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在每一次的催眠暗示着逐渐的真的变成我们父母和老师口中说的不如别人家孩子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相信我们每个人曾经都从父母或者是老师口中听到关于别人家孩子怎么样好的言语,只不过现在家长拿孩子来比较,看到的总是自己孩子的缺点,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优点,这样比来比去就会越比越失望。

1、小学生作文红爆家长圈,“别人家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

别人家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相信我们每个人曾经都从父母或者是老师口中听到关于别人家孩子怎么样好的言语。从最初的听到,心中不是滋味,倒随即慢慢的开始接受到最后的习惯到完全接受父母老师的“暗示”,逐渐真的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又涉及到一个失望论希望——失望——绝望——无望——习惯。孩子在每一次的催眠暗示着逐渐的真的变成我们父母和老师口中说的不如别人家孩子的孩子,

而大家都不愿意承认的一个点就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别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我们总会有一部分优点会被别人当做是自己孩子没有的,然后哪来对比,直到最后,孩子的自信被消磨殆尽,孩子开始变得郁郁寡欢的时候更加强调,“你看吧,我当初说的是对的吧,你就是这样的”,一般恨铁不成钢的说着“你怎么比不上谁谁谁,你看他怎么样怎么样,你又怎么样怎么样”,一边又各种暗示着孩子“你本来应该就是一个笨小孩,可是为什么就不能变聪明点呢?”还要一边为自己提前就预知到事实的真相幸灾乐祸。

2、高考状元太优秀了!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家孩子怎么样?想对他们说什么?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高考状元是好样的,但并不是一天就能培养出来的,是孩子努力拼搏的结果,是家庭的关爱的结果,更是老师辛勤培育出来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下的成绩,当然也是家长借鉴的榜样,更是自家孩子学习的榜样。见贤思齐,让自家的孩子继续努力,将来说不定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但不一定是高考状元,

向高考状元看齐,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高考状元的。许多家长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其实没有必要,培养自家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健康的人格,当然比培养高考状元更重要,更有现实意义。生活中家长和孩子都要一样,保持平常心态,努力学习,能做高考状元固然好,做不了高考状元,也不重要,关键是我也是优秀行列中的一员,但我还是最勤奋的、我是最有恒心的,我是最有爱心的,

3、为什么父母总是拿孩子去与其它家的孩子对比,为何父母却不去与他们家的父母作对比?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作为父母,生命中已经走过了很多路,也体验了很多生活的艰辛,他们拿孩子去比较,其实内心里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不拿自己去比较,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他们才会拿孩子作比较,才会希望孩子能弥补自己曾经的缺失。只不过现在家长拿孩子来比较,看到的总是自己孩子的缺点,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优点,这样比来比去就会越比越失望,

4、孩子在重点高中的重点班,高一期末考试中,成绩倒数,有哪些建议?

能考入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就证明孩子也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资质不错,初中也认真努力学过一阵子,具备了高中考取好成绩的基础。如果高一期末考试成绩倒数,首先要分清比高一入学分班时的排名是否退步了,如果分班时就排名靠后,现在仍然靠后,属于正常发挥,有待于以后慢慢提高。如果分班时名次靠前,现在倒数,就要高度重视了,

需要家长和学生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分析分析原因了:是心理准备不足,适应不好?还是主观不够努力,没有下过功夫?还是沉迷于小说或网游?还是青春萌动,有了心仪的异性朋友?人们常说:不要试图唤醒一个装睡的人。我觉得一个主观不想学习,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人很难在学业上取得进步,不管什么原因,都要告诉孩子,高中生活刚刚过去了六分之一,还有奋起直追的时间,现在不吃苦,将来会吃更多的苦。

要唤醒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1.相信孩子能行,2.和孩子沟通,达成共识。3.帮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分解成多个易于达成的小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向成功迈近了一步,4.注重基础,趁着假期有空查漏补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5.高一的孩子仍处于叛逆期,关心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健康,让孩子明白你关爱的是他(她)本身而非成绩。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