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出炉,如何才能考好高考作文

全国一卷的高考作文,到底该怎么写。一,按照规则,高考作文是可以给满分的,今年全国一卷的高考作文材料是这样的,三,认为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的心态,只有他本人能说得清楚,我们才知道,尽管高考作文可以给满分,但要有相应的保密期限,写好高考作文,在考试中取得作文高分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1、如何才能考好高考作文?

写好高考作文,在考试中取得作文高分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写作文本身是有逻辑的,提升作文分数也是需要抓住写作文的关键,分析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找到孩子作文档次,梳理孩子的作文问题根据您女儿的作文相关情况介绍,推测她应该是江苏考生,该图就是江苏作文评分标准。从您孩子40—50的作文分数来看,应该是四类作文,在切题上基本切题,立意方面略有牵强,在说理方面列举论据、分析说理方面不足或层次清楚但逻辑关联不紧,记叙方面写人叙事能力一般,谋篇布局上基本完整,语言表达上比较平实或者基本通顺,

在这个标准之中,语言表达、写人叙事能力属于文字的基本输出能力,也就是语言的基本组织能力。就像您说的“她作文一般定的中心都没有离题、偏题,可是每次开始写都完全没有头绪,很难做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文笔优美,”这些问题无一不是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问题,这个是属于写作的输出能力问题。而切题、立意、谋篇布局、说理方面,我们可以划分为逻辑结构、文章层次、内容框架体系,也就是逻辑上的问题,

正如您所说的一样,孩子“就算写了大纲还是凑字数凑字数,一直重复差不多的话,事例也不知道用哪一些,考的时候脑子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这些问题都说明孩子在文章结构、内容框架这种整体性的思维方面出现问题,影响了考试的分数,针对孩子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写作训练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您的孩子现在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语言的基本组织能力需要提升,也就是写作输出的能力需要提升;另一个就是整体的文章结构框架设计需要提升,也就是作文构思,也就是审题、立意的问题。

第一,针对语言组织,提倡使用“零秒思维写作”训练方法打通写作通路,为什么孩子在语言的组织上有所欠缺,经常反复写同样的内容,就是因为孩子的写作通路是不流畅的,写作的思维是很容易断开的。因此,我们要持续地训练她每天的写作输出训练,离高考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要做到持续训练,每天所花的时间就不能太多,我建议您孩子每天拿出15分钟的时间进行写作输出的专项训练。

写作输出的专项训练,要求有三个:不许停:拿起笔后,就要开始写,不管什么内容,都要持续不断地往外输出,写字的动作不能停下来,通过这种方式逼迫孩子做写作输出的强化训练,在15分钟的时间内是什么内容都可以写的,关键就是要思维不能停、写字动作不能停。不许想:不许想并不是真正的什么都不想,而是让您孩子想的速度放慢一些,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让想的速度与写的速度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我手写我心的一种感觉,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手与脑、手与心保持同频一致。不许改:不许改说的是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停下来修改发现的错误,发现错误也不要去管,只需要坚持不断地向外输出,持续不断地写作文,不许改针对的是我们内心中的一个审判官,总是想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不让自己犯错。实际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不犯错的,所以要学会把内心宽松下来,

我们通过零秒思维的不许停、不许想、不许改三个原则,我们可以发现写作文过程中我们可以保持一种持续不断地输出状态,脑袋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我们的思维会非常活跃,可以写出大量的内容。这个过程是写作文的一个过程,不是修改作文的一个过程,我们写完的作文,下来完全可以重新修改加工,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是不需要修改的,想到哪就写到哪,坚持持续不断、一直输出的写作状态,

关于孩子写作文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文笔优美等问题不要去追求,在高考作文当中这一块并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我们在满分作文当中也看不到太多的这种用法。而且这个问题不是写一年能解决的问题,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对于孩子来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因此不需要在这个上面下苦功夫,那我们就需要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准确地描述相应的内容就可以了,这一点实际就是要用到“零秒思维”三个不的要求来解决问题。

