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为什么很少讲作文,作文课为什么那么难教

只是靠作文课上的讲解是把作文写不好的。作文课上,教师是否提供有效的修改工具,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质量,个人认为评价一节好的作文课的标准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语文老师,我觉得作文不是讲出来的,评价作文课的好与否还要看老师是否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

1、作文课为什么那么难教?

题主好!作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大家一提起作文就头疼,作文教学中也一度出现“三怕”现象:学生怕写,家长怕辅导,老师怕教。作文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三怕”现象呢?我借用南宋学者朱熹的一首小诗《观书有感》来为大家解密吧!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这首小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我觉得用它来解读作文教学再合适不过了,这首小诗借助池塘水之所以清是因为有活水不断注入这一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一样,要想解决作文教学中的尴尬,就得寻求作文教学中的“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一起来鉴赏一下这首诗,《观书有感》从诗歌题目看,这首诗是谈“观书”体会的,但作者却一反常规思维,推陈出新,在生活现象中捕捉到了写作的灵感,让生活本身来说话,且不堕理障,极富理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

诗人就是抓住这一特点进一步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问一答,道出了方塘“清”的缘由“源头活水”!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文教学之所以出现“三怕”现象,就是因为没有“源头活水”!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我们应该在哪里寻找作文教学中的“源头活水”?一要学会在生活中找,让孩子有生活体验,并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下来,这些独特体验就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二要学会在自然界中找,让孩子走进自然界,把自然界中的草木虫鱼、雨雪风霜等现象描摹出了,这些奇特现象就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三学会在阅读中找,让孩子广泛阅读,把在阅读中搜集到的素材记录下来,这些素材就是作文教学中的“源头活水”!相信有了这些“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就不会那么可怕了!我是@让语文学习更有趣,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谢谢关注与分享!,

2、公开课为什么很少讲作文?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我是语文教师,且当了三十多年语文教研组组长,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正常,每个学期有语文公开课15节,除了我外,从没有教师上过作文公开课。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教材方面的原因,教材上关于作文方面是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的,只有一个简单的题目和要求,教学参考书上也是寥寥数语,市场上卖的巜教案》书,只要是作文教案,东扯西拉,没多少干货,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队伍里会写文章的人很多,但具体到每个学校里就没几个了。老师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太高,指导学生写作文显然不是他的强项,公开课是展现自己水平的平台,他会扬长避短,自然而然地选择自己最拿手的课来上,三、学生方面的原因,作文课是考验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课,也是语文课中让学生最头疼的课,有的同学对作文课甚至有恐惧感,以至于上课时难配合好,出现课堂互动差的局面,教师显得尴尬。

3、怎样才能讲好小学生的作文课呢?

首先,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语文老师,我觉得作文不是讲出来的,只是靠作文课上的讲解是把作文写不好的。曾经听过一堂二年级的写话课,让我感触特别深:(一)开课时,老师和孩子们读了、背了大量的经典诗文,什么《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很多的古诗名句,背了大概有15分钟,(二)接下来,老师利用印发的学习资料进行写话指导。

1、学生齐读,汇报自己找到的优美句子,老师再指导朗读,2、说说句子有什么共同点?(拟人)3、学写“夏天的夜晚”:()说说夏天的晚上有什么东西。(2)选一种当作人来写,(3)选两种或三种当作人来写。(4)选三种、四种、五重当作人来说,(5)告诉学生说话时要有顺序,比如先说天上的,再说地上的,然后说池塘里。

(6)、学生按顺序写,结果孩子们真的写得特别好。我想,这个课例应该带给我们一些什么呢:1、写作的兴趣是一把钥匙,只有真正感兴趣,孩子才会爱写,经常写才会,最后才会乐写,2、语言的积淀十分重要。我们必须教给孩子写什么,我们要让孩子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的习惯。课堂积累,课外积累,生活积累,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积累成为习惯,

3、最后是怎么写的问题。我们要交给孩子谋篇布局的方法;教给学生描写人物、事件的方法;要教给学生写景、状物的方法;教给学生铺垫呼应的方法,更要让孩子学会各类体裁的文章如何去写。作文课上更多的是指导方法,而功夫再是在平常,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让孩子爱阅读、会阅读,要让孩子爱上写作、会写作!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1977,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4、一节好的作文课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的作文课标准是什么?个人认为评价一节好的作文课的标准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作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情景创设可以是影视播放;可以是图片引入;可以是教师讲述;可以是范文引导等。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习作是:看一张图片,写一篇作文,

具体要求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作文的要求看,这是一篇自命题想象类作文,

图片中的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环境背景离学生太远,学生想象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教师课上要播放一下当时视频资料,协助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采用文字资料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当时日本侵略中国时候的情景,当学生感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屠杀我国无辜百姓禽兽行为,自然而然地会与图片产生共鸣,同时就会激发起创作的欲望。

教师有意识的创设出这样的情景,不但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有效地体会人物心情,激发爱国之情,二、是否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众所周知我国拍摄科幻大片与美国相比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了缺少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想象力弱。作文教学肩负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叙述了认为不可实现的想象内容时候,教师不要用否定的态度去“打击”学生,而是以鼓励与欣赏的方式尊重学生。

因为学生独特的感受是创新以及想象的源泉,记得20多年前六年级有一篇作文题目是《未来学校》,让学生想象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并写一篇400左右的文章。当时作文的要求是想象要合理,班内有一名学生作文中的一段写道:未来学校应该是没有学生的,可以在家学习;未来的学校学生可以不带书包等等。当时互联网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也没有接触过网络,就在作文本上用红笔描画出这段话,并在旁边写到:想象不合理!20年后互联网发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地步,

现在的”我“为当时的”我“汗颜——没有好好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所以,评价作文课的好与否还要看老师是否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三、是否提供修改工具,提升学生作文质量,作文课上,教师是否提供有效的修改工具,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质量,因此教师要在课上为学生提供多种修改工具。其中可以是同伴互助,小组内同伴相互修改文章;也可以是自行修改。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