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卷老师喜欢怎样的作文,张云雷的粉丝高考作文满分

一般说来,批阅高考作文的都是大学副教授或者中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的资深教师,他们受过多年的教育,有较高的阅读品评文章的能力,同时考场还有作文阅卷的细则,有阅卷的指导专家组。这个作文的核心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所有大的发展都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同时国家的发展又影响着个体的发展。

1、张云雷的粉丝高考作文满分,《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了范文,你怎样评价?

谢谢邀请。题主所问有误,我查了一下,2019年山西中考作文题目是《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平时写作训练,以名人为写作内容都是很好的!也是很平常的事。但必须注意的是,要传递正能量,表现时代精神,从题主提供的几个图片来看,这应该是一篇很不错的作文。也许正因此,这篇作文中考时满分,

后来,热心的老师又在网上搜索它,下载了打印,装订成册发给学生阅读,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也是很平常的事,至于张云雷,他是郭德纲发展最全面的弟子之一,说学逗唱样样精通,不仅相声功底扎实,而且唱歌模仿也是一绝。人,一辈子谁还没有一点挫折,什么南京火车站二楼跌落摔伤,什么演出被叫停之类,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与此问题无关。

2、如何评价浙江省写作协会发表的《关于这次高考作文“满分风暴”的几点说明》?

这个夏天有点忙,先是一篇低得没有底线的《平安经》问世,满书的“XXX平安”连文盲几乎都能懂,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这种数羊头的文章平淡无味,侮辱人民智商,可有的专家却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大家欣赏水平不高,对这种大智若愚大音希声的经文欣赏不来。没几天,一篇高出天际线的神作文又石破天惊地出世了,一个神经兮兮的高考作文题目《生活在树上》,叫一般人真是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且不说高中生,就是大学中文系的硕士博士拉来溜溜,十有八九估计都要铩羽而归,可是高考场上,出现了一个不世之才,不但洋洋洒洒,而且光引用外国哲学家的名言都多达四五处,而且“嚆矢,滥觞”之类的词语比比皆是。阅卷组长陈建新大赞特赞,捧为神文,给予满分,这篇作文与平安经不同,平安经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一旦戳破就迅速沦为笑柄,而这篇作文是“有料”的,有的字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再要说此文不好就容易被叫好者回怼。

不过以老夫的浅陋之经验,这种看起来很唬人的文章,其实空无一物,就是假大空的纸老虎,事出反常必有妖,果然!有人在网上实名举报,陈建新长期开办作文辅导班,并且兜售自己编的作文辅导书籍。那篇满分作文就是他的辅导班学生把他的辅导书籍上的某篇文章改了一些词句写成的,这样一来,这种作文无非就是土胎上贴金装成的神像,所有的“料”就是外面那层金光闪闪的东西,揭开来看里面就是一堆土坯稻草。

据网友贴图,陈建新的书中还有数篇这类范文,以名人名言开始演绎成一篇假大空的文章,这种文风极不老实,有哗众取宠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文风极坏,真是教坏了学生,当然,对学生来说,无论是本身腹有诗书临场挥就,还是押题成功背诵默写,只要没有违反考试规则,给予相应的高分也说得过去,我们似乎不应太多苛责。但有了陈建新的考前考后的操作,那这事情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陈教授这种做法往轻里说就是利用自己阅卷组长的权利以自己的好恶来左右评分,往重里说就是从例文写作到高考出题再到评判都是他一手策划的,远不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那么简单,很可能涉及犯罪。(他的学生比一般意义上押题又有很大的不同,)现在,浙江省写作协会所谓的说明其实并并不能打消大家的疑问,有一丘之貉的嫌疑。

3、高考改卷老师喜欢怎样的作文?

