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自己的祖辈的故事,你给孩子讲过祖辈的故事吗

我小时候知道我祖辈的故事都是从爷爷奶奶的嘴里得知的。自己祖辈的故事,当然还是得问比自己年长的老人家啦,比如,我的曾祖父去世的很早,曾祖母是个很凶的农村妇女,我爷爷的继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我家迁移到新的地方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困难,然后遭受到的磨难等等。

1、如何找到自己的祖辈的故事?

自己祖辈的故事,当然还是得问比自己年长的老人家啦。我小时候知道我祖辈的故事都是从爷爷奶奶的嘴里得知的,比如,我的曾祖父去世的很早,曾祖母是个很凶的农村妇女,我爷爷的继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有我家迁移到新的地方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困难,然后遭受到的磨难等等,要么,就去翻家谱,我觉得一般不是大户人家,这种记录的重大事情的行为比较少。

2、你的祖辈有哪些有趣的传奇故事?

三伏天里,北京的大太阳光灿灿白花花的,特别适合晾晒衣服,我把压箱底的祖辈的衣服都拿出来晾晒了弟媳妇帮着我,一边挂,一边赞叹:你姥姥的衣裳真美!这件折枝缠花杨妃色的旗袍,是我姥姥的。姥姥要是知道她的衣服,孙女每年都会拿出,晾晒,收好,一定会开心的,她一辈子都爱打扮。我其实也没见到她,我的亲姥姥。她走的早,刚解放就走了“那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家里人都这么评价她,

她是个很会生活,也会驾驭生活的人。聪明,智慧,我老跟我的弟媳妇说:“你呀!就是加个零,也比不上我们老太太。那才是宅门里的大奶奶,真是冰雪聪明的女人,用智慧经营着自己的家!她当的起自己的名字。一个“敏”字!要说婚姻,敏姑娘不是握着一手好牌的人,算不上门当户对。她娘家已经没落了,她是慎贝勒的次女。这是民国了,

什么王公贵族都“落派”了。民国就认两样,一个是钱!一个是枪!姥爷家有钱,姥爷的阿玛是庆亲王的铁杆儿。晚清时期,老庆亲王号称:老庆记!宦囊里装着半个大清,姥爷家的资产也是金山一座。尤为突出的是,这一座金山只有一个继承人,唯一的男丁就是姥爷,到了他谈婚论嫁时,姥爷的阿玛已经去世了。姥爷想自己找一位可心的“奶奶”,

这时,一位女学生映入眼帘。那就是敏姑娘!性子温和,人又标致,还是宗室女子,她,成了姥爷一见钟情的人选。老太太,就是姥爷的妈也同意了,倒不是为别的,这位老太太自己也是“贵府寒门”出身。她也是穷宗室,于是,两下里一拍即和,迎娶过门,新人入宅!丈夫英俊潇洒,媳妇容颜俏丽。自然让人赏心悦目,小两口在一起蜜里调油的生活着爱情就是一瞬间,电光火石,始于追求,终于洞房。

剩下来的事,就是经营家庭了!我总对弟媳妇说这句话,敏姑娘就是经营婚姻的高手。一过门,婆婆要求她管住丈夫,别成天老是的跳洋舞,吃大菜的泡在天津(那时管吃西餐叫吃大菜)多在家里呆着,陪着老太太。敏姑娘答应了!可根本就没照着做,她心里有数。她嫁的是丈夫,不是婆婆,丈夫不待见她,一切都没有用。敏姑娘没过多久,就到天津法租界里的白俄的美发馆,烫了一个半遮面的S头,

跳舞,洋话,打弹子,玩溜冰全都学会了。一转身,她就是津门洋派名媛!还上了玫瑰画报的封面女郎,那可是好多唱戏的,演文明戏的女明星才敢干的事。保守的宅门奶奶可是不敢,人家敏姑娘不在乎!婆婆怪罪下来,敏姑娘就是一皱眉,一副委屈样:“二爷(我姥爷行二,大爷早年没了)让我去的,我也不敢反驳他呀!”你看!婆婆听了还不生气。

这是什么事都听儿子话的,柔顺媳妇呀!当婆婆的不就希望媳妇老老实实的吗?不但自己烫头,敏姑娘还撺掇小姑子也穿洋服,上天津租借里的比利时女子学校。小姑子一个劲的说嫂子摩登!真是我的好姐姐,上了画报的妻子,下一步就是开派对。一身露背洋装,带着缎面手套,珍珠项链的沙龙女主人,让丈夫的朋友们捧着,社交明星一般。

