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孩子不会写作文

“你看了那么多的书,为什么还不会写作文呢。为什么写作文时要么只言片语写不下去了,要么就是一边写一边痛苦地数着作文字数,要么直接胡乱拼凑敷衍地写完交差,作文毫无美感可言,孩子既然读了这么多的课外书,照说应该写起作文时会一气呵成,文思泉涌,但为什么还是会为写作文犯难呢,为什么还是作文水平一般,写不出漂亮的文章呢。

1、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与体现。有不少学生不愿写作文,甚至提起作文头疼,这是什么原因呢?1,无米之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度过,生活阅历少,接触社会少,作文内容若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关联太多,学生会望“题”生畏。2,强按牛头喝水,有些命题作文,学生根本无法作。例如:“我的爸爸”,有的学生没有爸爸;“美丽的公园”,有些农村学生,没到过公园,

诸如此类情况,学生怎么会愿意写?3,不愿被套路。不少老师要求学生作文必须要体现正能量、必须要符合老师规定的收尾写法、段落,甚至字数,学生不愿去写程序性作文,4,口明写不明。有些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拿起笔来,不知从何下笔,口头语言转化不成书面语言。5,语文基础知识欠缺,对作文的基础知识没掌握、篇章结构不懂、没有驾驭语言的能力、词汇贫乏。

2、为什么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两个问题:1、语文学什么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作文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语文学什么。简单来说,“语”是说,“文”是写,学语文就是学说话、学写作,具体来说就是学习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么一说不就太简单了吗?是的,很简单,但是,要想学好、学透彻却不是那么好办的,必须下一番工夫才行,

我们先说“听”。为什么把“听”放在第一位呢?因为人的知识有95%以上都是通过耳朵听来的,我们这里说的“听”并不是聋不聋的问题,而是会不会听的问题,第一,“会听”指能听出“话中话、弦外音、言外意”,也就是能听出话中的含义。什么是话的含义呢?举个例子来讲,有个同学上课没有注意听讲,老师走到他面前拍拍他的脑袋说:“今天表现不错啊,

”那么请问,这个同学是受到了表扬吗?很明显,这不是表扬而是批评。可是老师并没有说批评他的话呀,我们怎么知道不是表扬而是批评呢?当然是根据老师说话时的声音、情境听出来的,再比如,同学A到同学B家玩,看见B的桌子上有一支很漂亮的笔,A拿起来端详了半天,说了句:“好漂亮的笔啊!如果我也有一支就好了。”那么A同学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聪明的你一定明白A很想要一支这样的笔而不是单纯地赞美这支笔吧,

可是A也没有说要,我们怎么知道A想要呢?当然也是听出来的。虽然A没有说想要,但是他话中的意思是想要,这就是“话中话”,是含意,含意就是含在语言中的意思,从字面上看不出来但能体会到的意思。其实,在同学们不会写作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这一招了,想想看,在你非常想吃冰棍的时候又担心妈妈不给买,你是不是会说“妈妈,今天太热了,我嗓子都要冒烟儿了”来表达你想吃冰棍的意思呢?在你想要买滑板又不好意思直说的时候,是不是会说“妈妈,我们同学都有滑板,就我没有,老玩儿人家的多不好意思啊”来告诉妈妈你很想买滑板呢?其实,我们中国人都喜欢这样,有什么意思不直接说出来,而是把意思包含在话里让对方猜,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我们阅读文章的时候往往看不明白,原因就是没有猜透作者在文章中的含意,一旦明白了含意,文章就都读明白了,第二,“会听”指会听课。一个班里会有几十个同学,可是成绩好的就那么几个,这是为什么呢?同一个教室,一样的老师,一样的课堂内容,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会了有的同学没有学会呢?原因就在于大部分的同学都不会听课,

我们听课,主要听的是知识点,即这一节课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讲这个,这个知识是怎么样的知识。一般情况下,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不多,最多不超过五个,如果只是叙述完要学的知识点,最多不过十几分钟,但是老师为了让知识点容易理解,就会增加很多的举例、比喻或者聊天,其中会夹杂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这样,讲课的时间就加长了,而其中所举的例子大多是具体的事,或者是一些很有趣的例子,结果,不会听课的同学只记住了有趣的事例,而忘记了应该记住的知识点是什么,

