句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通顺性和事件叙述的完整性和联想、想象的合理性,一年级的看图写话基本对图画拓展的少,重在启发如何观察一幅图,才能让叙述有条理,一般要先整体观察画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即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

为后面人物的出场和事件的发展设置合理的环境,然后再细致观察画中人物的动作以及人物所做的事情,如果有多个人物要合理安排人物之间的关系,重点观察人物的心情,合理想象事件的结果。例如下图,先观察人物活动的整体环境,确定时间、地点,再看人物,推断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接着观察人物都在做什么,他们的动作怎样,想象他们会说什么,结果怎样?二年级看图写话要对所画事情进行必要的情节补充和人物细节描写,

但观察叙述的顺序依然按一年级看图写话奠定的观察写作的顺序,即先看整体,确实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再细致观察人物,想象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写出来。在此基础上加入细节描写和情节补充后,例如下图看图写话,加入了环境描写、人物心理、动作、语言描写,同时对事情的情节也有补充,这正是二年级小朋友应该有的水平。一般来说,一年级看图写话字数要求在50字左右,二年级看图写话字数在100-150字左右,

而二年级字数多体现在情节补充和人物的描写上。因此,小学二年级就要奠定语言创作的能力,即运用修辞、运用描写、抒情的能力,而标点符号要求更加严格,段落也可以有简单的涉及,二、三四年级作文作为入门课,必须让孩子掌握必要的作文写作技巧,例如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选材的技巧和如何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的技巧,在组织语言上如何运用描写来突出人物、景物等能力。

三年级作文和一二年级看图写话有很大不同,一二年级要求的是情节的完整性,而三年级作文则要求主题与文章内容的统一完整性,考查如何利用开头、正文和结尾共同表达一个中心,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统一性和完整性,开头、结尾如何扣题,点明中心,中间行文如何选材,如何突出中心的写作技巧是老师必教内容。常用作文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图所示,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一点点的渗透,并让孩子学会运用:(一)、三年级开头结尾的技巧主要集中在扣题、点明中心和前后照应上,

作文开头的要求;1、在内容上:不离主题,扣住题目;语言表述尽量有文采、有深情。2、在结构上:与题目、结尾相照应、最好新颖,有悬念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在形式上:简短、精美。不超三五句,作文开头最忌:啰嗦绕弯子,离题甚远,不知所云,老旧俗套。作文开头的方法:1、写人的作文可以用外貌描写法、倒叙法、先声夺人法、抒情法、修辞法、欲扬先抑法、由物及人法等,

2、写事的作文可以用开门见山法、倒叙法、环境设置法、情节直入法等。3、写景的作文开头一般和写人的作文方法一样,作文结尾的方法和作文开头最讲究前后照应,因此写好开头,结尾再结合全文总结一下,照应一下开头,升华一下情感或中心思想就可以了。(二)、作文中间行文组材方法开头、结尾不可脱离主题,中间行文更不可脱离主题,主要体现在所选材料要能突出主题,所描写细节要能突出主题,人物思想情感的抒发要能突出主题,

也就是从选材到语言表述都要为突出文章中心服务,时刻想着自己要表达的中心,不能脱离这个中心。例如写《难忘的第一次》,选材就要选最触动你心灵,最让你难忘的第一次,在行文中要突出“第一次”之所以“难忘”的原因,但这个原因又不能通过平铺直叙写出来,而要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和你一样感同身受,内心受到触动,产生“难忘”的情怀,

我们生活中的“第一次”太多了,可选材料如下图所示:那其中哪个第一次是最触动自己的内心的呢,是情感最饱满的呢,是最有教育意义的呢?因此选材直接影响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而我们选材的原则就在于:选深不选浅——选那些有深刻教育意义和能突出对生活的感悟的材料来写。不可选“吃喝玩乐”这样的肤浅的经历,选新不选旧——要选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比较新颖独特的材料,不可选择老套陈旧的被大家写过几千几万遍的老俗套子。