那个自幼风流的丈夫也成了她的裙下之臣她用魅力征服了丈夫,而不是靠贤惠和能干。因为她知道,贤惠在丈夫那里不值什么,一个顺从肯干,但是毫无魅力的妻子,其实就是保姆领班而已!没意思!敏姑娘要的是,丈夫的爱慕和专情!但是,还有一样敏姑娘被动了,那就是:子嗣!结婚两年无所出!她到德国人的医院去看了,大夫说她没问题,但是受孕几率不高,需要时间。

可婆婆不干呀!整天抱怨,敏姑娘也明白,丈夫是外表西化,里边还是中国。他也希望有孩子,如果自己真不能生育,那么娶妾,就是必然的了。她棋高一着!让婆婆指给丈夫一个贴身丫鬟,当姨奶奶,这个姨奶奶她早想好了人选。那时一个老实朴素的丫鬟,丈夫半推半就,婆婆热情赞许。姨奶奶的喜事就是她张罗的,没办法!她再聪明也挣不过制度宗法。

但是,在封建宗法的不利地形下,她聪明的辗转腾挪着空间,安放自己的生活。姨奶奶果然不负众望,没多久怀上了,继而诞下儿子。同时,也旋即失宠了,敏姑娘早知道,这样的女人,丈夫是不会感兴趣的。她一边祝贺,一边找保姆,然后跑到天津,以照顾小姑子上学为由,住在天津了。紫罗兰画报上登出了她参加慈善赛马活动的照片,丈夫看得心里好不放心。

马上追到了天津,这位妻子就是二爷眼里的宝贝。二爷和朋友在俱乐部里玩的晚了,没回家,她不高兴了,离家出走。走到哪里去了呢?利顺德大饭店!她住在饭店里,就是不回去,但是,白天还和丈夫一起打网球,遛狗,一到晚上就轰走了丈夫,自己生闷气!她给他写信,告诉他自己的不开心。只写了几行,就没下文了丈夫的鲜花和珠宝川流不息,

“姥姥怎么好像是个小三!”我弟媳妇说。“谁说丈夫就得给小三送鲜花,谁说结婚后,妻子就得老老实实在家里等着丈夫。她就是那种可以保持距离,保持魅力的妻子,你呀!不明白呀!”他们美好的生活也会遇到问题。在姥爷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的女儿也出生了,夫妻的中年危机到来了。这回是个劲敌!一个搞文艺的女孩子,唱戏的艺人,

年轻,娇小,可爱也可怜这是中年男人的死穴!敏姑娘一看便知,劲敌出现了。她决定先发制人!“把这个妹妹接过来吧,你们在外边也不方便。”丈夫惊讶地说:“她就是朋友认的干闺女,我就是看她可怜。一个小女孩跑码头,你让她进门也好!”丈夫和别人洞房花烛的时候,敏姑娘是何心情,外人不知。但是,她的手段,后来大家看明白了,

她成天在小姑子屋里,照顾丈夫的妹妹。这个一直守“望门寡”的小姑子是丈夫最亲的人,他们是一奶同胞。如今,老太太已经去世了,二爷格外珍惜这个“苦命”的妹妹。敏姑娘灰心冷意的泡在小姑子屋里,随随便便的说着新姨奶奶怎么受宠,怎么娇媚。“那天姨奶奶一说自己吃的药汤子苦,二爷亲手喂的她”“看见什么喜欢的,就立刻得买,

二爷说了,不能让她在咱家不自在了”小姑子是一个老姑娘。此时三十多了,婚事无望了!听见姨奶奶的这些“房里春闺,柔情无限”的事迹,气的一把抓起玳瑁的梳子,摔在地上,粉粉碎!“嫂子就是好脾气。由着他们闹腾!你等着的,看看谁当家!”没多久,丈夫出门去广东做生意去了。再一回来,姨奶奶跑了!“怎么回事?”丈夫都懵了!“我哪里知道呀,

她一个什么师哥找她来,说是看看她就走。谁知第二天,她也不见了”敏姑娘比丈夫还着急!丈夫失恋了!痛不欲生!“婊子无意,戏子无情呀!我带她不薄呀!”她安抚着丈夫:“唉!你也是痴情的人呀!”其实呢?是姑奶奶做主,给打一顿,轰出去了,临走告诉那个唱戏的姨奶奶:“一千大洋,买你这一回,要是敢再勾搭二爷,告诉你,下次就是一条命了!这宅门里,是姑奶奶做主!”府里上下谁也不敢多言语!敏姑娘也“含泪不舍”的对姨奶奶说:“没法子,姑奶奶看你别扭,你就真不能再待下去了姑奶奶和二爷是什么关系。

八个你也顶不上呀!”“我觉得你姥姥就是个狐狸,聪明的狐狸!”弟媳妇羡慕的说。是呀!在那个时代里,在那样的宗法制度里,她保住了自己的婚姻。留住了自己的丈夫,经营好自己的家。真是个聪明的女人,她还养育了一个优秀的女儿。那就是我母亲,一个革命者。母亲是新青年,她走出家庭,投身抗日救亡,直至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全中国!那又是更高级的一层境界了!“她们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呀!在那个没有男女平等的时代里,续写着自己的传奇故事,”我突然发出了感慨!再看看太阳下,晴空明丽。

3、你给孩子讲过祖辈的故事吗?