考试的时候考的当然是知识点,而不是考你记住的趣事,所以理所当然的会考不好。因此,课堂上一定要会听课,记住该记住的东西,我们再讲“说”。语文,语在前,文在后,意思就是要先学说,再学写,“说”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一种交流工具,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说,但是这里“说”不是指是不是哑巴,而是会不会说。会说,就是既能把自己的意思说明白,又能让听的人很乐意听,

从俗话说“好人长在嘴上,好马长在腿上”,就可以知道“说”是很重要的。具体地讲,“会说”是指说话时简单明了、前后连贯并且得体,得体就是指要根据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去说,让听的人愿意听。会说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别人批评了一顿,别人还要对你说谢谢,而不会说的最糟糕的表现是明明好心对人说话却把人得罪了。因此,一定要好好地学会说话才行,

在小学阶段,说和写是对等的,会说了就会写了。“读”,目前指阅读,就是给你一篇文章,你能读懂。读懂,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指能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写的是人、是事、是景还是物,即我们常说的中心内容;另一方面,指能体会文章的含意,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其目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思想,读懂了这两方面,文章就读懂了,只要读懂了文章,解词或者理解句子的意思就会变得比较简单。

“写”为什么放在最后呢?因为写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听和说,即使不认识字的人也能做到,读和写,不认识字的话就很难做到了。我们是学生,我们认识字,认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读和写,写是人的综合能力的表现,是听、说、读的书面运用,也就是说有多少能力、有多少知识,通过写文章就能体现出来。古时候有“一篇文章做得好,皇帝点我为状元”的说法,现在人们上大学,不管学文学理,无论博士硕士,毕业的时候都要写毕业论文,论文不过关就不能毕业,

由此可见,从古到今,“写”都很重要。2、作文是什么?现在,我们知道了语文学的是什么,又知道了写的重要性,接下来就讲讲作文,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学作文有什么用呢?如果没有用,学它不是浪费时间吗?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第一,可以方便生活和工作;第二,为了考试得高分。先说可以方便生活和工作这一点,我们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少不了写东西的时候,比如留言条、请假条、寻物启事、保证书、检查之类,或者工作中要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记录、领导的讲话稿等,还有的是自己喜欢写作。

所以,在生活中写作无处不在,再说得高分这一点。不管同学还是家长,得高分应该是所有人的愿望吧,俗话说“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就可知道分数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了,我们都知道,语文考试的最后一题都是写一篇作文,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文在考试中占的分数呢?小学阶段,作文只占20-25分,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作文的分数越来越多,初中升高中语文120分的卷面,作文占到50-60分,高中升大学语文150分的卷面,作文占到60-70分,差不多快占到一半的分数了。

如果作文得不了高分的话,整体分数肯定不高,如果作文得了高分,成绩就会增长一大截,所以,要想得高分,就必须会写作文,既然作文这么重要,我们要从哪里开始学呢?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要从“根”开始。上学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小学到大学,盖楼也是从一楼开始盖,作文也一样,要从根基开始学习,那么,作文的“根”在哪呢?字→词→句→段→章,由这个顺序可知,从字开始,由字组成词,由词组成句,由句组成段,由段组成文章。

那么再反过来,章→段→句→词→字,可以看出,一篇文章可以分成段,段可以分成句子,句子可以分成词语,词语分成字,这是阅读的过程。给一篇文章,先整体把握,了解中心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分成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最后生字注音或解词,把上面两个过程综合起来,就可以了解到写作和阅读的关系。写作就像盖楼,阅读就像拆楼,只有会盖楼才会拆楼,所以要想会阅读文章,就要先学会写文章,

从第一个过程我们还可以看到文章的根,是什么呢?字。写文章必须由字开始,字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材料,那么,我们学写作的第一步,先要明白字是干什么用的。字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功能?这要从字的起源说起,人类约有三百万年的历史,其中有文字的时间不超过一万年,在漫长的没有文字的年代,人们依靠口口相传传递消息、记录事情,所有发生的事情、所有累积的生活经验都只能记在脑子里,时间长了必然会忘记。

不重要的事情忘记了也就算了,可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经验在漫长的岁月中也会被忘记,所以,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最初,人们想到的是“结绳记事”,利用绳子系疙瘩来记事,每发生一件事,就在绳子上系一个疙瘩,大事就用大疙瘩,小事就用小疙瘩,以此来方便记事。所以,结绳记事法成为文字的起源,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结绳记事虽然可以记录发生了多少件事,可是时间长了,就无法准确地回想起具体发生了什么。

