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与摄影无关,但它与镜头密不可分,很有前瞻性,值得一读。10年前我活跃于各个摄影论坛,参加各类摄影比赛,不仅是为了分享摄影作品与心得,也是为了激励自己在摄影艺术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IPPAiPhone摄影大赛,目前手机类摄影最权威的比赛。
1、总听摄影的朋友说“摄影主题”和“摄影主体”——二者是一个意思嘛?二者是什么关系?
一、文章总论述什么是摄影的主题?什么是摄影的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这个问题是关系到摄影审美观察力的问题,是关系到摄影审美境界的问题,是关系到摄影审美灵魂的问题,摄影的主题和摄影的主体二者是主客体的关系。所谓的主客体就是:主,就是主题思想,表现摄影作品的灵魂的内容,所谓客体也就是摄影的主体,
摄影主体也就是客观世界的实体。也就是摄影家所拍摄的客观内容,摄影的题材,摄影家通过反映客观世界主体内容来表现社会的重大主题。换言之,通过观察世界客观主体,摄影家才能善于发现美,只有发现美,你才能去表现美,二、那么,如何在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当中,也就是在摄影的客观世界的主体和客体中,善于发现美挖掘美。
你首先必须具备文化艺术修养和扎实的文化艺术底蕴,社会丰富的阅历和个人生平经历,以及摄影家对社会的感悟和感受。也就是在客观世界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善于发现美,通过主体的客观事物内容,挖掘体现重大主题思想,表现摄影作品的审美意境,体现摄影作品的审美的灵魂。赵许生原创,感谢您的关注摄影爱好者如有疑问,可以私信给我,我将如实认真的回答你的问题,
2、摄影是什么?摄影的精髓是什么?
摄影首先是记录,记录我们看见或没有看见的客观存在的事物,真实的再现其影像;其次是摄影是艺术,可以通过软硬件的处理,改变客观的事物,达到我们主观想要的影像。摄影的精髓是记录即纪实,从摄影术发明到现在,凡是摄影人能够到的地方,都能留下影像,后人能够看见百年以前的万事万物影像,幸得摄影术的发明。
摄影纪实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家们,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毅力甚至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实际生存环境,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摄对象,不虚构、不粉饰、不夸张,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真实的情景,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良知,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中国著名摄影家鲍昆说,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是人文关怀,具体来说,就是纪实摄影在当代传媒上担当的角色,主要是揭露社会黑暗、战争暴力和各种非正义的人类现象,以及成为人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系的一面镜子。它不但是一种声音、一种批判力量,而且直接可以和社会进行良性互动,最终,是以关怀人本为其价值,对照中国的纪实摄影,如果按照以上标准来衡量,其实合乎标准的并不多。
比较典型的优秀作品,则是解海龙的关于希望工程主题的作品,通过“大眼睛”等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影像,他把中国的现实生活里真实的一面给揭露了出来。他觉得,纪实摄影起码要有独立的思考,可以记录的内容有很多,那些即将消失的景物、人与人的关系、生态环境等都可以用视觉来表现和叙事。中国著名摄影家、摄影后期高手陈建强曾经回答记者:10年前我活跃于各个摄影论坛,参加各类摄影比赛,不仅是为了分享摄影作品与心得,也是为了激励自己在摄影艺术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那时,我的后期创意作品占了一半,另一半多属于沙龙味的糖水片。近10年我的思想和作品与原来已经大不相同了,现在以人文纪实摄影为主,更喜欢拍社会与人性本质的内容,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摄影师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只有怀揣对社会、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与真诚,才能拍出感动自己,引起共鸣的好作品。这些年来,我在创作上当然遇过很多瓶颈,但我认为突破瓶颈的办法就是:多读好书,多用心思考,多些关怀,多去拍摄,
纪实摄影中要充分体现其三个特点:1,拍摄对象与内容时,要考虑时间的长度和时期的跨度,而不是短促和短暂的记录影像。2,拍摄对象时要挖掘影像的深度,千万不要犯表面化的错误,3,拍摄对象前、中、后期,都要有详实的文字资料与影像配套。纪实摄影要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1,历史价值,所拍摄的对象与内容不能成为过眼烟云,
3、摄影小白问:摄影“干货”文章,到底是“水货”还是“干货”?