讲过,这是一个一辈传一辈的故事!说的应该是爷爷的爷爷那一辈的事,在我们这地方,我们这一辈叫“老阁本”(音)。据说那一辈人兄弟八个,每个人都有一门手艺,有教书的,有当郎中的,有打铁的,有磨豆腐的,但都是老老实实的诚实经营,童叟不欺,特别是老八,因为做生意有点死心眼,太过于老实,人称“傻八”。当时有歌谣这样唱:“傻八傻八,十个钱收仨”,是说有一次,这个老八帮家里人卖包子,看到一个家中快揭不开锅的老妈妈,为了让快要离开人世的老伴吃上一顿饭再走,就借了点钱来买包子,给了三个钱,可那老八却偷偷的给那老婆婆装了十个钱的包子,还一路相送到家,

被村里人传开后,从此落下一个“傻八”的外号,闹得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他傻,连个老婆也讨不到。但那“傻八”虽傻,却有一身肉,干庄稼活有使不完的劲,于是,家里就把几十亩田地交给他打理,说来也怪,自从老八接手以后,那庄稼也特别争气,连年丰调雨顺,五谷丰登。几年过后,家里鸡鸭成群,大牲口几十头,还屯积了很多粮食,粮仓里都满满的,连房子的大梁都被埋在了粮食中,

不料后来连续几年大旱,地里绝收,很多人家都几无下锅之米,唯独“傻八”不愁,使一大家人的生活吃喝不愁。后来,有的人家生活支撑不下去,就来商量着借点或买点粮食度日,那个时候买粮食都是用斗,把粮食装满,然后拿一根棍子把上面刮平,就是一斗,那老祖宗“傻八”从不动手,都是让买粮的人自己刮,买粮的人都想占便宜,就轻轻的刮一下算了。

一来二去,远近的人都知道了,都背着袋子来买粮,那“傻八”更省事了,说好多少钱一袋子,就让买粮人自己去装粮食去吧,随便装,装多少他也不管,买粮的人总是提着袋子往地上撞了再撞,实实在在的弄的连布袋口都快系不住了,才肯背着走,可奇怪的是,买粮的人只要走岀了院子,那原本装的实实在在的口袋,却慢慢的变松了,似乎里面装的粮食都飞走了。

4、你们的祖辈有哪些传奇的经历?

我的外祖父系四川达州地区人,十六岁出去当兵,考入黄埔军校二十一期,后来成为高射炮营一名排长,抗战时负责防空作战专打日本飞机。据其所述,动荡的民国时期他在全国重要城市都驻防过,还曾获王耀武将军褒奖,又因其信佛不嗜杀,对国民党军队残酷对待政治对手颇为不满,有一次其友军抓到一批共产党人,他上前斡旋想救他们,结果那些人很快被杀了,他大为恼恨认为杀俘的人太过毒辣。

又曾因缘际会放跑了共产党方面的李达將军,后其在南京随部队起义接受和平改编,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他本身也厌倦了从军生涯,就带着外婆和孩子从湖北武汉回到了四川达州的家中务农。其本人性格耿直,长得高大英俊,行走坐立皆有军人风范,不赌博不吸烟土,成了军官也从不仗势欺人,加上有文化因此在乡里很受同族人们的尊重,

一九五五年因国民党反动军官身份被判入狱十年,我的外婆带着三个孩子在村里艰难渡日。据我大舅说,那年他四岁,我妈八岁,外婆带着小舅参加学习班很久没回家,我妈就踩着板凳做饭,水井太远,他们俩个小孩抬着水桶爬坡过坎把水打回家,一九六五年,外公刑满释放,他不服气认为自己是进步的不是反动军官,又四处找人申诉,转眼到了文革时期,他是“反动军官”外婆因为是归国华侨妥妥地成了“外国特务”,一家人待遇可想而知,但他从未大发牢骚,反而对共产党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带领人民群众搞生产大加赞赏,认为共产党是真行。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