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环节做得好,作文就有可能进入优秀作文的行列;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作文就有可能被判死刑。〔1〕了解初中作文分类及写作文体〔2〕知晓青春感悟类作文如何写的问题〔3〕掌握开头结尾写作技巧〔4〕写作手法要掌握〔5〕作文结构要合理〔6〕语言表达要出彩〔7〕分段合理,有层次感〔8〕学会品读优秀作文,并模仿其方法磨一篇属于自己的作文〔9〕阅读经典著作,做好读书笔记工作〔10〕善于观察生活,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
1、初中生的作文应该怎么指导?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老穆解析要想提升初中作文,首先,你得清楚你的作文有何毛病?比如态度上有问题,随意涂改,字迹不工整。比如文章立意不深刻,或跑题再如选材不够贴切主题那么,初中作文如何呢?穆老师给出如下建议:〔1〕了解初中作文分类及写作文体〔2〕知晓青春感悟类作文如何写的问题〔3〕掌握开头结尾写作技巧〔4〕写作手法要掌握〔5〕作文结构要合理〔6〕语言表达要出彩〔7〕分段合理,有层次感〔8〕学会品读优秀作文,并模仿其方法磨一篇属于自己的作文〔9〕阅读经典著作,做好读书笔记工作〔10〕善于观察生活,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2、该如何引导初学作文的孩子写出好的作文?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作文起步都显得束手无策,不少家长为孩子购买大量的辅导书籍、范文读本,要求孩子朗读、背诵,然后去模仿写作。当然,模仿是最初的学习形式,但如果过于放大化,就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和想象,会限制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写出来的作文看起来貌似有模有样,繁华似锦,但实则千篇一律,内容空洞,情感虚化,并非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甚至还会把孩子引向胡编乱造,虚发情感,无病呻吟的泥潭。
长此以往,孩子很难逃离这种模仿和范文的阴影,很难形成独立的思考和表达,对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太高,急功急利,打破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要求孩子写出高于自身认知水平的作文来,这显然是揠苗助长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孩子初学写作,就犹如初学走路一样,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歪歪扭扭,跌倒站起的过程,
这个阶段就需要老师、家长搭一把手。作文起步,最难的是不知道改写什么,其次,才是怎么去写的问题,因此,家长首先要帮孩子确定写什么,然后再帮孩子建立写作的条理和层次,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般孩子初学写作都先学习写记叙文,孩子只要能把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述完整,思路清晰、顺畅即可。
一般而言,先不要急于让孩子动笔,写作前先与孩子聊作文,引导他确定要写的内容和目标,然后再建立写作的条理。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样的爸爸(妈妈)》我问儿子:“你打算写爸爸还是写妈妈?”他想了一会:“写爸爸,”“那你准备写什么样的爸爸?”他想了很久,摇头不语。我说:“咱先把要写的内容和目标定下来,爸给你一些词你来参考,比如,善良、勤劳、勤奋、辛苦、温和、大度等等,
”他思考了一阵说:“我写‘辛苦的爸爸’。”“那么怎么写呢?”他想了很久,摇头表示不知道,我说,“既然是写爸爸的作文,那就先写爸爸的外貌特征,让别人对爸爸有一个初步印象;再讲明爸爸的辛苦;接下来写爸爸为什么辛苦,哪些事体现了爸爸的辛苦?最后再写爸爸对你的爱与感情,你对爸爸的爱与感情。”他在草稿本上写:“1.外貌特征;2.爸爸的辛苦;3.哪些事体现了爸爸辛苦;4.爸爸对我的爱,我爱爸爸,
”我帮他总结:“写一个人的作文,一般的思路是:先写这个人是谁,和你什么关系?再写,这个人的外貌特征。其次,写能表现这个人某种品质的一件或几件事,最后,写这个人对你的影响,你对这个人的情感。一般至少写四段,事件多就要多分段,一件事写一段,”还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观察日记。我和他聊,“咱家的鹦鹉你写过了,花你也写过了,那这篇观察日记写什么呢?”他摇一摇头,嘟起嘴:“不知道,
”我说:“你四处找找看能不能找到可写的对象,比如,室内某件物品,窗外某种风景。”他观察了很久,说,“我写冬天的洛河,”我家窗外正好可以看见洛河,而且窗户正对洛河上的过水桥。我说:“非常好,这个对象找得好,那怎么写呢?”他不知道,我说,“你到窗口去仔细观察洛河,看冬日洛河有什样的特征,它的形态、颜色、声音,以及周围的景色(远处的、近处的),再回忆一下夏季洛河的特征(水流、颜色、声音、周围景物),想一想自己到底喜欢冬日的洛河,还是夏季的洛河。
”他在草稿上写“1.冬日的洛河非常美丽,我爱冬日的洛河;2.洛河水流、颜色、声音;3.洛河周围的景物,近景、远景;4.夏日的洛河是什么样的;5.我更爱冬日的洛河,只要留心观察,我们身边处处都是美景,”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提纲非常棒,这足以说明在他的脑海里能确立写作的对象,能建立起写作的条理和层次,写作起来当然就不再那么的困难。
我帮他总结:“写风景的作文,一般先写这是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再写,这个地方有哪些景物;其次,写这个地方景物有什么特点(观察顺序一般为: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左及右,由东到西等)”最后,写你自己的感受,在孩子的头脑中确定写作的对象和内容,建立起写作的条理,写作就不再是一件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事了。当然,要想真正写好作文,只做这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的写作能力,并不在于这些条条框框,而是要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文字功底,知识储备,洞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和价值观等,这些都与后天的学习、大量阅读、积累和反复练习分不开,但都是后话。对于初学写作的孩子来说,就犹如学习走路,我们要给他们一个学步车,或者一只手,等到他们能独立时再放手让其行走,这就自然而然了,
因此,在孩子初学写作时,我们要引导孩子观察生活,积累字、词、句、片和素材,帮孩子从素材中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形成写作的条理,打好写作的根基,为以后写作奠定基础。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孩子初学写作很难写出来像样的文章,就连把话写通顺都很难,更别说构思、表达、思想、情感等更高的要求,但无论如何,这个阶段我们都要小心呵护他们的写作兴趣。
3、据说作文辅导机构都有套自己的教材,老师教学也只是一板一眼,孩子思考的机会少,大家怎么看?
