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教学目标、学情来锁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进步,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内容价值的表现,明确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需要基于几种立意,也可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三维立意,就我个人偏见,是不赞同纳入教学计划的,你要让孩子讨厌什么,就让他学什么。
1、语文教学中怎样把握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明确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需要基于几种立意: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也可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三维立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讲知识的内容价值,选择从不同的立意制定教学目标,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立意,也可以选择多重立意。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内容价值的表现,根据教学目标、学情来锁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怎么突破呢?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老师讲解为主,一种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无论是老师讲解为主还是学生探究为主,都离不开一条主线,就是问题。问题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一个好问题可以成就一节好课,也可以很好的拆解一篇作品,在教学中,要突破重难点,就要善于把好问题设计成课堂上的主问题,然后可以再围绕这个主问题设计一个由若干相关问题组成的问题串。
2、国学与书法是否可纳入教学计划?
就我个人偏见,是不赞同纳入教学计划的,你要让孩子讨厌什么,就让他学什么,就是所谓国学,我手机上几乎每天收到什么清华国学班、人大国学班的招生广告,一学期多少钱,包你学了怎样怎样。可是所谓国学,包括美术和文物吗?小孩子背老庄孔孟、唐诗宋词,他未必真的懂中国,爱中国,小孩记忆力好,跟新电脑一样,不是了不起的事,就跟我们小时候随口就背毛主席语录,至今忘不了。
这不说明有文化,意大利有个导演叫费里尼,他说过一句话,可能有点极端。他说全世界的孩子在五岁以后送到幼儿园就被扼杀了,他反对所有现行的教育。我的观点跟他一样,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扼杀孩子,让他变得不像一个孩子,人越长大,越是一个变坏的过程,变麻木的过程,不看天,不看星星,也不看花儿,不看树。脑子里只想挣钱,想当官,想把别人弄下去自己爬上去,所有的人就是想挣钱,做生意,
13岁以前的孩子,我主张不要跟他们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和“现代”,如果带他到博物馆去,根本不要对他解说,他听不懂,并且会厌烦。就是让他看,如果他实在不要看,就带他出去,他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不要太早灌输这么多词汇给孩子,什么大师,艺术,美都不要给他,如果非要说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无微不至的教育。
3、小学作文一对一辅导,十天时间,教学如何计划?
十天时间的话,要因材施教了,读书千万级,下笔如有神。小孩子如果不会写作文,肯定是因为平时看的少,写的少,这东西也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这样的话,你就只能用一些万能的公式来教小孩,作文,比如什么:总分总分总分然后,万能开头,万能结尾,最后,要背一些名言警句插入文章,让人眼前一亮。如果是10天的时间,这样效果最好了,而且,一定要让小孩子每天写一篇,必须写,不写不行,然后多夸奖,小孩子也会有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