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的小学作文,小学生怎么才能写好语文作文

写人、写事的;2、各种应用文体裁;3、学校的各项活动为训练素材;4游戏作文引路;5、想象作文;6、看图作文;7、写景、游记作文;8、口语交际也是训练习作的好素材;9、看图作文;10、材料作文等。这种作文毛病非常让人恼火,作文第一要义要教会孩子学会“剪裁”,学会对作文素材进行详略安排,做好“谋篇布局”。

1、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孩子的小学作文?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题,古人云“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和作诗一样,仅凭课堂学习是不足以提高作文水平的,还要从日常生活中留心作文素材,从大量阅读中积累词汇,从对人生和自然万物的感悟中提高思想情感的高度,还有学习一些写作技巧用于更好的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经之路。

作文教学是一种长期训练的过程,虽然没有统一的教材,但是只有在正确的方法下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水平,小徐老师常年从事作文教学,总结了一套提高学生作文的方法,只需长期训练,小学生作文能力就会很快提高,01小学生作文提高要巧过“书面语言关”任何作文都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通顺流利,生动形象的文字表述能力是小学生作文首要的能力。

一些小学生,说起话滔滔不绝,但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正是因为书面表达能力不强造成的,不会将叙述性语言变为描述性语言。而小学生作文起步的“书面语言关”是完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训练慢慢获得的,一、训练小学生多用、巧用修辞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小学生作文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引用、设问等,

1、善用比喻比喻可以让表述的事物更加的生动形象,一切不可感的、抽象的人、事、物都可以运用比喻将其表述得具体可感,给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感。在进行比喻修辞训练时,在对人、事、物的描写过程中,都要追问一句“像什么”,特别是需要具体描述的外形特点、动作特点、神态特点、情感特点等。例1:写人物的外形特点如“小姐姐长得胖胖的”,那“胖”这个词当不加以具体描述的话,我们很难想象这孩子有多高多胖,在头脑里很难建立具体的形象感,

但如果我们用比喻的修辞,描述成“小姐姐胖嘟嘟的,像个圆滚滚的小东瓜,又像是个胖鼓鼓的花生米。”这样一描述,小姐姐“胖”的特征就变得具体可感,因此小学生的语言第一关在于建立用文字建立丰富的画面感,例2:写人物的动作特点如“只听一声哨响,小运动员们一个个像绷紧弦的箭突然被射出一样,向终点狂奔而去。”“他像一只泄了气的气球,又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耷拉着脑袋,拖着沉重的步子缓缓向家里走去,

”例3:写人物的神态、情感特点人物的神态和情感在写人的作文中,起着突出人物灵魂的作用,而神态和情感都是相对抽象的东西。因此在写人物的神态和情感时,一定要善用比喻将人物的神态情感细腻的刻画出来,这样才能起到突出传神的效果,如“妈妈听了我恶狠狠的话语,像突然遭了雷击一样呆立在那里,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我默默地转身,任由眼泪像决堤的小河一样在脸上奔涌,心里堵着的那团棉花也变得异常沉重起来,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再如:“拿到试卷,100分!我的心乐开了花,整个灵魂像驾了五彩祥云,飞到快乐的巅峰。”2、描写动物、景物的作文离不开拟人的修辞写法,小学生作文训练中,描写动物和景物的文章必不可少,会描景,会状物也是最需要掌握的基础作文能力之一。

而要想将动物或景物写出情感,那就要把非人物的东西富于人物某种情感,这样才能将动物和景物写出灵性,写出动人之处。特别是写景时,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喻情于景”,既可以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也可以“以乐景反衬哀情”或者“以哀情抒情乐情”,如下图所示:3、善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某一方面特点或者独特的情感。

