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第一篇满分作文出炉,这篇满分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写,题目为《生活在树上》。怎样才能写出优秀作文甚至是满分作文呢,很多时候,只要考生能施展身手,在那刹那间让阅卷老师感觉心有灵犀,让阅卷老师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那么考生的作文就是成功的作文。
1、大家谈谈考试作文是一种什么作文?有满分作文吗?考生如何写好考试作文?
1笔者是语文高级教师,多年参与中招考试的作文评卷工作,对历年全国各地的满分作文进行归纳梳理,总结了实用科学的作文技巧,使用本技巧,可以短时间把你的考场作文提高10几分。以中考作文为例,各省市都明确规定,满分作文的比例占考生总数的4-5%,也就是说,一个质量中上,人数60的班级,中考应该有2人以上得满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际阅卷过程中,满分作文要远远少于这个比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阅卷教师心态不平衡,批阅的是别人的学生的作文,扣分下手重,其实,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作文才是满分作文。比如,河南省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规定:在以下方面特别突出者,可以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1)感情真挚(2)立意新颖(3)构思巧妙(4)语言有特色。
其他省市不再列举,笔者在评卷过程中,就给多位考生大满分。所以,我们要相信作文可以得高分,可以得满分,那么如何打造考场高分作文呢?对于有志于文学创作或者真心要提高语文素养的同学来说,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读写。大量阅读文学名著、社科名著,同时思考消化,在大量练习写,坚持10年,必有成效。以下内容是一般同学应付考试用的速成技巧,
2A.准备背诵3-5篇(背诵能力强大的多背诵一些更好,不是说“背会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偷吗”)不同类型的千字优秀记叙文,作家写的,比如梁晓声的《母亲养蜗牛》(悬念手法),《看自行车的女人》(人物描写、事件详略)、龙应台的《放学》(细节描写突出),《桥在水上》(人物形象、细节、故事、意境),从维熙的《漓江情韵》(人物、故事、首尾、语言)、《滴水之恩》(首尾艺术)。
背诵2-3篇千字议论文,作家写的,比如:《一件事原则》、《匠人与大师》等等。B.研究背诵完成之后,研究上述文章的套路、技巧,记叙文重点打造,一个鲜明的积极向上的主题,打造一个夺人眼球的题目(可以参考《明目善睐文生辉》系列文章);用心琢磨2-3种开头方法,开门见山,悬念,排比,引用诗词歌词名言,......凤头一定要精致短小,建议两行半50字左右。
豹尾短促有力,50字左右;可以含蓄式结尾,可以戛然而止,可以议论抒情,画龙点睛,猪肚当然也要下功夫,内容充实,材料新鲜,掏心掏肺,写感动自己的人和事情。同时,中间部分分成5-6段,选取3个镜头、画面,或者日记体,不用考虑转折过渡,一定要写出细节,写出来动情点,催泪点。(可以参考“演讲与作文”《掏心掏肺情自真》系列文章)卷面干净,字迹工整(字不一定漂亮美观,一定要认真),千万千万!3C.模仿模仿也是一种创新,钱钟书先生说过的,
2、浙江考生满分作文你怎么评价?
浙江考生满分作文你怎么评价?我是柳乡人,语文高级教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2020年高考第一篇满分作文出炉,这篇满分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写,题目为《生活在树上》,但是阅卷过程中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两位老师给出55分,经商议后最终被判为满分。虽然这篇作文被公开之后引发了网友热议,很多人意见不一,众说纷纭,
但争议归争议,吐槽归吐槽。《生活在树上》判为满分已是铁定事实,不能更改,作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怎样从满分作文中发现和学习习作的规律和方法,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毕竟明年还要迎接高考。怎样才能写出优秀作文甚至是满分作文呢?柳乡人认为:博览群书是写好作文的前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泛地涉猎古今中外名人名著,对于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视野开阔、素材积累非常重要。
一个人看的书多了,他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写作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他才能娴熟地用学到的知识向人们传递自己的观点。许多网友佩服这位考生的词汇量和词语的运用能力:“嚆矢、孜孜矻矻、肯綮、振翮、滥觞、薄脊、祓魅、赋魅、一觇、玉墀、婞直”这些生僻词,你见过几个?有理解几个?我想“满分”这才是阅卷老师对这篇作文的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有人说这些词语晦涩难懂,那只能说自己少见多怪。你听不懂高雅的音乐,并不影响它是名曲,多让孩子多读书吧,别无选择。语言老道是打动教师的法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要想把考场作文写好,需要巧妙的构思,广泛地征引,更需要灵活地使用语言,从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上下功夫,这样的作文才能打动阅卷教师。
浙大副教授、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对《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评价非常高:“这篇作文文字的老道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具备,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因此,作为学生,除了多写多练,更要在语言组织和使用上下功夫,给人以眼前一亮、出其不意的感觉。
写作技巧是临场发挥的锦囊“一篇文章定终身”,考场作文是在气氛紧张、情绪紧张、心情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受时间、心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作为考生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简述如下:1、审清题意:明确题目所规定的写作范围与要求,弄明白文章要求写什么,有什么限制等;2、确定中心:即选择有意义、有一定思想高度的材料来写;3、写好首尾:要运用优美亮丽、引人入胜、语句锤炼的名人名言等,灵活地运用多种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4、用心写作:写作时,语言要紧紧围绕中心思想,尽量不写空话、套话等,
3、高考落榜的余华,能给中高考生讲作文么?