通过三不要求,我们的孩子的写作思维快速打通,能将想法愉快、顺畅地表达出来,孩子就能快速找出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纠正,迅速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第二,训练孩子审题、立意快速构思能力的方法。孩子写作文构思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孩子们几乎不知道如何构思,即使我们成人告诉孩子要写提纲,可是写提纲的方法并不适合孩子们。

写提纲的方法是坚持长期写作的作者们自己总结的一套写作构思的技巧,是建立在他们长期的、持续不断地构思训练之后的一种快速构思的方法,这些经常写作的作者,在构思的时候能够快速的罗列提纲,是因为他们对个人的思维把握很准确,很清楚一个问题该如何思考、如何分析,所以写提纲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里,雷老师给您孩子提供一个构思的方法,也就是审题、立意,我把这两个内容分解成三个步骤,非常适合孩子们用来做构思的训练,

第1步,审题需要了解大量的题目相关信息,因此需要对题目进行大量的发散。审题这个概念就像对犯人进行审问、审讯一样,是对题目进行审问与审讯,我们要审问题目,就需要对题目有大量的了解,需要我们将题目的重要信息、次要信息、相关信息等都发散罗列出来。这个发散的思维过程中,我们也要运用“零秒思维写作”的方法,大量的、快速的、不停地进行思维发散,写出来的信息越多越好,

第2步,审问的过程就是提取内在逻辑关系的过程。这个内在逻辑关系就是大量发散出来的信息与题目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我们需要在已经看到文字等信息的条件下进行判断决策,我们只需要做是不是与主题有关,关系重要还是不重要,这个信息与另一个信息之间有没有联系,如果有联系是如何联系的,关系紧密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做一些增加或删除的动作,将多余的、不相关的内容去掉,补充一些与题目关系紧密的内容出来,

第3步,立意。立意就是从前面已经梳理出来的关系中选择一条自己认为最重要、最有特色、最有感觉的内容关系,以此为整篇作文的结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作文的结构搭建,形成一个系统的思维框架,删除无关的关系,保留核心的关系,这一步做好了,就做到了高考作文的立意正确准确,甚至深刻独到,谋篇布局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做到严谨精巧,剖析透彻辩证、见解独到也同样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结束语孩子在高考作文中要获得高分,一定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把作文的构思训练好,配合在构思、框架下去训练写作输出的能力,只要您的孩子做好这两件事情,她的作文分数一定会快速提升起来。最后祝愿您的孩子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大学!个人简介:@童教雷鸣(欢迎关注),从事教育15年,专注于6-16岁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学习提升,科学分析教育问题,开心学习、开心生活,欢迎关注!,

2、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觉得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的,什么心态?

这是个专业性极强的问题。按理说,专业问题由专业人员来回答是最合适的,因为有许多条条框框我们不了解,回答起来难免有失偏颇,然而,正是这种问题,今年就爆出了大问题。它首先说明了两点,一,按照规则,高考作文是可以给满分的。高考作文可以给满分,从今年某省公开点评的满分作文就验证了这一点。但是,由于广大网友对其反响很大,认为它晦涩难懂,不值满分,

于是有关部门才出来把公开作文的阅卷组长作了处理,停止了他的阅卷工作。至此我们才知道,尽管高考作文可以给满分,但要有相应的保密期限,恰恰是那位组长违反了这项规定,所以才受到处理。二、高考作文打分的伸缩性极大,从某省公开的这篇满分作文和高调点评我们才知道,高考作文打分的伸缩性极大。最先阅卷老师打了39分,后面又有两位阅卷老师分别给打了55分,最后阅卷组长主导打了满分(60分),

前后相差21分,用天地之差来形容也不为过。也就是说,如果不是那位阅卷组长公开高调地进行说明,业外人是不知道这种情况的,三,认为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的心态,只有他本人能说得清楚。认为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这种心态,只有提出这种观点的本人能说清楚,他人只能是猜测,也许认为完美的事情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也许认为不可能一点瑕疵没有,起码应扣掉一分半分才显得公平。

不管是哪种心态,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事实证明满分作文是存在的,也是合乎规则的,可是,一旦把满分的作文公开,则必然会众说纷纭,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某省今年公开的满分作文就验证了这一点,广大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篇作文晦涩难懂,不应该给满分。其实不仅是网友,阅卷专业人员内部也有争议,而且争议极大(39——60分),

3、高考作文出炉,你会打开看吗?