于是,人们又想出了画画记事的方法,现在很多考古过程中发现的古人在山洞石壁上留下的壁画,就是古人记录下来的事情,比如今天打猎打了一头牛,就画一头牛,捕了一只猪,就画一只猪,等等。画画记事的方法虽然比结绳记事具体形象了许多,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画画,那么有很多事情还是不能被记录下来,于是,在漫长的画画记事的年代中,逐渐演变出了更加先进的方法:把画简化成符号来记事。

这时真正的字才出现了,也就是我们说的甲骨文,所以,中国的汉字是由画画进化而来的。说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字的作用了呢?没错,字就是用来记事的工具,它的功能就是记事,既然字是用来记事的,首先,请问同学们认识字吗?当然。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规定,1-2年级认字1600-1800、会写1000,3-4年级认字2500、会写2000,小学5-6年级认字3000、会写2500,7-9年级认字3500,

既然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字,如果不好好地利用它们不就太浪费了吗,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工具发挥它们记事的作用呢?第二个问题,请问你做事吗?当然,答案也是肯定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事情,不论是上学、吃饭、游戏、睡觉无论哪一件都是事,是我们做的“事”,综合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认识字,说明我们掌握了记事的工具;我们一直在做“事”,就有了要记的内容。

那么,用我们认识的字来记我们做的“事”,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接下来,请问:作文是什么?你一定无法马上回答出来,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作文,就是用字记事,作文,就是把我们所做、所见、所闻、所说、所想、所感、所求、所议等用文字写出来,让别人知道。比如,我们上作文辅导课,你是怎么来的,来了后你是怎么做的,这是你的所做;到了教室看见老师在做什么、同学在做什么,教室的情景是怎样的,这是你的所见;在教室里,同学们在说些什么,老师说些什么,这是你的所闻;听课时,你有没有回答问题,有没有和其他同学交流,这是你的所说;来上课之前,你是怎么想的,上课之后,又是怎么想的,回答问题的时候又是怎么想的,这是你的所想;听老师讲课,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这是你的所感;听完课,你有什么要求,是你的所求;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讲课的方法有什么看法或者评价,这是你的所议,

3、为什么孩子十分爱阅读,但每次作文却写不出来?

写作是一个阅读、理解、想象、表达的综合过程,而阅读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那种奢望靠阅读就能提高写水平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要真正写好作文,我认为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注意日常积累;二是懂得写作文的方法;三就是多看有思想意义、有审美功能、品位较高的书,另外,我介绍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先说,先学会说,然后再动笔写。

比如,你的孩子看过《西游记》后,你就可以让他先说说,在这部电视剧里,他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当孩子回答这些问题时,他的思维开始活跃,而且正在用他的感情去描述一个人,一件事,你就这样慢慢地训练,然后鼓励他写下来。再就是敦促孩子做日记,每一篇曰记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最好写当天发生的事情,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或一条弯曲的小路,都要让孩子用心体会,然后描写出来,关键是引导小孩去思考和想象。

4、现在的小学生为什么不会写作文?

作文很重要,小学生学写作的几个误区,我们要警惕,误区一:重技巧,不储备。我们知道小学生从二年级就会有看图写话的要求,到了三年级不少于200字的小作文要求,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作文跟不上,于是就给孩子报了看图写话作文班。大家都觉得作文班就能解决作文的问题,这就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我发现大部分三四年级同学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并不是没有写作技巧,而是没有阅读的储备。

没有阅读的底子,再高明的技巧其实也很难发挥作用,杜甫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储备,经过老师技巧点拨才会见效果。而没有阅读的储备,上完作文班也能写出作文,但是大家写得一模一样,这不叫作文,这叫八股文,应付考试还行,遇到灵活的作文题,还是不知所措,这怎么能说会写作呢?误区二:只是抄,不理解,

我们学校老师经常布置摘抄的任务,摘抄的目的希望孩子们理解词语意思,掌握句子的用法。可是很多孩子并没有理解老师的用意,只是抄了一遍,这个词句好在什么地方,他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因此孩子抄了一本又一本的好词好句,写作文时却用不上,摘抄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情,既然摘抄了,没有用上,实为可惜。如果换成写批注或是词语造句或仿写,让孩子真正理解词语的用法,效果显然不一样,

