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用到作文里,都是作文的备用材料。没有足够的材料写不出丰满的作文,那作文的材料从何而来呢,自古中国就不缺神童,如果说小学生写的作文,能够让大学生看了自愧不如的,我觉得称他为神童不过分吧,只要留心,身边到处都是作文的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小学生该怎么积累作文素材?
作文是用一些语言材料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做法和情感体验,正如盖房子那样,用砖、瓦、钢筋、水泥等材料盖出一座自己想盖的房子。没有足够的材料写不出丰满的作文,那作文的材料从何而来呢?只要留心,身边到处都是作文的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第一类是听到的。比如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家长、老师、同学等说过的有意思的话语,从游戏、动画、电视里听到的精妙句子等,
第二类是看到的。比如从书报杂志上看到的,从电视电脑上看到的,从家里、街道、学校、郊外等地方看到的,凡是能引起注意和思考的,都有可能用到以后的作文里,第三类是做到的。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用到作文里,都是作文的备用材料,第四类是想到的。比如看了一篇童话,想到了什么,看了一集动画片,又想到了什么等等,
2、最近一位11岁小学生“佛系”作文火了,你愿意自己的孩子做那个躲在角落里的人吗?
孩子的佛系与现实的焦虑形成鲜明的对比看了一下孩子的作文,讲的是孩子与世无争的心态,人生目标并不是考哈佛北大之类的大学,而是有自己的明确的小目标。这与无数孩子的目标完全不入主流嘛,别人都是考高分,考一个好的高中,然后考一个好的大学,他并不追求这些,也不以这些来判定自己是不是一个人才。看看普通的家长和同学们,中考上不了高中,高上不了大学,就被定义为“无用的人”,这些家长和孩子们被裹挟着从小参与激烈的竞争,为了学习而焦虑不已,
孩子宁愿成为躲在角落里的人,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细想一下,心态真好,真正的佛系呢。父母也要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从作文里可以发现,孩子好心态背后良好的家庭教育值得肯定,至少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期待,并不像普通父母一样特别高远,其实每个孩子将来大多就是普通,虽然很多父母不这么认为,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3、最近一篇佛系小学生作文《藏在角落的我》走红网络,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放养教育好吗?
谢谢山村老师邀请,也许,我并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乐就好。并不是每个人都不能呆在角落里,因为角落里的花朵一样芬芳,我就是那个藏在角落里的人,——这是孩子的心声,这是童真的流露。但这恰恰不是绝大多数为人之父母所希望的,我们高举着素质教育的伟大旗帜,可惜只停留在嘴上。我们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深恶痛绝,唯分数是瞻却于行动上始终不渝地践行着,
我们常常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剥夺着孩子的自由;我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威逼孩子远离自我。往小的方面说,运动后的孩子想喝一杯凉水,但我们只允许喝温开水,且会阐述一大堆理由,外加不住地絮絮叨叨——孩子最终妥协,不是懂得了喝温开水对身体有多少益处,而是实在不想再听我们的唠叨,急于以一饮而尽换来耳根的清净,内心的安宁,
往大里说,比如孩子的大学志愿,毕业后的工作种类,我们都会参与干涉,把原本清纯的志愿重度污染以世俗之气,把让高尚理想的事业追求充斥铜臭。孩子还未真正涉世,已被父母硬生生地推到染缸,何以有高洁之情怀,刚正不阿之气节,卓尔不群之雅度,特立独行之举止?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听话男和乖乖女,我们最擅长的就是以谎言欺骗孩子,
我们时时刻刻在为孩子计划时间,规划人生,唯独不去考虑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于是我们嘴上说着“孩子,快快做作业,做完作业你就自由了”,心里却早已盘算好“今天必须多练半小时钢琴了”;考试之前满口允诺考进前十奖金一千随便支配,可兑现的同时就带着花钱的去向和别乱花的嘱托,日后定会随时逼问孩子这笔款项的结余状况,父母之爱的真谛不是当警察监控,将孩子囿于爱的牢笼,依照自身的翻版克隆;而是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让一个生命鲜活地成长。
所以,孩子都是渴望放养的,希望在宽松、和谐、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成长,积极向上也好,争名逐利也罢,或追求佛系的释然,道家的自然,生命的悠然,这些都是极为正常的生命状态,正如那个一心想藏在世界的角落孤芳自赏的孩子,有什么错呢?就我本身而言,我推崇放养,给足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释放其天性,让孩子在自我摸索中领悟生活,摆脱本我,矫正自我,最终超我。
4、如何看待佛系?