我是高中语文教师,也多次担任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工作,看了最近三十多年的高考优秀作文,给你大致总结一下,你就明白高考改卷教师喜欢什么样子的作文了,首先,你也许听说过,不同的阅卷教师口味爱好不一样,对同一篇高考作文给分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这是事实,但是,你其实不用担心,因为高考作文阅卷是双阅卷,也就是同一篇作文由系统分发给互相不知情的两位老师打分,如果他们给分在一定差距比如5分之内,就取二人平均分作为作文的初评分。

系统还会对每位老师的阅卷时长,平均分,离散度等进行监控,把握阅卷尺度不好的老师会被要求改正,甚至被取消阅卷资格,一般说来,批阅高考作文的都是大学副教授或者中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的资深教师,他们受过多年的教育,有较高的阅读品评文章的能力,同时考场还有作文阅卷的细则,有阅卷的指导专家组。他们,都有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理念,

这些是可以公开的。第一,阅卷老师喜欢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在高考作文不限文体的情况下,有些同学的小说,记事散文,抒情散文,只要文字清通,审题无偏差,那么真情实感就成了取胜的法宝。比如某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怀想天空》,有位农村同学写自己高考前夕,父亲一大早起床去田里劳动,叮嘱儿子要好好考试,儿子在考场想念在田里劳作的父亲,回想自己跟父亲一起参加农业劳动的情景,面朝大地,怀想天空,

就凭借真情实感,得到了满分60分。各位,不信的可以在网上搜索来看一下,第二,阅卷老师喜欢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这些年,高考作文基本倾向于议论文,很多同学忙着背各种名言,搜集各种素材,把高考作文写成了没有自己面目的“高考体”:一段排比开头,名言之后,是中心论点;三个并列的分论点,基本是名人事例的组合,再加几句不咸不淡的扣题的议论;最后,来几句好看的古诗文,发几句号召,回扣一下开头的中心论点,

这样的文章,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看不到考生的思考,看不到考生的真知灼见。堪称新时代的八股文,要写出有自己真知灼见的议论文,就要锻炼自己的思想,修养自己的人格,跟火热的时代保持同步,真正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文化,读点哲学,积极思考,说话讲逻辑。具体例文参考几年上海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第三,老师喜欢有气势有文采的文章。

少年文章,应该有朝气,有向上的血性,青春美文,自然有健康的文采,可以参考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文章,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要提醒的是,文采不是炫耀词汇,思想也不是故作高深,像去年的那篇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那种晦涩玄虚,不值得提倡,也没有多少阅卷教师会喜欢,至于前些年,四川高考中曾经出现的所谓甲骨文作文,就更是不合符高考作文用规范现代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了。

第四,老师喜欢思路清晰,技巧熟练的文章,高考作文,不论是议论还是记叙,都要思路清晰,不要弄得太含蓄。因为高考作文阅卷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阅卷老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阅卷任务,还要保质保量,他们势必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反复研究品味你高深含蓄的思路,于是你的文章如果太含蓄,就有明珠投暗的风险。有位阅卷专家说得好,高考作文要的是二锅头,辛辣爽口,不能搞成碧螺春,一下子评不出味道,

4、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时光瓶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你会如何写?

