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写不长,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我们经常讲,要写绿色作文,也就是原创作文,从小学生们平时写的作文来看,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有的是东拼西凑的,还有的是家长帮助写的这些,都是误区,不宜提倡。写人、写事的;2、各种应用文体裁;3、学校的各项活动为训练素材;4游戏作文引路;5、想象作文;6、看图作文;7、写景、游记作文;8、口语交际也是训练习作的好素材;9、看图作文;10、材料作文等。

1、小学生如何写描写人的作文?

小学阶段的作文主要是记叙文,就是讲述,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讲故事。其中可以分为四大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其中写人的记叙文是一开始就要练习的。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文时,老师多会布置一些诸如《我的妈妈》《我的老师》《我的同桌是_____》《自我介绍》等等诸如此类的写人的题目,也就是说,如何去写一个人,把一个人写好,是小学作文打基础的主要方面。

要想写好人物类的作文,就要先搞清楚几件事,第一:都写些什么人?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接触的人也是有限的,所以这个阶段写人的作文,一定是围绕着学习和生活来选择人物的。大概可以分为五类:1.写自己,2.写家人。3.写老师,4.写同学和朋友。5.写陌生人,前四类人都是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人,都是小学生身边的人,所以写人物类的作文往往从这几类开始。

这也印证了一点:作文要真实,要来源于生活,最后一类人的写作多是从小学高年级阶段才开始有的。需要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对于陌生人,选取一个观察的角度,多是从侧面,通过自己的的观察去理解人物,去揣摩人物心理。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一定是真情实感,第二:先写外在特点,再写内在特点。所有的老师都会说,写人物要抓住“特点”,

可是什么是特点呢?这里面我将特点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就好理解了,一个是外在特点,一个是内在的特点。什么是外在特点呢,简单说,就是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一个人的外貌长相,高矮胖瘦,衣着姿势,习惯动作,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肉体的观察能发现的。写一个人,首先就要抓住人物的外在特点进行描写,什么又是内在特点呢?对应外在特点,就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这里主要指一个人的性格,脾气,秉性,爱好,等等,因为外在特点是看不到的,在描写的时候,就要通过一些事例去表现。比如说写妈妈的特点是唠叨,那就要写一件有关妈妈爱唠叨的事;如果写的是爸爸爱喝酒的毛病,就最好要写一件爸爸喝醉酒的事情来表现这个特点,总之,通过典型事例,表现出人物的内在性格或爱好方面的特点,才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形象、丰满起来。

给人一种如见其人的感觉,三:几种人物描写的手段要灵活运用。如何让写人的作文给人一种“如见其人”的感觉呢?这就要学会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手段了,其中包括:1.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3.心理描写。4.神态描写,5.语言描写。以上每一种方法,都可以讲上几节课,比如上面提到的,如果写爸爸醉酒的事,把爸爸喝醉时的动作、神态、语言都运用上去,一个醉酒的爸爸就浮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2、小学生怎么才能写好语文作文?

带了几届学生,在习作教学中总结了些经验,这些经验也成为了我习作教学中的有效常规,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习作是写出来的,实践证明:一个学期中,不论是8篇大作文,还是16篇大作文,习作训练量还是不够的。我们学校每周两篇或三篇日记,一学期能写三四十篇,这块习作领地,如果让学生随便写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现象,写出来的习作会平淡无味。

这不仅不能达到提高习作水平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还降低了一定的习作能力,对于这种情况,我对日记进行了调整,学生们除了写心情日记和当下记实外,其它的日记时间都是由我来出日记题目或规定写作范围,这些习作题又是怎么来的呢?我把训练的题材进行了整理分类。1、写人、写事的;2、各种应用文体裁;3、学校的各项活动为训练素材;4游戏作文引路;5、想象作文;6、看图作文;7、写景、游记作文;8、口语交际也是训练习作的好素材;9、看图作文;10、材料作文等,

把这些题材根据新课标要求,分配到不同的年级去训练。写日记前准备好要写的内容,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们就能完成40篇的习作练习。二、习作能力是练出来的,在习作训练中,我一直坚持自己总结出来的“作文三步曲进行训练”。这三步是:审题、选材、细节描写,在审题方面一直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题,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来审,力争做到准确;在选材方面要求要选能体现真情实感,立意要高,要符合现实情况,题材新颖,易写出细节的题材;引导细节描写方面,先运用游戏作文引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细节描写,如,好多同学喜欢的“掰手腕”游戏,在同学之间较量时,引导孩子们细心观察掰手腕学生的表情、动作等细微表现,把这些写出来就是细节描写。

