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以说明,过分溺爱孩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对孩子过分迁会让其养成无理取闹,对孩子袒护纵容会让孩子是非不分,家长什么都给孩子代劳,孩子以后会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后果是孩子自我动手能力差,心理脆弱,想法极端,经不起一点挫折我们要让家长知道,过度的爱不是正确的爱,溺爱不是父母理智的爱。
1、农村,大部分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不懂事究竟谁之过?
农村,大部分的父母过份溺爱该子,导致孩子不懂事,究竟谁之过?“国清才子秀,家富小儿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的在孩子们的身上展现出来。但过份的溺爱、纵容孩子,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只是农村,城里也是一样的,溺爱,是导致孩子不懂事的根源。至于谁之过错,咱先不论,就目睹身边的形形色色的例子,可分析一下,
一、家庭成员老龄化人多,偶得子女如获至宝。由于前几年的控制人口增长,现在的农村,少年儿童所占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少了,以前不让生,现在多数年轻人又不想多生,才导致家庭成员中,老龄人数多,如果偶添一小儿,无论是男是女,那就是宝贝,视为掌上珠,说不得,更打不得,真是“捧在手上怕掉下,含在嘴里怕化了”。二、疼爱有佳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年轻父母来说,疼爱孩子,真是没说的!只要孩子需要的,无所不能,百依百顺,
从孩子没出生,就给孩设计好了成长的蓝图:“喝什么样的奶,补什么样的钙,穿什么样的名牌,买什么样的高级玩具,考虑以后上什么样的学校等等”还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三、溺爱纵容,攀比成风,也不得不说生在新时代的孩子们,那命运真的“钢钢”的好!家庭生活条件好了,要什有什么了,孩子只要开口说吃,那爸妈就是不疼钱,无论是绿色的,还是垃圾的,不考虑营养和价格高低,那就是买、买、买。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咱就必须有什么,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孩子,受委屈有自卑感,四、家庭教育的欠缺大凡娇生惯养的孩子,一般都是任性骄横,撒泼耍赖,不懂事理,不明是非。由于过于溺爱孩子,就放任孩子,不认真学习文化课,认为“年龄小”,不懂礼貌认为“没长大”,说脏话骂人,赞扬孩子“聪明”等等吧把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良坏惯,在家是“皇帝”出门“占上风”,
2、溺爱孩子有什么后果?
01大家都知道“惯子如杀子”的道理,但大都未能绕过这一关。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宠溺孩子,反倒毁了孩子的一生,这种反面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红楼梦》里的薛蟠,整天游手好闲、斗鸡走马,买英莲,打死冯渊,视为儿戏,这些劣迹,与他的寡母王氏娇惯、纵容有关。薛蟠幼年丧父,王氏视她为金笸箩,从小百般溺爱,放纵他的行为,最后就成了败家子,
美国服务集团创始人托马斯,放任女儿,在飞机飞行中,为满足她的要求,安排她坐在副驾驶的位置,用脚踢坏了驾驶舱的飞行系统,结果飞机坠毁,机上五人全部遇难。宠溺孩子的后果,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足以说明,过分溺爱孩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宠溺?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分对错,盲目迁就。
0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三种爱千万不能给予孩子,一是娇纵的爱,二是专横的爱,三是赎买式的爱,否则,毫无原则的宠溺,会使孩子不成器,甚至铸成弥天大错时就后悔莫及。03那长期被父母以及孩子周围的人所宠爱的孩子会发展成什么样的人呢?(一)过度的自私自利,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不理会别人的感受,不会将心比心与人相处,自我为中心。
在学习或生活中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会伤害他人,(二)性格变得暴躁。在父母的宠溺之下,孩子就会更加骄横,不可一世,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与人相处不懂得让步和宽容,目中无人,脾气暴躁。(三)学习生活秩序混乱,毫无约束,缺乏严谨和条理性,(四)目无尊长,唯我独尊。不讲究礼节,不懂得以礼待人,甚至恶言相向,将来何以在社会立足?(五)有些会变得懦弱无能,百般依赖,