可以参考我在头条里发的文章《2018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审题指导及范文示例,你审对题了吗?》。【真题再现】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首先,阅读材料,初步理清思路。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为序,用大事记的方式扼要地呈现出“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节点中国所发生有一定标志性的事件,有些跟考生息息相关,有些跟国家发展或战略有关,但归根结底都跟考生有关,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这句话,指向的是考生,其实是指向的中国千千万万的“个体”,即每一个个体都有其价值,也应该有梦想;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这句话指向的是面对灾难,面对重担,我们的取向和态度。即责任与担当问题;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这句话三件事,一是指向科技,另两个指向民生,实际谈的就是科技与民生的问题;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这句话,反映的是时代高速发展的标志,但其实还是在说日常生活的剧烈变化,即生活质量提升的问题;以上4句话,从不同层面,展示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核心命题,即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会推动国家的发展,而国家的发展又必然造福于每一个个体的成长。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这句话是过渡句,强调了个体的成长。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两句话立足于未来,阐述了“中国梦”的实现,实际指向了,“世纪宝宝”这一代的使命,就是要承继过去的辉煌,立足于当下,在未来实现“中国梦”。材料第二部分,进一步阐述了第一部分材料所呈现的内容指向,也就是这些材料所要体现的共同因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这句话对前面的材料作了很好的概括和提炼,到这里基本清楚,作文要写的主要内容,即要反映出个人与国家共成长共发展的主题,具体点讲,就是个人的价值与责任、使命与担当、追梦与圆梦如何与国家的发展和圆梦结合起来,“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句话,对写作进行了限制,设定了写作的指令,即所说的“任务驱动”,因此,作文中必须要设定文章“给那时18岁一代人阅读”的场景,即在文章中应有寄语、劝诫、分享等内容,【写作指导】拿到这个题目,有人说好写,有人说难写,各持已见,各有理由。我想,说好写的,无非是觉得这个题目所说的内容大家比较熟悉,甚至有同学认为,老师讲过相关的题目,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网上也有人猜到类似本主题的作文题,所以,因为熟悉就觉得好写,这可能只是心理上的感觉而已,

说不好写的,大多认为这个命题太过于宏大,没法把握,还有更偏执的认为,只有学政治的,才会写得出来。其实,这个作文的核心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所有大的发展都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同时国家的发展又影响着个体的发展,换句话说,只要通过写个体的某一件日常生活的小事来反映国家层面的发展就算是比较好的切题,当然不能忘掉题目中的“任务驱动”。

而“任务驱动”给人的感觉写书信体比较适合,当然采用书信体这种形式肯定切题,问题的关键,大家都用书信体,会让阅卷者有审美疲劳感,所以,在形式上不一定非得采用书信体。因此,这类作文,宜采用小切口,以散文或记叙文的文体方式把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当然,其他文体,其他方式也可以,关键是切题,形式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内容,

【范文示例】与赤子书文/肖彧非你是否与我一样,回望茫茫苍穹之中璀璨夺目的星辰大海;昨夜猝不及防的一场大雪,已被晨曦明媚如初的日光点滴消融,你是否也站在雪白的银杏树下等待枝丫上最后一片雪花飘落;平生能被赠与几多欢愉,或是正气凛然、昂首挺胸的欢呼雀跃,或是三杯两盏淡酒、颔首低眉的浅浅吟唱。你是否与我一样,看到了斑斑点点的星光汇集而成的银河,它正向我们奔涌而来,

新时代的舞台已敞开,你是台上耀眼的明星,鼓动的掌声已为你响起。你断断续续感激的过去是什么模样?2000年,千万“世纪宝宝”闪烁着明亮的双眼,拉开了21世纪的帷幕,而中国也迎来了属于它的新时代;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一声巨响在岁月的修罗场上撕下了深不见底的疤痕,而短短几个月之后的鸟巢等待的是奥运圣火熊熊燃烧;2013年,在辽远空阔的无边宇宙中,“天宫一号”振翅腾飞,带给中国人一次全新的探索与体验;同年,公路“村村通”计划接近尾声,“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推进;2017年,网民规模高达7.2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出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们的成人礼已谢幕这条时间轴,一点一点被光辉与闪烁耀眼的灯火占据,“现在”的标码正马不停蹄地向未来靠近,

你问,梦想是什么颜色的?我回答,梦想是初生花开娇艳欲滴的纯白,是雏鹰展翅向往广阔的翠绿,是翱翔天际畅游海底的深蓝,是终有一日划破天空的闭合版、令世人为之嗟叹的金光璀璨!这是梦想的颜色,这是属于中国的梦之彩!很幸运,我所扎根、生活的祖国,它从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踽踽独行,无论前路或坦荡或坎坷,或一马平川或荆棘密布,它从未松懈过握紧每一个人的手,朝着梦想的前方奔跑,看到的终点种满鲜花,看到的终点拥有霓虹。