所以摘抄不求多,理解用法是前提,理解了词句用法,我们才能在作文中反馈出来。误区三:只是读,没引导,刚才我们已经说到读的重要性,爱上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但是我们很多同学喜欢读,却不会读,因此想写出好作文依然有困难。有的家长让孩子挑喜欢的书读,因此孩子往往挑选漫画和搞笑的书,这类书只能算消遣,读得再多,也改变不了作文的现状,

很多家长重视孩子阅读,只是把课外书给了孩子,却没有和孩子交流书本内容,告诉孩子一些精读的方法,如批注阅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没有引导,孩子显然以看故事为主,没有深度思考,以为故事看完了,书就读好了,一天能看好几本名著,孩子看得虽多,可遇到作文依然会发愁,就是缺乏引导,缺乏精读造成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精读的重要性,没有精读就没有作文,

误区四:喜欢读,不愿写。要想写好作文,不动笔肯定不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就说过写作的奥秘:“无它法,唯勤读书,多作自工。”对于喜欢读书的孩子说,读的过程是轻松愉悦的,而写并非如此,写作需要调动你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再创造。写显然比读难得多,因此很多同学喜欢读,不愿写,其实写并没有那么难,刚起步时可以教孩子写批注,学会分析名著中好词好句,可以从名著中挑选一些好句或好段让孩子模仿,这两种方式,显然比自己创作要简单。

孩子也能接受,非常适合起步的孩子,等到孩子已经具备一定写作能力后,可以让孩子每天写一段话,记录当天见闻或感悟。题材不限,可以写天气,如:《冬天来了》《冷》;可以写事,写今天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考了100分》;可以写自己感受:《我今天生气了》等,字数不限。目的是培养观察能力和构思能力,坚持这样的小练笔,考场就能轻松写出好作文。

总之,作文很重要,切忌病急乱投医,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当我们了解了正确的写作方法。从阅读开始,从会读开始,把基础打牢,再辅之技巧,孩子一定能写出高分作文,您有作文方面的困惑吗,说说您的看法。您听说过三大精读法吗?为什么孩子看了很多书还是不会写作文,问题出在哪里?1、作文是贯穿整个小学到高中,语文考试中,作文占分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都希望孩子作文拿高分,我们都相信孩子想要写好作文,喜欢看书是前提,2、常用的读书方法有两种:略读和精读。何为略读,以追求好看的故事为目标,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不去细嚼慢咽的读书方式,我们都可称为略读,略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略读的好处是让我们再短时间内吸收到很多信息。略读的缺点也很明显,只是囫囵吞枣的读书,只是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把书当做消遣和娱乐,汲取的营养有限,

3、我们也给孩子们买了很多课外书,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依然不会写作文,或者说遇到作文就发愁,和孩子没有精读有很大的关系。略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提升孩子的阅读速度,从而促进阅读人能力提升,但是读书不关注细节,不去分析人物、故事情节、精彩的语段。孩子的作文进步必然缓慢,因为好的作文必须有精彩的细节,会读是写作的前提,而只有读到细节,关注细节,才可能写出细节。

4、学校的语文课,其实就是精读课,但是很多孩子只是听,并没有把老师讲的方法运用到自己读书中去,的确有些遗憾,如果老师把精读作为一种任务布置给孩子完成,或许效果就不同。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我发现这三种精读法是最好操作的,这就是:批注阅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5、“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就是读书要做批注,

批注的时候,我们才会深入思考。而思维导图,更多是整体把握书中的内容,如果说批注是从微观的角度看问题,思维导图,更强调宏观的角度看问题,而读后感综合了二者的优点。6、小学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期,孩子好奇心强,课余时间多,如果我们的家长既关注孩子阅读的量,也关注阅读的质;孩子既会略读,也会精读。相信孩子们写出好作文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5、为什么感觉越来越不会写作文了?

