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高考作文书,2017年高考作文方向预测

因为高考作文,从媒体人到街头巷尾人人都能说个一两下,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近年来,高考作文着重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审读给定的材料,提炼观点,因此平时的训练十分重要,小编今天为2017年的考生们精心挑选了10大年高考作文预测,同学们可以参考学习里面的范文,也可以作为日常训练。

1、为什么每年高考媒体只点评作文题,不点评下数学大题呢?

这是由于媒体与大众的需求决定的!第一,因为高考作文,从媒体人到街头巷尾人人都能说个一两下,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人人都有话语权,都能插上话,这样媒体报道的时候与大众有共鸣!更容易上头条赢得收视率!第二,作文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无所谓对错!媒体报道也不会有问题,考生看到也不会影响下科的考试!但是如果报道数学最后一道大题,就会明显变质了!第一,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恐怕几乎没有几个人能看懂,一个让人看不懂的新闻,首先就那没有报道价值!这是媒体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不光是报道的人自己未必能看懂,发到社会上能看懂的人群比例也是极低的!所以,媒体人不愿意报道!第二,数学最后一道大题不同于作文,他是有标准答案的,这个一旦报道,势必会印入考生的眼帘,这样会对考生心理情绪产生较大的波动!因为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可能就处在做出来和没做对的边界在挣扎,这样的同学看到标准答案,说能不上火,那是不可能的!这样非常容易影响情绪,毕竟数学考完了,后面还有更重要的综合和英语!所以不报道是正确的!我认为数学既然已经考完了,就不要去想,数学已经成结果!考好下一科永远是最重要的!。

2、如何评价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范文《生活在树上》?

我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在每年的高考季,各省市县的高考状元,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同样,对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更是众说纷纭,网评不绝于声,今年浙江的一篇满分作文,一经媒体公布更是引起热议,批判和赞美两种声音可谓针锋相对。这篇《生活在树上》的满分作文,据说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

最后作文审查组老师认真细读这篇作文,把此文打成满分。专家组认为这篇作文文字老到,虽然晦涩但其实思维深刻,而且稳当具备,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有人认为此文故弄玄虚,显摆学识,没有货真价实,辞不配位;有人认为其文写作手法高超,思想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该得满分,

笔者认为,如果从学生的角度看,写此文他(她)完全没有错。通过此文,一方面展示其所学综合知识和文化课程的掌握运用能力,致于用什么体,用什么词和表达何意,是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另一方面,高考作文所面对的是阅卷老师和评卷专家,一切以得高分为目的,一切以投其所好为出发点,就像写专业论文针对其专家一样,这是客观现实。

从阅卷老师和评分专家的角度看,一篇作文的优与差,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化的评判标准,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同一作文,一位老师给评了39分、第二位老师给了55分、最后却给了60分满分三种差别如此之大的结果。其实给作文多少分,这是专家老师的权力,且已成定局,如过去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但总体是绝大多数人给予好评。

现如今的满分作文似乎比那篇用文言文表述的满分作文更晦涩难懂,这也许是遭诟病的主要原因。其实我想,满分作文的评出并公布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一旦进入公众视野,它就会成为一种方向标和导向旗,后面的莘莘学子就会学以看重,所以语文中的作文应更在于文笔流畅、通俗易懂中反映思想性或哲理性,在叙事、论述中表达真情实感。

3、2017年高考作文方向预测,你认为可能会有哪些题目?

感谢头条问答的邀请:2017年高考即将到来,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近年来,高考作文着重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审读给定的材料,提炼观点,因此平时的训练十分重要。小编今天为2017年的考生们精心挑选了10大年高考作文预测,同学们可以参考学习里面的范文,也可以作为日常训练,祝大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目录如下:家园、见证、中国梦、公平、真情、情调、反思、青春、拯救和创新。

4、浙江语文阅卷组组长陈建新,出版高考作文书,是否违规?

肯定违规,第一,知法犯法,作文浙江语文阅卷组组长,在组织阅卷过程中,一再强调不允许阅卷信息外传,他的做法等于这个规定形同虚设,或者这个规定只约束一般阅卷教师。第二,追求利益作为浙江高考阅卷的组长是参与评分细则的制定过程的,这已经有了巨大的盈利空间,他还更进一步和《语文月刊》合作登出满分作文系列,还登出《生活在树上》真是要昭告天下自己的能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