父母的包办代替扼杀了孩子的自立自强,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天塌下来似的,乱了方寸,根本扛不住小小的打击,如此下去,孩子怎么能成大器?宠溺危害很多,不一一赘述。0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必须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家风熏陶孩子,再不能宠溺孩子了,童话大王郑渊洁说: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3、怎样面对溺爱孩子的家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唯一,是父母心中特殊的存在,而且近乎于完美,所以溺爱就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当这种爱有一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渐明显的凸显出来的时候,家长就会觉得无所适从,从而听不进别人的直言提醒。我们很多家长都无一例外地对孩子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现象,溺爱也许就是平时过分地迁就孩子的言行或者说是对孩子言行等各方面出现的小偏差,没有及时的纠正,进行正确的引导,总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太严厉,久而久之就会使得这种爱就像洪水爆发一样,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遇到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非常令人头疼和担忧的,一方面是孩子很难有效地教育和沟通,潜意识里总觉得有父母这面坚强的后盾,就会无所顾忌;一方面是家长的言行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要想改变溺爱孩子这种现状就得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先取得观念的改变才能逐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较为委婉的方式谈话引导家长,使其知道溺爱的后果。
家长爱孩子这是无可厚非的,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任何东西,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总想给他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无私地奉献而不求回报。就如地震废墟中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好好的护在自己的身躯之下,这是伟大的,可如果是溺爱就会害了害的一生。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个孩子小时候就喜欢随意拿别人的东西,他的母亲没有及时地制止他,等他长大了因为偷东西而被抓住判刑关进了监狱,
在面对法官的庭审时他就说出了一个要求:要他的妈妈把耳朵凑过来,他就对他的妈妈说,要是她小时候就好好管他,告诉他偷东西是不对的,那他今天就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他现在很恨她。是她的溺爱断送了他的前程,他的妈妈听了当场就难过的跌坐在地上,痛哭流涕,非常后悔。正确的爱是理智的爱,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父母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会直接影响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主要是要让家长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使家长知道对孩子爱的表达的方式要恰当,我们说严慈相济,无论是鼓励表扬,还是批评打骂,甚至是略施以惩戒,都是家长在不同形式上对孩子的一种关爱。明知孩子犯错而不予理会,那是纵容,包庇,我们为人父母,难道不懂的是非曲直吗?爱而不说那一定不是你溺爱孩子的借口,不要因为你的懒惰扭曲了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每一人都要通过奋斗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所以,如果不溺爱孩子就要培养他吃苦、坚毅的个性,正确的看待人生不同阶段的每一次成功与失败,我们爱孩子不仅仅是表现在语言的关爱中,可以是对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可以是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威信,可以是在孩子身后看不见的一次次凝视的目光中,更多的可以是把对孩子深沉的爱放在我们的心里!我们能够相信,只要你对孩子是真正的关爱,他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使家长知道爱需要有度,古人云:“木刻雕,而病于越度;金可铸,而病于越冶。木越度,金可冶,虽有良工巧匠安施工,”面对家长的时候,我们要让家长知晓,当父母不分青红皂白,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办代替,甚至于孩子错了也不去教育,也说是对的,这种爱就越过了爱的度。这种爱是爱的错位,结果会毁掉自己所爱的人,
对孩子过分迁会让其养成无理取闹,对孩子袒护纵容会让孩子是非不分,家长什么都给孩子代劳,孩子以后会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后果是孩子自我动手能力差,心理脆弱,想法极端,经不起一点挫折我们要让家长知道,过度的爱不是正确的爱,溺爱不是父母理智的爱。这种爱,只会毁了孩子一生,当然,一般来说,让溺爱孩子的家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需要我们的耐心引导,这也比较考验我们自己的耐心,信心。
最后,我相信,家长溺爱孩子只是爱孩子爱得错位了而已,只要这个家长不要被错失的爱冲昏了头脑,我想,在我们教育者的沟通和引导之下,家长一定会正是这个问题,并且反省自己的爱的,我们还要充分的相信我们的孩子是能够变得坚强,独立和自信的,他们远远我们想象的还要优秀。所以,家长要放手让他们去飞翔,丰盈自己的羽翼,
4、到底怎么教育孩子,怎么才能避免溺爱,又不会太过严厉?