《活着》,堪余华的巅峰作品,却只是作家的“活着”,即独家观点。比如鲁迅,在日本学西医几年,最后功课成绩平平,而此后居然从文学领域嫣然绽放冒了起来,出水芙蓉,独魁首;也偿试给初学写作的“槛”外人,指引一二怎样写作的经验、心得等等,很低调、谦虚,网传,余华公开开讲~辅导高考命题作文,却有点古时八股文“拜师”之嫌或猫腻。
高考突发式的命题作文,即使余华去赶考,弄个六七十分,或者没问题,——想随手挥毫摘高分,绝不可能,临场发挥是壁垒。出高考试题,那是一步设三坑——坑主挖空心思憋死考生为己任!况且,古来文无第一,《活着》写作手法兴许很独特,假如以此搬去赶考,——考官却未必领情:艺术的鉴赏因人而异。余华,只是写《活着》的高手,而高考作文,所考查的是学生截止考试时所积累的综合素养,
问题是限时完成!由此,投入这特殊环境,余华赶考,也难免要常常失蹄了!由此想来,余华前往做考生入考场时的拉拉队,给予鼓与呼,到不是坏事,——以《活着》的名义!即使作家小说卓尔不群,贸然探险高考作文以为导师,也难免“隔行如隔山”!要不然,举国语文教师不就等于是吃闲饭的吗?由此,垂直领域的活儿,还得有赖专业的人去做。
4、如何看待浙江高考一考生晦涩难懂的语文作文《生活在树上》?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兼容并包,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考也应该是多元共存的,兼容并包的,应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诚然,浙江一考生的作文《生活在树上》,作为考场作文,在非常短暂的单位阅卷时间内确实是晦涩难懂,但是“晦涩难懂”并不是不能懂,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就读懂了,并点评说:“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在非常短暂的单位阅卷时间内确实是晦涩难懂,所以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彰显了高考作文阅卷的严谨与科学,高考作文的批改其实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灵活性。比如考生的作文很对阅卷老师的脾气,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怦然心动,自然而然就能得高分,得满分,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考生能施展身手,在那刹那间让阅卷老师感觉心有灵犀,让阅卷老师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那么考生的作文就是成功的作文。我记得有一年湖北省关于“幻想”的高考作文,有学生在作文中举到了蒂姆伯顿的《剪刀手爱德华》,写机器人与少女干净纯洁的爱恋,是美好的幻想,当时就有老师说这个例子运用得新颖贴切,加之师生二人都观看了电影《剪刀手爱德华》,老师难免惺惺相惜,给高分是自然而然的事。
得高分、得满分是拼来的,为什么他能看过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为什么他能够在作文中非常贴切地运用到了《剪刀手爱德华》?那是因为他平时积累了,他学会灵活运用了,这就是功夫,这就是本事。你不服不行,现在我们说说《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考生读过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这篇小说,有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思考,考生围绕作文材料写柯希莫或者是他自己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这个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或许会跟家庭和社会产生矛盾冲突,但是他们都能够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时候最终与家庭和社会达成一致,形成共识。
这也是“振翮”,但不是过早地“振翮”,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思想和活法,但是殊途同归,结局一样是美好的,比如柯希莫虽然生活在树上,但是他照样读书,生活,谈恋爱,甚至运用他在树上飞跃的优势帮助人们解决难题,还能够打击强盗,保护一方平安,最富有戏剧性的是居然感化了大强盗头子。当然,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大家可以阅读一下,
5、高考满分作文如果被集结出版,是否侵犯了考生的著作权呢?
高考阅卷之后,高考满分作文集锦很快大面积出现在市场上,这样的做法合法吗?满分作文应当受《著作权法》保护我国著作权法上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满分作文是蕴含着创作者自己的才思的,是其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构成我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既然满分作文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那么——随意刊登的行为又侵犯了这些考生那些著作权权利呢?1.发表权。
尽管高考试卷交卷之后,考生的试卷会被评卷人看到,但是这并不等同于公开发表,所以说,此时的作文仍然属于“未发表”之状态,所谓的满分作文集结发表侵犯了其发表权。2.署名权,市面上常见的高考满分作文集通常都会抹掉作者的真实姓名,这是侵犯了作者表明身份的权利。3.复制、发行权,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将其创作的作文复制并出售,侵犯了作者的复制权和发行权。
4.获得报酬权,这些满分作文并没有给权利人通知,亦没有给付任何报酬,则侵犯了作者获得报酬的权利。除此之外,如果发行电子版本的满分作文集,还可能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但是囿于我国目前高考制度的特殊性,考生连知悉权利受到侵犯都不太现实,维权就更不容易了。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有关机构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之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的高考试卷查阅复制制度,允许考生在特定时间段查看并复制自己的试卷,
6、语文高考时看到作文题,考生没适合的素材,还能写出高分作文吗?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因人而异。对于肚里有“货”的考生来说,高考时看到作文题目,即使没有适合的素材,他们也能应对自如,大脑心神眼睛快速的统一配合,找出题目里面的关键词语,搜出题目中传达的意思,发散思维积极运转,写议论文,能立意新奇,观点明确,引经据典,灵活运用,有理有据,出奇制胜,语言生动形象而有力量,语句通顺流畅,修辞运用恰当,文字书写漂亮,文章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能取得高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