平时都这样来训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作文能力,三、优秀习作是评出来的。讲评作文时,主要从“三步曲”入手,其次才是其它方面的讲评,渐渐地,孩子们就融会贯通了,在讲评的过程中,还一直坚持每篇日记都讲评的原则,问题小的,就用第一节晚自习前几分钟少讲;问题多的,就利用作文课和周日返校时多讲评一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讲评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孩子有闪光点,哪怕是一个题目,一段话都要表扬;优秀的作文还是改出来的,因此,讲评后,让学生们再次修改,直到改好为止,,

3、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长期以来,“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教师、学生、家长,作文真的很难吗?每当看到一些小学生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皱着眉头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就想到写作文很难。但是,还有一些小学生却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信手拈来,妙笔生花,一气呵成,写出了成功的作文,又想到写作文不是很难,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用心观察,每天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只是我们有的时候熟视无睹,这也是一部分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之一。

还有,需要大量的阅读,这是缺一不可的,不知朋友们注意到没有,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阅读量都大得惊人。有人说,小学时期,没有海量的阅读支撑,只会饿死天赋,制造无效高分,这话并不夸张,各类书籍,浩如烟海,一个人一生能读遍所有书籍,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有一个选择阅读书籍的问题需要面对。有的家长做得很好,每当给孩子推荐读一部书之前,家长事先读一遍,这样,既能知道这部书是否适合孩子阅读,还能对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亲子阅读”,这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好办法,特别是孩子在小学读书时,尤为重要,

另外,亲子阅读,还有提高家长的文学修养,提升人生境界,实现“双赢”之功效,值得效仿。观察多彩生活,阅读中外书籍,还远远不够,应“用心观察”“感悟阅读”,“用心”需要方法,需要调动多种感官,“感悟”就是读出味道,进入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解决学生们无话可写的问题,我们提倡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写什么,

开始写的时候,只要能让读者明白,就算成功。然后,再用平时老师讲过的方法进行修改,天长日久,就一定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我们经常讲,要写绿色作文,也就是原创作文,从小学生们平时写的作文来看,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有的是东拼西凑的,还有的是家长帮助写的这些,都是误区,不宜提倡。作文,虽无捷径可走,但也有规律可寻,只要在多观察、多读书的基础上,理解领悟、学会应用作文开头、中间、结尾的一般写法,掌握一些作文技巧,再加上平时的刻苦练笔,无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记实等文体,都会得心应手,

4、小学生作文写不长,怎么办?

小学生作文写不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阅读量不够,词汇储备量不足。也有可能对写作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或者兴趣点不足,另一方面,也并不是说作文越长就越好,还是要在我笔抒我心上面下功夫。因此,我建议:作为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此过程中,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示范引领,并且就读书的感受及时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专门的摘抄本,让孩子养成积累优美词句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孩子尝试从写一段话开始,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养成喜欢写作的良好习惯,不要为了完成作文而写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就是一种负担,长此以往,后果堪忧。只要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不是什么难题了,最后,一定要让孩子在校认真听讲,在老师带领下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多使用一些优美词句,这样一来,文章就不是长短的问题,而是够不够优美和精彩的问题了。

5、小学生不爱写作文怎么办?

小学生不爱写作文原因在于:一想像力不够,无法拓展想像空间,写几句就没下文了;二表达能力较差,语言积累不够,不知道什么说,要让小学生能轻松地写好作文,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加强孩子的语言积累,提高表达能力。可以订阅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报纸杂志,如《读者》、《少年文摘》等,让她经常看一看,学一学,每月举行一次家庭读书分享会,发表读书心得,

还可以写写日记和周记。刚开始写时不要苛求质量与篇幅,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写出心里话,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又增加了孩子的语言积累。第二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不会写作文是孩子不爱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所以想要孩子爱上写作,先得让她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可以把不同文体的要素混在一起,由家长说出文体,孩子根据要求找出相应的要素,这个小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让孩子看到写作题目时就知道自己需要写哪些内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流畅、更出色,

第三要培养孩子的想像力。不妨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爬山、旅游等,开阔视野,让他们仔细地观察生活,除了用眼睛去观察之外,还可以用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心觉,发动全身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这样的观察才是立体的、全面的。写出的作文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可以在节假日带他一起去看儿童电影,然后分别写观后感,一起讨论分享各自对电影的感受和看法。

6、现在的小学生为什么不会写作文?