写不好作文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没有阅读。阅读是一种学习,书籍不仅仅给人提供写作方法,改提供写作素材,书中的人事物景,常常提示我们,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物和感情是可以写进文章中的。没有读过好文章,没有见过文章是什么样的,闭门造车,必然会低水平循环,越写越没得写,2没有思考。思考才是写作和阅读的本质,

思考可以让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有了意义,有意思,有意思有意义了,文章就进脑子了。写作不是拿笔写,而是把脑中思考的结果用笔写出来,就好像用相机把美景拍出来,有人说,没有写作素材是因为没有生活。错,谁没有生活?只要活着,就有生活,因为活着就能思考,监狱里的人也可以写出好作品,只是有人选择思考体验写作,有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罢了。

思考,还可以把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使阅读成为写作的助力,3没有观察生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观察,才能发现美,感受美,写出美,很多人没有感受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无法写出好作品。4手懒,写得太少,光看不写,时间长了,心里纵有万语千言,拿起笔就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了。要想写好作文,留言常动笔,不一定一下子写800字,有感而发,可长可短,形成习惯了,语言就流畅了,再加上阅读积累和思考,作文就没那么难了,

6、学校老师都说,孩子不会写作文,都是因为不看书,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我想谈谈我的看法:多读书,毋庸置疑对我们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的。多读书能使我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遣词造句,积累较多的素材,提高理解力等,这些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但是在我近十年的执教生涯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语言很优美,但总感觉文章很空虚,没有内涵;有的用着华丽的辞藻说着不知所云的话;更有甚者整篇文章布局混乱,毫无条理!大家回想一下,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你问别人一个问题,他哗啦哗啦从微生物说到宇宙黑洞,但就是没有说到你问的问题,让你怀疑自己和他不是来自一个语言体系,要不你们怎么听不懂对方的话?那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是罗辑思维能力的问题。

7、为什么孩子读了大量课外书,可一写作文就犯难,家长该如何辅导?

很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引导阅读,因为家长们都知道随着孩子的成长,到了小学一年级就会有看图说话,到了三年级就会有作文和阅读理解,都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当孩子上了小学后,家长们会普遍发现怎么我的孩子读了那么多的课外书,为什么写作文还是会犯难呢?为什么写作文时还是挠头抓腮呢?为什么写作文时要么只言片语写不下去了,要么就是一边写一边痛苦地数着作文字数,要么直接胡乱拼凑敷衍地写完交差,作文毫无美感可言。

上述这些情景相信作为家长的我们都不会陌生吧,孩子既然读了这么多的课外书,照说应该写起作文时会一气呵成,文思泉涌,但为什么还是会为写作文犯难呢,为什么还是作文水平一般,写不出漂亮的文章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观点。家长要注意买的书是不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如果说您的孩子读过很多书,可是在写作文上却丝毫没有体现出来,那问题一定是出在家长身上。

为什么这样说呢?您首先要检查一下,您给孩子买的书买对了吗?给孩子买的书一定要内容优质,在书的整体文字表达,语言组织、文章架构、思想意识等方面是不是真正的好书,一本好书顶十本杂书和闲书,我比较反对孩子们以漫画、笑话、连环画、游戏讲解等这样的口水书为大量阅读的书,这样的书孩子不但吸取不到书中的精华,还会废掉了孩子,特别是让孩子沉迷在这样的书中无法自拔。

给孩子买书我比较推荐一些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童话类、自然科学、古典文学、唐诗宋词等这样类型的书,或者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有选择地购买书籍。比如对于7-8岁的孩子可以看《唐诗三百首》、《成语故事》、《稻草人》、《中华上下五千年》、《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等,对于9-13岁的孩子可以看《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海底两万里》、《城南旧事》、《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而对于14岁或1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看《骆驼祥子》、《童年》、《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朝花夕拾.呐喊》等,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太心急,特别是在辅导孩子学习这件事上,一定不要急功近利。对于7-8岁的孩子来说,可以在家长的陪伴和引导下进行阅读,以简单与兴趣为主,每周不少于6小时,以便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9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整体的鉴赏能力,精读3种名著,每周不少于6小时。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是他们开始领略人生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比如对书中人物的重要品质、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会进行重点的阅读、分析、思考、判断,阅读量大的孩子一定能厚积薄发,有的孩子小学时期看不出来,初中也看不出来,但到了高中,以前储存的知识能量才开始爆发,比如我们熟知的央视节目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就是在高中一举获得作文大赛,被北大录取。