你是否与我一样,幸运与幸福?你是否感到些许迷茫:不是圣人不是盘古,从未拥有过拔山扛鼎的力量,何从被委以重任?不要紧,这场属于我们18岁跨越时空的对话悄悄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未曾停歇,需要的是每一个中国的新青年勇敢地向未来招手,请不要因前人已铺好了星光大道而慵懒散漫;也不要只为自己而活,既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就请举旗标枪、时刻准备战斗,为打好小康社会攻坚战做好最夯实的基础。

请学会做一位有情怀的人,不为“钱途”而拼搏,成为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请学会做一位有思考的人,现代化的脚步正渐渐吞噬人类最原始的灵魂,不被机器左右,不被人工智能占据了理智,因为你才是高万物一等、富有思考灵性的个体,还有什么值得中国新青年去畏惧?大学生村官秦玥飞放弃提拔的机会,用“造血”建设乡村;卧底非洲的中国少年黄泓翔,冒生命危险揭露血腥象牙秘密贸易正如他们一样,不去评论谁有价值,这正是社会主义新青年让世人瞠目结舌、无法企及的高度。

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你终会逃离捆绑自我的枷锁,迈开环绕梦想踯躅不前的脚步去呐喊,去超越!“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们,请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敢于担当,敢于突破与创新,没有什么能被称作不可能,舞台已为你搭建好,及时成为不了镁光灯下耀眼的明星,也可以做一位台下默默鼓掌的人。点评:本文文质兼美!近年来,高考作文在形式上凸显“情境性”“任务性”,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关注当今社会、关注国家”,今年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

这类作文最忌讳的是“假大空”,而作者恰恰突破了这一局限,做到了“真切”!“与赤子书”这一标题就阐明了作者以“赤子之心”对话“赤子之心”的立场,语言富有诗意,读来清丽明朗,很符合18岁青年人的特点。文章第二段结合原材料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倒数第二段与之照应,提出了对2035年18岁后来人的殷殷期盼与善意提醒,有思考的深度,语气十分恳切,

5、如何评价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范文《生活在树上》?

我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在每年的高考季,各省市县的高考状元,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同样,对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更是众说纷纭,网评不绝于声。今年浙江的一篇满分作文,一经媒体公布更是引起热议,批判和赞美两种声音可谓针锋相对,这篇《生活在树上》的满分作文,据说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

最后作文审查组老师认真细读这篇作文,把此文打成满分,专家组认为这篇作文文字老到,虽然晦涩但其实思维深刻,而且稳当具备。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有人认为此文故弄玄虚,显摆学识,没有货真价实,辞不配位;有人认为其文写作手法高超,思想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该得满分。

笔者认为,如果从学生的角度看,写此文他(她)完全没有错,通过此文,一方面展示其所学综合知识和文化课程的掌握运用能力,致于用什么体,用什么词和表达何意,是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另一方面,高考作文所面对的是阅卷老师和评卷专家,一切以得高分为目的,一切以投其所好为出发点,就像写专业论文针对其专家一样,这是客观现实,

从阅卷老师和评分专家的角度看,一篇作文的优与差,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化的评判标准。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同一作文,一位老师给评了39分、第二位老师给了55分、最后却给了60分满分三种差别如此之大的结果,其实给作文多少分,这是专家老师的权力,且已成定局。如过去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但总体是绝大多数人给予好评,

现如今的满分作文似乎比那篇用文言文表述的满分作文更晦涩难懂。这也许是遭诟病的主要原因,其实我想,满分作文的评出并公布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一旦进入公众视野,它就会成为一种方向标和导向旗,后面的莘莘学子就会学以看重,所以语文中的作文应更在于文笔流畅、通俗易懂中反映思想性或哲理性,在叙事、论述中表达真情实感。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