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依旧没有好转,怎样进行一年级作文训练

说“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分年段训练“还是问“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对开头,中间部分,结尾的各段分开训练“。故中段就要从细致观察入手,训练学生写好重点段,也称为“猪肚子“训练(如有兴趣,可关注我即将推出的[小学中段要抓好“猪肚子”训练])如果重点段写好了,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

1、怎样进行一年级作文训练?

这个问题提的好!怎么认识一年的作文?一年级的看图写话,与识字的认识上的情况看看我们的认识,这是怎样进行一年级的作文解决的问题。对问题的认识决定着对事物的重视态度,我们看看现实我们对一年级的看图写话的认识情况是如何呢?识字重视度好,看图写话就不一定了,对看图写话的认识度决定着一年级的作文能力。还有一提作文就是认为是高年级的事,这样的认识不可能教好看图写话的,

2、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分段训练学习?

这个问题好像问得不够准确。是说“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分年段训练“还是问“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对开头,中间部分,结尾的各段分开训练“?我猜想大概是前面一种意思吧?分年段训练其实是遵循学生认知水平和基本的教育规律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小学生初入学,是习得语言,学习清楚表达一个意思,并有表达的欲望。所以第一学段就开排一些如“打电话””请你帮帮我”“看图写话“的练习,

这样小朋友能用“语言“这个工具表达意愿讲述见闻,而且受到文明礼貌的熏陶。如若让他长篇大论,能办到么?即便只规定他写200字,大多数学生都会厌学!到了中段,即三四年级,学生会写的字已近千,学生可基本文从字顺地进行表达。但是大多记流水帐,重点的内容讲不具体,故中段就要从细致观察入手,训练学生写好重点段,也称为“猪肚子“训练(如有兴趣,可关注我即将推出的[小学中段要抓好“猪肚子”训练])如果重点段写好了,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

到了高段,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如何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品质;怎样多种方法表达真情实感;又鉴赏了好文章的“凤头““豹尾”;还接触了多种文章体裁,这时从读学写,对习作的要求就不仅是言从字顺写具体,还要有立意、表达方法,修辞手法运用等要求。这样看来,是不是符合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发展成阶梯型,对习作水平的提高也呈现出渐进性,

3、小学四年级应该如何训练孩子的作文?

四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三年级的学习练笔,基本上应该对写作文建立起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知道了写作文的基本“套路”。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到了四年级,写作文还是只会写流水账,甚至是对着作文本上的题目,愁眉苦脸半天,也写不出来一个字,针对孩子能写够规定字数,但是把作文写成流水账的情况,要训练孩子写作文时,要找准重点,做到主次分明。

孩子年龄小,你给他讲一些作文理论,他未必能理解,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少教他们技巧,多鼓励他们写真情实感,对于一些必要的技巧,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让他们理解,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写作文,就像炒菜,在炒菜之前,先要想好用什么食材,准备好做这道菜的食材与调料。写作文呢,则需要素材,确立了作文的主题,接下来就要在脑子中构思一下,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写这篇作文,这就是搜集整理素材的过程。

炒菜,有主料有配料有调料,写作文也是如此,“主料”就是要重点写的素材,“配料”就是用来辅助主料的素材、事件,而调料则是写作文用的一些修辞手法、特别棒的开头和结尾、一些优美感人的词句等。针对孩子作文写得比较完整,但是缺乏生动性的情况,可以引导孩子多注意作文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使一篇作文或文章生动感人的法宝。

一篇没有任何细节的文章,是没有感染力的,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家长要多提醒孩子,在平日的生活里,多注意观察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说去游览动物园,家长可以提醒孩子注意观察动物的外貌和神态,注意观察不同动物之间的区别,家长可以多拍一些动物的照片,在孩子以后写游记的时候,回忆起某种动物来,想不清楚细节地方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翻看照片和视频,有助于写好游记,

针对孩子写作文难以下笔的情况,老师和家长就先要求“内容”,之后再去求“质量”。就是先让孩子有的写,再去看写得好不好,对于孩子感觉没东西可写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探讨作文题目,启发孩子的思路,之后鼓励孩子大胆地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去写,先不要管写得好不好。(这个图要从下往上看,从鼓励——探讨——格式——修改,因为我当时制作时做倒了,

)第一步,写出来就是胜利。之后,再回头看内容,再找不足,再修改,这样,不断地讨论、尝试写、找缺点、修改,才算是真正的练笔,才能不断地进步。最后,我想提醒一下家长和孩子们,小学生构思作文,可以试一试现在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现在有许多教思维导图的课,其实在我看来,小学生也不用学那么复杂,不用非要学会怎样画标准的思维导图,怎样把图画得漂亮,

咱们的目的是什么?是写好作文。所以,画思维导图,是为了记录和整理我们的写作思路,而不是为了画图而画图,不能本末倒置。在写作文之前,家长可以让孩子拿一张白纸,一支笔,白纸横着放,在白纸中间写上作文题目,然后,由题目开始发散思维,把围绕题目想到的一些素材,在纸上围绕题目写出来,这样,有助于记忆和整理,找出重点,去掉不必要的细枝末节。

4、由于疫情宅家里,想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写作文训练有用吗?

通过多写作,是可以训练孩子的思维模式的,因为:1、写作的思路就是谋篇布局。2、写作的过程就是排兵布阵,3、写作选词用词就是取舍斟酌。写作的思维训练,就好比下一盘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练习才能更快速地搭建属于自己的成熟的思维模式!同样一幅图,不同的人写就有不同的思维模式!第一步:谋篇布局图片所以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图片有什么?打算怎么写?都应该在动笔前思考,这也是思维锻炼非常重要的一步,

都说“万事开头难”,难的就是定战略,定方向,定主题。第二步:排兵布阵经过缜密的思考,我们已经定好方向了,也有了写作思维的雏形了,那么接下来就是细化具体的内容了,就写作思维而言,具体我们可以看看图片上有什么内容。如果我们看到了:树木,落叶,太阳,草地,另外我们还要思考看不到的,需要我们结合实际生活想像出来的,如: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原因是什么?落叶落下来后,满地的树叶,图片是没有的,那么落下来后的结果如何呢?这些都是写作思维需要的能力,看到的,看不到的,要有合理想象的。

第三步:得失取舍词语怎么用,放在哪个位置,放在哪个位置更能突出作文的中心思想,其实是有讲究的,这个推敲、商榷的过程就是思维锻炼的过程。如下图:结合以上三点,我们来试试写一写,看上图,如何从一句话写到一段话。一句话:树叶从树上落下来了,一段话:秋天来了,树叶枯黄了。树叶纷纷扬扬地从树枝上飘落下来,不一会儿,地上便铺满了厚厚的一层树叶,好像金色的地毯,多么地迷人!总结,思维模式是可以通过写作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如果说一句话是单一的思维模式,那么经过写作锻炼,一段话就是一个图层,层层叠进,是多元的思维模式。

5、小学生送去辅导班辅导后,作文依旧没有好转,不知道怎么办了,求指导下可以吗?

孩子能写作文,要有三个积累,一是生活积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语言积累,解决写出来的问题;三是思想认识积累,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尤其是前两个,如果孩子没有,任凭找再高明的辅导老师也无济于事,除非半抄半模。所以,解放孩子,让孩子观察体验生活,让孩子多读书,让孩子勤写练笔,坚持下去,一年就能见效,然后再解决怎样写好,写精彩的问题。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