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出来了,苏轼作文满分

了解了这些历史背景,5个特殊的时间点,以青年自己身份写信、写演讲稿、读后感,五题中选一题对于莘莘学子来说并不是很难了吧,最后我们来说一说当年苏轼又是以什么作文赢得考官青睐的,当年苏轼殿试作文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他提出“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也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的观点,意在论证明主贤君的用人之道。

1、苏轼作文满分,为何他却没中状元?

苏轼是在北宋嘉佑二年,以第二名的成绩,与弟弟苏辙同榜考中进士,同时还有“唐宋八大家”的另外一人曾巩以及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堂弟。苏、曾两家一时风光无限,苏轼的父亲苏洵,年轻时参加过三次科举考试,均落榜,一咬牙索性不考了,专心培养两个儿子,让他们来完成自己的未了心愿,自己也从此不再于局限应试文风,而是拓展个人所擅长的写作领域,深耕劳作,最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个不是进士出身的人,当然,官职也是其中最小的。

嘉佑元年,苏洵领着苏轼、苏辙两个儿子,从四川老家出发,一路游览大山名川,最终到达首都,参加科举考试,宋朝时期,科举考试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试卷上要把考生的名字封上,答卷也由专人抄录成副本,让考官在评卷时不能辨别考生字体,考试期间考官被隔离,不能回家,其规范性比现在的高考一点儿都不差。当时正值王安石执政变法改革,科考的文体,也有重大变化,倾向于注重实用,把原来的诗赋作文改为政论评述文体,以便选拔实践型人才,为朝廷服务,

曾巩也参加了这次考试,他是欧阳修的学生,特别擅长政论类文章,在此之前也参加过多次科考,但因为轻视应试文体,所以均落榜而归。这次科考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在评定考卷时有一篇文章,文采别致,立意卓识,在众多答卷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众考官的一致首肯,欧阳修本来也想把它评为此次科考的第一名,但是在反复考虑后,又把它改为第二名,

这篇文章就是苏轼写的。欧阳修认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也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其他的学子绝无这样的文采见识,如果把它评成第一名,一定会引起别人的非议,落人口实,另外一些思想相左的政敌,正虎视眈眈的寻找自己的弊病,如果让他们以徇私舞弊弹劾自己,势必让自己百口莫辩,所以欧阳修经过斟酌,为了稳妥起见,把这篇文章评为了第二名就这样,阴差阳错的,苏轼失去了第一名的荣誉,

2、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出来了,怎么解呢。想当年苏轼又怎么以自己作文赢得考官的青睐呢?

2019年第一场高考语文考试落下帷幕,备受关注的作文题目相继出炉,今年语文考试共分为全国I、Ⅱ、Ⅲ,全国汉语试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九套卷,这次全国I、Ⅱ、Ⅲ卷作文题目出的有点新意啊,题目不算很难,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意义,但是要写好,写精却有点难度,抛砖引玉,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次全国三卷该如何解呢?一,我们先来看看I、Ⅱ、Ⅲ,卷的题目,看看着手点,1.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复兴中学”写一篇演讲稿)。看着这题目,是不是看上去字数繁多头很大啊,其实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多,简单点就是阐述“热爱劳动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热爱劳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传下来的优良传统美德,到了现今,随着生活条件的越来越优质,科技的越来越发达,因此,很多人工智能代替了原来的手工劳动,那是不是交给智能化了自己什么都不用干了,肯定不是,美德需要传承,劳动最光荣,

因此这道题应当分几个步骤来写,一,看它的主题,主题是面向复兴中学的演讲稿,演讲稿是由标题,正文,结尾组成。既然是演讲稿,我们首先肯定是要介绍演讲的目标群体,比如“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复兴中学**班的学生**,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二,主题,上文有叙述,此文的主题就是阐述热爱劳动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热爱劳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传下来的优良传统美德,到了现今,随着生活条件的越来越优质,科技的越来越发达,因此,很多人工智能代替了原来的手工劳动,那是不是交给智能化了自己什么都不用干了,肯定不是,美德需要传承,劳动最光荣.....再加上一些个人生活劳动的点滴....三,最后就是总结结尾,重点介绍劳动的重要性,虽然人工智能科技越来越进步,但是,劳动传承必须从我做起。

2.全国Ⅱ卷: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大家可以看到,全国二卷,虽然有五题可以作出选择,但是其他这些题都是有规律性的:1.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大家都很熟悉的五四青年运动,这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2.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3.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4,2019年,(纪念五四爱国运动100周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5.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了解了这些历史背景,5个特殊的时间点,以青年自己身份写信、写演讲稿、读后感,五题中选一题对于莘莘学子来说并不是很难了吧,最后我们来说一说当年苏轼又是以什么作文赢得考官青睐的,当年苏轼殿试作文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他提出“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也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的观点,意在论证明主贤君的用人之道。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