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祭奠先人祖先,你知道祭祖的意义吗

人类靠生殖繁衍,加上“示”,表示祭祀祖先。祭祖文化的产生,在我看来,最初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祭祖的意义,是维护精神家园的神圣,尊重历史,把握现在,祭祖,是最好的传承方式,有节日有仪式,庄严肃穆虔诚,敬畏祖宗到祭祖文化的形成,需要一种信仰和文化自觉来维护,也是家文化的情怀。

1、我们如何祭奠先人祖先?

谢谢邀请。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史,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祭祀文化经过岁月的洗礼,也是汰糟粕存精华,世代相传,血脉继承形成了今天的样式,那么,我们如何祭奠先人祖先,在祭奠的过程中都有些什么礼仪和禁忌呢?今天,我就和广大网友们来聊聊,当然,依本人的社会接触面范围大小和人生经历而言,肯定是不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因为我泱泱中华如此之大,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苍茫大漠,青葱南国;又有礼仪各异的五十六个民族,宗教信仰不同的近十四亿同胞,所以我仅就皖浙闽一带作重点描述,不准确的,不全面的,敬请批评指正,积极补充,先行谢过我从两个方面展开,即室内进行的祭祀活动和至墓地举行的祭祀行为(一)室内在皖苏及浙江,闽南的部分的地区,在先人(以能记住的为多)的周年,整周年祭日,因为家中有牌位,或者祖宗祠堂里有牌位,一般来说在室内举行祭祀,

祭祀准备的祭品为食品,纸钱,香烛。当然,遇整周年象江苏,浙江及闽南部分地区还要请专门的民间剧团唱戏,另外诸如,春节(皖部分地区不同,是要到墓地的),端午节,鬼节(七月半)等除清明节以外的其它节日,也是在室内进行祭祀的,那么在祭祀过程中有什么禁忌和礼仪呢?首先,仪表整洁是必须的。在祭祀开始前,要将头发梳理整齐,有条件的亦可以理下发,洗手净面,穿着整齐洁净,肃静,忌嬉笑打闹,有儿童的要看管好,忌随意拿食祭品,以及在拜座上就座(主要是小孩不懂事,大人要看好),

这是对仙逝的前辈最起码尊重。其次,要心怀感恩和虔诚进行祭拜,有的人天生话唠,在祭祀时一边拜一边数落先人生前不是,如此就是对先人的大不敬,祭祀仪式形同虚设,失去其感恩先人功苦,教育后代子孙,企求先人福荫后人的意义!再有就是,在焚化纸钱及其它祭品时,切记因为焚烧时间长而以木棒或其它物品挑拔,古人认为,你烧给冥界的钱物如果碎了,先人是拿不到的。

而且在焚烧纸钱时,必须由直系至亲点燃,比如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一个姓氏的方可,而媳妇,女婿,孙媳妇及孙女婿等外姓点的,只可能被其先人拿去,所以,这点要注意!最后谈下祭拜的问题,我们应当清楚,两手合一如今叫作揖,而古人则称之为手拜,通常意义上祭祀中的拜“跪拜”。我们给先人行跪拜礼时一般是“三拜九叩”,即拜一次磕叁个头,当然地区不同,礼仪不一!好了,室内部分我也就懂这么多,下面我再和网友们聊聊室外的禁忌和礼仪,主要是以清明节为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前后,就全国而言,都是凭吊先人的时光,此时必然是举家出行,前往先人墓地扫墓祭拜,那么在墓地又有哪些事情要注意呢?保护环境,注意安全,谨防火灾这些都是老声常谈的事情了,这里就不再啰嗦了。我就尽我所知讲讲扫墓时要注意的事项,在未实行火葬前,大部分地区是土葬,那么,在给坟包添土,做坟头或修楫坟墓时有讲究吗?答案是肯定的,有!古人认为,人离世后入土为安,并以坟墓周边为一方风水,其内花草树木,溪流泥土皆为一整体,不可破坏,否则就破了风水。

因而墓地附近的土动不得,这个自然有看阴阳的先生嘱之,信则有不信则无,不强调,再一点坟墓不可用水泥封严,因为先人在地下也是要接受天地灵气,要呼吸的。坟头切不可以水泥浇制,有些人为了图省事,干脆弄个水泥坟头,却不知这是对先人的大不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养育后代,防老只是一个目的,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传宗接代,继承香火,好在百年之后有人祭扫墓地,更换坟头的柳枝呀!好了,说了这半天,实际上我们祭奠先人祖先,就是要将先人优秀品品质通过祭祀的方式传承给下一代,教会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何为善,何为恶,什么该去做,又怎样不可为,

2、你知道祭祖的意义吗?