夸张既可以“扩大夸张”,也可以“缩小夸张”,都是为了突出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比如突出某人声音大,可以写成:他的嗓门极大,像南山庙里的铜钟一样,一嗓子出来,十里地也能听到。如果突出某人声音小,则可以写成:她怯怯地跟在妈妈后面,被这大场面吓到了,连跟她妈妈说话都细如蚊声,写人的情感,也常用夸张来突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他觉得自己的腿有千斤重,回家的路有万里长,心情沉重地恨不得一头栽倒在这回家的路上,永远不要再起来,”4、排比的写法因其能增强气势,表意充分,语言表现力极强而经常出现在作文中,起增强文采的作用。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似,语气相同,语文连贯的一组句子,合力突出作者的强烈的思想情感,例如,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每天丰盛的早餐;母爱是半夜里为我掖好的被角;母爱是雨天为我撑起的那把伞母爱无处不至。

朋友是快乐时,尽情的说笑;朋友是忧伤时,互相依偎的慰藉;朋友是失意时,互相支撑的力量没有朋友的生命是不完整的生命,没有朋友的日子是孤独的日子,我的成长离不开朋友,春天的美在田野,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春天的美在树林,是小树们偷偷抽枝冒芽的那簇新绿;春天的美在公园,是脱下臃肿的冬衣奔跑着放风筝的那些小娃。

排比名在作文中经常被用于开头和结尾,因文采飞扬,表意充分,气势磅礴而让人眼前一亮,因此在平常的作文语言训练中,经常去练着写一些这样的排比句,比如“幸福”“友谊”“奉献”“秋天”“快乐”“童年”“成长”等这些词,让孩子用一组排比句将它们的特点罗列出来。也可以在阅读中把书中的排比句摘抄下来进行背诵积累,5、对比的写作手法用于引出要写的事物并突出要写事物的特征。

比如,有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喜欢典雅幽香的兰花,有人喜欢娇美鲜艳的郁金香,而我却喜欢毫不起眼的太阳花,有人喜欢百花盛开的春花,有人喜欢热情奔放的夏天,而我却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有时对比的写作手法,还可以应用于全篇,通过人物在不同时间出现不同表现的对比,或者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以及不同事件之间的对比等表现人间百态,世事真情,

例如:我拿出妈妈年轻时的照片,那乌黑柔顺的头发,水灵灵的大眼眼,雪白娇嫩的皮肤,温柔甜美的笑容,令我动容,再看看如今的母亲,皱纹不知何时爬满了她的眼角额头,那双水灵灵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而带走母亲年轻光鲜亮丽的容颜的是岁月吗?不,是我,是她日夜为之操劳的儿子加深了岁月的痕迹另外,引用,设问也是常用的作文修辞之一,在锤炼语言时,要尽量准确的运用。

而且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就用修辞来扮靓,往往也可以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如下图所示:二、训练小学生抓细节,运用细节描写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细节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小学生作文最欠缺的能力之一,很多小学生写起作文来语言困乏,很难将事件展开,就是因为不善于用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一是指善于抓住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的“细”,二是指要将这一细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绘的“细”。

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才真正叫作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训练一:将瞬间发生的行为动作等分解开来,具体写出一行一动的过程。在分解动作时,要力求用词准确,画面连贯,能引发读书丰富生动的联想,这样的细节描写就像作者在操纵木偶人,让他们按你的口令来演戏,要让木偶把戏演得活灵活现,语言的功力就到了。如下图所示:细节描写训练二:对所描述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追问描摹,

对所描述的事物要边写边追问,写清楚人物或事物“怎么样了”,再进行联想想象,表述清楚“为什么这样”,力求能调动人的所有感官来感受这一人物或事物,并用文字表述出来。另外在描写过程中要善于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如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和修辞等来达到细致入微,直击内心的效果,具体例子如下图所示:总结:小学生作文“书面语言关”是最基础的一关,也是受益终身的一关,除了无时不刻的训练,多说多写,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这也是提高作文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家长在训练孩子过“语言关”时,切不可逼孩子在家里“闭门造车”,最有效也最有趣的方法是带孩子走上街头一边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事,一边引导孩子描述出来,变口语表达为书面语表述的过程,就是提高作文能力的过程,同时对生活细致留意的过程就是积累作文素材,提高作文能力的过程,02小学生作文提高要过“剪裁关”和“布局关”小徐老师经常看到小学生写作文,上来就写,往往写完题目,不知文章开头怎么写,写出文章开头,正文又不知写什么了。

