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分年段训练“还是问“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对开头,中间部分,结尾的各段分开训练“。写“花”的作文,实则属于写景物类作文,小徐老师今天就以写“花”的作文为例,来讲一讲如何教会小孩子写景物类作文,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写作文,一直到高考,都要面临一个作文的问题。
1、怎么辅导小学作文?
如果孩子已经六年级还不会写作文,我只能先吐槽一下这位家长,您的心可真不是一般大。高考期间有人说,为什么高考作文能迅速地成为高考那两天最大的新闻,因为数理化我们都看不懂啊,想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可是再转念一下,这不也说明了作文的重要吗?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写作文,一直到高考,都要面临一个作文的问题,到了大学,更是需要论文答辩才能顺利地毕业。
可以说,写不好作文影响的不仅是学业,更影响到从工作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试想一下,工作中如果连一个文案企划书,或是宣传方案都写不好,该如何立足职场?所以,家长们从小不要只顾着给孩子报各类的英文辅导班,奥数班,也抽出一点时间来补一补作文吧。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家长,又喜欢读书,或是平时爱写一些文章,那么可以读几本作文辅导书,先学习一下,再去辅导孩子的作文,这对你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可如果你说,我已经多年不读书,不动笔,这样该如何辅导孩子作文呢?其实也是有些办法,只不过,家长的作用就会变得很有限。1.第一,教育孩子把字练好,所有的作文都是有卷面分的。所以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有时候会被写入作文的要求里,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一起出现,这是在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要求。这个要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工整又洁净的卷子,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舒服良好的第一印象,除非你的内容实在太差,不然,不会扣掉太多的分;而反过来,如果卷面脏乱潦草,文采再好,恐怕也难以拿到高分。作文是主观性最大的一类题型,评卷老师的印象会决定你会多得两分还是被扣掉两分的,2.能够指出词语和句子是不是准确和通顺。当你还弄不清孩子的一篇作文主题是不是突出,立意是不是准确,选材是不是恰当,结构是不是合理时,你还是把眼光放在句子上为好,
能够在一些小的问题上,指出孩子犯的一些“硬伤”,起码可以让孩子对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引起重视。把字写对,把词用准,把句子写通顺,能做到这些,作文也差不到哪里去,3.有能力和孩子讨论思想内容。这是一个写作之前的引导与分析,当孩子面对一篇作文题目,却不知写什么内容的时候,家长能做的就是通过提问、假设,提供选择,举一反三,等等办法启发孩子产生更多的思考,让他的思维活跃起来。
比如,孩子说老师让写一篇《见闻》,孩子不知道写什么,这可能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见闻的含义,这时候你可以给孩子解释一下,见闻,就是看见的一些新鲜事。具体点说,就是把自己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解释到这里,估计孩子也明白该写什么了。其实孩子并不是不知道写什么,只是他还没有找到那个要写的东西,他的大脑处在低速状态,寻找起来自然慢一些,
家长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的大脑加加油,让它快起来。4.看到孩子所写的作文时,学会追问:“是什么?”“怎么样?”“如何做?”很多作文的问题主要都出在描写上,总感觉浮于表面,要么是流水账,要么是高度概括,缺乏具体细致的描写,这样几个词,是将孩子的作文引向具体生动一条简洁有效的手段,比如作文中出现了”美丽的鲜花“,那到底怎么美丽呢?可以继续追问,启发孩子具体描写。
再比如”我家的小猫长得可爱极了“,可以继续追问”小猫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可爱了,小猫都做过什么?“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孩子的思考,才能使作文发生实质性的改变,5.就算你什么方法也不会,也要问一句:你写出真情实感了吗?无论作文的文笔如何,无论思想内容如何,只要带着真实的情感去写作文,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小学作文一对一辅导,十天时间,教学如何计划?
十天时间的话,要因材施教了,读书千万级,下笔如有神。小孩子如果不会写作文,肯定是因为平时看的少,写的少,这东西也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这样的话,你就只能用一些万能的公式来教小孩。作文,比如什么:总分总分总分然后,万能开头,万能结尾,最后,要背一些名言警句插入文章,让人眼前一亮。如果是10天的时间,这样效果最好了,而且,一定要让小孩子每天写一篇,必须写,不写不行,然后多夸奖,小孩子也会有动力,
3、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分段训练学习?
这个问题好像问得不够准确。是说“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分年段训练“还是问“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对开头,中间部分,结尾的各段分开训练“?我猜想大概是前面一种意思吧?分年段训练其实是遵循学生认知水平和基本的教育规律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小学生初入学,是习得语言,学习清楚表达一个意思,并有表达的欲望。所以第一学段就开排一些如“打电话””请你帮帮我”“看图写话“的练习,
这样小朋友能用“语言“这个工具表达意愿讲述见闻,而且受到文明礼貌的熏陶。如若让他长篇大论,能办到么?即便只规定他写200字,大多数学生都会厌学!到了中段,即三四年级,学生会写的字已近千,学生可基本文从字顺地进行表达。但是大多记流水帐,重点的内容讲不具体,故中段就要从细致观察入手,训练学生写好重点段,也称为“猪肚子“训练(如有兴趣,可关注我即将推出的[小学中段要抓好“猪肚子”训练])如果重点段写好了,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
到了高段,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如何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品质;怎样多种方法表达真情实感;又鉴赏了好文章的“凤头““豹尾”;还接触了多种文章体裁,这时从读学写,对习作的要求就不仅是言从字顺写具体,还要有立意、表达方法,修辞手法运用等要求。这样看来,是不是符合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发展成阶梯型,对习作水平的提高也呈现出渐进性,
4、想给小学生进行作文辅导,该怎么选老师?
