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奖作文和满分作文有用吗,满分有什么写作标准吗

根据对写作的体验,我认为看金奖作文和满分作文是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应试作文有一定帮助,但是想通过这个来真正提高写作水平,收效甚微。老妪一枚,文革以前是没满分作文的,我评阅过中招作文,知道一些评分标准和满分比例,我没有评阅过高考作文,不了解高考满分作文的比例。

1、孩子不会写作文,看金奖作文和满分作文有用吗?

虽然我是一名英语老师,但我最喜欢的是语文,平时喜欢以文字形式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向自己倾诉或分享与他人。根据对写作的体验,我认为看金奖作文和满分作文是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应试作文有一定帮助,但是想通过这个来真正提高写作水平,收效甚微,俗话说的好,“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好,“抄”得妙,就是好文章。意思就是说,多看一些金奖作文或满分范文,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学习并背诵一些好的开篇,结尾,好的观点表述、妙语以及文章结构,然后在考试中借鉴并运用,

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阅卷老师不可能一字一句的阅读,所以除了把心思花在开篇结尾上,结构也要求清晰。一般来讲,议论文开篇、结尾各一段,中间论点论据要分2—3段;记叙文以顺叙为主,也可以倒叙插叙,表述一定要清晰,但除非文笔绝佳,否则不建议使用开门见山等常用方法,如果你能坚持这么做,我相信在考试中你的作文会有不错的得分。

但是,真正想写好作文或是想在写作道路上走得更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观察生活就是一本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都将会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灵感。二、积累有了好的素材和灵感,没有好的词语来表达也不行,这时候我们需要积累好词佳句,并培养自己熟练驾驭词语的能力,而满分作文毕竟出自学生之手,与中外大家的经典著作相去甚远,所以我们需要多读像巴金、老舍这些语言大师的经典著作,从中汲取营养。

三、写实有些语文老师主张学生虚构写作,我比较反对这种做法,真正的写作必须从写实开始,正所谓“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当自己有了一定的语言功底时,要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敢于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提高写作能力是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祝你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将让我加倍努力,

2、每年高考都有不少满分作文,满分有什么写作标准吗?批卷老师不会判断错误吗?

我没有评阅过高考作文,不了解高考满分作文的比例。我评阅过中招作文,知道一些评分标准和满分比例,标准没啥可说的,跟平时老师要求的差别不大。满分的比例约三十分之一,这是评分标准里附带说明的,这个满分,一般老师不敢给的。一是作文个性化强,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二是复查组要复查的。抓住了辫子,有理你也说不清,满分作文,看似很多,实则很少。

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你会建议你孩子或学生高考这样写作吗?

首先,我觉得这篇作文不值满分,一方面作文立意不算高远;第二方面生僻词语堆砌令文辞生涩;第三方面为什么引用的全是外国文学的人物角色,是想模糊谁的眼睛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当然不会建议我的孩子或学生在高考中这么去写作。一个翩翩少年,对生活、对未来看似有些消极,比如首段一句“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的天空?”对于一个阳光少年来说,生活在和平时代,生活在和谐的、安全的社会,为什么在写作上还要在“无垠的未来的天空”前加上“看似”二字?这不是怀疑未来的意思么?再看“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振#”,作者是有崇拜树上的男爵早期的迷茫和叛逆吗?总体来说,让人感觉不到积极向上的因素,多少有些卡尔维诺式的半消极成分,

4、如何通过鉴赏优秀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成绩?要从中学习哪些写作技巧?

欢迎您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老穆解析仔细观察生活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做好读书笔记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钻研写作技巧更能提高写作水平那么,我们通过“鉴赏优秀作文”能不能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呢?效果明不明显?穆老师先给大家简评一篇作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认真学习,或许有所启发。

简评作文——,如下:穆老师为大家总结一下赏析作文的要领,如下:〖1〗赏析文章标题(命题作文除外)〖2〗赏析文章开头结尾的方法和技巧〖3〗赏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a.人物形象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b.环境细节(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4〗赏析文章的行文结构〖5〗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6〗赏析文章的语言修辞句、长短句、整散句最后,穆老师再附上几篇作文简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5、高考作文可以得满分吗?

老妪一枚,文革以前是没满分作文的。1962年我们县城从有两个髙中学校并为一个,三个年级从四个增加五个班,人们生活困难,都是农家孩子,学校到64年下学期才有电灯,全班大家凑钱订一份中国青年报,没有其他信息来源,老师都是按教学大綱认真备课认真教,我们61年髙中录取比例20:1很难考的,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很多,古诗词也多,各科没有一本辅导资料,一切以书本为是,作文得益于老师对语文开拓性的讲解,那时的老师真是集中精力,谆谆教导、、、后来恢复高考,再石来电脑批卷,我们消息也不多。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