文章到底是“干货”还是“水货”,要靠有鉴赏能力的摄影爱好者去检验,自我标注的“干货”二字仅仅是个标签而以。自己认为,摄影干货应该具备以下特质:1,摄影领域的前瞻性,作者站的高看的远,在自己的文章中,介绍摄影器材前沿性的动向与性能;分享摄影活动的趋势和走向。文章中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介绍,让受众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
例如下面截图的文章,作者通过自己的亲历访谈和资料查阅及理性分析,论述了“人工萤石”在相机镜头中应用的光明前景。看似与摄影无关,但它与镜头密不可分,很有前瞻性,值得一读,2,摄影领域的知识性。作者通过自己长年累月的拍摄活动,把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把在某个方面的创新与实践等,精心归纳整理,热心发布分享,
例如下面的截图,作者在“手机摄影如何击败相机拍图”的答问中,详细通俗地介绍了手机摄影的“全景模式”“微距模式”“丝绢流水模式”等应用与实践,并配发大量精美照片来佐证,知识性贯穿于文章的始终,阅读后顿感受益匪浅。3,摄影领域的示范性,作者在领域内的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潜心钻研,反复实践,取得可喜成果;然后,积极主动、毫不保留地以文章的形式推送给同行。
例如,那些俊男靓女的“小清新”作品,是近些年才形成发展趋势的,可以说人见人爱,很快成为年轻人的专属喜好;摄影师因此受到启发,几乎都能熟练运用“小清新”拍摄技巧,因此说,“小清新”的原创作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摄影干货”应具备的特质还有很多,这里仅说三个方面,值得玩味的是,以上这些作者,虽然把摄影领域的“前瞻”“知识”“示范”等干货无条件地奉献给了摄友,但他们却没有用“干货”来吸引大家。
4、如何点评和分析摄影作品?
如何点评和分析摄影作品?本人是摄影爱好者,我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怎样来欣赏点评摄影作品,1、主题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一定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就如我们写作文一样,要有内容、思想,如果没有一定的主题,那就是一堆文字而已,摄影作品如是,我们看图片时,首先要在第一印象中,看图片是否有明确的主题与内容,2、构图一幅作品映入人眼的第一在读内容就是构图,如果一件优秀的作品,那么它一定会有独特的构图,给人视觉上的与众不同。
点评欣赏也是如此,3、光影摄影就是用光的艺术,我们在观看或是点评作品时,也要看作品的用光艺术,优秀的作品,用光用影一定是它独特之处,用光表现主体的主题,为主题服务。4、焦点一般的作品,一定要有明确的焦点(特殊表象作品除外),失焦、虚焦等作品一定是失败的作品,在焦点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欣赏或是点评作品的焦外表现,焦外的恰当虚实也是表达主题目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5、摄影大赛有必要参加吗?
一、从现在的摄影文化看,一旦你用相机或手机拍照,想要让别人也分享你的作品和大家交流提升,就必须通过网络论坛、微博、影赛网站等途径展示,但如果你想得到更多公众的认可甚至是专业人士的认可,大多数情况下还得通过参加摄影比赛,通过获奖来得到认可,二、参加摄影比赛也是社交的一种途径。我玩摄影6年了,最近3年参加摄影比赛很多,也获得了不少奖,更有意义的是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摄影比赛把来自五湖四海的摄影人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畅所欲言,这种感觉是非常好的,
如果足够幸运,你还能遇见摄影界的一些大腕,这会让你的真个审美水平,摄影技艺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二、我推荐你一些国内外比较知名的摄影大赛,手机类:1、IPPAiPhone摄影大赛,目前手机类摄影最权威的比赛,2、华为新影像大赛,2017年开始举办,影响力很大,全球范围征稿,相机类:1、“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赛,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权威性很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