你好,我是士弘妈妈育儿经,专注育儿领域,对于你的问题我给出以下几种方法。1、概括细节教育孩子做事情做对了家长要明确的夸奖他,比如孩子主动洗碗了,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夸他说,宝宝今天表现不错,主动洗碗了,要再接再厉哦,不能这样,我们应该这样说:哇,宝宝今天很棒哦,吃完饭后把碗刷了,还涮的那么干净,而且洗好后东西都放回原位了,处理的很棒。
宝宝长大了,会体谅妈妈了,都会主动做家务了,真厉害呢,妈妈果然没有白疼宝宝,就这样,我们夸他不能一句话带过,要明确的夸,让他知道他哪里做的好,下次就会更加注意细节。尝到甜头后才会有动力啊,同理,孩子做错事了,家长也要明确的指出来,哪里做的不对,应该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可以怎样做会更好。要让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赏罚分明孩子做事情,对的就是对的,对于对的行为家长要给予奖赏,正所谓,有了甜头就会更加向甜头靠齐。孩子做错了,就要罚他,让他反省,写检讨书,必要时可以进行肉体惩罚,让孩子从小学会判断对错,是非分明,养就正确的三观。3、原则性问题不可逆对于原则性问题一步不退,其他的就没有必要去约束了吧,毕竟小孩子还是要保留一部分天性,不然太一板一眼的,自己看着也不舒服,
5、有人说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孩子是一种“毒药”;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很赞同,并不过分,因为孩子,从小到大,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太过于溺爱了,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一点好处都没有,只能宠坏了孩子的,孩子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总是找各种理由,为孩子开脱与辩解。而且还说”孩子不懂事”等,这样的宠爱,养大的孩子,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很自私,不知道关心,和理解他人,不懂得感恩,也不懂得知足,更没有与人,分享的思想意识。
而且还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一切行为,总是纵容和袒护,对子女的品质,和人格的培养,无法顾及。只顾抓孩子的学习,当然学习很重要,但不能在其他,方面上不去理会,如,自理能力和品质,性格养成习惯等等,这样的教育方法,孩子从小,就在蜜罐里长大。给孩子应有尽有的,物资生活,就会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
将来步入社会,往往会四处碰壁,会一蹶不振,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压力很大,更容易迷茫,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感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的,做为家长,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要告诉孩子,长大后生活的艰辛,在人生旅途中,要走的路是不平坦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对孩子负责任,才是真正的爱自己的孩子。总有一天,孩会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完全,是靠自己去努力前行,要让孩子独立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让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才能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6、现在的父母是不是过多的溺爱孩子了呢?该如何把握疼爱程度?
现在的父母是不是过多的溺爱孩子了呢?该如何把握疼爱的程度?真爱孩子是“投其所好,不是给己所要”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爱孩子,是满足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而不是我们大人的需求。可能有的人说,满足孩子的需求,不就是溺爱嘛,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就行了,其实,溺爱满足的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大人的需求。孩子一吵一闹就满足,是因为,大人怕麻烦、怕难堪,所以,给了他,就不吵闹了,
所以满足的是大人怕麻烦、怕难堪的需求。老年人溺爱孩子,是因为,怕自己老了没用了,连孩子都照看不好,所以,对孩子各种满足,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价值感,只要孩子不吵闹,没有受伤,吃饱,穿暖,孩子就是被自己的照顾的很好了,以此来证明自己还能做事,这些也是满足自己的需求,有些妈妈把孩子的生活照顾的井井有条,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嘴上说,是要让孩子专心学习,或者觉得孩子做不好。
其实,就是满足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个好妈妈的需求,如何把握这个度?在说话或做事时,想一想,这件事,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这件事,是孩子的事还是我的事?对孩子成长有利事情,多让孩子做。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比如说,孩子在客厅看电视,你在收拾桌子,准备洗碗,这时,你要有意识的想一下,你让孩子来帮你做一些家务和让他在客厅看电视,哪一个对他的成长有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