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本人写作不符这件事,这样改作文对吗

老师让孩子们把作文发到微信群里批改,这么做对不对先不论,但我觉得不好操作,因为孩子们传作文有两种方式,都比直接交作文本麻烦。写在作文本上,老师可以不断提出修改意见,可以随时找出特定学生的作文来加以指导,对我这样的学渣一视同仁,作文改得那么细,经常鼓励我,让我看到希望。

1、老师让孩子们把作文发微信群里,这样改作文对吗?

老师让孩子们把作文发到微信群里批改,这么做对不对先不论,但我觉得不好操作,因为孩子们传作文有两种方式,都比直接交作文本麻烦。一是传图片,把写在作文本上的内容拍成图片,传到群里,看上去比交作文方便,实际上拍一张文字不变形的图片并不容易,如果字迹模糊、扭曲,反而不好辨识,而且老师批改起来极为不便,在手机上看就只能写个总评,在电脑上批改,还得使用图片编辑工具才能做到眉批、旁批、总评,若是忘了点保存则前功尽弃。

改好后发还,学生在手机上看也很不方便,不放大看不清,放大了看不到全句,打印出来看,还不如直接在作文本上批。二是传文字,要么先把作文用文字打出来,极为耗时;要么用OCR识图软件把图片中的文字识别出来,错误率很高,对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要求极高;要么用语音录入,又对普通话水平有高要求,输入之后,还要编辑格式,纠正输入谬误。

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以文字形式传到群里,没有一个多小时不能搞定,这项工作是由学生来做还是家长来做呢?让谁做都是增加负担,除了麻烦,还有其他坏处:一是给学生用手机制造了光明正大的理由,谁来监督孩子,确保他们不受手机上其他东西的诱惑以至分心旁骛呢?二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受蓝光幅射,既损伤视力,又刺激脑神经,兴奋易怒不专注,还影响睡眠。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也降低了效率,查看、批改、点评都增加了步骤,而且还不易跟进,就像是一锤子买卖。写在作文本上,老师可以不断提出修改意见,可以随时找出特定学生的作文来加以指导,而在微信群里发作文,要避免刷屏造成的漏改,老师必须要为每一个学生建文件夹,注明日期、文题,下载他们传上来的图片或文档。你说工作量有多大!以前,有家长给我传过两次,央我抽空看看,差点没把我眼睛看瞎,

我不熟图片编辑软件,就一句句地敲,指出作文毛病,结果,孩子写500字,我倒写了3000多字!这种活儿,我之后坚决不答应了。拿到作文本,用红笔在纸上修改、点评,笔尖沙沙作响,纸张香味独具,多舒服!当然,如果孩子确实有些好文章,家长也不妨忙里偷闲,帮孩子整理出来,保存在电脑上,绝对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儿子小学到初中的优秀作文我都输到电脑里了,现在拿出来看,还是忍不住会心一笑,仿佛看到了他的童年、少年时光。

2、语文老师改作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个人观点: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老师批改作文获得的体验和人民艺术家、作家老舍先生写《养花》一文中获得的体验是一致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班里50来个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批改一类文,也就是批改优秀生的作文时,常常是让我眼前一亮,看着学生清秀的字体,通顺的语句,分明的层次,突出的中心,心里无比喜悦,禁不住边批改边向同行炫耀,还不时地把文中精彩的句子读给老师们听,大家听了都啧啧称赞!当批改中等水平学生的作文时,就没有先前的激动和喜悦了,但这些学生能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作文练习,字数虽然不多,也勉强可以过得去,错别字比较少,用词也恰当,语句通顺,唯有中心思想表达的不是那么突出。

这一类学生,只要老师进一步指导,我相信他们的作文水平达到一类文水平是没问题的,因此心态平和,不急不躁。批改三类以下作文,也就是批改学困生的作文,让人心里沉闷,替他们捏一把汗,中心是否突出暂且不说,单单是错别字就有一大把,让人头疼,让人担忧!句子不通自然更不必说了,个别学生竟然思想有问题。曾经教过一年四年级语文课,那次作文题目是《记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讲了要写有意义的开心的事,可以一个男孩,在作文中写到:我最高兴的事是生病,因为生病了,会有好多好吃的,