前不久,我就此话题专门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刘淼医生进行了讨论,如何看待当下流行的佛系一词?如何成为佛系医生?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窃以为,所谓“佛系”,目前普遍认可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而我们眼中的“佛系医生”,其实是一种调侃,它指的是青年医生不焦躁不动怒,看淡忙碌繁琐的临床工作,用一颗慈悲心对待患者,以平和、从容的心态去面对职业困境和人生百态,
那么,听听佛系医生的故事吧。刘淼说,在很多熟悉我的朋友眼里,我的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却是无欲无求,用现在时髦的词语来形容,就是个“佛系医生”,我想,这可能和自己出身医学世家有关,如今常被同事吐槽的医疗环境,在我看来,已经习以为常。做医生,注定是要奋斗一辈子,压力大、学习紧、收入低,如果对此没有清楚的认识,从一开始就不要选择这个行业,
不可否认,医疗领域存在很多问题,政府、社会都在逐渐改变,这需要一个过程。我觉得,一味地相互提防甚至敌视,解决不了问题,与其自怨自艾,不如主动站出来,给普通百姓看看,我们医务人员真正的所思所想,这也是我愿意在网络上展现自己的原因,工作这么多年,喜怒哀乐难免,而种种经历都是一种享受。曾经喜过——某次和主任搭台做手术,切开腹膜后我傻眼了:一大团胎盘种植在子宫和膀胱之间,
手术下来总出血量近9000ml,主任满脚是血,我内衣也被渗透了。在全院医护人员的配合下,最终保住了患者子宫,患者过完产褥期回来复诊,神采奕奕,一条生命,被我们从鬼门关救回来,怎能不高兴?曾经怒过——某次外院转来的危重孕产妇,主任带着我操刀,大人有惊无险,婴儿轻度窒息转到儿科。产妇老公在护士站破口大骂,让我们赔他一个健康的宝宝,
主任在办公室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家属谈到晚上八点,后来她泪流满面地说:“今天我就在这儿了,要打要杀,冲我来!”挽救大人小孩两条命,恩人不被感激,反倒被逼得气哭,怎能让人接受?曾经哀过——十几年前轮转ICU,有位四十多岁的妇女脑卒中后深度昏迷。患者丈夫和儿子拍着胸脯说尽管治,钱不是问题,过了几天,可能是多方打听后觉得治疗是个无底洞,看不到希望,非要找医生拔氧气管,说是回老家治疗。
在疾病面前,真正希望你胜利的,也许不是你的亲人,而是我们医生,此情此景,怎能不悲哀?曾经乐过——某年在办公室,有位老人手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进来找到我。老人家说当年她女儿生孩子,到了最后精疲力竭,小孩的胎心也不好,是我拉着她的手,一直鼓励她、帮助她,最后顺利把宝宝生下来了,今天路过,想让孙女亲自对我说声谢谢,
漂亮可爱的小姑娘走到面前,眨着明亮的眼睛说:“谢谢叔叔。”那一刻,怎能不快乐?宋代的《省心录·论医》上说:“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当医生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途只会越来越光明。做医生挺好,若干杂念,皆是虚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医师报新闻频道副主任张广有编写。
5、你见过哪些小学生写的作文,让大学生看了自愧不如的?