还有我们熟知的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也是一个例子,很多的一些孩子都是高中爆发,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不要太心急,特别是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一定不要急功近利,家长首先要端正自己对孩子写作文时的态度。要写出好的作文肯定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但是并不是说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就一定能写出美文,就一定在写作文上不犯难,

写好作文的因素有很多,而大量的阅读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我们家长们切切不可在孩子写作文犯难时直接打击式地对孩子说:“你看了那么多的书,为什么还不会写作文呢?”看到这里,有多少家长是说过这样的话的,试想想我们自己当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会为写作文发愁呢?不要说我们自己小时候了,我们现在是大人了,我们也一样会在写工作总结,年度总结的时候发烦,无奈、着急、酝酿好久却不知道怎么写、写着写着不知道怎么写了;写了撕撕了写;要么干脆懒懒地百度一查东拼西凑移花接木式地完成后长叹一口气。

往往孩子作文写不好是家长对孩子给予的期望太高,想让才上小学的孩子写作文时就做到下笔如有神是一件不太实际的事情,我们在孩子写作文这件事上,首先自己心态要放好,家长要做到的就是多鼓励多支持多点赞。孩子不会写作文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写着写着,练着练着就会慢慢写好了。好的作文必定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真情实感是好作文的基础,

为什么我要提到这样一句话呢?我们的孩子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在写作文时能把一件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能再把自己平时从生活中所看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思想表达出来,或者说是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有感而发就是非常不错了,我们在看待小学生写作文这件事上,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切记拔苗助长,或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利于孩子教育成长的。

我们都知道写作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应该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多让孩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熟悉的事物我们在写的时候才会写,才能有话说,才能真情流露,写得有血有肉。孩子经历过的事情自然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比如老师布置一个作文《我第一次学炒菜》,如果孩子在家里学习过炒菜,帮着爸爸妈妈做过家务下过厨房,那孩子看到这样的题目是不是心中窃喜,哇,我炒过菜,这有什么难的呀!如果我们的家长们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去学习,从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家务,那遇到这样的作文题目是不是就会傻了眼了呢?因为一个什么都没有经历过、没有见识过、没有尝试过的孩子怎么会写呢?孩子连炒菜的步骤是什么都不知道,更是无从下笔啊!没有生活经历的孩子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最多只能编,或以看过的作文书进行套写,但生搬硬套的作文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

如果我们的家长们让孩子平日多多观察生活,多多参与生活,积累生活中发生的点滴,把这些积累到的点滴作为作文中的素材进行积累,那遇到写类似作文不就会有的放矢写出来了,这就叫做情到深处自然流露啊,写作文就如此,小雅老师的孩子原来也是一个写作文就头疼的孩子。现在喜欢写作文,参加作文比赛拿奖,发表文章,平时的作文也都是作为班级范文,孩子越写就越有劲,

在写作文这件事上,家长千万不要人为地对孩子造成障碍。孩子写的作文很稚嫩,甚至在我们大人的眼中像流水账,但都不要去打击,更不要去撕孩子的作文,您这一打击,孩子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兴趣就完蛋了。刚开始写作文,写得再烂,也要肯定,鼓励,赞美,赞着赞着,孩子的作文就真的写好了。不信您试试,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8、小学生不爱写作文怎么办?

小学生不爱写作文原因在于:一想像力不够,无法拓展想像空间,写几句就没下文了;二表达能力较差,语言积累不够,不知道什么说,要让小学生能轻松地写好作文,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加强孩子的语言积累,提高表达能力。可以订阅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报纸杂志,如《读者》、《少年文摘》等,让她经常看一看,学一学,每月举行一次家庭读书分享会,发表读书心得,

还可以写写日记和周记。刚开始写时不要苛求质量与篇幅,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写出心里话,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又增加了孩子的语言积累。第二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不会写作文是孩子不爱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所以想要孩子爱上写作,先得让她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可以把不同文体的要素混在一起,由家长说出文体,孩子根据要求找出相应的要素,这个小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让孩子看到写作题目时就知道自己需要写哪些内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流畅、更出色,

第三要培养孩子的想像力。不妨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爬山、旅游等,开阔视野,让他们仔细地观察生活,除了用眼睛去观察之外,还可以用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心觉,发动全身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这样的观察才是立体的、全面的,写出的作文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可以在节假日带他一起去看儿童电影,然后分别写观后感,一起讨论分享各自对电影的感受和看法。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