选小不选大——要选生活中平凡的人物、平凡的事件,要在人、事、物不易察觉的小细节上体现深意,引人入胜、引人思考,(三)引导学生养成锤炼语言的作文习惯再好的生活经历做为素材,如何没有极有表现力的语言支撑的话,也只能是“茶壶里堵饺子——心里有数”,无法写出高分作文。因此除了开头和结尾要求有文采外,中间行文语言更要有表现力,善用描写、抒情、善用修辞来不断提升文章的表现力,来实现中心突出的效果,

语言的锤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树立“文章不厌千回改”的语言锤炼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要有“每写一句话都是艰苦而快乐的创作”的意识,每一句话都要在心中来回润色加工后再写出来,至于如何锤炼语言,可以从添加修辞、再添加细节描写、添加情节、再融入作者情感四步上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如下图所示,写情景交融的句子:再如对人物动作心情进行描写的句子:三、五六年级作文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文章的情感性和思想性,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文的价值就在于将个人对生活的感悟或者情感上的巨大触动抒发出来,引人深思,令人感动。对中小学生记叙文而言,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记叙文就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灵魂,没有价值,也就是说,再好的作文形式、结构、技巧都只能起“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语言再有文采离开了思想情感上的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也就成了一个空壳了。

因此要想真正写好文章离不开个人思想的成熟和情感的丰富,而这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同学们可以通过体验生活来体会生活的艰辛,感受身边人的忙碌、不易以及他们为爱的人所付出的一切,同时也可以通过多读书来间接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提高自己的思想成熟度和细腻丰富自己的情感,当你“观山情满于山,看海情溢于海”的时候;当你拥有可以见他人之所未见,发他们之所未发的感悟能力的时候,你的作文能力就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小徐老师多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深知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启发的过程,是一个和语文教学密不可分的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外省加内化后再输出的过程,一个讲内容、讲结构也讲技巧、更讲个人创作的过程,因此从今天作文就要内外兼修,从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到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开始创作起来吧。

4、语文老师改作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个人观点: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老师批改作文获得的体验和人民艺术家、作家老舍先生写《养花》一文中获得的体验是一致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班里50来个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批改一类文,也就是批改优秀生的作文时,常常是让我眼前一亮,看着学生清秀的字体,通顺的语句,分明的层次,突出的中心,心里无比喜悦,禁不住边批改边向同行炫耀,还不时地把文中精彩的句子读给老师们听,大家听了都啧啧称赞!当批改中等水平学生的作文时,就没有先前的激动和喜悦了,但这些学生能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作文练习,字数虽然不多,也勉强可以过得去,错别字比较少,用词也恰当,语句通顺,唯有中心思想表达的不是那么突出。

这一类学生,只要老师进一步指导,我相信他们的作文水平达到一类文水平是没问题的,因此心态平和,不急不躁。批改三类以下作文,也就是批改学困生的作文,让人心里沉闷,替他们捏一把汗,中心是否突出暂且不说,单单是错别字就有一大把,让人头疼,让人担忧!句子不通自然更不必说了,个别学生竟然思想有问题。曾经教过一年四年级语文课,那次作文题目是《记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讲了要写有意义的开心的事,可以一个男孩,在作文中写到:我最高兴的事是生病,因为生病了,会有好多好吃的,

就这一句话,还出现好几个错别字。从这个孩子的作文中我看出孩子思想有问题,令人忧虑重重,我及时联系他家长了解情况,原来孩子家长在外做生意,很少照顾孩子,孩子跟着奶奶生活。一次孩子生病了,父母才回来照顾了几天,还买了好多孩子喜欢吃的食品,学习方面,家长更是没时间辅导。因此,看了这个孩学生的作文,我除了担心外,更多的是心疼,心在流泪,

同一个老师教,大家享受着相同的教育,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水平差距那么大呢?详细分析后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孩子成长背景有关,与孩子享受的家庭教育有关,与孩子课外阅读水平有关,与孩子的见识多少有关,与孩子学习习惯有关等。因此,批改学生作文,会有不同的体验,让我感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对于作文水平低的学生老师只要下苦功夫进行指导,加上家长的配合,孩子自己努力,作文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是能提高的。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