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中的素材,古今中外能作作文素材的,太多了,这里不赘述。✊高中生以此积累作文素材,对学习对高考都有很大的好处,学生写作文,肯定是要素材的,那么,学校封闭管理之下,素材哪里来,对于“道听途说”的热点问题,稍加注意、思考,就是作文素材,远的不就说最近的。
1、有没有什么抗疫人物作文素材?
当然有,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人有钟南山、李兰娟、李文亮,陈薇少将,还有些做了相关整理,分享如下:1.“我必须跑得更快!”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坚守抗疫最前线,连续奋战30余天。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2.“不要播我的名字,妈妈看了会担心。
”这是一个24岁护士的话,在得知自己要去支援武汉时,她毫不犹豫背起行囊,此刻,作为儿女,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在家中担心自己的母亲。3.大爱大孝感动抗疫一线2月11日下午,火神山医院护士吴亚玲的母亲突发疾病在老家去世,得知这个消息,吴亚玲泪如雨下。她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怀念去世的母亲稍微平复心情,吴亚玲继续她的工作,
4.给警察送口罩不留名的小伙子安徽六安一个小伙子,给当地派出所抱来了500个口罩,放下后只说了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接着就跑走了。警察追出去挽留,小伙子边逃跑边摆手示意不用了,警察敬礼目送,5.开大货车给武汉送物资的大姐近日,一辆装载着31吨酒精的大货车到达了武汉的物资点,是一位40多岁的女司机连夜送过来的。
她从成都独自开车,开了将近24小时,才把酒精送到武汉,送到后,这位女司机婉拒了武汉工作人员的感谢,继续干活,帮着卸货。6.火神山的“摆渡人”1月30日开始,从早到晚,庞益兵在工地与停车点间往返百余次,免费接送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人,被誉为“火神山的摆渡人”,7.我的名字叫知恩者浙江湖州,一名老人来到社区,放了一沓百元大钞后转身就走。
工作人员想让老爷子留下名字,他却说:“知恩者!”后来人们才知道,老人83岁,年轻时受资助免费上过学,8.我的名字叫中国人1月31日,南京交警在宁杭高速检查站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口罩。而当问及车主姓名时,对方只留名“中国人”,9.我的名字叫中华儿女美国洛杉矶几位年轻华人,买了一批医疗物资捐赠给武汉。
他们刚毕业,没太多积蓄,几个人凑钱才买到,但没有留名字,义工告知中国清关必须要留名,他们商量了一下,留下四个字:“中华儿女”。10.抗疫中的感人细节上海多个小区的电梯,都有居民悄悄放上了“电梯按键一次性专用纸巾”,避免与电梯按键上的细菌病毒接触,也许没人知道是谁提供的纸巾,但这份细致和共渡难关的信念,让人感动!11.“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东京灯会满月祭上,一个14岁的日本女孩身穿红色中国旗袍,在寒风中抱着募捐箱,不断向路人深深鞠躬。
2、如何看待高中生积累关于疫情的作文素材?
一场疫情牵动了全国老百姓的心,影响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也生动地诠释了国家在面对灾难时高效迅速的联动机制,诠释了谁才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们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必将载入史册!✊高中生以此积累作文素材,对学习对高考都有很大的好处!1、就高考来说,作文出题的一个方向就是关注时事,以时事为题材进行写作!这次疫情不仅是政治时事,更是会被历史铭记的大事件,是抗疫的丰碑!2、现在着手准备素材,学生可以忠实地记录下抗疫期间义无反顾逆行的英雄们伟大感人的点点滴滴,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感恩教育课,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洗礼!3、积累素材的过程,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通过这次疫情,他们看到了白衣天使冲锋在前舍身为国的大无畏,看到了援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者的不眠不休,看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抗疫到底的众志成城,更看到的是他们真正应该崇拜的偶像最美的样子!我相信,疫情不仅仅是孩子们积累作文的素材和他们青春时代最深刻最难忘的记忆,更可能的是坚定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向标!向抗疫一线的勇士致敬!祈愿疫情尽快彻底结束!,
3、作文征文,抗疫情的作文怎么写?