这种作文毛病非常让人恼火,作文第一要义要教会孩子学会“剪裁”,学会对作文素材进行详略安排,做好“谋篇布局”,一、对写作素材进行“剪裁”,是为了去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留下精华突出主题,而“谋篇布局”则是将留下的素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好详略,再通过自然的起承转合(即安排好素材的衔接过渡)组合在一起。所谓“谋篇布局”,就是在动笔写之前,要想好我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主题,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把这个主题写得更突出更动人,为了让一篇文章表达的意思更加顺畅,主题更加的突出,我们要教会孩子在动笔之前打好腹稿,或者列好提纲,

列提纲能打通小学生的作文思路,同时也能看出孩子作文上的不足加以指导。例如写《春游动物园》,先让孩子列提纲,将自己在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列出来,小学生写事作文经常写成流水账,原因就是不会剪裁素材,不会谋篇布局。如下图小朋友写《春游动物园》的提纲,就是将事件从开头到结尾像“流水账”一样罗列开来,

在我们指导孩子写作文时,就会教会让孩子将这些未经剪裁的素材进行重新构思,舍去无关紧要的,留下精华来突出主题。经过剪裁,我们教会孩子开头用三言两语迅速切题,点题,既然是去“春游动物园”,那么当务之急是赶紧将笔峰引到动园里去看各具特色的动物们。而不是写一些“如何去”或者“路上的风景”,经过构思,将“春游动物园”的素材剪裁后,留下游览过程中印象最深的“猴山看猴”“熊猫馆看熊猫”两件事详写,而“小桥边看金鱼”“看长颈鹿”“看老虎和大象”等全部略写。

最后点明全文要表达的中心——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信念,二、文章的构思,即列提纲的过程,一定要细。不但要将剪裁留下的素材详略安排得当,还要构思好开头具体怎么写,过渡段过渡性语言要怎样写,结尾要怎样写等等,通通想好以后再下笔写作,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写作文时才能一气呵成,不偏题也不跑题,

总结:在构思作文时,对作文素材的剪裁是写作的关键,剪裁的目的是为了找好作文的切入点,只有找好切入点,才能避免作文跑题,内容松散。例如写“春游动物园”迅速切入到动物园动物的情态场景才是关键,而写“一件难忘的事”则要以切入到“难忘”的情节上去,一切素材的保留都为了突出这一“难忘”点,另外,文章的详略安排也非常关键,保留下来的素材如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就不能起到重点突出的效果。

如果把握住这两点,基本作文在谋篇布局上不会出现大问题,03小学作文提高要过“写作技巧关”写作技巧在第一关“书面语言关”和第二关“剪裁和布局”中已有涉及,第一关中我们涉及了修辞的运用、细节描写和借景抒情等语言上的写作手法,第二关我们又着重详略的安排,开头结尾以及过渡句段的安排等结构上的写作技巧。除此之外,小学生要掌握的还有前后照应、欲扬先抑、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一、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既简单好学,又有突出的作文表达效果,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文气贯通。在内容上,首尾照应可分为:1、先叙后议、深化主题式照应,也就是开头以事件的起因开头,结尾总结事件的影响或自身的感悟,深化主题。2、一唱三叹,首尾回环往复式照应,即开头写什么,结尾还写什么,虽然词有所改变,但表达的意思不变,起到回环往复,突出思想情感的作用。

具体例子如下图所示:3、首尾景物烘托,情景交融式照应,即首尾都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4、前因后果,首尾圆融式照应,即开头写事件的起因,结尾自然以事件的结果收束,起到首尾文气贯通的作用。二、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是中小学作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可以使文章起到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效果,

欲扬先抑,顾名思义是想突出某一人或物的优点或者想赞扬对方之前,先贬低其人或物。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在赞美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之前,先写自己被蜜蜂蜇过,所以自小就很不喜欢这小东西,我们在写作文时,必须学会这种写法,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如写《难忘的一个人》可以先写这个人给你留下哪些不好的印象,例如“真没想到,老师会安排我和他同桌,这个班上最调皮捣蛋的混世魔王,想想真是倒霉透顶。