作文很重要,小学生学写作的几个误区,我们要警惕,误区一:重技巧,不储备。我们知道小学生从二年级就会有看图写话的要求,到了三年级不少于200字的小作文要求,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作文跟不上,于是就给孩子报了看图写话作文班。大家都觉得作文班就能解决作文的问题,这就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我发现大部分三四年级同学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并不是没有写作技巧,而是没有阅读的储备。

没有阅读的底子,再高明的技巧其实也很难发挥作用,杜甫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储备,经过老师技巧点拨才会见效果。而没有阅读的储备,上完作文班也能写出作文,但是大家写得一模一样,这不叫作文,这叫八股文,应付考试还行,遇到灵活的作文题,还是不知所措,这怎么能说会写作呢?误区二:只是抄,不理解,

我们学校老师经常布置摘抄的任务,摘抄的目的希望孩子们理解词语意思,掌握句子的用法。可是很多孩子并没有理解老师的用意,只是抄了一遍,这个词句好在什么地方,他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因此孩子抄了一本又一本的好词好句,写作文时却用不上,摘抄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情,既然摘抄了,没有用上,实为可惜。如果换成写批注或是词语造句或仿写,让孩子真正理解词语的用法,效果显然不一样,

所以摘抄不求多,理解用法是前提,理解了词句用法,我们才能在作文中反馈出来。误区三:只是读,没引导,刚才我们已经说到读的重要性,爱上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但是我们很多同学喜欢读,却不会读,因此想写出好作文依然有困难。有的家长让孩子挑喜欢的书读,因此孩子往往挑选漫画和搞笑的书,这类书只能算消遣,读得再多,也改变不了作文的现状,

很多家长重视孩子阅读,只是把课外书给了孩子,却没有和孩子交流书本内容,告诉孩子一些精读的方法,如批注阅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没有引导,孩子显然以看故事为主,没有深度思考,以为故事看完了,书就读好了,一天能看好几本名著,孩子看得虽多,可遇到作文依然会发愁,就是缺乏引导,缺乏精读造成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精读的重要性,没有精读就没有作文,

误区四:喜欢读,不愿写。要想写好作文,不动笔肯定不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就说过写作的奥秘:“无它法,唯勤读书,多作自工。”对于喜欢读书的孩子说,读的过程是轻松愉悦的,而写并非如此,写作需要调动你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再创造。写显然比读难得多,因此很多同学喜欢读,不愿写,其实写并没有那么难,刚起步时可以教孩子写批注,学会分析名著中好词好句,可以从名著中挑选一些好句或好段让孩子模仿,这两种方式,显然比自己创作要简单。

孩子也能接受,非常适合起步的孩子,等到孩子已经具备一定写作能力后,可以让孩子每天写一段话,记录当天见闻或感悟。题材不限,可以写天气,如:《冬天来了》《冷》;可以写事,写今天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考了100分》;可以写自己感受:《我今天生气了》等,字数不限。目的是培养观察能力和构思能力,坚持这样的小练笔,考场就能轻松写出好作文。

总之,作文很重要,切忌病急乱投医,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当我们了解了正确的写作方法。从阅读开始,从会读开始,把基础打牢,再辅之技巧,孩子一定能写出高分作文,您有作文方面的困惑吗,说说您的看法。您听说过三大精读法吗?为什么孩子看了很多书还是不会写作文,问题出在哪里?1、作文是贯穿整个小学到高中,语文考试中,作文占分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都希望孩子作文拿高分,我们都相信孩子想要写好作文,喜欢看书是前提,2、常用的读书方法有两种:略读和精读。何为略读,以追求好看的故事为目标,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不去细嚼慢咽的读书方式,我们都可称为略读,略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略读的好处是让我们再短时间内吸收到很多信息。略读的缺点也很明显,只是囫囵吞枣的读书,只是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把书当做消遣和娱乐,汲取的营养有限,

