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撒谎作文,孩子一到写作文就无话可说

从后来流传出来的“满分作文”或“高分作文”来看,几乎都是词藻华丽却又废话满篇的撒谎作文。想要作文字数多是件很容易的事,用以下方法就能使作文的内容丰富,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能写好一篇“撒谎作文”,他更能写出带着自己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来,孩子写作文,无话可怎么引导效果好。

1、如何看待撒谎作文?

题主的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很乐意借答题机会谈些自己的看法,看到题主的问题,我想起我读小学时候,每逢写作文,开篇不是“今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无云”就是“锣鼓咚咚敲,红旗哗哗飘,我们兴高采烈地扫墓去了”等等自以为文采过人的语句。要不就是“他跳上摩托车,一踩油门,飞也似的追了出去”,根本不知道摩托车的油门是在手把上的事实,

至于写的内容,那是挖空心思地编,最著名的就是帮老奶奶过马路。这也许就是题主所说的撒谎作文吧?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我读书的时候对语文还是相当有兴趣的,我认为,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必须搞清楚下面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学写作?一份语文试卷其实就四个字:阅读写作。我们非常强调写作的重要性,那是因为无论是我们的法律法规、合同契约、报告文案,甚至表白情书,都离不开写作,

可以这么说,生活无处不写作。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学习写作就是为了应用,每次高考结束后,作文题目经常会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然而,从后来流传出来的“满分作文”或“高分作文”来看,几乎都是词藻华丽却又废话满篇的撒谎作文,这又不得不让人怀疑我们是否真正明了学习写作的目的。这就引出了下一个思考:学习写作究竟应该是以人文本还是以文为本我们作为一个人,身上起码存在三种属性:一是作为生命体的生物属性;二是作为具有思想性生物特有的精神属性;三是作为社会一分子的社会属性,

精神属性是我们每个人独享的,但我们的社会属性是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我们学习写作是为了应用,做什么用呢?用来抒发自己的心声。如果说讲话是“言为心声”,那么作文就该是“文为心声”,我觉得一开始我们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强调这一点,不能“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有点偏离学习写作的初衷,怎样更好地做到“文为心声”?社会有多复杂,作文就有多少样。

如同生活中我们不能看见啥就说啥一样,写作同样需要精巧的构思、华丽的语言、独特的手法等写作技巧,方便我们更好的抒发胸臆,表达情感,体现价值,所以,必要的模仿乃至词藻堆砌而成的“撒谎作文”也是应该包容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能写好一篇“撒谎作文”,他更能写出带着自己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引导他们多描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

2、高三作文总是写不够800字怎么办?

其实想要作文字数多是件很容易的事,用以下方法就能使作文的内容丰富:一、巧用文章结构丰富内容,文章结构在文体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中学写作的文体主要以议论文和抒情文为主,其写作结构很符合这一要求,因为每个段落之间不必有必然的联系,它们可以自成一体。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扩充内容,多选用几个能突出主题的素材即可,但要注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记叙文也同样适用此方法。二、巧用各种描写丰富内容多加一些心理、神态、环境、正面(直接)、侧面(间接)、动态、静态和修辞手法等各种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这种描写不需要实在的故事情节,只要与当时特定的情景相符的描写就可以。例如:(一)心理活动的描写: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他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吧。

3、孩子一到写作文就无话可说,怎么解决这种情况?

我是力行,很荣幸回答你的提问,孩子写作文,无话可说,怎么引导效果好?要培养习惯,光引导没用。怎么做呢?1.培养孩子热爱观察的习惯,2.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习惯,3.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4.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5.培养孩子写读后感,观后感,事后感的习惯,6.培养孩子记录灵感的习惯,让孩子观察千人,观察万物,热爱自然,热爱玩耍,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阅读经典,阅读名篇,记录生活,记录爱,记录点点滴滴,记录成长,记录心情,记录感想,记录美好,记录灵感,记录学习过程,记录兴趣,记录思想。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