其实你说的这种情况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有可能家长花了钱,孩子花了时间,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我现在越来越喜欢网课,家长就算不跟孩子一起学,但至少可以知道每一课的内容是否有用,并且可以选到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家二娃就是上的全国有名的张赛琴老师的小学生体系作文视频课程,哥哥初中,物理和数学都是上的网红老师李永乐老师的视频课程。
5、怎样辅导一年级小学生写有关于花的作文,有什么方法?
辅导一年级小学生写作文是最难的,因此孩子的思维是不连贯的,因所知甚少,无法进行合理的联想,同时词汇量少,遣词造句经常卡壳,因此,教会小孩子写作文,要比教会一个初中生写作文要难的多,那么如何教一年级小学生写有关花的作文呢?写“花”的作文,实则属于写景物类作文,小徐老师今天就以写“花”的作文为例,来讲一讲如何教会小孩子写景物类作文。
一、写景物首先要看景物,那么写花首先要看花,按照一定的顺序,引导孩子边观赏边思考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它。观赏的顺序和看图写话的顺序是一样的,按照先远后近,先整体再部分的顺序来看,1、先引导孩子从远处看,描述花的整体美。例如,春天我们带孩子去看迎春花,那么先带孩子在远处看,引导孩子整体看花的颜色和状态:哇,天气还这样冷,迎春花竟然开了,远远看去,一簇簇迎春花金黄金黄的,像金色的海洋,
再如,我们带孩子去看海棠花,可以这样写:几天不见,一树树的海棠花全开了,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片粉色的云霞。2、由远及近,细细观赏花的枝,叶的形态、重点描述花瓣的样子、颜色和香味等,由远及近的观赏,视野拉到哪里,意味着文字要表述到哪里,因此两段之间要有过渡句,在移步换景时,过渡句的作用起着迅速将要笔峰引到所观赏内容上去。
我赶紧跑到迎春花的跟前,细细的观赏它的美(过渡句),迎春花的枝条特别多,成千上万条枝条你压着我,我压着你,而每个细细的枝条上缀满了小小的花骨朵,像一串串金色的宝珠;那金色小巧的花朵,有的刚长成花苞,像一粒粒珍珠;有的已经全开了,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喇叭,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细细描述近看花的样子,颜色等)。
如果看海棠花,同样通过过渡句,将孩子的笔峰拉到从近处细致观赏海棠树的枝、叶和花上,重点描述花瓣的样子,可以引导孩子用“有的有的有的”来组织句子,写出不同形状的花的样子,二、写景物,要多角度来写,既写它的静态,又要写它的动态。因此要引导孩子看完静态的“花”,再感受一下动态的“花”,这种写法叫“动静结合法”。
例如写“海棠花”,可以这样写:一阵风吹来,海棠花瓣微微颤动,像一只只振翅的蝴蝶,又像是穿着轻纱的粉裙,在绿叶中翩翩起舞的少女,一阵清香,随风飘来,我不仅深吸一口,真是好闻极了,三、多角度描写景物,还包括调动我们身上的所有感官来感受这一景物,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甚至味觉上来多角度感受某一事物,最后还可以表达一样自己的想法,将所观之物和个人感情联系起来。
看迎春花时,我们可以想象: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迎春花,早早站在枝头上,向人们大声的呼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喜欢这春天里最早开放的坚强的花朵。总之,教一年级小学生写作文,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一、要选让孩子去感受所写之物,真真正正的去看一看真实的事物或者经历一下要写的事件,如果是写“花”的话,家长可以在带着孩子看的同时,用手机把看花的过程以及花的枝、叶、花等不同形态按一定顺序拍摄下来,便于孩子按顺序回忆、组材、书写。
二、在带孩子去感受所写之物,所写之事时,要边经历边引导孩子去表达,如果能把想到的好句子记下来就更好了,一年级的孩子语言还很困乏,因此,大人的解说和描述同样可以做为孩子写作文借鉴的内容。比如,引导孩子用描述性语言来把人、事、物写具体形象,善用一些简单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这是最有利于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三、引导孩子抓住要写之物的重点来写,要善于用过渡性语言把要写的重点串联起来,而不能写成流水账。例如,写“花”要引导孩子按顺序,在远处看到的花的特点,再到近处重点看每一朵花的姿态,颜色,香味等,与“花”无关的内容不要去写,四、引导孩子多角度来描写所写之物,调动“五觉”让孩子充分感受所写之物,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写法写出景物的不同角度下的状态以及自己的想法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