”以此开头来写自己如何随着深入了解同桌,而对他改变看法的,从而使同学之间的情感更深刻、更真挚,三、虚实相生和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这两种写作手法常常用于写景状物的作文,目的是将景物写得更加丰满,具体,情感更饱满。例如:小学课本中的《荷花》前三段就是写眼前景,是实写,而第四段则展开联想和想象来写自己想象的内容,是虚写,通过虚写,将观景带来的感受抒发的饱满细腻,

在写景物时,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不能不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是指将景或物的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结合起来写,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描摹景物的不同状态特点,因此在写景物时,一定在写完静态下的景物特点后,再写“一阵风吹来”景物呈现出来的动态美。综上所述,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总体要过好“书面语言关”“剪裁和布局关”“写作技巧关”这三关,但是文无定法,写作手法数不胜数,运用得多不如运用得精,因此在作文时,要反复练习修改,不断的锤炼语言,巧构思、巧布局,善用写作技巧来让自己的作文文质兼美,

另外,“言为心声”,真正的好作文,应该是作者思想情感灵魂的写照,没有真挚动人的情感,没有深刻成熟的思想,再华丽的语言也只能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觉。因此,小徐老师还是那句话:“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多读书,读好书,要参与到生活中来,了解身边的生活,身边的人,不断感悟生活,感悟人间真情,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在作文之路上厚积薄发,成就佳作。

2、小学生怎么才能写好语文作文?

带了几届学生,在习作教学中总结了些经验,这些经验也成为了我习作教学中的有效常规,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习作是写出来的,实践证明:一个学期中,不论是8篇大作文,还是16篇大作文,习作训练量还是不够的。我们学校每周两篇或三篇日记,一学期能写三四十篇,这块习作领地,如果让学生随便写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现象,写出来的习作会平淡无味。

这不仅不能达到提高习作水平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还降低了一定的习作能力,对于这种情况,我对日记进行了调整,学生们除了写心情日记和当下记实外,其它的日记时间都是由我来出日记题目或规定写作范围,这些习作题又是怎么来的呢?我把训练的题材进行了整理分类。1、写人、写事的;2、各种应用文体裁;3、学校的各项活动为训练素材;4游戏作文引路;5、想象作文;6、看图作文;7、写景、游记作文;8、口语交际也是训练习作的好素材;9、看图作文;10、材料作文等,

把这些题材根据新课标要求,分配到不同的年级去训练。写日记前准备好要写的内容,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们就能完成40篇的习作练习。二、习作能力是练出来的,在习作训练中,我一直坚持自己总结出来的“作文三步曲进行训练”。这三步是:审题、选材、细节描写,在审题方面一直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题,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来审,力争做到准确;在选材方面要求要选能体现真情实感,立意要高,要符合现实情况,题材新颖,易写出细节的题材;引导细节描写方面,先运用游戏作文引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细节描写,如,好多同学喜欢的“掰手腕”游戏,在同学之间较量时,引导孩子们细心观察掰手腕学生的表情、动作等细微表现,把这些写出来就是细节描写。

平时都这样来训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作文能力,三、优秀习作是评出来的。讲评作文时,主要从“三步曲”入手,其次才是其它方面的讲评,渐渐地,孩子们就融会贯通了,在讲评的过程中,还一直坚持每篇日记都讲评的原则,问题小的,就用第一节晚自习前几分钟少讲;问题多的,就利用作文课和周日返校时多讲评一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讲评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孩子有闪光点,哪怕是一个题目,一段话都要表扬;优秀的作文还是改出来的,因此,讲评后,让学生们再次修改,直到改好为止,,

3、为什么有人说当下中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

学生学业负担重,在书山题海中艰难跋涉。没时间静心读书,更不能随心所欲地读自己喜欢的书,日常读书是为了完成阅读理解题,应付考试,功利性强,肢解了文本,死记硬背几句美文是为了粉饰作文,装点门面,并非出于真心热爱,也许是繁重的学业压力(课程多,难度大,作业多)让孩子们疲于奔命,他们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美丑恶,视而不见,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活鲜鲜的生活素材。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