不用据说,作文辅导机构干的就是迎合应试教育的差事,完全不是为了培养真正的写作,只要和考试挂上钩,辅导机构当然必须要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和作文考出高分为目标了,只不过这写作文能力和专业写作不是一回事,完全是套路化,或者说模板化。专业写作培养与训练,必须要以浓厚的写作兴趣为前提,但是在辅导机构学写作文的孩子,大都没有自发式的写作兴趣,
如果你去作文辅导班做个调查,问问那里的孩子,你特别热爱写作吗?保证很多孩子会摇头,甚至会问你,写作是啥,是写作文吗?在我看来,应对考试的作文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只不过是极其简单的一种写作训练而已。大凡是能写出得高分的作文孩子,往往不见得能创作出好的作品,甚至连创作的大门都进不了,因此,家长想让孩子写好作文,需要从写作兴趣培养抓起。
作文辅导班的教学是否能锻炼孩子们的写作思维呢?不见得,只有少数可以,在作文辅导班里,教学老师往往是一对多,不可能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思维能力去教学。因此只能教套路,然后让孩子们围绕一个主题去套格式,如果说绝大多数孩子在作文辅导班里学到了东西,也就只是学会点套路而已。有了套路就如同数学有了公式,会用公式,不管考试出啥题,围绕公式去解吧,
但这样一来,就对孩子有一个非常不利的影响,那就是写组合(事例)作文,摘抄作文,很难写出灵气来。孩子学会写作套路,也就相当于把想像力给框死了,初学最好让孩子自由发挥,我曾经帮助过一些小学生练习写作,但是我不会教套路,而是主要练孩子们的想像力。想像力本身并不复杂,而是让孩子围绕时间、空间、场景、事件等,认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当孩子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里想到的揉合在一起,让其闭上眼在大脑里展开想像力时,只要孩子大脑里有鲜活的动态场景,说明孩子想像力不错。但是家长要注意,这仅是情景还原想像,还需要教给孩子描述动态场景的方法,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培养孩子阅读审美观,让孩子感受到语言之美,才能激发孩子丰富的写作情感。如果你去读很多作文辅导班训练出来的孩子作文,会发现大都缺少真正的情感,我们管这种很做作的情感叫假情感,并不是孩子内心真正理解并感受的情感,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必须要合理选择课外阅读书籍,一定要从孩子能理解能懂的阅读素材着手,才能让孩子从阅读中去逐步理解作品的喜怒哀乐悲愁等情绪。当孩子理解了情绪表现后,再结合耳闻目睹的生活场景去练笔,你就会发现孩子能写出真情实感了,结束语:如果家长平时热爱写作,你可能容易理解我上面说的话,但是如果你本身就不热爱阅读,更不擅长写作,看来你还只能让作文辅导班的老师教你孩子套路去了。
4、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思维方法的训练,一是思维品质的训练,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以这样去做:1.结合审题立意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这里所说的抽象思维主要指思维的概括性和深刻性,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教师出题,学生写,这一点,在考试作文的写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作文教学的这么一个特点,从学生的角度看,写作时总是存在着一个审题立意的环节,
这个环节做得好,作文就有可能进入优秀作文的行列;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作文就有可能被判死刑。所以,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有一个绕不开话题:审题立意,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学生在审题立意时,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审题立意呢?答案是抽象思维。学生必须运用这种思维方法,从给定的题目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发现现象的本质、发现事情的起因,只有这样,审题立意方能做到准确、深刻、有创意,
2.结合布局谋篇训练学生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文章的结构从大的方面看,无非两种:一种是横向的,一种是纵向的;横向的一般是扇形展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属发散思维;纵向的一般是层层挖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属递进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结构文章的过程中,如能将这两种思维方法的训练有机地融进去,则不仅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得到提高,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3.结合遣词造句训练学生的审美思维,审美思维说穿了就是看人看事看物都能从美的角度去审视。在作文教学中,训练这种思维的途径比较多,但从实际效果上看,结合遣词造句来训练学生的这种思维,效果最好,思维品质的训练可以这样去做:1.结合审题立意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一点在谈抽象思维训练的时候已谈到,这里不在啰嗦,
2.结合句间、段间关系的安排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中小学的思维有一个显著的薄弱点,就是在作文时,对句间、段间关系把握不准、把握不清,以致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前段不管后段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强化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使其说话、作文有条理、有层次、有主次。3.结合遣词造句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用词准确与否,与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密不可分。因此,要让学生作文时遣词造句准确传神,就必须把功夫下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作文时,自会锤炼出精准传神的字词句来,当然,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不止笔者谈的这些内容,笔者这里所谈,一是择要,一是举例,如果你真想在这个方面一心一意的钻研一番,不妨顺着笔者这里理的路子走下去,则无限风光自能尽收你的眼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