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以熊为图腾,下游的炎帝部落以牛为图腾,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华表上的云纹龙最终构成了部落联盟共同的图腾—龙。
1、中国的图腾文化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的各民族的图腾有哪些?
在原始社会里中,人们过着刀耕火种、注水而居的生活,既要从大自然取得食物,又对神秘广漠的自然界充满敬畏。并且相信每个部落都与某些动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该动物便是氏族的图腾,1,轩辕黄帝雕塑在《新书.制不定》中记载:“炎帝者,黄帝同父母第也,各有天下之半。”可见炎.黄部落势力很大,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以熊为图腾,下游的炎帝部落以牛为图腾。
东夷部落自认为是神鸟的后代,南方的三苗部落奉女娲为始祖,便以蛇为图腾,经过无数次的战争,黄帝部落使以熊、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归自己所有,海打败了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紧接着又打败炎帝部落,占领了整个黄河流域,一统中原,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部落联盟首领,2,非常罕见的战国龙为了给炎帝报仇,炎帝的后代与黄帝之孙颛顼(zhuānxū)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被统一到黄帝后裔的部落联盟中。
虽然诸多联盟都被黄帝和他的后裔统一,但各自都有自己的图腾,不便于管理,但是独尊某个图腾,势必会引起其他部落的不满。经过再三考虑和权衡,最后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好办法,将黄帝部落的熊或云、炎帝部落的牛或火、共工氏的水、三苗的蛇,还有其他部落的鹰、猪、鹿等特征,加以融合通融,便形成了龙图腾的雏形,所以龙集多种动物特征于一身,可以腾云驾雾、有牛耳、可以喷火、主宰水、有蛇的鳞片和尾巴,还可以繁衍生龙子。
3,华表上的云纹龙最终构成了部落联盟共同的图腾—龙:虾眼、鹿角、牛耳、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并且约定大家都只能信仰这一共同图腾,从而为将来的和平相处奠定了宗教基础。后经历代延续,龙便是受人崇拜、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神物,到后来历代皇帝自称龙子,龙成为帝王皇权的象征。上下数千年,龙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至今仍保留了丰富而又历史渊远的天文学知识,他们以十二兽纪日,今天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赶虎街,猪日赶猪街。有些地方建十二兽神庙,每年举行祭礼活动,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跳十二兽神舞蹈,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保俗语表明人们普遍对老鼠的憎恶。然而,远古时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却认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并为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自豪,他们描绘、雕刻老鼠的形象,在仪式或节目期间隆祀厚祭,祈求鼠祖先的保护,白族虎氏族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虎也不会伤害他们。当要出远门时,一定要选在属虎的那天,认为只有这样,做事才会吉祥如意,
有的人从远方回来,也一定要算准日期,只有虎日才进门坎。白族鸡氏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花鸡的蛋里孵化出来的,认为公鸡知吉凶,会保佑他们,在迁徙时,将东西装在背箩里,上面放一只公鸡。到达新迁地区后,公鸡在什么地方叫,就在什么地方安家,在他们看来,公鸡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
在《说文解字》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古越人也以为自己是龙种,故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直至,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野猪神是北方狩猎民的崇拜对象,在满族中列为大神,说它身比山高,鬓毛如林,山里的沟谷都是它的獠牙所害,是部落守护神,把牛视为远古创世神兽的有纳西族。在纳西族书中记述了这头在大海中巨卵孵出的神牛,角顶破天,蹄踏破地,造成天摇地动,由纳西族人始祖开天七兄弟和开地七姊妹将它杀死,用牛头祭天,牛皮祭地,肉祭泥土,骨祭石头,肋祭山岳,血祭江河,肺祭太阳,肝祭月亮,肠祭道路,尾祭树木,毛祭花草,
于是,便有了晴朗明亮的天空日月,才有了万物生长的清静世界。从此,牛才作为神圣物用来做祭圣物,用来做祭祀天地山川的牺牲供品,纳西族十分崇敬牛神。对马的崇拜多流传于北方游牧民与游猎民中,保安族中流传有雪白神马的神话。满族有供奉马神习俗,清代文献中多有祭马神仪和修建马神庙的记述,
2、都有哪些历史人物能代表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能称得上精神图腾的只有毛主席和孔子两人。从公元前134年到公元1919年这2100多年中,孔子是中国人封建时代的精神图腾,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于是孔子的儒家学说成为封建帝国意识形态的基石。孔子也于公元1年被汉平帝封为“褒成宣尼公”,公元1657年,即顺治十四年,孔子又被清朝政府封为“大成至圣先师”,至此孔子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孔子的思想中核心要素“仁”与“礼”实际上深深根植在中国人的基因中,不得不说,孔子的许多主张至今有积极意义,包括他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道德的赞美,对孝的提倡,都是中国人至今的行为准则。孔子的思想形成于奴隶制与封建制交替的剧变时代,由于他本人只是奴隶主利益的代言人,因而其思想具有大量保守和落后的因素,但不得不承认,他的学说流传两千多年,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生活形态是高度匹配的,
从1911年开始,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思想涌入中国,中国人民开始反思自己落后于西方的精神原因,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孔子的思想遭到了集中批判,在短暂的思想空白之后,中国人迎来了毛泽东思想。至此,毛泽东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图腾,毛泽东的精神魅力,主要在于他讲究尊重实践,重视科学的理性思想,拯救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的超卓智慧,和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伟大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毛泽东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本土化,然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毛泽东解决了马克思远远不能解决的问题,翻天覆地地改变了六亿中国人的命运,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回顾毛泽东的历史贡献时说:“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重塑了一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把一种愚昧、沉沦、猥琐、颓废的精神状态彻底从中国大地上清除出去,将中国人的积极,勤奋,奋斗,拼搏,“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建立起来,在二十多年中让中国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道路,为不久之后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和孔子的精英教育不同,毛泽东思想所及之处,上到各级干部,下到农村妇孺,他所影响的中国人的数量,差不多是孔子两千年影响的中国人的总和,国际政治斗争的残酷事实教育我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爆发尖锐斗争的风险,包括武装和非武装斗争的风险始终存在,因此,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松懈甚至自废武功。毛泽东的斗争精神,他对国际政治规律的空前深刻的洞察,他的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仍应当作为今天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