祭祖的意义,是维护精神家园的神圣,尊重历史,把握现在。祖宗传给了我们物质财富,更传给了我们精神财富,传给了我们代代流传的恩情关爱,祖宗的身体消失了,祖宗的时代过去了,但我们不能让祖宗的恩情过去,不能让祖宗的音容笑貌消失,我们要把祖宗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我们要把良好家风和家族文化代代相传。祭祖,是最好的传承方式,有节日有仪式,庄严肃穆虔诚,

3、祭祖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祭祖文化的产生,在我看来,最初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从迷信鬼神到膜拜男性生殖,上古时代人们迷信鬼神,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也相应提高。人类在迷信鬼神的同时,也开始对自身的重视,表现为最初的崇拜女性到对男性和男性生殖器官的膜拜,甲骨文的“且”、“祖”两字作为雄性生殖器型,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从男性生殖崇拜到敬畏祖宗,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仰韶文化后期,男性生殖崇拜占据了主导地位。“且”代表雄性生殖器形,这是初民生殖崇拜的体现,后代灵牌、墓碑的样子都是“且”的遗形,“且”是“祖”的本字。人类靠生殖繁衍,加上“示”,表示祭祀祖先,古人最初是以“石祖”或“木祖”表示故去的先人而置于庙堂来祭祀。

于是由“祖者,且也”演变成了“祖,始庙也”的一种文化习俗,从敬畏祖宗到祭祖文化的产生。敬畏祖宗到祭祖文化的形成,需要一种信仰和文化自觉来维护,也是家文化的情怀,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就是敬的意思,这畏天命,就是敬重宗教信仰或者宗教哲学;畏大人,就是敬重自己的父母、长辈、祖宗以及有道德学问的人;畏圣人之言,就是要敬重圣人的教诲,那些诸如《论语》、《四书》之类圣贤书中的传世格言,

4、祭祀祖先的祭文怎样写?

看到这个提问不免让人沉痛,我岳母年前十一月不幸去世,按照当地习俗,身为女婿的我必须写篇祭文公示(后附祭文全文)。祭文,从商周时期至今,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其形式和文体也几经演变,由四言逐渐发展到五言、七言,文体也由诗词、文言文发展到现在的白话文、甚至散文等。文体形式不断演变也带来祭文行文格式随之变化,尤其发展到现在,绝大多数人已不具备相关文化底蕴,对祭文中最基本的关于时间、辈分称谓等都不了解,更别提严格的行文格式了,

但,这并不妨碍您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和悲痛,用我们熟悉的现代白话文、散文一样可以撰写祭文。祭文的本质是表达对先祖亲人的怀念和悲痛心情,其关键重点是要体现祭文最基本的结构组成:对逝者生平的追溯和其一生的总结,其次是祭文时间、以及与祭者的血亲关系,对生平的追述和总结本身就是对先祖亲人的一种怀念和尊重,也便于让更多的人了解逝者的生平和为人,达到追思和铭记的目的。

您若对传统祭文中关于显考、岳妣、孺人这类儒雅的传统称谓不甚了解(网络很容易查询到),能准确做到更好,并不刻意强求,但——忌讳找人代笔!祭文的文体、格式毕竟只是种形式需要,根本的重点是要自己的感情真挚,客观、忠实的追述和评价逝者,这才是祭文的根本目的,也是对逝者的尊重!最后,附上本人当时对岳母的祭文原文。

《沉痛悼念岳母祭文》呜呼!南山乌雨锁重峦,沙河含悲水含殇,山花不语风呜咽,楼台静默鸟不前。千寻万寻寻不见,千哭万哭哭不还,苦命娘亲天不眷,空留亲人望眼穿。弹指光阴似如箭,转眼已是半旬间,黄泉无路重会面,血泪空染红杜鹃。跪灵欲诉肠先断,话在咽喉口难言,母在西天来降鉴,今宵一诀别梦寒。六十八年一瞬转,尤记当年母乳甜,

跨鹤慢赴瑶池宴,生平历历浮心间。初冬廿八母寿诞,天生性情古贤媛,弟兄姊妹各对半,姊妹四人行排三。自幼便知任劳怨,照顾上下凭弱肩,十六走脚三百盐,每斤仅得八角钱。夜抱爱女纺棉线,昼挣工分汗珠串,膝下儿女哭连天,侄辈儿女抱乳前。一家事务内外兼,忙了农活又三餐,不晓诗书人情谙,忠孝节良记得全。

生平不道人长短,腹内宽容撑得船,有话宁在心中烂,一生隐忍不言穿。好施好舍好方便,慈悲菩萨下尘凡,几句好言心便软,替人垂泪代人怜。生性克勤又克俭,德善贤惠四字全,哺育操劳恩比天,怎奈上天病魔缠。世间不公亿千万,何忍独让慈母摊?噩耗来前未谋面,怎不叫人终生憾?终南低呜云崖断,女儿哭晕灵堂前!冰屋冷灶霜瓦寒,可怜老父影只单,

从此少人问寒暖,凭地撒手撤人寰?松柏浸雪泪涟涟,抢地无门枉吁天!恨!恨!恨!阴阳两隔难相见,哭断天涯也枉然悲!悲!悲!夜来幽梦湿衣衫,孤灯挑尽未成眠痛!痛!痛!上天尤怜雨打檐,年年岁岁盼娘还盼!盼!盼!须弥山上长生殿,来世再续母女缘!愚婿xxx撰文并书农历戊戌年十月十日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我的头条号:大相无形。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