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就目前中国的高考而言还是相对公平的。一,按照规则,高考作文是可以给满分的,他们为何一直不允许高考作文中考生写作诗歌呢,诗歌相对散文杂文小说等体裁,更为自由,好坏成败更难以评判,加上现今的诗歌观念尚未统一,若允许作诗,则增加了高考作文评判工作的难度,同时,难以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性。
1、今年高考作文会是疫情题材吗,会不会有失公平呢?
今年的高考作文的试题很可能和疫情有关系,网上各种平台,新闻媒体,各种网络终端也确实有大量的翔实的报道一线抗疫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动人心弦的故事,也有好多泣人泪下,栩栩如生的模范人物,时代人物,英雄人物,使我们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很可能成为高考的命题,首先,高考命题不会这么直白,它会肯定给你一段抗疫期间的文章,让你从这篇文章中提炼主题,提炼中国精神,提炼奉献精神,提炼毫不畏惧,挺身而出的拼搏精神。
让你以这些精神为议论文的主题,重新布置议论文的结构,进行论证,其次,尽管最近报纸,杂志,网络平台有许多生动的感人至深的文章,但是,高考考察的侧重点是从这些文章中,让考生结合自己的感想,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中华民族的未来,怎样来发表观点,怎样来振兴中华,怎样来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所以,你背诵,这些同的文章,是根本无用的。
凭我的直觉,肯定在今年的高考的命题过程中要涉及抗疫期间的相关文章,相关英雄模范人物的动事迹,因为,从古到今,是坚持“文为时而作”,就是写文章要紧紧结合时代的脉搏,把握新的形势,如果从作文的角度不进行考察出题,就会从文章的阅读和欣赏这个角度进行考察。综上所述,你的担心是多余的,是过度的,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你是非常敏感的,是具有智慧的。
2、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觉得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的,什么心态?
这是个专业性极强的问题,按理说,专业问题由专业人员来回答是最合适的,因为有许多条条框框我们不了解,回答起来难免有失偏颇。然而,正是这种问题,今年就爆出了大问题,它首先说明了两点。一,按照规则,高考作文是可以给满分的,高考作文可以给满分。从今年某省公开点评的满分作文就验证了这一点,但是,由于广大网友对其反响很大,认为它晦涩难懂,不值满分。
于是有关部门才出来把公开作文的阅卷组长作了处理,停止了他的阅卷工作,至此我们才知道,尽管高考作文可以给满分,但要有相应的保密期限。恰恰是那位组长违反了这项规定,所以才受到处理,二、高考作文打分的伸缩性极大。从某省公开的这篇满分作文和高调点评我们才知道,高考作文打分的伸缩性极大,最先阅卷老师打了39分,后面又有两位阅卷老师分别给打了55分,最后阅卷组长主导打了满分(60分)。
前后相差21分,用天地之差来形容也不为过,也就是说,如果不是那位阅卷组长公开高调地进行说明,业外人是不知道这种情况的。三,认为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的心态,只有他本人能说得清楚,认为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这种心态,只有提出这种观点的本人能说清楚,他人只能是猜测。也许认为完美的事情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也许认为不可能一点瑕疵没有,起码应扣掉一分半分才显得公平,
不管是哪种心态,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事实证明满分作文是存在的,也是合乎规则的。可是,一旦把满分的作文公开,则必然会众说纷纭,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某省今年公开的满分作文就验证了这一点。广大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篇作文晦涩难懂,不应该给满分,其实不仅是网友,阅卷专业人员内部也有争议,而且争议极大(39——60分)。
3、高考对于人类公平吗?