全国一卷的高考作文,到底该怎么写?读完《史记》,思路才会清晰2020年7月7日上午,高考如期举行,除了安徽某地因为洪水推迟。高考作文依旧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今年全国一卷的高考作文材料是这样的: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样的一个让人一脸懵逼的作文素材,给出的写作要求更让人懵逼: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很多朋友问,这样的作文,到底该怎样写?其实,仔细分析材料后,对《史记》有一定的认真理解后,这篇作文题并不难写,首先,作文主要材料来自于《史记》。

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非常详细讲述了齐桓公争夺王位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齐襄公无知(这名字真绝了)死去,另两个弟弟小白和纠分别从莒国和鲁国回国。支持小白的是其国内部的高氏和国氏,但是支持纠的鲁国实力更大,管仲拦住小白回国的路,射中小白带勾,小白假装撕掉,兼程回国,在高氏和国氏支持下成了齐桓公。《史记》这样讲述这件事: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

小白详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然而,齐桓公登基后,发兵攻击鲁国,鲁国战败求和,齐桓公给出的条件是“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U也,请得而甘心妄之,不然,将围鲁。”鲁国无奈,只好杀了纠,把管仲送到齐国问罪,本来,管仲到齐国,齐桓公一定会报一箭之仇杀了他。

但是鲍叔牙却说“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鲍叔牙一番话,救下了管仲,实际上也让齐国走上了强国之路。《史记》中这样讲述齐国如何强大起来的,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孤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基本的故事梗概来自于《史记》,但部分词句,则来自于《论语》等书,比如,孔子评论的这句话“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就是来自于《论语》,孔子说这句话,其实是回答子路的问题“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很明显,子路的问题很刁钻,君死臣辱,忠臣不事二主,管仲的变节行为,是否应该受到抨击?孔子的话,让子路走出了牛角尖——管仲帮助齐桓公恢复天下秩序功劳很大,足以掩盖当年“失节”的行为,

背后的潜台词是,忠于人民,忠于天下,才是真正的忠诚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可能更多会站在鲍叔牙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有的会说鲍叔牙知人善任,以司马迁说的那句话为开端,有的人会说鲍叔牙重兄弟情谊,关键时刻救下兄弟生命;还有的会联系现实,讲一讲鲍叔牙作为伯乐发现千里马的功劳,这都是很好的角度,但是,鲍叔牙的角度写的人多了,出彩的自然就少了。

反之,如果用齐桓公角度来论述,则会稍微新颖一些,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这种虚幻若谷的品格,其实是古代君主最为缺乏的。很多君主被私仇蒙蔽,无法重用更多有才能的大臣,这是历史的悲剧,结合历史,讲一讲君主胸怀的作用,很有意义。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讲管仲的经历,可能更为出彩,管仲在主公死后,投降为主公的敌人效力。

这是忠诚与背叛的重要课题,到底应该忠于谁,讲讲历史,结合现实,这是非常好的角度。历史上愚忠的屈原、岳飞,死于非命,可是弃暗投明的魏征、傅作义名垂青史,当今社会,商场如战场,跳槽、为自己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是相当不错的。如果把管仲和司马迁结合起来,可能更有意思,司马迁为李陵说话,结果惨遭宫刑,大概是自比鲍叔牙,需要宽容大量的齐桓公(暗指汉武帝)赦免管仲(暗指李陵)。

这是司马迁的角度,可是,司马迁如果把自己代入到管仲的角度,身为死囚,犯罪之身,如何冲出囚笼,创造名垂青史的功业?这样去论述逆境翻盘、提高人的“反脆弱性”,也是很有意义的,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很难,但是如果高考考生平常能够多读《史记》这些历史原著,积累更多的历史知识,养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习惯,在这篇作文的立意和行文上,会更加轻松。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