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放鲜花等,怎样文明祭祀

说到文明祭祀,我觉得很有必要,也很重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大力倡导,清明节文明祭扫,但不文明祭祀,易引发火灾,这次西昌森林,火灾的发生,就要引以为戒了,各地都应移风易俗,不搞封建迷信活动,既达到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目的,又安全文明,简单好操作,事故发生率能大大降低。

1、怎样文明祭祀?

怎样文明祭祀?转眼之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到了,很快就又过去了。这是古代沿袭下来的专门为祭祀逝去的祖辈、亲人设定的日子,在我们四川老家那边,扫墓、祭祀逝者在清明前十天及后十天都可以的,并不一定非要放在清明节这一天。记得小时候,每年快到清明节的时候,父亲都会买来一叠绸纸(一种很薄的柔软的纸),利用周末的时间,把绸纸裁成三四公分左右宽、一尺五左右长的纸条,用酱糊粘贴成各种款式,再用一条绸纸搓成细条,与几公分宽的绸纸粘贴在一起,上端设有扣,大家都叫它坟飘,老家那一带周边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坟飘的款式都大同小异,

有极少数不会做的人家,可以请别的人帮忙做。村镇上的商店里也有人做好了摆着出售的,我父亲根据自家祖坟数量把坟飘做好后,在清明节当天或前十天后十天中任选一天,把坟飘拿去有祖坟的地方,弄一米左右长的小竹竿或树枝挂上坟飘,再插在坟头上,然后在坟头前面燃香化纸,磕头作揖,有的还要放鞭炮,鞭炮一响,四乡八里都听得到。

中国人的祭祀活动都追求一种仪式感,有人说这是迷信活动,但千百年来,家乡风俗都是这样,前人兴,后人跟,就沿袭下来了,如果清明节过十天后,哪一家的祖坟没插上坟飘,家乡人就会说闲话,说你看那家人,后代在外地,祖先都不敬了,要不就是没有后人了,所以那些坟没人来祭扫。在一个说法,叫“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生青”,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说到文明祭祀,我觉得很有必要,也很重要。早些年,确有极个别人家,因为清明扫墓,祭祀祖坟放鞭炮把山林烧了的,火势很大,整个生产队(后来叫社)的人都赶去山林中灭火,一片山林化为灰烬,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也有少数人家,借清明扫墓、祭祀祖坟而大肆操办,花钱费米的,浪费财物,很不可取。我觉得祭祀活动不应铺张浪费,也不应该搞迷信活动,不光是清明节期间,每年的中元节、春节期间农村都会举办类似活动,如中元节给逝去的祖辈烧好多纸,还有烧火单,就是写上每个祖先或亲人各多少份,烧纸时要照数量燃化纸钱,

春节期间一般是正月初一至十五,也要去给祖坟烧香烧纸放鞭炮。清明期间,给祖坟四周及坟头上除一下杂草,再挂一下坟飘,燃香烛化纸钱,作为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保留下来,简单的祭祀一下是无可厚非的,如果祖坟周边有不少草木,又没有下雨,就不宜放鞭炮,以避免火灾。问题是有的人家防火意识淡薄,随意燃放鞭炮,甚至搞一些有火灾隐患的祭祀活动,预防工作没做到位,这就很不应该,

近些年来,许多有条件的农村已在推行殡葬制度改革,亲人去世后经火葬场火化,再把骨灰拿去放或葬在公墓指定位置,逐渐减少和杜绝土葬。这样可有效保护山林或耕地,也便于集中管理,清明祭祀时也能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还有就是网上兴起的网祭活动,既简单易行,又省时省事,不失为与时俱进的好办法,值得推广。各地都应移风易俗,不搞封建迷信活动,既达到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目的,又安全文明,简单好操作,事故发生率能大大降低,

2、清明时节如何倡导社会移风易俗,文明祭扫,防范火灾?

谢邀!清明节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以各种方式,祭奠已故的亲人,表达怀念之情。但不文明祭祀,易引发火灾,这次西昌森林,火灾的发生,就要引以为戒了,近年来因,采用烧香、烧纸、燃放鞭炮,上坟祭祖,引起的火灾,也有发生,保护森林的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是我们每个,公民的共同愿望。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大力倡导,清明节文明祭扫,

3、寒衣节在路口画圈祭祀,怎么才文明又继承传统?

清明是祭祖传统节日,有的人远离家乡,不能亲自去父母坟的烧纸钱,便在十字路口画个圈,为家亲烧纸钱,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但是在烧纸之前注意交通安全和防火安全,不要在车辆多的地方烧纸,以免发生交通事故。更不能在易燃易爆加油站附近烧纸,小心发生火灾,尽量找个安全的路口,烧完后清扫干静,确认没有安全隐患再离去,祭祖是我们民族美德,值得发扬光大与继承!。

4、清明禁止燃烧纸你觉得可以吗?文明祭祀放鲜花等?

本人认为一切的物与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本来神与鬼一说,有信奉者,那么肯定就会有无神论者!至于清明时节,用烧纸钱摆供品的方式来祭奠故去的亲人,在中华民族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就像一种文明,代代传承至,早已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的心中!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并不能总把城市的污染,怪罪于农村农民!农民几千年来,一直烧柴火做饭,清明节和先祖的祭日都要烧纸钱来表示哀悼。

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空气污染是农民造成的!那我反问一句,为什么农民污染的不是农村而是城市呢?要如专家所说,农村整天应该是灰蒙蒙的才对!可怎么农村的天是蓝色的,空气是清新的呢!相反你们城市一不烧柴火做饭,二不烧纸钱祭祖,怎么整天都是灰蒙蒙的呢?好好想想吧!别当了俵子,还想让人民给你们立牌坊!至于那些无神论者,无祖先的人,你们不烧就不烧,不要代表别人!各人有各人的权利!你们爰放花,就放你们的!反正我是要继承祖先留下的传统,清明节继续烧纸钱祭奠祖先的!本人观点!,

5、很多地方都提倡文明祭祀,那么传统留下来的烧纸钱是不是也要杜绝?

野狐试答传统的许多东西,该继承的要继承,该抛弃的要抛弃,与时俱进。祭祀先祖,不忘先人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通过祭祀,我们回顾历史,有用于现实,有利于未来。但祭祀中一些具体的礼仪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生活,该抛弃的要抛弃,祭祀中的烧纸有引起火灾的隐患,对环境也有污染,应该杜绝,传统的东西,要根绝是很困难的,要一方面大力宣传,一方面加强管理,假以时日慢慢会根绝的。

6、清明节赶上疫情怎么去祭祀?

岁岁年年的清明节将至,祭扫活动也即将登场,离去的亲人也将接受我们深深的怀念,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又叫踏青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但今年疫情骤至,一切都改变了模样。班,很多人还不能上;学,很多学校还不能开,疫情虽得以基本遏制,曙光也就在眼前,但病毒并未隐藏,疫情并未解除,前方的重症依然让人牵挂。而今病毒全球性爆发,输入性的病例也在增加,我们的警惕依然不能放下,清明时节的雨今年可以继续纷纷,而路上行人欲断的魂可能得改变方式表达。

民政部已发文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鼓励通过网络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降低实地祭扫人数及祭扫活动聚集感染风险,即使低风险地区能前往墓地,不聚堆,戴口罩,一样都别忘记。祭扫的方式虽然改变,但缅怀之情永远不变,而今年,除了祭奠自己的亲人,别忘了给因新冠逝去的生命,尤其是牺牲的医护干警志愿者们,也送上我们深深的思念。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