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就目前中国的高考而言还是相对公平的,这也是经过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学招生由推荐工农兵上学的实践证明,让高中毕业或达到高中生文化程度的考生同台竞争。只要个人的分数达到大学、专科的录取分数线以上,都可以报适合个人的大、专院校和专业,在分数线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受任何外部因素所影响,也不论考生是任何背景家庭所出生的人,
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原本设想与出发点从理论上讲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实际工作操作上已经变了样,变成了少数政治舞台上有靠山的人们的福利。真正的工农兵家庭出身的人既是政治、文化水平合格的学生也只能望学兴叹,使不少确实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被无影的墙给挡在了大学的门外边,现在的高考制度尽管并不完美,可以说在分数面前人人是平等。
考生出生地不论是城乡,不论人脉关系如何广大或微小,考场上面比武艺,同台比拼,无声、无烟,不见血的厮杀,只要考生沉着冷静,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如果继续沿用恢复高考前的推荐上大学的办法,按照目前的社会政治生态,有多少品学兼优的工农子弟还会被关在大学校门之外,Te们也只能在广阔天地里继续修理地球,
大学教育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并且还是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进行科研攻关的前沿基地。恢复大学招生考试的制度,已经走过了四十四个年头,这期间大学所毕业的学生有成千上万的人活跃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行业的第一线,不少人为国家、民族和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部分人中,有不少就是出身于一般社会普通家庭,祖辈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要不是通过高考充其量也就是子请父业继续当农民或农民工。
所以说,社会的发展,公民素质的提高,对大学招生具体到高考方面,尤其是希望优质大学招生的公平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谓的985、211大学,绝大部分公办大学,由于学校所在地域不同,成为了某个地方的考生们的楼台近水,确实在名额分配方面存在不公平的现象。随着各地政府重视大学教育程度的提高,大学师资力量的增强,以后各地的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能远距离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4、为什么高考作文不让写诗歌?
高考作文要求中,在形式一般要求“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这种对诗歌写作的禁止,早已受到许多诗歌爱好者和学者的批评了。然而,为何直到今天,诗歌仍被排除在外呢?难道,高考作文命题者和教育主管部门就不知这样“排斥”诗歌非常不合适吗?显然,有关部门和人员,并不比题主、答主和各位网友笨,十之八九他们比咱们都要聪明多了,
可是他们为何一直不允许高考作文中考生写作诗歌呢?原因当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现代中国,诗歌的界定与评价,一直未能获得共识。诗歌界和公众对诗歌的认知充满矛盾龃龉,高考命题方面或为避免纷争,刻意避开诗歌,以免遭到非议和攻击,何者为诗,何为非诗?尚无统一的,能让各方介绍的标准。踵武古典诗词的格律诗词,相对成熟,能够借鉴古典诗词的评价体系加以评判,然而,格律诗词除了排律和古风之外,律诗、绝句和词篇幅都太短小,在字数等形式方面与散文和杂文等相差太大,难以次第甲乙展开比较,
若不考虑字数篇幅,则容易出现漏洞,若考生提前背诵行家所作诗词若干,考场上默写其作。阅卷人恐难以发现,这就影响到考试的公平性了,被某些人标榜为“新诗”的白话诗,存在的问题更大。认同白话诗者,认为白话诗自由不羁,没有许多硬性的外在限制,音韵、格律、平仄、对仗和用典等都不能约束“新诗”,新诗自有其神韵和内在规范,有其诗心与诗味在焉。
然而,究竟诗心诗味为何物,具体如何?就连推崇诗歌的那帮人尚无统一的意见,这就让反感新诗的人益发排斥“新诗”了。而诸如“梨花体”“羊羔体”新诗成为公共话题,进入公众视野,新诗在大众中的口碑就更差了,诗歌界内部的纷争不断,公众对诗歌尤其是新诗信心不足,认可有限。对格律诗词虽然兴趣相对较大,但是却常厚古薄今,爱古人却不喜今人,
若有人创作格律诗词,则不屑一读,并大义凛然地如此反问:“你写得再好,能写过李杜苏辛吗?”公众对诗歌的认知亦难以统一,高考命题方面不允许考生在作文时写作诗歌,正是不想趟这沟浑水。其次,诗歌相对散文杂文小说等体裁,更为自由,好坏成败更难以评判,加上现今的诗歌观念尚未统一,若允许作诗,则增加了高考作文评判工作的难度,同时,难以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性,
【汉代儒生解经时提出“诗无达诂”之说,解释了诗歌评判之难,也给高考阅卷带来几乎难以应对的挑战】第三,当今并非诗歌的黄金年代,公众对诗歌的热情不高,爱好不大,教育有关部门顺势而为,亦不重视诗歌。关于当代人们为何不太喜欢诗歌,答主曾作过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读一下:https://www.wukong.com/user/?uid=6801260023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