自古中国就不缺神童,如果说小学生写的作文,能够让大学生看了自愧不如的,我觉得称他为神童不过分吧,说到神童,我首先想到的是甘罗,司马迁《史记》中这样介绍甘罗:“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後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甘罗之所以被后世铭记,就是因为他小小年纪却能凭借自己的智谋,让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十几座城池,出使过后又被封为丞相,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话说回来,小学生一般都是6到10岁左右的年纪,要想写出让成年人自愧不如的文章来,还真是不容易,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词汇量的掌握包括思维方式和成年人还有巨大的差距,如果真的能写出来的话,那恐怕真的是一个奇迹了,东汉末年,曹植算是一位才子了,从小就受到曹操的喜爱,才刚刚十岁的年纪,就能脱口成章,加上他熟读《诗经》《论语》、楚辞汉赋,在写文章上的造诣已经很高了,偶尔曹操给曹植出题考验,曹植都能够很好的应对,这在当时也算是让很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吧。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从小聪明好学,才智出众,6岁之时便能写文作诗,而且所写内容非常流畅,文笔极好,据说当时的皇家都知道有这个神童,相传在王勃在十三四的年纪写出了流传至今的名篇《滕王阁序》,我特别喜欢王勃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回味无穷啊,南朝梁官员萧修仪容风度严肃端正,固守正道,九岁通《论语》,十一岁能写文章,按照现在的年龄算,也应该是小学生,虽然我没有读过他的文章,但是既然资料上有记载,想必多少也是有些本事的。
写文章对一个人要求非常高,往往越短的文章要想写的好越难,从文章的构思,到内容的填写,直到最后的成文,这期间需要写作者不断的修改,一篇好的文章往往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社会,愿意静下心来写作的人太少了,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韩寒也是在17岁的时候才凭借《杯中窥人》获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韩寒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展现了文学天赋,但是那个时候只是积累阶段,并没有正式发表文章,一直到他15岁的时候,才陆续开始在杂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记得去年看了一位小学生写的文章《危机》,当时我就觉得非常厉害,其中有一段文字描述写的非常好,村中小巷交错,如米字形纵横,狭窄处,只够一辆车行进。每逢汽车喇叭响起,村人们总需要侧身贴于墙根,让车身堪堪地贴着溜过去,这位学生对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不仅贴近生活,并且写的也很精彩,读完整篇文章,你会发现知识点爆棚,并且埋下多处伏笔,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篇文章绝对被老师修改过,这篇作文获得了全国消防绘画作文一等奖,作者当时也已经12岁了,这个年纪已经算是初中了其实。
再比如,这位小学生写给爷爷的一首现代诗也获奖了,同样让人自愧不如啊,我们可以看一下他的诗,虽然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是让人读过却满满的画面感,让人心酸感动,写出了爷爷在他心中的重量,“爷爷还活着的时候,这个世界的风雨都绕过我,向他一个人倾斜”,想必爷爷在世的时候一定对他很好,下雨的时候为他挡雨,刮风的时候为他挡风,其实爷爷就是这样无私奉献的一个人,他们希望的只有自己的孙子孙女健康的长大。
在我们国家一直有句老话,叫做自古英雄出少年,有一些人或许是天才,从小就与众不同,但是更多的人还是普通人,想要从小变得非常优秀,一定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培养,一、首先要培养孩子对于文学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会很快乐,更容易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二、其次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平时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课外书籍,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最后要注意日常积累,生活中有很多写作的素材,要引导孩子学会将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当做素材融入自己的写作当中,注重平时积累,多加练习,写作能力会逐步提高,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也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时间的积累和自己的努力,小学生也是有可能写出让大学生自愧佛如的文章来的。我是@可爱的菲姑娘,一位热爱教育的普通老师,每天分享教育知识、教育新鲜事,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6、如何看待现代人的“佛系”思想?
这个"佛系思想"我了解不多。似乎浅意的解释为:放弃自在的努力,游离于社会边缘,对人世情物大彻大悟,躲避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如真是这样,这样的"佛系思想"不要也罢,它不是一种正能量的思维,问题是它还与佛教挂上了勾,不好!佛陀的教育,是向上的,是善心勃发的,是广种福田的,也是坚忍,苦修的。不是有些人时下所想的,所实践的看破红尘以后,过上了"宽松闲适"的生活,须知你生活在这个世上,不去直面人生,去奋斗,去上进,而是洐生出个所谓的"佛系思想"来麻痹自已,还有种种说法来给其注译,奇了怪了,
7、让小学生看金庸的小说合适吗?
金庸的小说虽然享誉很广,但我觉得不太合适推荐给小孩,因为没有太大意义。武侠小说,大概比较正面的就是传播“善恶分明”的价值观了,但在这个方面,明显有更好的读物,成人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爱好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你觉得小时候有一个武侠梦,那只是时代风潮,就像我小时候也爱看武侠,从小学看到高中,但我不会推荐朋友看武侠。
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小孩,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我建议推荐他读些中外名著、科幻小说、科普读物、古诗词、哲学等,养成涉猎广泛的阅读习惯,而不囿于某一类型的读物,也不要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我觉得对于孩子而言,最开始培养的,肯定是对于母语的审美和运用,因此古典名著,是很有必要的,如《红楼梦》、《唐诗三百首》、《宋词鉴赏辞典》、叶嘉莹先生的《给孩子的古诗词》等,只有中文基础足够牢,才能对其他知识和内容更容易掌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