就这一句话,还出现好几个错别字。从这个孩子的作文中我看出孩子思想有问题,令人忧虑重重,我及时联系他家长了解情况,原来孩子家长在外做生意,很少照顾孩子,孩子跟着奶奶生活。一次孩子生病了,父母才回来照顾了几天,还买了好多孩子喜欢吃的食品,学习方面,家长更是没时间辅导。因此,看了这个孩学生的作文,我除了担心外,更多的是心疼,心在流泪,

同一个老师教,大家享受着相同的教育,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水平差距那么大呢?详细分析后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孩子成长背景有关,与孩子享受的家庭教育有关,与孩子课外阅读水平有关,与孩子的见识多少有关,与孩子学习习惯有关等。因此,批改学生作文,会有不同的体验,让我感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对于作文水平低的学生老师只要下苦功夫进行指导,加上家长的配合,孩子自己努力,作文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是能提高的。

3、你怎么看河南四位考生的答题卡疑似被涂改,作文与本人写作不符这件事?

呵呵,针对该事件,突然发现两个挺有意思的指向:一字迹模仿;二掉包不及更换一张答题卡,操作性更强更简单,风险更低更隐匿,且不论该判断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是否能让苏先生的求证消除疑虑继而尘埃落定?大家是否忽略了该事件的另一个同样重要的“主角”——卢女士。其女儿的4科答题卡,只有1科(语文)的条形码和书写的相符(偏偏该科的座位号书写还有改动),其他3科的条形码均各不相同,

对高考有一点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高考的条形码就是考生的身份证,一个考生同考同年无论考核几科,其条形码都是相同且是唯一的。一个考生同时出现四个条形码,就着实让人费解了?更令人费解的是,该考生的条形码以及座位号都有明显的人为改动,甚至自己名字也有写错修改(一个写了10多年自己的名字,也会写错,这概率有多大?),

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是条形码上的印刷考生号有黑色签字笔,也就是高考答题笔的改动痕迹。到这就涉及两个最起码的重要问题了:一不排除卢女士女儿自身的因素,或许出于紧张或许出于其他心理因素,无意或者有意填写修改了自己的信息(寒窗苦读12年,做出如此举动的可能性有多大?其目的是什么呢?)紧接着推出第二个问题。

二就算卢女儿的女儿真的这样做了,那么这4张带着明显“瑕疵”,明显“记号”的答题卡是如此通过一道又一道的堪称“国家绝密级”的检验审核的呢?仅拿第一道关来说,这些“漏洞百出”的答题卡是怎么通过监考老师几次的核对的呢?最让人不解的是,有过高考经历的童鞋都知道,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哪怕不小心在答题卡上留下不应有的痕迹,譬如,明显的指甲划痕,水渍等,一律都可能按“故意记号卷”处理,

“记号卷”处理的结果是什么?单科成绩作废——“0”分。可本事件卢女士女儿的答题卡就诡异万分了,姑且除去语文,其他3科“连考生号都错误的,带着明显瑕疵”的答题卡,不但过了五关,还斩了六将,不但没有作废,竟然还给判阅出成绩了!!!呵呵,原谅我等智商欠费,原谅我等见识余额不足。不过,仔细想想,真的让人有点浑身发冷,

4、学生的作文需要“全批全改”吗?

我觉得需要“全批全改”。首先这是学校要求,全批全改,这是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学校是这样要求的,语文其他作业没啥要求,就作文一项,你再不全批全改,说不过去。所以我觉得应该全批全改,其次,从公平的角度看,也应当全批全改。学生辛辛苦苦写一篇,发下来一看,自己的没改,别人的改了,心里肯定不舒服,觉得你偏心。

可能你会说,有些学生根本都不认真写,改了也不认真看批语,瞎费功夫,即便这样,你也得改,他毕竟是孩子,就是来受教育的,我们对他要多点耐心,要公平对待,他会知道的。另外,你若经常不给他改,回家肯定会对家长说,谁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区别对待?再说不全改,自己的心里也很不安,另外,我要求孩子们作文选材要真实,所以作文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媒介,有时我会给孩子们批一页的批语,给他疏通学习生活所遇到的问题,我想问题学生更需要这样的疏通。

我记得曾经以为考上中央美院的学生来学校见我,说非常感谢我,因为当时他的学习在班级也是还有一般。他就说:“非常谢谢你!对我这样的学渣一视同仁,作文改得那么细,经常鼓励我,让我看到希望!”当然,全批全改并不是没有重点,看看作文题学生们从几个角度选材写的,同类型的可以略改,每个角度选出好中差的,在评作文的时候才能心中有数。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