3、我们也给孩子们买了很多课外书,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依然不会写作文,或者说遇到作文就发愁,和孩子没有精读有很大的关系。略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提升孩子的阅读速度,从而促进阅读人能力提升,但是读书不关注细节,不去分析人物、故事情节、精彩的语段。孩子的作文进步必然缓慢,因为好的作文必须有精彩的细节,会读是写作的前提,而只有读到细节,关注细节,才可能写出细节。

4、学校的语文课,其实就是精读课,但是很多孩子只是听,并没有把老师讲的方法运用到自己读书中去,的确有些遗憾,如果老师把精读作为一种任务布置给孩子完成,或许效果就不同。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我发现这三种精读法是最好操作的,这就是:批注阅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5、“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就是读书要做批注,

批注的时候,我们才会深入思考。而思维导图,更多是整体把握书中的内容,如果说批注是从微观的角度看问题,思维导图,更强调宏观的角度看问题,而读后感综合了二者的优点。6、小学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期,孩子好奇心强,课余时间多,如果我们的家长既关注孩子阅读的量,也关注阅读的质;孩子既会略读,也会精读。相信孩子们写出好作文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7、关于小学生写作文的书,有什么推荐?

你好,我是菊乡的小会,以下是我作为一个小学生家长的体会,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我家今年孩子上四年级了,三年级四年级开始每次语文成绩都是前三名,特别是作文基本就是扣一分二分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和作文水平就像毛毛虫的蜕变一样,一只毛毛虫,它若想插上翅膀飞翔,就一定要经过漫长的蜕变过程。我家孩子从一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引导孩子多读书,写日记,刚开始不会写基本就是流水账,我今天几点起床,做了什么,

虽然每天都千篇一律,但是一直坚持,只要每天有一句话与另的不同就是收获。后来我也给她买了几本一年级的日记起步和优秀作文,但是她不太喜欢看,因为那里面所写的都是书面化的、纯标准的东西,后来我就想着引导她写日记的兴趣,一方面买了一套《米小圈上学记》系列的书,这套书介绍了米小圈既快乐又烦恼的学习和家庭生活,严厉的老师、家长的管教、刁蛮的同桌和一必调皮捣蛋的同学都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引导让孩子可以像米小圈一样把自己的心事写在日记里,后来我家孩子的日记内容就开始丰富起来,语言也变得调皮了。

但是孩子每天记日记特别是一段时间没有遇到新奇或者记忆深刻的事孩子也会觉得很枯燥时,家长也要给孩子的生活增加一些新鲜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看场所电影,去公园转转,和孩子进行一场羽毛球比赛都是不错的选择,都能丰富孩子的写作灵感,

如果孩子在一年级二年级能坚持写日记中,应该算是感知了作文,到了三年级,作文的起步阶段,语文老师会讲一些写作技巧,但是孩子似懂非懂,理解的还是不太好,遇到写作文冥思苦想就是写不出来,这种情况并不是孩子不会写,实在是孩子的阅读量少,脑子空空如也,?巧妇不也难为无米之炊吗?因此,我以为:要想让孩子喜欢写作,首要任务是引导孩子热爱书、多读书、多交流。

国学巨匠季羡林就明确说: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需多读课外书.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阅读不是走马观花,要边看边记,我家孩子三年级开始我要求她看书必须写阅读记录表,记录下一本书一篇文章她的收获。从木偶奇遇记到三国演义,水浒传到现在她看的中国历史,中国地理,无论哪种类型的书都进行了摘抄记录,优秀作文书里面的范文优美生动,而且有好多学生也背了不少优秀作文的好词好句但仍然写不出来,这是因为优秀作文都是别写的,很多很多内容并没有引发我们个人的感觉体验,但是写作文,写得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写自己的时候,发现内容写不完;但当我们一旦写别人的感觉时,就非常困难,感觉无从下笔,所以,我不建议孩子过多的去看优秀作文,写作的技巧平时语文老师讲解的都很详细,关键是让孩子增加阅读量,最好是一些首先名著,所谓名著就是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但一说到名著好多人都觉得名著太枯燥了,其实这是对名著的误解,从幼儿园孩子们喜欢的《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到小学生们喜欢的《安徒生童话》、《小王子》、《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西游记》等不仅能帮孩子积累文学、历史知识,还能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自身修养,在心中树立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人生观。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