今年犹如当年的非典防治战,这场敌人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所挑战的不只是医疗机构,也是对全民共同体,乃至每个人的考验。不少时候,碰到灾难等突发状事故,但就关联度而言,恐怕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人传人”的传染病疫情,能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我们都是防疫人”,钟南山院士就建议,“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
此类忠告和防控应对,需要每个人的配合,也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不少人一时的便利、打乱原有的春节计划,像一些人原本约好的同学、亲友聚会,可能就得注意场合乃至取消,甚至一些商业行为也难免受影响。必须承认,不少防控工作,尤其是涉及管控、监测、检查等,都是以削减民众的便利程度、牺牲局部利益为前提的,其中一些或可通过构建合理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共担,但有一些可能注定需要个体的承担,这是必须接受的事实,也是非常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之。
本质上,这次疫情也是对民众科学素养与公民精神的“拉练”,多相信科学,遵循那些科学的“自我保护指南”,别被那些蹭疫情夹带私货的“鞭炮防传染,吸烟能消毒”、兜售阴谋论的“生物战”话语所蒙蔽;多循守理性,不盲目不恐慌,服从防疫的管制安排,尽量避免成为交叉感染的一环这些都是个体应有的“价值自觉”。当无数的个体能真正依据科学精神、秉持公民素养,合理调整防疫期的个体行为,全社会战胜疫情的砝码就大一些,成本就更低一些,最终带来的公共利益增量,也将回馈给每个人更多的安全感,
病毒所挑战的是整个社会的应对系统。这个应对系统里面,没有人可以例外,目前病毒的传播和疫情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个体还是相关部门、机构,在应对上多一些“打提前量”和冗余准备,少一些盲目乐观和侥幸,多一些配合、公开,少一些自行其是,这样人们的从容就多一份,战胜病毒也能愈发可期,说到底,就是科学精神和公民素养越充沛,越能给战胜疫情增加砝码。
4、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生活单调枯燥,学生还有作文素材吗?
题主的这个话题,也是高三学生经常提到的问题,学生写作文,肯定是要素材的,那么,学校封闭管理之下,素材哪里来?素材就从课本中来,就从学生的“道听途说”中来,就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语文课本中的素材,古今中外能作作文素材的,太多了,这里不赘述,对于“道听途说”的热点问题,稍加注意、思考,就是作文素材,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
“抗疫”之中,上从国家、政府,下到社区、百姓,“里”的患者、医护,“外”的逆行者、志愿者,学生总能听说一二,对这些“道听途说”的现象,应当怎么认识,怎么思考,怎么分析?日常生活中就更多了。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和我们家孩子在小区散步,看到小区里地面上铺的大理石地砖,凡是转角的地方,直角的锐角的,都用黄色油漆涂上明显的标记,
就这点小事,说明什么?说明管理者观察的细致,管理的精细,说明管理者认真负责,说明他们的人文关怀——怕你不注意踢了脚。我认为,学生不是缺少生活,缺少素材,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认识,思考和感悟,我常常对学生说,以你头脑中现有的素材,足以这一百篇高考作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高中学生都学过,作者仅仅因“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便留下了传世之作。
如果是老师组织他们去游呢?回来之后,说个“活见鬼”,那还是客气的,更多的,可能是埋怨,嘲笑——嘲笑老师“无能”,甚至谩骂!当然,作者毕竟是王安石,“八大家”之一,但这个例子说明一个问题:写不出好作文,难道仅仅因为缺少素材吗?在认识上,学生总是想弄出个“惊世骇俗”的材料,让世人“顶礼膜拜”,叹为观止,学校实行封闭管理,这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确实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短板”,而作为老师,则应当因“势”利导,语文老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适当时机,给学生补充类似的素材,以充实学生的头脑,补充学生的思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