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撒谎作文,孩子都上大学了

从后来流传出来的“满分作文”或“高分作文”来看,几乎都是词藻华丽却又废话满篇的撒谎作文。这也许就是题主所说的撒谎作文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能写好一篇“撒谎作文”,他更能写出带着自己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来,必要的模仿乃至词藻堆砌而成的“撒谎作文”也是应该包容的。

1、如何看待撒谎作文?

题主的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很乐意借答题机会谈些自己的看法,看到题主的问题,我想起我读小学时候,每逢写作文,开篇不是“今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无云”就是“锣鼓咚咚敲,红旗哗哗飘,我们兴高采烈地扫墓去了”等等自以为文采过人的语句。要不就是“他跳上摩托车,一踩油门,飞也似的追了出去”,根本不知道摩托车的油门是在手把上的事实,

至于写的内容,那是挖空心思地编,最著名的就是帮老奶奶过马路。这也许就是题主所说的撒谎作文吧?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我读书的时候对语文还是相当有兴趣的,我认为,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必须搞清楚下面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学写作?一份语文试卷其实就四个字:阅读写作。我们非常强调写作的重要性,那是因为无论是我们的法律法规、合同契约、报告文案,甚至表白情书,都离不开写作,

可以这么说,生活无处不写作。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学习写作就是为了应用,每次高考结束后,作文题目经常会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然而,从后来流传出来的“满分作文”或“高分作文”来看,几乎都是词藻华丽却又废话满篇的撒谎作文,这又不得不让人怀疑我们是否真正明了学习写作的目的。这就引出了下一个思考:学习写作究竟应该是以人文本还是以文为本我们作为一个人,身上起码存在三种属性:一是作为生命体的生物属性;二是作为具有思想性生物特有的精神属性;三是作为社会一分子的社会属性,

精神属性是我们每个人独享的,但我们的社会属性是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我们学习写作是为了应用,做什么用呢?用来抒发自己的心声。如果说讲话是“言为心声”,那么作文就该是“文为心声”,我觉得一开始我们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强调这一点,不能“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有点偏离学习写作的初衷,怎样更好地做到“文为心声”?社会有多复杂,作文就有多少样。

如同生活中我们不能看见啥就说啥一样,写作同样需要精巧的构思、华丽的语言、独特的手法等写作技巧,方便我们更好的抒发胸臆,表达情感,体现价值,所以,必要的模仿乃至词藻堆砌而成的“撒谎作文”也是应该包容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能写好一篇“撒谎作文”,他更能写出带着自己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引导他们多描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

2、孩子都上大学了,可是一遇到问题就和父母撒谎,咋办啊?

问题其实并不严重,但是想解决却是个长期的问题,不能指望着一次两次就解决问题,孩子撒谎绝不是个别现象,好多孩子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撒谎所产生的原因:第一种原因,怕挨揍这是大多数中国家庭存在的通病,越是传统的家庭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以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打骂为主,当孩子犯了错误,考试不及格,淘气被别的孩子家长找上门,被老师找家长告状等等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只要发生,那避免不了要挨顿打。

撒谎圆满可以少挨一顿揍,没圆过去大不了还是一顿揍,所以孩子选择撒谎,主要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害怕挨揍,第二种原因,没有达到家长设定的目标,害怕家长唠叨、埋怨,这种情况多是比较优秀的孩子,或是自己没有认清自己的实力,或是在家长老师的诱导之下设定了不可达到的目标,最终努力失败,怕自己面子上挂不住,所以选择性地撒谎,孩子会选择一部分或有或无的客观原因,当做自己失败的借口,久而久之会经常杜撰些假象,蒙蔽家长老师,时间长了,这部分孩子会形成不良的人格,做事不敢担当,一旦出现问题一推六二五,责任都是别人的,这会对孩子成长的道路造成巨大障碍。

第三种原因,为了得到超过自己应得部分的奖励而撒谎,其实这部分孩子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所谓“品行不好”的了,小孩子的时候还不觉得怎样,可一旦长大成人,这种情况不能得以纠正的话,这部分孩子很容易走上歧途,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为了自己的私欲可以违反法律规定,容易酿成大祸,但这部分孩子是非常少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也可以导致孩子撒谎,但都不是主流的因素了。

接下来我们说说撒谎的问题怎么解决,经过上述对孩子撒谎原因的分析,其实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大部分孩子撒谎并不是自己主观愿望,而是为了逃避惩罚与责难。面对孩子撒谎的问题,家长头疼不已,很多人说我都尽量不打不骂了,可是咋还换不来一句真话,第一,时间产长了,形成惯性了;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孩子跟你“有距离”。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